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APP
搜猫阅读 > 游戏 > 大清巨鳄 > 第一千一百六十三章 反应不一

大清巨鳄 第一千一百六十三章 反应不一

作者:塞外流云 分类:游戏 更新时间:2024-04-26 13:01:27 来源:69书吧1

搜猫阅读(soumal),最快更新最新章节!

让易国城发电报?肃顺愣了一下,马上就反应过来,正式承认西北独立,这锅太大,不只是奕?背不起,朝廷也背不起,让易知足发电报,等于就是留下了证据,至少事后对方不敢拿这事做文章,而且在尘埃落定之后,对方也会进行正面的舆论引导,避免留下骂名。

“还是六爷思虑的周全。”肃顺由衷的奉承了一句,才要站起身来,奕?又道:“等等。”

肃顺看了他一眼,疑惑的道:“还有不妥之处?”

“未免夜长梦多,必须尽快迎回皇太后和皇上。”奕?说着缓缓后仰靠在椅背上,右手在扶手上轻轻的有节奏的叩着,“眼下明面上是南北对峙,势如水火,与西北的文件往来不能通过西北铁路,走草原的话,又随时都有可能出现封冻。

正常情况下,可能会拖到明年春夏,皇太后皇上才有可能返回京师,时间一长,难免又生变数......。”

说到这里,他自失的一笑,“左右是要背负骂名的,也没必要遮遮掩掩,不如索性在报纸上公开发表声明承认西北独立。”

肃顺心头一颤,这事属于见不的光的,不能摆到桌面上,遮掩还来不及,还公开发表声明?真不惧骂名滚滚?他迟疑着道:“易国城有翻云覆雨之能,纵使咱们有电报在手,也须的防范万一不是。”

奕?嘴角一翘,“骂名滚滚有时候也不是什么坏事。”

什么意思?这难道还能是好事不成?肃顺暗自琢磨了下,才试探着道:“六爷是不打算卸任之后前往上海?”

奕?神情有几分落寞,轻叹道:“上海虽好,却怎及京师自在舒坦?”

肃顺心知肚明,易知足之所以邀请奕?卸任之后前往上海,不是出于出谋划策,拾遗补缺的需要,而是因为不放心,如此一来,这滚滚骂名反倒是成了护身符,他不由的暗自佩服,沉吟了下才道:“那就先斩后奏?”

奕?点了点头,随即又补充道:“给巩宁发报,着奕劻与对方敲定谈妥。”

巩宁,布政使司衙署。

“陛下,连接察里津的铁路再有数日就将全线贯通,接着便是全线初步测试,俄国特使安德烈特地通知,首批军列已在察里津整装待发,一俟测试通过便发车。”刘长兴说着略略停顿了一下,试探着道:“还请陛下示下,是否举行通车典礼。”

“当然,不仅要举办盛大的通车典礼,还要电告四方。”提起欧亚大铁路,朱山海就遏制不住的开心,“这是全世界第一条横跨两大洲的铁路,必然是举世瞩目,而且对于我国来说,意义尤其重大,可以毫不夸张的称之为生命线,举国欢庆也不为过。”

“陛下圣明。”刘长兴随口奉承了一句,接着道:“除了这事,安德烈还催问与清廷结盟的进展.......。”

听的这话,朱山海顿时有些不耐烦,“不是已经开始谈判了?”

刘长兴小心翼翼的道:“依照陛下提才的先决条件,与清廷缔结盟约可能会拖延到明年春夏,英俄两国都甚为不满.......。”

朱山海哂笑道:“不能利用铁路运输,只能走大草地丝茶商路,草原很快就会封冻,那么快缔结盟约也解决不了问题。”

犹豫了下,刘长兴才道:“陛下,元奇之所以将矛头先指向清廷,应该是秉着先易后难的战略决策。另外,元奇极有可能不会等到明年开春,而是在冬季就开战,以达到速战速决的目的.......。”

“冬季开战?”朱山海神情登时慎重起来,西北苦寒,冬季开战根本是不可能的,他在西北多年,已经形成惯性思维,压根就没考虑过冬季开战的可能性。

刘长兴点了点头,“安德烈说,除了铁路,元奇这些年还在北方大规模的修建公路,即便是雨雪天气也不影响大规模行军,冬季开战的可能性很大。”

顿了顿,他接着道:“我国与清廷可谓是唇齿相依,如果元奇在冬季开战,我国必须及时出兵进行牵制.......。”

唇亡齿寒的道理自然是不消说,尽管朱山海对清廷从来就没抱多大的希望,却也不希望看到清廷迅速败亡,怎么着也得为西北争取更多的时间不是,稍稍沉吟,他便道:“让清廷正式承认我国独立,这一点没有任何商量的余地,但可以从快从简。”

欧亚大铁路完工通车并举行了盛大的通车典礼,欧洲各国报纸争相报道,引起了巨大的轰动,不过各国报纸对这条铁路的评价却是见仁见智,褒贬不一。

有的是不遗余力的称赞,称之为‘新丝绸之路’,有的则是吃不到葡萄说葡萄酸,有的则是直言不讳的宣称这条铁路将对欧洲的格局产生深远的影响。

英吉利对此的反应很是冷淡,几大报纸都只是以简讯的方式见报不做任何评论,欧亚大铁路的开通无疑会分走东西方贸易的份额,对于以海洋贸易为主占据东西方贸易绝大份额的英吉利来说,这不啻于是饭碗里抢食。

不过,欧亚大铁路的开通对于英吉利来说也不尽是坏事,这无疑是增添了英俄扶持中亚独立的底气,确保中亚独立,遏制清国向西扩张,解除印度殖民地被两面夹击的困境,这些都符合英吉利的长远利益。

相比起英吉利,大清的反应更为冷淡,所有的大报都此都是保持缄默,就连一条简讯都没有,仿佛压根没有这事一般,倒是一些地方小报对此进行了报道,不过也都尽极简洁,毕竟惹恼元奇,对他们这些小报来说不是什么好事。

不过,事情总有意外,仅仅只过了一天,《京报》在头版头条刊载了光绪皇帝公开承认浩罕汗国,并册封朱山海为浩罕王的谕旨。

紧跟着就是欧亚大铁路全线通车的报道,并且特别提及内阁总理大臣奕?为此发贺电给浩罕王以表庆贺。

《京报》有着小邸报,新邸报之称,此举等于是清廷正式承认西北两省独立。

欧亚大铁路,元奇耗费了十数年的心血和难以估量的人力物力财力,却在即将竣工之时发生了西北叛乱,全线通车的消息传来,元奇上下本就无比憋屈,《京报》此举等于是让他们找到了发泄的对象,一时间南方各省大小报纸纷纷刊发号外,攻讦内阁总理奕?卖国,攻讦清廷卖国。

北方各省报纸也罕见的加入了攻讦的阵营,这些年随着宪政思想的推广普及,近代国家的概念已深入人心,而西北两省数以百万计的百姓都是近些年从北方各省移民过去的,与各省百姓可谓是打断骨头连着筋,就这么被朝廷无情的抛弃,自然是难以接受。

另外,元奇这些年在北方各省快速发展,无数官绅士商实际上都是元奇大大小小的股东,与元奇有着密不可分的利益关系。

而元奇这数十年来不计成本的开发西北,投资西北更是人尽皆知之事,如今朝廷承认西北独立,等于元奇在西北的投资血本无归,自然是令所有大大小小的鼓动激愤不已。

一时间,朝野上下,从南到北,从东到西,舆情汹汹,怒骂涛涛,身为内阁总理的恭亲王奕?被骂的狗血淋头,连带着清廷也被冠以卖国政伏被大肆攻讦。

上海,镇南王府,长乐书屋。

放下手中的号外,赵烈文一副哭笑不得的神情,“恭王这不会是入戏太深了吧?”

“他这是看热闹不嫌事大。”易知足撇了撇嘴,“左右不用他来善后。”

赵烈文听的一笑,“如此大张旗鼓倒也不是没有好处,至少可以马上迎回皇太后和皇上。”

善后的事情现在不急,易知足也没多想,沉吟了一阵,才道:“欧洲各国对欧亚大铁路的开通反应不一,惠甫有何看法?”

这难道不是很正常的事情?赵烈文有些纳闷,略微琢磨了下,他试探着道:“大掌柜是打算再拉几个下水?”

易知足笑道:“有没有可能?”

“套用大掌柜的话,只有想不到,没有做不到的事。”赵烈文心里隐隐有几分兴奋,“欧亚大铁路的开通等于是恢复了东西方之间的陆地商路,其意义不亚于开辟一条新航线,而且是一条能够节约大量时间的新航线,其价值可以说是无法估量。

从欧洲各国的反应来看,羡慕有之、嫉妒有之,愤恨者亦有之,想染指或是从中分一杯羹者应该不少,只不过是没有机会而已。

如果英俄两国感到力不从心,却又欲罢不能,就有可能给予机会,吸引那些个有心分一杯羹者掺和进来。”

顿了顿,他又补充道:“若是再适时的宣扬一下东方威胁论,效果可能更多。毕竟我国若是挟大胜之威继续扩张,对于欧洲各国而言是实实在在的威胁。”

易知足点了点头,“中亚历来就是东西方争夺的战略要地,随着铁路的开通,战略地位更为凸显,既然不可避免开战,那咱们也不嫌事大,能多拉几个下水也是好的。”

京师,首相府。

随手翻看了几份报纸,奕?语气轻松的打趣道:“原本以为只有南方的报纸会肆意攻讦,没想到北方各省舆论也是如此毫不留情面,这一下可真的是骂名滚滚,若是不能正名,子孙后代都要抬不起头来。”

“既有把柄在手,六爷又何必担心正名?”肃顺的声音听着有些沉闷,“该让那些个保皇派好好看看,若真是南北开战,会是什么情形?俗话说得人心者得天下,如今这人心已是尽归元奇。”

奕?却是没心思关心民心向背的问题,转而问道:“巩宁还没有消息?”

“没有。”肃顺摇了摇头。

奕?冷声道:“朱山海该不会言而无信罢?”

“应该不会。”肃顺道:“奕劻办事颇为稳重,与朱山海商议之时特意邀请了英俄两国的特使,朱山海还指靠着英俄两国的大力支持和援助,岂会为这么点小事落下个言而无信的形象。”

奕?点了点头,沉默了一阵,才道:“准备的怎么样了?”

肃顺看了他一眼,道:“这事六爷还是郑重考虑一下,易放难收,一旦发动兵变,说不得会乱上一阵子,难免给人以浑水摸鱼之机。”

“当断不断。”奕?翻了他一眼,没好气的道:“不如此,又岂能名正言顺的进行清洗?”

巩宁城,总督府。

慈安静静的站在一张大幅的世界地图前,琢磨着该走哪条路线回京,哈密一线如今被元奇新军占据,不可能沿西北铁路乘坐火车回京,能选择的只有两条路线,一是走蒙古大草地这条历史悠久的丝茶商道,抵达包头后乘坐火车,只不过眼下这季节,随时都是大雪封冻的危险,一路艰辛不说,风险也是极大。

另一条线路则是乘坐火车,绕道俄国出海,漫漫数万里海途,风险不小不说,时间也漫长无比,至于所谓的顺道走访欧洲各国,她眼下根本就没这个心思。

两条线路都蕴藏着莫大的风险,除此之外,就只能是等到明年开春之后再成行,不过,继续逗留在巩宁也同样蕴藏着莫大的风险,奕劻或许不觉的,她却是隐隐觉的国内的局势或许还会再生变化,这纯粹就是一种直觉,当然,这种直觉完全是建立在她对易知足、奕?、肃顺的了解之上的。

沉默良久,她才瞥了一眼一直跪在珠帘外的奕劻,道:“以庆郡王之见,当选择哪条线路?”

奕劻早已跪的半身发麻,听的问话,连忙道:“以微臣之愚见,绕道俄国出海最为稳妥。”

“反其道而行之。”慈安沉声道:“对外宣扬绕道俄国出海,暗地里走大草地这条丝茶商道,就算是大雪封冻,也比海路更为安全。”

“皇太后圣明。”奕劻违心的奉承了一句,实则在他看来,等到明年开春再启程才是最正确的选择,不过,他也理解被软禁了数月之久的慈安急于脱离朱山海掌控的迫切心情。

慈安叮嘱道:“抓紧时间准备驼队,一俟对方同意,即刻出城!”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