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APP
搜猫阅读 > 游戏 > 大清巨鳄 > 第三四七章 小心呵护

大清巨鳄 第三四七章 小心呵护

作者:塞外流云 分类:游戏 更新时间:2024-04-26 13:01:27 来源:69书吧1

搜猫阅读(soumal),最快更新最新章节!

元奇证券交易所开业发行一千万两国债,广州文武大员一个不拉的全部前往恭贺并且购买国债,广州周边府县大商巨贾云集西关踊跃抢购国债,这事对于广州城来说不是一件小事,官绅士商,平民百姓在茶余饭后闲暇之余谈论的几乎都是这个话题。

但凡只要元奇有什么动作,西关大小茶楼的生意就会火爆,西关老字号天海阁茶楼更不会例外,一大早,一楼大堂就坐了一大半,瞧着有不少生面孔,一众伙计们都打足了精神前前后后里里外外的忙碌,殷勤的侍候着,他们都清楚,这些个生面孔都是附近府县的富商大贾,或许其中不少都是元奇的东家,可不敢因为他们是外地人就敢怠慢。

大堂里谈论的话题自然是国债,这些个茶客早早赶来喝早茶,为的就是打探有关国债的事情,虽说《西关日报》这几个月以来连篇累牍的介绍国债和证券交易所,但凡是看报的,对此几乎都可说是耳熟能详,但这毕竟是他们从来没有接触的新鲜事物,拿真金白银去购买国债之前,自然是想多听多看。

“客官里面请。”在伙计的殷勤招呼下,粘着八字胡须,戴着一副黑色宽框平光眼镜,传着一袭夹袍的易知足缓步迈进了大堂,他一早过来喝早茶,也是想在茶楼了解下风向,国债发行的好坏,对他对元奇来说都意义不小,他可不想只听下面的汇报,想亲自听听。

在伙计的带领下才刚刚走到桌子边,就听的不元处一桌客人高声道:“别听元奇宣传的国债风险小,朝廷为什么发行国债,是因为与英吉利打仗,虽说咱广州不怕英吉利,但东南和北方可比不上咱广州,英吉利在东南沿海连番烧杀抢掠,朝廷可是一点办法也没有,这仗打输了,朝廷能偿还得了这国债?”

“这话有道理。”随即有人附和,“朝廷这些年可没少用兵,皇上御极之初用兵西北的时候,也没见朝廷发行国债,会不会是朝廷揭不开锅了?”

“瞧这话说的......。”一人不紧不慢的说道:“西北用兵,朝廷是没有发行国债,可那时候不是还没有元奇嘛,众所周知,是元奇易大掌柜上疏《国债论》首倡发行国债。再说了,西北用兵,各地士绅商贾捐输了多少?别的地方咱们不说,就说咱们广东,张格尔叛乱五年,广东捐输至少在三四百万两白银以上。

朝廷发行国债,总比勒令地方捐输好吧?况且,这国债还有利可图,月息八厘,又是九折发行,与月息一分相差无几......。”

“别扯远了,什么息不息的,先确保本钱再说,咱们担心的是朝廷能否偿还国债,若是与英吉利打上五六年,耗费数千万两银子,朝廷拿什么偿还国债?”

“朝廷若是不偿还国债,必然是威信扫地,声誉全无,我不担心朝廷无法偿还国债,就算朝廷没银子,也会勒令各省捐输以偿还国债。”

“这可难说,与英吉利开战,遭殃的可是东南沿海,东南历来是财赋重地,若是东南连年兵祸,朝廷不仅岁入无法保证,就是勒令捐输,怕是也收不了几个银子。”

“你这是危言耸听,英吉利来犯,皆是水师,不可能大举登陆作战,如何能祸乱整个东南?无非是沿海几个府县遭殃而已,无碍大局。”

“咳咳。”一个四十多岁的中年人开口道:“诸位难道没听说过,钦差大臣琦善琦中堂已经与英吉利签订协议,这仗怕是打不起来了。”

“与英吉利签订协议?有这事?”

“这事知道的人可不少。”那中年人缓声道:“其实,你们的担心毫无必要,元奇既然敢承接国债,就不必担心偿还的问题,元奇从创建到现在,什么时候做过亏本的买卖?再说了,元奇银行这么大的摊子,元奇能允许这一千万国债坏了元奇的名声?杞人忧天!”

听到这里,易知足微微笑了笑,看来还是有明白人,那中年人却接着道:“你们还不知道吧,这次发行国债,易大掌柜号召元奇所有的东家积极购买,并鼓动元奇名下所有的掌柜、伙计、工人还有义学的先生,积极购买国债,你们说说,易大掌柜会害元奇的下属职员不?”

七点半,易知足赶回交易所,大门外的街道上已挤满了人,有不少是身着长乐机器厂蓝色工作服的工人,易知足一路行过来,招呼见礼者接连不断,进的大门,解修元就快步迎上来,含笑道:“今日人不少,怕是金额不会大。”

“那可未必。”易知足道:“召集众掌柜去会议室。”

元奇有早上开碰头会的习惯,解修元自然了解易知足的习惯,早就吩咐了交易所一众大小掌柜管事的早早候着了,进的会议室,易知足扫了众人一眼,道:“原本是担心人气不足,才让各厂工人轮流放假前来交易所,如今看来,这个担心有些多余。

派人通知下面各厂,各厂购买国债,采取统一购买方式,不必放假,另外,开辟专门的大户柜台,负责办理千元以上的业务,三千元以上的优先办理。”

听他如此吩咐,解修元心里暗喜,看来外面反馈回来的消息不错,果然,一个上午下来,销售就已经突破百万,达到一百三十二万,虽然跟昨日没法比,但却已经远远超出他的预想。

听的禀报,易知足不由的暗松了口气,今天虽然有不少元奇的职员参加购买,但职员的购买力有限,能破十万都算不错了,这等于是实打实的销售了一百多万,看来,一天二百万不是问题,只要明天还能维持这个销售额,他就无须担心了。

到的下午关门盘点,总计卖出来二百零六万,第二天,势头有增无减,总计卖出二百上一十八万,总计三天时间,一共买九百六十万元。

禀报完之后,解修元试探着道:“大掌柜,如今国债售卖势头良好,预计最多三日,就能销售一空,是不是再销售两日......再则,剩余四百多万,正常交易抛出去,会引起动荡。”

“考虑的有道理。”易知足满意的看了他一眼,道:“明天再卖一天,咱们手头必须留存一两百万。”

“留存一两百万?”解修元道:“为什么?”

“交易。”易知足道:“涨个一分两分,怕是没人愿意出售,咱们手头不留存一点,就无法促进交易正常进行,这债劵就好比是筹码,咱们手里必须掌握一定的筹码,如此才能掌控整个局面。”说着,他又吩咐道:“催促下面各厂,统一购买,明日下午就终止。”

证券交易所国债售卖仅仅只卖了四日,第五日一开门,就宣布国债已经卖光,所有债券进入自由交易阶段,交易大厅里的柱头上挂出了醒目的红色价牌,国债001,竞拍价为0.91元。

第一日就涨了0.01元,这让没有购买持币观望者后悔不已,购买者则是欣喜无比,有些人好奇尝试着去柜台卖掉,但都卖的不多,数元十数元的卖,主要是看看是否能够卖掉,很快,大厅里的价牌上就标出了以0.91元售卖的数目。

只不过,这价牌刚刚挂上去,售卖的数目马上就被擦掉了,众人纷纷询问,伙计连忙解释,“已经被买了。诸位要买要卖,皆可去柜台预先登记。”

到的中午,竞拍价涨到了为0.92元,见这势头,一众持币观望者哪里还敢犹豫,纷纷前往柜台挂单购买,而且数目越来越大,见这情形,解修元连忙赶到后院征询易知足的意见,“咱们现在是不是可以大量的抛售手头的债券?”

易知足不慌不忙的点了支雪茄,才问道:“交易所当前的任务是什么?”

“促进交易正常化。”

“这只是其中一个任务。”易知足缓声道:“别忘了咱们开办交易所的初衷是什么?咱们开办交易所是为了发行股票,为了筹集民间的闲散资金,国债001作为第一个交易证券,咱们要保证让大家赚钱,如此,以后才能顺利发行股票。”

“在下明白了。”解修元说着又问道:“价位拉到什么位置合适?”

“不是咱们拉。”易知足笑道:“要根据买卖的比例来决定价格,不到危险地步,交易所轻易不要干涉价格,咱们手头的债券,为了活跃交易气氛,可以适当的抛一些,但不要多抛,价位若是太高,涨的太快,就大量抛,尽量让价格稳定。”

解修元道:“那若是跌的太低太快呢?”

“那自然是大量吃进。”易知足道:“第一支债券,尽量不要让大家吃亏,不能让大家丧失信心,咱们现阶段是培养市场阶段,让大家稳定盈利是主要任务,你记住,金融投机,必然是几家欢乐几家愁,有人赚钱就有人亏钱,交易所才起步,需要咱们小心翼翼的呵护,要严防大起大落。”

国债001是九折售卖,持有者的期望都较高,目标价几乎都看到一元,大家都惜售,好在有元奇不断的抛售,价格才的以稳住没有出现快速上涨,但不过四五日,仍然是涨到了0.95元,到了这个价位,买卖双方的交易就活跃起来,有人见好就收,有人冒进吸纳。

见的交易活跃起来,解修元终于是松了口气,这几日为了活跃交易气氛,稳住价格,不使价格快速上扬,他陆续抛出了二十多万元,如今总算可以不用理会了。

国债的顺利发行,交易所正常运转,国债自由交易,不仅是元奇上下长松了口气,钦差大臣辅国公绵性、琦善,户部左侍郎吴其浚以及广州一众大员无不暗暗松了口气,绵性特意在藩台衙门设宴宴请易知足。

易知足这段时间的注意力早就从交易所转开,一天到晚不断的见人说事,为前往上海赴任做准备,国债顺利发行,与英吉利谈判也已经结束,他这个上海道已经没有理由再赖在广州不走,接到绵性的请柬,他不敢怠慢,匆匆赶到藩台衙门。

进的大门,就见户部左侍郎吴其浚迎了出来,易知足连忙拱手道:“大人亲自出迎,可折杀下官了。”

吴其浚笑道:“顺利发行这一千万国债,知足功莫大焉,当得起老夫亲迎。”

“下官如今忝为上海道,为朝廷分忧,乃是份内之事。”易知足微笑道:“再说,发行国债,下官不过是尊旨而行,可不敢居功。”

“知足如此年纪就知居功不傲。”吴其浚笑道:“难怪王中堂对你如此赏识。”说着他伸手道:“走罢,两位钦差可都在后院等着。”

听的这话,易知足才知琦善也来了,两人一路前行,吴其浚试探着道:“此番国债发行顺利,是否意味着朝廷日后可继续发行?”

这话易知足可不敢乱表态,略微沉吟,他才道:“大人,此番发行之国债,概由广东一省担之,若是再发行,广东怕是承受不了。”

吴其浚含笑道:“知足这是话里有话。”

“下官倡议朝廷发行国债,自然不是为了只发行一期。”易知足斟酌着道:“广东可说是偏居一隅,不论是地理位置还富庶都不及两江,下官琢磨着,在江宁再建一个交易所,如此,则有能力承接更大规模的国债。”

江宁确实是比广州更为适合,而且江宁距离京师也近的多,吴其浚放缓了脚步,道:“户部是否适合出面开办证券交易所?”

“当然适合。”易知足毫不迟疑的道:“户部开办交易所发行国债才是名正言顺之事。”

听的这话,吴其浚不由一笑,“名正言顺倒是不假,可问题是要能顺利发行,此番一千万国债,一多半都是元奇购买的,户部可没有元奇那么大的号召力。”

听他如此说,易知足也不虚与委蛇,缓声说道:“目前大清没有成熟的金融体系和金融市场,户部也没有属于自己的金融网络,要开办证券交易所确实难度不小,还须从长计议。”(未完待续。)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