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APP
搜猫阅读 > 游戏 > 大清巨鳄 > 第一千零二十五章 都不简单

大清巨鳄 第一千零二十五章 都不简单

作者:塞外流云 分类:游戏 更新时间:2024-04-26 13:01:27 来源:69书吧1

搜猫阅读(soumal),最快更新最新章节!

抢夺德兰士瓦金矿!即便俾斯麦城府深沉如海,这一刻也不由的有些动容,实在是德兰士瓦金矿的吸引力太大了,欧洲各国报纸对德兰士瓦金矿都有过连续的报道,年产量高达百吨的德兰士瓦金矿早已名扬寰宇,被各国公认为‘世界最大金矿’。

对于德兰士瓦金矿,没有哪个国家不眼热,号称欧洲第一军事强国的德意志也不例外,不过眼热归眼热,俾斯麦却从来没打过德兰士瓦金矿的主意,一则德意志没有强大的海军舰队,再则,清国陆军也是威名在外。

他做梦也没想到,居然会有机会染指德兰士瓦金矿,那可是一年盛产三百多万盎司的黄金的世界最大金矿,只是想想就令他心潮沸腾,口干舌燥。

如果德意志能拥有德兰士瓦金矿,会是什么情形?德意志这几年的快速发展完全是建立在法兰西的巨额赔款之上的,若是再拥有德兰士瓦金矿,完全可以持续保持高速发展的势头,十年或是二十年之后,就可以完全无视英法的威胁,一举称霸欧洲,最为重要的是,德意志将有丰裕的财力打造铁甲舰队,与英吉利一争长短!

毕竟是在政坛上纵横捭阖多年,俾斯麦很快就压抑下心里的狂喜冷静下来,德兰士瓦金矿第处南非,不是德意志能吞下的,至少不可能独吞!

而且,从清国手里抢夺德兰士瓦金矿也不是那么容易的,清国不论是海军陆军都是世界一流,尤其是海军,连号称‘海上霸主’的英吉利也得退避三舍,陆军战力也强横无比,英法俄等国陆军皆不是对手,这金矿岂是那么好抢的?

德意志根本没有强大的海军,即便是在英吉利的纵容和协助之下抢夺到手,也无法长期掌控,除非是与英吉利联手,才有可能牢牢的长期的霸占德兰士瓦金矿,想来正是捏住了德意志的这个软肋,又要借重德意志的陆军之威,英吉利才会拉德意志入伙。

转念间,俾斯麦就看穿了对方的心思,即便是如此,他依然还是心动不已,哪怕是一年一百多万盎司的黄金,也同样是笔巨大的长期的进项!而且德意志本身也有意开拓非洲的殖民地,这是一个难得的契机。

略微沉吟,他才慢条斯理的道:“德兰士瓦金矿的产量和储量究竟如何,贵国可清楚,各国报纸上的报道未必是事实......。”

这是动心了?迪斯雷利脸上挂着淡淡的笑容,如此大的一块肥肉抛出来,他还真不怕对方不动心,“德兰士瓦金矿的产量,各国报纸的报道确实有些不实,不是高了,而是低了!金矿的年产量每年都在稳步增长,去年的年产量就已经突破一百五十吨,接近五百万盎司!

对此,布尔人很清楚,清国开采德兰士瓦金矿不仅雇佣了大量的当地黑人,还有为数不少的布尔人,另外,布尔人也派有税官监督统计。至于储量,布尔人也进行了详细的勘探,粗步估计,至少在万吨以上。”

万吨以上!三亿多盎司的黄金!俾斯麦一颗心很不争气的猛烈的跳动起来,这个数字已经大到他难以承受的地步,他不敢想象,若是任由清国开采下去,二十年、三十年后清国会发展到什么地步?说不定,还真有可能出现第四次‘黄祸’的可能!

待的心情慢慢平复下来,他才试探着道:“德兰士瓦金矿固然诱人,却远在南非,清国又有着世界一流的海军,贵国难道研制出了可以与之抗衡的鱼雷?”

提到鱼雷,迪斯雷利就有些头痛,清国对于鱼雷、马克沁重机枪、管退式火炮等技术都进行了极其严密的封锁,尤其是鱼雷格外严格,这几年他们既窃取不到相关的图纸资料,也看不到实物,皇家海军军工厂里又都是群酒囊饭袋,研制了几年时间,没有一点进展。

如果研制出了鱼雷,凭借着大英帝国强大的工业实力和船舶制造能力,早就一雪前耻了,还能有德意志染指德兰士瓦金矿的机会?迪斯雷利暗自腹诽了一句,如实道:“鱼雷研制进展缓慢,一年半载难以用于实战。”

听的这话,俾斯麦脸上的神情有些古怪,“南非开战,决定胜负的不是陆战,而是海战,这一点,阁下不会不清楚吧?”

迪斯雷利老神在在的道:“如果我国不参战,就不会有海战,决定胜负的就是陆战。”顿了顿,他接着道:“不满阁下,清国已正式吞并了孟加拉,而且正向孟加拉增兵,摆明了是要威胁印度,我国不能参与南非之战.......。”

英吉利不参战?合着就是撺掇德意志单独去挑战清帝国这个庞然大物?俾斯麦眉头猛的一扬,随即又缓缓皱了起来,即便英吉利参战又如何?打不赢清国海军,参战也就是徒增损失。

反过来,不参战才是最最明智的,英吉利不参战,就没有海战,宣布中立的英国商船队就可以公然往来南非,保证德军的后勤补给。更何况,英国陆军的战力,他也没瞧在眼里,真要是陆军联合作战,多半还是累赘。

想到这里,他才反应过来,“清国难不成已经预料到贵国要动德兰士瓦金矿?”

“应该是贵国承揽奥斯曼铁路一事,引起了清国的担心和恐慌。”迪斯雷利不紧不慢的道:“清国惧怕贵我两国联手抢夺德兰士瓦金矿,对于清国来说,当前最重要的就是德兰士瓦金矿,我认为,清国在孟加拉的举动,恰恰说明清国心虚。”

俾斯麦缓缓点了点头表率认同这个看法,对于眼下的清国来说,德兰士瓦金矿可以说是最为重要的,又岂能不敏感?略微沉吟,他才缓声道:“清国陆军更强于海军,天津之战,比勒陀利亚之战都足以说明清国陆军是世界一流的陆军,而且清军武器装备要远远优于我德意志陆军,贵国不参战,我国也没有把握。”

见的对方明显已经动心,却又刻意夸大清军战力,迪斯雷利心里暗自冷笑,无非是想多要好处,他径直道:“夺取了德兰士瓦金矿,贵我两国平分。”

平分?俾斯麦冷声道:“贵国不参战,还要平分?”

“我国虽不参战,但却负责贵国陆军的后勤补给.......。”

迪斯雷利话没说完,俾斯麦便道:“比勒陀利亚之战,贵国伤亡多大?”

比勒陀利亚之战,英军伤亡惨重,主要伤亡来自火炮的炮击和马克沁重机枪,现在的战争伤亡确实是越来越大,迪斯雷利很清楚对方的意思,沉默了一阵,才道:“清国不会轻易放弃德兰士瓦金矿........。”

这是肯定的,换了谁也不可能轻易放弃德兰士瓦这个上号称世界最大的金矿!德意志不可能独吞,也吞不下!对于这一点,俾斯麦心里十分清楚,当即便道:“二八分,贵国不参战,占二成,不能再多了。”

“最多四六分!”迪斯雷利沉声道:“我国虽不参战,但同样冒着巨大的风险.......。”

“阁下不会真认为就凭我们两国就能吞下德兰士瓦金矿吧?”俾斯麦冷声道:“德兰士瓦金矿产量逐年增加,一年五百万盎司的黄金,清国不拼命才怪,这必然是一场长期的战争!清国人口超过五亿,长期打下去,我国必然支撑不住,要想抢夺德兰士瓦金矿,必须联合奥匈帝国和意大利。”

迪斯雷利暗叹了一声,心里却是有些叹服,唆使德意志抢夺德兰士瓦金矿,原本就是一石二鸟之计,他当然清楚,清国不可能放弃德兰士瓦,必然会不死不休的反复争夺,德意志同样是欲罢不能,如此一来,就能一举削弱清德两大对手。

对方显然是洞悉了他的意图,因此才会提出让奥匈帝国和意大利参与进来,避免独自抗衡清国,另外,奥匈和意大利两国都有稍具规模的铁甲舰队,可以避免过度的依赖英吉利,最后,就是借此笼络两国,进一步孤立法国。

令他叹服的是,俾斯麦居然舍得的将德兰士瓦金矿与奥匈和意大利分享,思虑了一阵,他才道:“数国联合出兵,把握自然更大,既是如此,让法国也参与吧,依照东方的说法,这叫防备后院起火。”

后院起火?这是担心南非战局陷入僵局,法兰西乘机反攻德意志?俾斯麦虽然有心孤立法兰西,却也不得不防备这点,毕竟普法战争之后,德法两国已经是不死不休的局面,如果南非战事不利,法兰西必然会乘机发难,另外,也要防范清国支持法兰西开战!

沉吟了一阵,俾斯麦才道:“德兰士瓦金矿,我国要占四成,否则,我国没兴趣。”

沉默了一阵,迪斯雷利十分干脆的道:“可以,奥匈、意大利、法兰西各占两成,我国不要。”

“当真?”俾斯麦有些不敢相信的看着对方。

迪斯雷利缓慢而沉重的点了点头,对于英吉利来说,清帝国才是最大的敌人,若是不能乘这个极为难得的机会一举击垮清国,英吉利的衰败就将无可挽回,至于德兰士瓦金矿,他倒不是很在意,英吉利有澳大利亚的金矿,而且是世界工业霸主,是世界经济中心,区区两成德兰士瓦金矿的股份他还没看在眼里。

见的俾斯麦犹自一脸的狐疑,他缓声道:“抢夺德兰士瓦金矿,主要目的是消灭元奇,击垮清国。奥匈三国参战,二成股份总得给,不如此,这一战根本打不起来,只能是我国顾全大局,何况我国在明面上并不参战。”

“好!”俾斯麦爽快的道:“这一战我国来牵头。”

“必须尽快发起战争,至少要赶在圣诞之前。”迪斯雷利道:“必须赶在元奇最虚弱的时候发起战争!”

青岛,青岛船舶制造厂,520研究所。

520研究所是专门研制潜艇的机构,拥有属于自己的造船厂以及码头等配套设施,码头上,易知足一行在研究所众多研究技术人员的簇拥下静静的等待着,不多长时间,码头海面上就有了动静,一艘体型巨大的灰色潜艇缓缓的浮了上来。

“这是依照大掌柜的创意,最新研制出来的双壳潜艇。”四十出头的院长王生望缓声介绍道:“潜艇长21米,排水量63吨,艇上装有蒸汽锅炉,以蒸汽为动力,功率为120马力。水面航速可以达到12节,水下航速是7节,可以下潜15米.......。”

易正行好奇的问道:“既是以蒸汽为动力,水下如何航行?”

“潜航的时候,蒸汽锅炉熄灭,利用残余蒸汽作为水中动力。”王生望解释了一句后,接着道:“目前正在研究双推进系统——以汽油内燃机为动力,同时带动发电机发电储蓄,以增强潜艇的水下续航能力.......。”

巨大的潜艇缓缓浮了上来,黑黝黝的艇壳半浮半沉远远看去宛如一头巨大的鲸鱼,王生望瞥了一眼面无表情的易知足,舔了舔嘴唇,接着道:“潜艇装有潜望镜,首部装有鱼雷发射管,可以在水下发射鱼雷。”

顿了顿,他接着道:“目前潜艇已经具备实战能力,缺陷在于续航能力不足,作战半径太小.......。”

潜艇的研制,易知足一直极为重视,因为他很清楚,潜艇是海战的一大利器,不论是第一次世界大战还是第二次世界大战,潜艇的表现都可圈可点,在二战期间甚至已经成为各国海军必不可少的舰艇,二战后,潜艇更是国之重器。

不过,要说眼下这潜艇具有实战价值,他倒不觉的,主要是水下续航能力太差,最多只能用来守护港口,这意义真心不大,略微沉吟,他才道:“潜艇的威力在隐蔽性好,研究的重点在于水下续航能力,电力推动才是主要的研究方向,另外还有一个难点,空气制造,潜艇长时间在水下潜航,必须有足够的空气。”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