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APP
搜猫阅读 > 游戏 > 大清巨鳄 > 第三五二章 铁路之利

大清巨鳄 第三五二章 铁路之利

作者:塞外流云 分类:游戏 更新时间:2024-04-26 13:01:27 来源:69书吧1

搜猫阅读(soumal),最快更新最新章节!

在喧天的锣鼓和震耳欲聋的鞭炮声中,停在站台的火车一声长鸣,喷着滚滚浓烟,缓缓的驶离了车站,看着拖着十二节满载的庞大的货厢的列车逐步加快速度,渐渐的消失在视线中,看台上一众官员才回过神来,纷纷交头接耳,议论不休。

有道是百闻不如一见,虽然易知足在《铁路兴国十八条》中列数铁路诸般好处,虽然《西关日报》连篇累牍的介绍火车的种种优越性,但那都是虚的,今日亲眼目睹火车的诸般不可思议,人人心里都满是震撼。

高台下,一众士绅商贾也是议论纷纷感慨不已,对他们来说,火车完全是超乎想象的存在,就那么一个铁疙瘩,居然能够拉动上百万斤的货物,而且还能跑的飞快,不是亲眼目睹,说破大天去也没人相信。

林则徐招手将易知足叫过来,道:“知足想过没有,铁路火车一开通,有多少人会因此失去生计?沿线船夫车夫,驿站客栈,茶铺酒肆等等都将大受影响。”

这是反对修建铁路的一个主要原因,易知足一转念便反应过来,林则徐这是要他当众驳斥,他当即朗声道:“部堂大人不能片面的看问题,确如大人所言,会有不少人因为铁路的开通而失去生计,但大人也应该看到,铁路修建给无数人提供了生计。

铁路修建需要大量的铁路工人,需要火车司机,列车员、调度员、养护工人,扳道工人等等,这且还只是表面的,实则,铁路修建不是单纯的修铁路,它包含一个完整的产业链,诸如,铁矿的开采冶炼,铁轨锻造,机器制造等等,这都需要大量的工人。

这笔帐仔细算下来,铁路修建提供的生计至少是十倍,甚至可能百倍千倍于丢失生计的人数,而且,尤为重要的一点是,铁路修建能创造大量的财富,能拉动带动地方经济,能为朝廷源源不断的缴纳丰厚的赋税。”

听的能够为朝廷带来丰厚的赋税,绵性登时来了兴趣,道:“易大人能否详细说说。”

“还望钦差大人见谅,这里可不是详细说的地方。”易知足含笑道:“铁路运输不仅胜在量大,而且胜在速度快,运费低,在陆地可以大范围的调运物质,就以广州为例,广州如今需要大量的优质煤,但附近却不产优质煤。

广州的优质煤从哪里来的?从安南海运而来,不仅速度慢,而且限制了运输量,运费也因此而高昂,咱们大清并不是没有优质煤,在山西就是有大储量的优质煤,若是广州至山西修通了铁路,山西的煤就可以源源不断的运来广州。

这将极大的促进山西的优质煤开采,也将极大的促进广州对煤炭的消耗,因为煤炭价格降下来了,而且能够保证足够的供给。那么朝廷从中得到什么好处?山西开采煤矿,朝廷可以收税,煤炭铁路运输,朝廷也能受益,广州因为山西低廉而充足的煤炭,促进了工商业的发展,反过来也为朝廷提供更多的赋税。”

听的这番话,琦善问道:“广州对煤炭的需求很大?”

“不只是广州,以后大清的所有省城府城县城都将大量需要优质煤炭。”易知足道:“广州如今正在逐步的推广高效节能煤炉,若是煤炭价格低廉又能保证充足的供给,煤炭将完全取代木柴。除此之外,工厂也需要大量的优质煤,所有的蒸汽机都是以优质煤为燃料,如今广州的优质煤是供不应求。”

听的这话,林则徐一笑,“知足所言的高效节能煤炉就是元奇免费提供给各大小衙门的蜂窝煤罢,确实方便好用,既无烟也无煤味,且干净,只是听闻煤价不菲,比用柴薪还贵,原来那煤是从安南运来的。”微微一顿,他才接着道:“若是煤价能够降下来,倒真是值得大力推广。”

“京师用煤人家颇多。”户部左侍郎吴其浚开口道:“这蜂窝煤若确实有这般好处,京师倒是大可推行,京师的煤价并不高。”

“看来吴大人平素是远庖厨。”林则徐含笑道:藩台衙门后厨应该也是用的蜂窝煤,吴大人回去可仔细查看了解。”

见的几人将话头扯到煤炭上面去了,易知足自然不愿意,今天如此好的机会,正是大力推销兴建铁路的机会,可不能被岔开了话题,他当即不急不缓的道:“在西洋,煤炭已经被广泛的用于工业燃料和生活燃料,咱们大清对于煤炭的应用可说是还没起步,有一点是毫无疑问的,煤炭的广泛应用将会极大的促进大清的地方经济。”

说着,他话头一转,“铁路运输,可不仅仅只是用于运煤,铁路运输的优越性,将极大的促进东南西北各地商品的快速流通,商品流通意味着什么?意味着财富!意味着赋税!就说山西的煤,煤在山西不值钱,运到广东就值钱了,这一流通,山西、广东、朝廷,三方面都受益。

还有,铁路运输不只是加快了商品的流通速度,还加快了货币的流通速度,不论是商品还是货币,流通的速度越快,产生的财富就越多,朝廷从中得到的赋税也就越多,大清要想富国强兵,兴建铁路,势在必行。”

“若论经济之道,大清怕是无人能及知足。”林则徐说着看了绵性和琦善一眼,道:“兴建铁路,争议颇大,此番借着佛广铁路通车之机,知足最好是将《铁路兴国十八条》再加以阐述引证完善,如此方能得到更多的支持。”

话才落音,“呜”一声长鸣将众人的注意力都吸引了过去,一俩客运列车缓缓的驶进了站台,待的列车停稳,易知足才含笑道:“诸位大人,这是客运列车,有兴趣的可以上车乘坐,到佛山转一圈回来。”

绵性率先起身笑道:“自然是要亲身体验一番,才能尽知火车诸般好处。”

林则徐跟着道:“钦差大人有此雅兴,下官自当奉陪。”

“末将也凑个趣。”关天培跟着道。

见的绵性、林则徐、关天培都要试乘,琦善便含笑不语,总不能一众大员都去试乘,毕竟不清楚这洋玩意是否安全。

受邀请试乘的自然不只是一众官员,广州稍有名望的士绅商贾都在邀请之列,广州几大学院的先生士子也在邀请之列,原本不少年纪较大的士绅商贾对乘坐火车还有些担忧,见的钦差大臣辅国公绵性,两江总督林则徐、水师提督关天培、粤海关监督豫堃等大员都欣然登车,一个个自然也没什么好担心的,纷纷跟着登车,当然,也有不少人将机会让给自家的子弟。

登上火车,林则徐等人在易知足的带领下兴致勃勃的参观熟悉车厢,待见的还有厕所有自来水洗手,他不由的笑道:“设计的可真是周到。”

“不周到可不行。”易知足道:“佛广铁路是路线短,长的路线要坐好几天,甚至是十多天,吃喝拉撒总的解决好,以后还会增加卧铺车厢,可以睡觉,这木椅子也要改进,改成软垫坐椅,否则时间长了受不了。”

“不错。”林则徐轻赞了一句,一行人回到车厢,三三两两的分头坐下,这节车厢是专为一众官员准备的,上来人不是很多,显的空荡荡的。

落座之后,林则徐抬头张望了一下,才看向易知足,道:“知足知道蜀道难,闽道难,可听说过晋道更比蜀道难?山西境内,大山重重,深涧沟壑,丘陵连绵,可非广州这一马平川可比,要想修铁路出晋,可非易事。”

“晋道难行,在下听闻过。”易知足道:“不过,山西出好煤,而且储量极大,即便再难,也要修一条铁路进去。”

林则徐担忧的道:“铁路造价昂贵,佛广铁路不过三十余里,且是一马平川,尚且要数百万银元,山西.......。”

“山西老抠,富甲天下。”易知足道:“修铁路进山西对山西人来说意味着什么,晋商比谁都清楚,只要让他们实实在在看到修铁路的好处,游说晋商修铁路应该不是什么难事。”

话一落音,就感觉微微一晃,他连忙提醒道:“车开了,大人留神。”

也就是微微一晃,列车就缓缓向前滑行,往着窗外向后倒退的站台,林则徐有些诧异的道:“这么平稳?”

易知足点了点头,笑道:“火车不颠簸,看报喝茶都可以。”

“哦,那可是免了舟车劳顿。”

出了站台,火车渐渐加速,看着窗外景色飞快的倒退,林则徐感慨的道:“这似乎不比奔马慢,但却毫不颠簸,若是真能在大清推广普及,出行倒是方便多了。”

“不仅方便,而且快捷。”

“确实快。”林则徐说着话头一转,“这铁路要多少年才能收回成本?”

“这可不好说。”易知足斟酌着道:“看地段来,象佛广铁路,修建难度小,成本低,又是经济繁华之地,货运客运量大,五六年就能收回投资。若是偏僻荒凉之地,估计二十年也收不回投资。”

说到这里,他略微一顿,才接着道:“西洋修建铁路,极少是朝廷出钱,都是商人组建铁路公司修建,毕竟投资铁路的回报相当丰厚,就象佛广铁路,再怎么算,十年也能回本,可这条铁路养护的好能够使用百年,回报之丰厚,非同一般。”

回报如此之大?林则徐惊的半晌没有吭声,良久,他才道:“朝廷如何受益?”

易知足道:“不花银子就能在大清建立起铁路网络,这是最大的益处,再则,铁路公司每年的税银也不是小数目,还有因为铁路发展而带动的经济,这算是间接受益,另外,考虑到铁路的巨大作用,朝廷可以成立部门统一管理铁路公司,核定票价运费税银,在战时或是重大突发事件——比如大的自然灾害,朝廷有权利临时征用调度车辆等等。”

沉吟半晌,林则徐才颌首道:“知足说的不无道理,倒也不是不可尝试。”

易知足可不想一直跟他聊,笑了笑,道:“大人稍坐,后面车厢多是广州有名望的士绅商贾,在下得去招呼一下。”

林则徐听的一笑,挥手道:“今日你也算是主人,去罢。”

后节车厢里一色都是广州城里有名望的商贾,行商、票号、茶商、丝商、盐商、米商、铁商等等,易知足大多都熟识,进的车厢,一路走一路见礼寒暄,走到山西票号一众掌柜跟前,他站脚道:“初次乘坐火车,诸位掌柜感觉如何?”

“好,相当好。”日升昌票号掌柜王德昌说着起身伸手让座,随即才道:“西洋这火车,可真是令人匪夷所思,原本读《西关日报》,还有些将信将疑,今日亲眼所见,亲身乘坐,才知确实一点不虚。”

易知足含笑道:“诸位掌柜应该清楚广州的煤价,山西出好煤,诸位就没点想法?”

志诚信票号掌柜员辻宽快人快语的道:“易大掌柜是打算在山西修铁路拉煤来广州?这太远了点吧?”

“山西的煤只要能出山西,那就是银子。”易知足说着扫了一众西票掌柜一眼,道:“若是晋商没兴趣,元奇倒是极有兴趣。”

身为山西人的一众票号掌柜自然清楚,山西煤矿储量大分布广,最大的局限就在于有煤难运,车推舟载,输出实在是有限,而火车强大快速的运输能力他们刚刚见识到了,听的这话,一个个都有些兴奋,员辻宽沉声道:“咱们山西可不比广东,向东向南可尽是大山,能修铁路?”

“当然能。”易知足笃定的道:“能穿山凿洞自然好,不能,绕点远路也无妨,火车速度快,而且还能不断的改进,速度会更快,拉载的也更多,不碍事。”

听的这话,一众掌柜登时大为兴奋,山西若是能修建铁路,对于山西来说,意味着什么?山西将富的流油!王德昌轻咳了一声,才道:“听说铁路造价不菲,佛广铁路这点距离就要四百万银元。”(未完待续。)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