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APP
搜猫阅读 > 游戏 > 大清巨鳄 > 第三一五章 百年国运

大清巨鳄 第三一五章 百年国运

作者:塞外流云 分类:游戏 更新时间:2024-04-26 13:01:27 来源:69书吧1

搜猫阅读(soumal),最快更新最新章节!

黄殿元敢开口索要火器,自然是有底气,这几个月来,他一直在源源不断的为元奇团练提供英军的情报,不过,易知足却不打算给他,其实,定海缴获的英军火器,元奇团练根本用不上,因为米尼弹对于枪管的口径有着相当高的要求,为了保证武器规格的统一,尽量减少后勤压力,他是直接放弃了将那批火枪改装成线膛枪的打算。

可以说,缴获的那批英军火枪就是给黄殿元准备的,但易知足不敢现在就给他,他担心天地会用这批火枪助纣为虐——协助英军攻击沿海港口城池,那会让他心里不安。

略微沉吟,他才开口道:“有容兄消息灵通,应该清楚,定海的缴获,元奇是与广东水师平分的,元奇团练一万团勇,如今装备了火枪的,不过才六成,英军增兵,对广州虎视眈眈,元奇的这点子家当可全在广州,这节骨眼上,哪还有火器分给有容兄。”

黄殿元知道对方说的是实情,他原本也只是顺带提一下,没报多大指望,当下也不强求,转而问道:“元奇的弹药局,是否能制造开花弹?”

易知足笑了笑,道:“有容兄如此打探,今晚这酒可就没法喝了。”

“好,不问。”黄殿元笑道:“这酒席什么时候能送来,等了知足大半日,可真是有些饿了。”

“我让人去催催。”易知足说着起身开门,才出门,就见李旺领着几个丫鬟小厮提着食盒一溜进了院子,待的席面布好,易知足吩咐李旺去院子门口守着,这才入席,酒过三巡,他才斟酌着道:“有些话,如骨鲠在喉,不吐不快,天地会反清复明,在下不反对,但协助英军祸乱东南,从而达到削弱清廷力量的做法,很是欠妥。

不客气的说,这是汉奸行为,有容兄想过没有,纸终究是包不住火的,有遭一日,天地会帮助英军的事情传扬开来,遭天下人唾弃,还如何反清复明?”

黄殿元自斟了杯酒,这才慢条斯理的道:“协助英军打清廷与扯旗放炮造反,两者有何区别?别跟我说外夷入侵,满清难道不是外夷?”

“满清是外夷?”易知足斜了他一眼,揶揄着道:“满人就不是黑头发黄皮肤黑严眼珠?怎能将满人与英夷相提并论?”

黄殿元摆了摆手,道:“《西关日报》我每期都看,咱们不说这事。”说着,他举杯一口将酒干了,这才道:“天地会的情况,知足也清楚,岂是我能左右的,为兄若是象知足这般,手握上万精兵,那倒是能一言九鼎.......不提也罢,喝酒。”

易知足笑了笑,道:“有容兄若是在天地会过的不痛快,元奇团练竭诚欢迎。”

“别——。”黄殿元干脆的道:“咱们道不同不相为谋,什么时候元奇竖旗造反,为兄倒是可以考虑。”说着,他笑了笑,道:“既组建了元奇团练,知足被清廷逼反的日子也就不远了,说不的,到时候还真会前来投奔知足。”

“朝廷若真容不下元奇团练,我倒也不介意公然造反。”易知足缓声道:“不过,说实话,我是真不愿意如此......。”

见他欲言又止,黄殿元连忙追问道:“知足是怜悯天下苍生?”

“不完全是。”易知足说着长叹了一声,呷了口葡萄酒,他才沉声道:“有容兄且说说,英吉利能够打上门来,说明了什么?”

黄殿元一笑,“别兜圈子,直接说。”

“时代不同了。”易知足道:“明代之前,大规模航海,也就是郑和下西洋,但最远也就抵达过非洲,如今,欧洲的船队已能环绕整个地球,欧洲各国包括在美洲的花旗国在内的大量商船能轻松的往返于广州,商船能来,战舰自然也能来,大清朝廷那些个酒囊饭袋却没一个人意识到这点,否则海防也不至于如此之差。

不扯远了,欧洲美洲众多商船前来广州商贸,说明了什么?说明咱们再也不能象以前一样,封闭在一隅之地,咱们再也不是一个封闭的国家,而是与世界各国紧密联系在一起,随着航海技术的不断快速发展,咱们与世界各国之间的联系会越来越紧密。

这次英军舰队中的蒸汽轮船,有容兄应该留意到了,那应该是以后航海发展的主流趋势,以后的大型商船战舰如果都无须再依靠风力,而是依靠蒸汽机为动力,可以随时随地的自由航行,有容兄想想,那会是什么景象?”

黄殿元听的一头雾水,迟疑着道:“知足这圈子绕的也忒大了,这跟元奇不造反有什么关系?”

“当然有关系,而且很有关系。”易知足含笑道,呷了口茶,他才侃侃说道:“工业革命,有容兄可有耳闻?就是以机器为动力,取代手工作业,英吉利率先发动并完成了工业革命,因此英吉利成为了世界头号军事强国,堪称世界霸主。

工业革命最大的特点就是极大的提高了生产效率,但凡是实行工业革命的国家都必须走上对外扩张掠夺的道路,这是工业革命这一特点所决定的,如今欧洲各国都在相继推行工业革命,这意味着什么?

这意味着一二十年后,这个世界将是群雄并起,争霸世界的格局,就好像咱们的春秋时代,七国争雄一样的格局,只不过,这天下不再是咱们中国这一隅之地,而是整个世界,各国之间会大打出手,争夺世界霸主,全球霸主之位!”

听到这里,联想到元奇开办的一系列厂子,黄殿元已是隐隐明白了他的心思,忍不住感慨道:“咱们是在碗里争,知足却是在锅里争,论眼光长远,论气魄宏伟,实是无人能望知足项背,不服都不行。”

顿了顿,他接着道:“知足纵有气吞天下之志,可如此朝廷,岂容知足有一展抱负之机?”

“得争取。”易知足沉声道:“这节骨眼上,咱们不能内乱,一旦内乱,咱们就没有成为世界强国的机会,甭说参与群雄争霸,反而还会被人家瓜分......。”

黄殿元惊愕的道:“知足是要帮助大清成为世界强国?”

易知足悠悠说道:“真要成了世界强国,清帝也该主动退位了。”

“主动退位?”黄殿元愣愣的看着他道:“这怎么可能?”

“以少驭多,不符合新兴的名族国家体制。”易知足道:“有容兄有时间不妨多向英夷讨教一下.......。”

“英吉利是君主立宪.....。”

“如果是大明,还有君主立宪的可能。”易知足道:“大清不行,因为大清是以少驭多。”说着,他端起酒杯道:“来,走一个。”

黄殿元哪还有心思喝酒,呷了一口,便道:“知足可是有成熟想法?能否详细说说。”

详细说说?说什么?成熟想法?易知足可没考虑那么长远,他方才不过是随口一说,眼下,他和元奇都可说是在刀尖上跳舞,能不能撑过去尚且两说,哪有闲情去琢磨那些个遥远而且不着边际的事情,喝了口葡萄酒,他才道:“哪有什么成熟想法,先渡过眼前的难关再说,眼下,我只考虑如何守住广州,守住元奇的这点子家底。”

黄殿元今日好不容易算是探出来对方一点真实想法,哪肯罢手,一再套问,易知足却是再不肯稍露一点口风,酒宴早早散席。

出了磊园,黄殿元依然还在回想易知足的那番话,很显然,易知足不是说说而已,元奇这几年创办了长乐机器制造厂,长州造船厂,修建佛广铁路,开办机器缫丝厂,机器榨糖厂,开采昌化铁矿,又组建元奇团练,采用西式练兵法训练团练,以前不觉的,如今一捅破,这可不就是推行机器工业,编练新军?

这小子野心还真是不小,可问题是朝廷容的下元奇,容的下这小子吗?只怕是有些玄,与英吉利的这场战事只怕持续不了多长时间,毕竟英人只是要求开放口岸自由贸易,一旦战事结束,朝廷怕是就会对付元奇。

次日一早,易知足就进城赶往总督府,向林则徐禀报了懿律要求见面商谈的事情,他既然将会面的地点定在澳门,又让葡萄牙人做中间人,这事就不可能瞒的住,自然要先给林则徐通气,否则事后,免不了会被无端猜疑。

懿律私下约见易知足,林则徐倒并不太在意,也没多想,朝廷有规矩,地方大吏不得私下接见洋人,两广总督,广东巡抚可没少拒见英夷,屡屡碰壁之下,英夷学乖了,改而约见易知足,这也是情理中事。

懿律这次约见易知足,不消说,肯定是冲着那几千英军战俘来的,对于那批战俘,林则徐心里其实颇为纠结,当初他可是发布了悬赏令——《悬赏缉拿英夷首级》的告示,俘获英船一艘赏银十万,破坏一艘赏银三万,俘杀白夷五百,俘杀黑夷三百。

易元奇团练手中的四千多战俘若是跟他领赏,那可是二百多万的赏银,他就是将藩库搬空,也拿不出那么多的银子来,是以,在进京献俘行不通的情况下,他根本就闭口不提战俘一事,对于易知足提出允许英军赎回战俘,他也不做明确的表态。

但钦差大臣琦善明日就到广州,他可不希望易知足因为战俘的事情而与琦善闹翻,略微沉吟,他才道:“钦差大臣琦善明日抵达广州,对于那四千多英军战俘,肯定是要一一验证核实的,元奇团练的战功有一半都是源自那些战俘。

再则,钦差大人此番前来广州,主要是与英夷谈判,这批战俘,知足得谨慎些,轻易不要应诺英夷,另外,既然会谈,最好是乘机摸摸英夷的真实想法。”

“在下明白。”易知足欠身道,顿了顿,他接着道:“还有件事禀报部堂大人,英军正在向广州增兵。”

增兵?林则徐眉头一扬,道:“消息可属实?增兵多少?”

情报自然不会错,但易知足却不好解说,当即便缓声道:“英夷增兵,乃是情理中事,英夷其实很清楚,朝廷不会轻易应允他们的无理要求,所谓的谈判,不过是缓兵之计,待的援兵抵达,战事可能会进一步扩大,至于增兵规模,估计应该会过超过一万。”

听的这话,林则徐心里不由一沉,英夷这个月来搅的东南沿海不宁,他已是深感不安,大清水师根本无法出外海作战,对于英军舰队,只能是望而兴叹,一点办法都没有,这么下去,朝廷迟早是扛不住的,若是战事进一步扩大,且不说东南糜烂,他的处境可是大为不妙。

默然良久,他才闷声道:“琦善是坚决主抚,皇上派他来广州,显然也是倾向于抚,两方若是达成协议......。”

达成协议还不是一张废纸,易知足看了他一眼,沉声道:“英夷反复无常,部堂大人对此是深有体会,若是大队援兵抵达,必然会另生事端......不过,英夷援兵抵达广州,至少是明年....。”

略微沉吟,林则徐才道:“知足的意思,是立足于打,让朝廷早做部署?”

“非是咱们要打,而是英夷要打。”易知足沉声道:“若是败的太惨,英夷必然是得寸进尺,其他西洋强国也会窥觑大清。在下窃以为,朝廷不仅要立足于打,而且要做好持久战的准备,英夷毕竟是远道而来,粮草器械弹药的补给不便,无法长久作战,咱们虽然打不赢,但若是能坚持打,拖到英军难以为继,则有可能换来一二十年的太平。”

顿了顿,他接着道:“部堂大人最好是上折子,恳祈皇上南下,坐镇江南,倾全国之力打这一仗,这是关系到大清百年国运的一仗。”

“关乎大清百年国运?”林则徐轻声念叨了一句,不解的道:“知足这话何解?英夷此番挑起战端,也无非是为了贸易,怎会关乎大清百年国运?”(未完待续。)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