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APP
搜猫阅读 > 游戏 > 大清巨鳄 > 第三五四章 新官上任

大清巨鳄 第三五四章 新官上任

作者:塞外流云 分类:游戏 更新时间:2024-04-26 13:01:27 来源:69书吧1

搜猫阅读(soumal),最快更新最新章节!

上海县衙,签押房。

正是春节期间,衙门封印,诺大的县衙里冷冷清清不见几个人影,知县刘光斗独自枯坐在签押房里,愣愣的出神,乘着衙门封印之机,他前去江宁打点,想调离这个平日里抢不到手如今却是唯恐避之不及的上海知县,不过,他在江宁上下打点,礼送了不少,事却没办好。

原因很简单,自英军舰队攻陷上海,知县王文柄殉难以来,一年的时间上海知县已经走马灯一般换了两任,他是这一年的第三任上海知县。

要说在平日里这上海知县可是难得的肥缺,根本轮不到他头上来,但眼下英夷舰队还未退兵,天知道会不会再杀一个回马枪?尤其是林则徐调任两江的消息传开后,更是让他如坐针毡。

林则徐坚持严禁鸦.片,强硬抗击英夷,此番接任两江坐镇江宁,只怕两江又会挑起战端,有道是君子不立于危墙之下,辛苦半生才熬出头,他可不想以身殉国,也不愿意整日里提心吊胆的做这知县。

“东翁。”门外传来师爷董千秋的声音。

回过神来,刘光斗才道:“进来。”说着站起身来,随同他前来上海上任的五个师爷,如今已经走了四个,对于这位一直不离不弃的董师爷,他心里满是感激。

四十出头,蓄着山羊胡,戴着副眼镜的董千秋推门进来,县尊从江宁回来就将自个闷在签押房,不问可知,江宁之行定然是未能如愿,他拱了拱手,道:“今日已是正月初十,再有几日,新任道台易大人也该到上海了。”

“先生请坐。”刘光斗伸手让座后,又将火盆移了过来,这才落座道:“易大人去年就已实授上海道,却迟迟不见上任......。”

“易大人可是个大忙人。”董千秋含笑道:“朝廷发行国债,易大人岂能不亲力亲为?况且,林部堂调任两江,易大人焉有不来之理?看最近的《西关日报》,佛广铁路定于正月初五开通,若是所料不差,通车典礼之后,林部堂、易大人也就该启程了。”

默然半晌,刘光斗才闷声道:“林部堂接任两江,于两江而言,祸福难料。”

董千秋看了他一眼,道:“如今也只能往好处着想。”

“那也未必。”刘光斗烤了烤手,闷声道:“实在不行,还可以挂印辞官。”

挂印辞官?董千秋一阵无语,半晌才开口道:“在下窃以为大可不必,塞翁失马,焉知非福,未能调离上海,于东翁而言,可能是一个十分难得的机会。”

“机会?”刘光斗一楞,随即道:“还望先生点拨。”

“定海大捷,皆言是广东水师之功。”董千秋缓声道:“但浙江好友来信却言,定海一战,乃是以元奇团练为主,再看朝廷对元奇团练的大肆封赏,这个说法应该是可信的。东翁且想想,能一举全歼并俘虏数千英夷,元奇团练之战力怕是远在绿营之上。

从《西关日报》的报道来看,易大人虽实授上海道,却仍是元奇大掌柜,上海如今非是善地,易大人岂能不知,前来上任,必然会携带元奇团练,有元奇团练协防县城,东翁何须担忧?”

刘光斗疑惑的道:“易大人难不成还能携带数千元奇团练前来上海?”

“如何不能?”董千秋道:“上海不是也招募了不少福建水勇?”

略微沉吟,刘光斗才道:“所谓的机会......?”

董千秋一笑,清脆的道:“易大人。”

易大人?刘光斗一转念便反应过来,易知足不过二十出头就已经是实授上海道,在京师,皇上连着三日召见,且又深受林则徐青睐,可说是前程无量,上海县衙又处于上海道衙的直接管理之下,来往的机会多,与易知足处好关系,这日后的好处必然是不少,如此说来,倒也确实是个机会,说不定,还真有可能是因祸得福。

县城大东门内侧,上海道衙。

衙门里同样冷清,后院里,已调任苏松督粮道的原上海道台巫宜禊在书房拥着火炉悠闲自得的看着书,他也是刚从江宁回来,新任的上海道台易知足迟迟没来上任,他无法办理交接,无法离上海,心里自然着急,说实在的,他一天也不愿意在上海多呆。

在上海提心吊胆且不说,上海这小县城也无法与苏州相比,他只想早早办理交接然后赴苏州上任,苏松督粮道不仅是衙署在苏州,而且是归漕运总督管辖,谁来主理两江都跟他没多大关系。

江宁之行,打探的可靠消息,林则徐、易知足在年后就会赴任,这让他彻底的放松下来,匆匆赶回上海等候,元奇有快船,从广州到天津也只要半个月,这事他是听闻过的,估摸着也就是这几日,对方就会来。

察觉的天色有些暗,他掏出一块怀表看了看,才下午四点多,当下书起身踱到门外瞧了瞧天色,见的天空阴沉沉的,估摸着怕是有一场大雨,他正担心易知足在的行程会不会因为大雨而延误,一个长随满脸欣喜的快步进来,躬身禀报道:“老爷,到了,易大人到了。”

一听易知足到了,巫宜禊不由的一喜,随即问道:“林部堂可在船上?”

“没有。”那长随连忙回道:“林大人乘洋船直接去了江宁。”

巫宜禊点了点头,道:“派人去县衙、海关、游击署通知一声,让他们去码头迎接。”

易知足来的如此之快,着实是让刘光斗有些意外,听的消息,连忙临时召集了几个属官一众衙役,又派人分头去通知县城内有名望的士绅商贾,这才匆匆赶往大东门外的码头迎接,到的码头,他才发现前来迎接人不少,码头上已有绿营兵丁在维持秩序。

黄浦江上,一艘大船缓缓的逆江而上,船头上,身材明显有些消瘦的严世宽指着前方道:“大掌柜,前面就是大东门,您的官衙就在大东门内。”

一身便装的易知足望着两岸桅杆林立的景象笑道:“上海比我预料的还要繁华几分。”

“大掌柜有所不知。”严世宽含笑道:“沿海航线,以大江口为界,划分为南洋航线和北洋航线,由大江口南下浙江、福建、广东、南洋,统称南洋,北上江苏、山东、河北、辽宁,统称北洋。

包先生在《安吴四种》所述,南洋多矶岛,水深浪巨,非鸟船不行。北洋多沙碛,水浅礁硬,非沙船不行。上海则是南洋北洋两条航线的交汇之地,更兼有大江的内河航运,可谓是三条航线交汇,焉能不繁华。”

听的这话,易知足笑道:“这两年长进不小,连包先生的书都读。”

“咳。”严世宽轻咳了一声,道:“元奇越来越大,大掌柜这官怕是也会越做越大,咱不读点书,以后如何去做一省之总掌柜。”

“还记着这茬?”易知足笑道:“先别惦记一省总掌柜,先给我将苏松两府一州拿下来。”

“这不是问题。”严世宽语气轻松的道:“大掌柜既然已经上任,咱们是否可以打出元奇的招牌来?”

“不要有顾忌,大刀阔斧的整合。”易知足道:“先一统上海钱业。”

听的这话,严世宽笑道:“有大掌柜这句话,咱可就放心了,也是时候让咱露露脸了。”

两人说着话,船已缓缓的偏离主航道准备靠岸,岸上的兵丁却是大声的呵斥,不准靠岸,见这情形,易知足笑道:“这么好的机会,狐假虎威一次?”

严世宽二话不说,两步跨上船头,高声喝道:“分巡苏松太兵备道,易大人在此,还不快快迎接!”

一听的船上是易大人,码头上一众人连忙自觉排队上前迎接,上的码头,易知足一眼就瞧见包世臣站在人群外,他丢下一众官员士绅,快步迎上去拱手笑道:“安吴先生怎的也前来码头......。”

包世臣含笑拱手道:“东翁远道而来,小老儿岂能不来迎一迎。”

安吴先生?包世臣在江南可谓是大名鼎鼎,听的眼前这其貌不扬的老头就是包世臣,码头上一众人都是一楞,更令众人诧异的是,包世臣居然以东翁相称?包世臣做了易大人的幕僚?

回过神来,知县刘光斗连忙率领众人上前见礼,易知足众人一眼,道:“有劳诸位前来迎接。”

刘光斗连忙道:“大人舟车劳顿,下官等已备好接风宴......。”

“诸位的心意本官心领了。”易知足摆了摆手,含笑道:“接风宴就免了,瞧着天色怕是有场大雨,诸位留下名贴,请回吧,改日再聚。”

留下名贴?一众官员士绅心里都是一喜,看来不枉前来码头迎接一场,这位行商出身的道台大人虽然年轻,却也谙熟人情世故。

刘光斗殷勤的道:“那下官送大人前往道衙。”说着他往后招手道:“轿子。”

易知足毫不客气的道:“要两顶,给安吴先生准备一顶。”

一行人由大东门入城,绕到道衙正门,易知足一下轿,一个四品官员就满脸笑容的迎上来,拱手道:“知足兄远来,在下未能亲去迎接,还望恕罪。”说着,他一笑,“没料到知足兄来的如此之快,这不,赶紧着给知足兄腾地方。”

依照官场规矩,官员离任就须的搬出衙门,但易知足迟迟不来上任,一应公务巫宜禊还的处理,是以一直没搬,不过,他早有准备,已经雇下客栈,陆续搬了不少东西。

上海城里的四品官员,易知足不用问就知道对方的身份,当即拱手还礼道:“事情太多,迟迟未能赴任,累兰亭兄滞留上海数月,在下实是愧疚。”略微一顿,他接着道:“地方不急腾,兰亭兄且慢慢收拾。”

“知足兄别客气,这可不能坏了规矩。”巫宜禊说着伸手礼让道:“知足兄请。”

“兰亭兄请。”易知足谦让了一番这才举步走进道衙大门。

好不容易盼到正主儿来了,巫宜禊是一天也不想多在上海呆,进的大堂,他便道:“一应库房已全部清点封存,不知知足何时方便交接?”

易知足道:“已经耽搁兰亭兄太多时日,可不敢再耽搁了,今日天色已经不早,明日交接,如何?”

“也不在乎这几日。”巫宜禊笑道:“知足兄远道而来,歇息几日也无妨。”

“不必了,在下聘请的幕僚已在上海多日。”易知足含笑道:“就明日罢,此间事了,兰亭兄也好赶赴苏州就任。”

道衙大门外,知县刘光斗心里却是大犯嘀咕,不是说易知足会带元奇团练来上海赴任?怎的连一个团勇都没见着,他正纳闷,师爷董千秋匆匆赶了过来,轻声禀报道:“后面没见有运送团勇的兵船。”

后面没有兵船,也就是说易知足没带元奇团练来?刘光斗脸色登时就沉了下来,看着董千秋不吭声,董千秋却是微微摇了摇头,道:“这没理由,是不是为了避嫌?”

刘光斗微微点了点头,这倒也不是没有可能,带数千团勇上任,也确实有些惊世骇俗,略微沉吟,董千秋才道:“大人不如找个机会探探口风?”

待见的巫宜禊从大门出来,刘光斗连忙上前见礼,恭送对方升轿离开,他才快步进了大门,到的大堂外,见易知足与包世臣正在说话,他也不敢吭声,乖乖的站在外面候着。

大堂里,包世臣缓声道:“.....接到林部堂信,墨生(魏源)原本已经赶来上海,后面林部堂接任两江,又着其去江宁......,考虑到东翁初次为官,怕是还再请几位先生。”

易知足点了点头,道:“林部堂调任两江,岂能没有熟悉两江的幕僚,这点倒真是疏忽了。”说着,他瞥了一眼立在外面的刘光斗,道:“可否请县衙的师爷帮着办理交接?”

“这倒是可以。”包世臣颌首道。(未完待续。)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