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APP
搜猫阅读 > 游戏 > 大清巨鳄 > 第一千零四十八章 新思路

大清巨鳄 第一千零四十八章 新思路

作者:塞外流云 分类:游戏 更新时间:2024-04-26 13:01:27 来源:69书吧1

搜猫阅读(soumal),最快更新最新章节!

大力推广大规模机械化农耕作业,对于北方各省而言,可以说是迫在眉睫,经历这场持续五年之久的大旱,整个北方如今已称得上是地广人稀,大量的人口被有组织有计划的迁移边疆省份开垦驻边。

转化成为工人的人口数量也不少,五年时间,大清各省的工业得以迅猛发展,各类厂矿如雨后春笋一般冒出来,在元奇和朝廷刻意的安排下,实际上也是赈灾的需要,大量的灾民脱离土地转变成工人。

另外,还有大量的灾民成为农民工加入数量众多的建筑队和工程队活跃在各大中城市和各个大大小小的工地,不论是北方还是南方都有大量的铁路线和公路线正在不断的延伸。

即便是身为民工,一年的收入也远远超过种地务农,只要有需要,没有人愿意回家种地,更何况持续五年的大旱已经让不少农民失去了土地。

在地广人稀的情况下,要想尽快的恢复北方的农业,只有实行大规模机械化作业,对此,赵烈文十分清楚,点了点头,他才道:“如今北方土地可以说是高度集中,小额借贷怕是满足不了购买农业机械所需,再则,分期付款......,银行现在已经面临巨大的资金周转压力。”

银行资金紧张,易知足自然清楚,北方赈灾、铁路线以及公路线的建设、扶持各省厂矿、大规模组织移民等每一项的开支都大到惊人,眼下又要支出庞大的军费开支,尽管已经是一再的增发纸钞,资金的周转压力却是越来越大。

见他没吭声,赵烈文接着道:“如今纸钞已经出现贬值迹象,继续增发,不仅有损元奇银行的声誉,只怕会......民怨沸腾。”

“确实不能再继续增发纸钞了。”易知足微微颌首道。

赵烈文试探着道:“加大市场黄金的投入量?”

因为没有开放黄金兑换纸钞的业务,唯一能用纸钞兑换黄金或者是白银的就是黄金和白银饰品店,尤其是黄金饰品十分受欢迎,因为担心纸钞贬值,应该说纸钞已经处于贬值之中,不少人热衷于购买黄金饰品以保值,所有的金店都是供不应求,经常出现断货的现象,就连白银饰品也受到追捧,不过,为了稳定纸钞的价值,金价银价一直是固定的价格。

当然,元奇银行投放市场以促进保值的金条就更受欢迎了,手头阔绰富人都争相购买金条以保值,10两重的大黄鱼和一两重的小黄鱼都是供不应求。

“加大黄金市场的投入量只是一方面。”易知足缓声道:“另一方面是开通外汇交易市场,从美利坚回流的资金不可能全部折换成黄金,但可以兑换成外汇,开通外汇交易市场,必然能够吸纳一部分资金。

再有就是将元奇在美利坚以及南美等国投资的境外公司在国内上市,三管齐下,必然能够吸纳相当一部分市场的富裕资金,如此一来,不仅能够利于纸钞保值,也能缓解元奇的资金周转压力。”

“还真是没什么能够难倒大掌柜的。”赵烈文由衷的感叹了一句。

“惠甫无须往我脸上贴金。”易知足道:“这一场大灾,差不多将元奇的家底掏空,这些年来辛苦储备的黄金已经快见底了,这也是迫于无奈。”

“值!”赵烈文缓声道:“撑过这一关,大清必然会迎来一个前所未有的盛世,元奇也必然达到一个鼎盛时期。”

顿了顿,他接着道:“前明之亡,不说是亡于天灾,但崇祯大旱无疑是加速了明朝的灭亡,我朝这一场大旱不逊于崇祯大旱,若无大掌柜力挽狂澜,必然会动摇根基。

难得的是大掌柜能够化害为利,借助这一场大旱不仅是巩固了边疆,而且促进了大清工业的快速发展,以学生愚见,这场大旱足以媲美英吉利之圈地运动,尤其难得的是朝廷还掌控了大量的土地。”

易知足笑道:“多难兴邦,这一场大灾最重要的是增强了国家和民族的凝聚力,极大的促进了我国从封建王朝向近代国家转变.......。”

京师,首相府。

奕?放下手中的折子,长松了口气,除了山西之外,其他各省旱情基本得到缓解,毫无疑问的,大清北方这场持续了五年之久的大旱终于要结束了,他也终于可以松口气了,一直以来,他都担心旱情会持续到他离任之后。

大清的首相任期没有采用英国的五年制,而是效仿美利坚的四年制,虽然没有明文规定只能连任两届,但他清楚,他只能连任两届,至于接任的肃顺,是否能够连任两届都难说,虽说心里不甘,但他也没有其他的想法。

不是没有,而是不敢!有易知足在,有元奇在,他兴不起半点不切实际的想法,如今大清最有权势的不是皇太后,不是皇帝,更不是他这个首相,而是住在上海的易知足,没人敢违逆他的想法。

况且在连任了两届首相之后,他也有些心灰意冷,他这个首相虽然不是摆设不是傀儡,但在很多方面他都要仰元奇鼻息,尤其是财政和军事方面,这次向欧洲五国宣战,易知足一个电话,朝廷也好,议会也罢,根本都没有拒绝和反对的余地,当然,朝廷也不可能眼睁睁的看着欧洲五国瓜分南非的金矿。

“王爷,肃相来了。”一个侍从在门口禀报道。

“请他进来。”奕?说着站起身来,任期已经不足一年,对于这位多年的副手又是易知足制定的接任者,他自然要礼待几分。

待的肃顺进来,两人叙礼落座,肃顺也不兜圈子径直道:“一开春,除山西之外北方各省皆有不同程度的降雨,旱情得以缓解,不出意外,今年之内包括山西在内,旱灾都会结束,否则,元奇也不敢主动挑衅欧洲五国。

旱灾过去,当务之急是恢复北方的农业,不过,如今北方各省人口大幅减少,短时间内怕是难以恢复,我想去上海一趟,了解一下易国城的真实想法。”

略微沉吟,奕?才道:“一同去罢。不仅是恢复北方各省农业的问题,朝廷背负的巨额债务、南非战事等问题都需要跟易国城详细的探讨。”

英吉利,伦敦,威斯敏斯特区,唐宁街10号,首相官邸。

放下手中的电报,首相本杰明·迪斯雷利脸色变的异常难看,电报是驻印总督从德里发来的,驻扎了两万英军的加尔各答在石达开率领的五万清军的猛烈攻势下,只坚守了五天就告陷落,溃逃的英军撤往普拉西,而清军在后紧追不舍。

他站起身来走到挂在墙上的大幅印度地图前,紧皱着眉头看着地图上的普拉西,如果说清国是意图在印度大举扩张,只出动了五万兵力又似乎有些说不过去。

清国在向德法四国宣战之后,紧接着突然向英吉利宣战,并且从孟加拉出兵,他就意识到清国是在刻意激怒英吉利,并且是成功的激怒了英吉利,导致了议会以绝对的优势通过了向清国宣战,

但他没想到孟加拉的清军攻势如此猛烈,一点也不象只是为了激怒英吉利,或许清国还想着向西扩张,乘机捞取足够的好处,又或者是为了捞取筹码,谈判的筹码!

侍从官推门进来禀报道:“阁下,海军大臣,巴滕贝格先生来了。”

“请他进来。”迪斯雷利很快调整好心情,走回办公桌后坐下。

海军大臣巴滕贝格进来之后微微颌首致礼后道:“阁下,前往南非观战的几位海军将领已经赶回了伦敦......。”

“坐下说。”迪斯雷利伸手礼让道。

“从德班海战的情况来看,清国海军的战力并无明显的提高,我们最为关心的鱼雷似乎没有什么改变。”巴滕贝格落座后从容说道:“也有人怀疑清国海军隐藏了实力,但鱼雷艇的出现,证明了鱼雷应该没有大的改良。

很简单,如果清国能够大幅提高鱼雷的射程、航速,足以远距离攻击铁甲舰,就没有必要制造专门发射鱼雷的高航速的鱼雷艇,应该说鱼雷艇的出现就是特意为了弥补鱼雷的缺陷。”

迪斯雷利道:“鱼雷艇是否能够对皇家海军舰队构成巨大的威胁?”

“不能。”巴滕贝格十分肯定的道:“我国的战舰在更换了速射炮之后,火力密度有了巨大的提升,另外,航速提升的幅度也不小,完全足以在两千米的范围之外击沉鱼雷艇。”

迪斯雷利缓缓的摇了摇头,“清国敢于向五国宣战,而且刻意激怒我国,不可能会如此简单。”

“我们现在没有更好的选择。”巴滕贝格闷声道,英吉利已经向清国宣战不说,而且这场战争本身就是英吉利一手策划挑起来的,英吉利现在已经没有理由不出动海军舰队。

“有。”迪斯雷利沉声道:“我们可以向德意志、奥匈帝国和意大利出售最新款的战舰。”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