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APP
搜猫阅读 > 游戏 > 大清巨鳄 > 第三七八章 江宁反应

大清巨鳄 第三七八章 江宁反应

作者:塞外流云 分类:游戏 更新时间:2024-04-26 13:01:27 来源:69书吧1

搜猫阅读(soumal),最快更新最新章节!

上海,道衙,书房。

看完从澳门传来的鸽信,易知足神情有些凝重,沉默半晌他才点了支雪茄,缓步踱出了书房在院子里来回的踱步,不仅是英军援兵的规模超出了他的预料,时间也出乎他的预料,战争的规模和时间进程都已完全的改变了,英军是否还会跟以前一样攻打江宁?

八艘主力战舰——三级战列舰,舰队规模达到八十艘,尚且不算蒸汽轮船,兵力合计超过三万,更重要的是时间,现在才四月下旬!

对于第一次鸦片战争,英军舰队不攻击天津,而攻击江宁,他认为最根本的原因不是天津兵力部署的多少和防御的强弱,而是时间和气候,在原本历史中璞鼎查六月底才抵达澳门,随后发起攻击,八月才攻击吴淞口,而在这个时间段,根本就不可能去攻击天津,因为渤海在十月(阴历))就进入结冰期。

但是,现在璞鼎查抵达澳门的时间提前了整整两个月,完全有足够的时间攻击天津,他会不会放弃江宁而攻打天津?毕竟天津距离京师只有二百四十里,兵临京师,更为直接有效。

在院子里踱了一阵,他才回到书房,提笔给林则徐和陈化成各自写了封信,令人快马急送。

江南提督署在松江府城,距离上海并不远,不过百里,堪堪一个时辰,陈化成就收到了易知足的来信,英夷增兵二万,战舰四十艘?虽然明知如此大事,对方不可能骗他,他仍然将信将疑,连忙赶往上海。

上海县城,西郊,西林禅院外,义勇大营。

新建的操坪上,二千新招募的义勇正热火朝天的进行着训练,三团团长肖明亮坐在临时搭建的一个草棚里督促着义勇的训练,这批义勇如今虽然不属于元奇团练序列,不过他心里很清楚,这二千人马是他在接下来的大战中的本钱,是以极为上心也极为严厉,能够给他的训练时间实在太短,不严厉不行。

“报告。”一个团勇快步赶到跟前报告道:“大掌柜来了。”

一听易知足来了,肖明亮连忙站起身转身望去,一眼就看见十余骑疾驰而来,连忙快步迎上前去,易知足一马当先,疾驰而至,兜了半圈就利落的翻身下马,见的肖明亮上前敬礼,他将缰绳交给一名团勇,这才问道:“训练情况如何?”

这两个月时间,义勇的训练主要是体能和队列训练,肖明亮连忙立正道:“回校长,就体能和队列而言,虽然还及不上元奇老兵,但相差也不会太多。”

易知足点了点头,大步走向草棚,对于这批义勇的体能,他不太担心,招募之时挑选的很严格,体能差的根本进不来,他关心的是队列训练,队列训练的好坏,直接关系到这批义勇的战力,两个月的队列训练在他看来时间还稍有些短,元奇团练新兵一般都是三个月。

进入草棚落座,观看一阵操坪上的训练,他才开口道:“英军援兵已经抵达磨刀洋,新增战舰四十艘,兵力二万。”

那么快?肖明亮也有些意外,这个消息对他来说,意味着义勇训练的时间缩短,略微迟疑,他才道:“校长的意思,是加快义勇的训练进度?”

易知足点了点头,道:“枪支弹药囤积的有限,不可能让他们进行大规模的实弹训练,不过,火枪的射击步骤,射击要领等可以先进行训练,还有挖修战壕修筑工事的训练也必须同时进行。”

“是,标下遵命。”肖明亮响亮的道。

略微沉吟,易知足接着道:“另外,轮流分批前往吴淞口炮台,熟悉地势和环境。”

义勇的战场就在吴淞口?肖明亮不由一楞,那可是长江第一道防线而且也是最为重要和规模最大的炮台,应该是战斗最为激烈的地方,能指望这些个才训练两个月连战场都没上过的义勇?他试探着道:“一团是否也会移驻上海?”

听他如此问,易知足看了他一眼,没吭声,一团早在一个多月前就已经赶到,驻扎在湖州府长兴县,距离上海四百里不到,距离江宁是四百多里,将一团安置在长兴,是为了策应两方。

略微沉吟,易知足才道:“最好最快的训练方法,就是实战。”

两人正说着话,一个连长快步过来敬礼道:“报告大掌柜,江南提督陈化成在营门外......。”

他来的倒是不慢,易知足起身问道:“被拦在营门外了?”

“是!”那连长朗声道。

易知足看了肖明亮一眼,道:“跟我去迎迎,以后不定要打交道。”

被拦在营门外,陈化成倒是没发火,好整以暇的背着手踱到一边打量军营的情况,这里他来过两次了,都是易知足陪同来的,没想到独自来,这些个义勇竟然不准进,还真是令他有些意外。

整个义勇大营占地不小,都用两人高的木栅栏圈了起来,而且用芦席遮掩的严严实实,外面根本就看不见军营里面是什么情况,相隔不远,就有哨楼,令他稀罕的是哨楼上的哨兵竟然在用望远镜观看远处,他不由的暗自咋舌,元奇不愧是经常跟西洋人打交道的,望远镜在他手里都跟宝贝似的,元奇倒好,连哨兵都配备的有。

跟随他的副将刘国标瓮声瓮气的道:“军门,这元奇可不是一般的阔绰,能不能让元奇给咱们捐送一批望远镜?”

“白送怕是难,跟他们买一批倒是可以。”陈化成说着一顿,“上海义勇不是元奇团练,一应开支都是由上海总商会监督,不是易知足说送就送的。”

“咱是跟元奇要,又不是跟上海义勇要。”

“哼,你当元奇那么好说话。”陈化成冷哼了一声,道:“元奇火药都论个卖的,而且有银子还未必买的到,白送一批望远镜,你可真是敢想。”

提到元奇火药,刘国标不由的一肚子腹诽,元奇火药性能稳定,威力也大,而且不是松散粉末,是压实的圆柱形状,装填起来要省事不少,但元奇不仅卖的价钱贵,而且还不肯多卖,这事着实令人恼火。

“易大人来了。”一名亲兵过来禀报道。

陈化成转过身来,就见易知足带着一个年轻人快步迎出来,当即一脸不满的道:“这义勇大营规矩森严,非同一般。”

听的这话,易知足一笑,“上次招募的福建义勇不抗击英夷却抢劫百姓,这批义勇可是上海的士绅商贾出资招募的,规矩不严可不行。”说着,他拱手笑道:“陈军门请。”

进的大营,一见操坪上的义勇还在进行队列训练,陈化成有些诧异的道:“这都两个多月了,一直是训练这玩意?”

易知足缓声道:“这些个义勇可不是兵籍之家子弟,都是农家子弟,不知军规号令为何物,不强化训练,根本不堪一用。”

这话倒是有理,陈化成点了点头,队列训练的好处他一眼就能看的出来,不仅能够规范动作而且能够培养严格的纪律观念,能够让这些义勇养成遵从号令的习惯,不过,他今日前来不是为视察义勇的训练。

随着易知足走进草棚,将身边人屛退下去,陈化成才开口道:“英夷增兵的消息知足是如何得知的?”

易知足随口说道:“虎门关军门飞鸽传书。”

一听是关天培飞鸽传书,陈化成哪里还会怀疑,当即问道:“知足确定英夷会攻击金陵?”

“军情瞬息万变,哪能以不变应万变?”易知足缓声道:“不过,军门想过没有,英夷舰队在海上,咱们根本没有半点的机会......。”

“打天津呢?”

“天津的内河航道九曲十八弯,而且海口到天津距离也不远,不过百五十里,即便是英夷舰队攻打天津,机会也不大,无法与扬子江相提并论。”易知足沉声道:“要想给予英夷舰队重创,引诱英夷舰队进入扬子江攻击金陵,是唯一的机会。”

看了他一眼,陈化成闷声道:“英夷舰队若是攻击天津,就不会再攻击金陵。”

“所以咱们才必须引诱英夷攻击金陵。”易知足也不愿意跟他争论,缓了一缓,道:“容在下稍稍安排下,后日一早去金陵罢,林部堂肯定是要召集咱们商议的......。”

“已将军情报送金陵?”

易知足点了点头,道:“六百里加急。”

金陵城,两江总督府。

收到易知足六百里加急送来的军情汇报,林则徐丝毫没敢耽搁,连忙修书以六百里加急的速度分头通知徐州和九江的三位钦差大臣,同时又修书着陈化成、易知足即刻微服来金陵。

四日后,陈化成、易知足赶到两江总督府,径直被领到林则徐的书房,一进门,易知足才发现书房里不只是林则徐,还有三个人,一个年纪很大,须发皆白,一个保养的很好看起来应该四五十的中年人,还有一个三十左右孔武有力,四人正围着一张摊开在桌子上的地图指点着,一转念他就反应过来,这三人应该是杨芳、奕山、僧格林沁——一正两副三个钦差大臣。

见的两人进来,林则徐抬起头,伸手介绍道:“这位是钦差大人,奕大人.......。”

陈化成、易知足两人连忙大礼参见,奕山态度倒是挺温和,受礼之后便和颜悦色的道:“无须多礼,起来罢。”

起身之后,易知足瞥了僧格林沁一眼,对于这位日后赫赫有名的僧王,他印象是很深的,不想对方此时就已经有如此大年纪了,而且已经是崭露头角,否则道光不会派他为钦差副使前来江宁。

僧格林沁也正打量他,见他眼光瞟过来不由的一笑,“知足名躁京师,等闲难得一见,今日也算是有幸。”

易知足在京师根本就不卖京师一众王公大臣的帐,推了无数的宴请,听他开口就提这茬,当即一笑,“元奇薄有微名,在下以元奇大掌柜的身份入京,岂敢交接王公勋贵?”

奕山、杨芳也在打量他,听他说话如此直接,心里都暗自一乐,这小子也不知在官场是如何厮混的,要知僧格林沁不仅是钦差副使,还是郡王身份——承袭科尔沁左翼后旗扎萨克多罗郡王爵,在几人中算是身份最尊贵的,这小子回话这语气,似乎根本不懂礼仪,完全是平等的口吻。

奕山对这份差事极为重视,也清楚易知足的作用之大,其他的且不说,仅是那五千元奇团练,就得好好笼络对方,这小家伙一看就是属驴的,不能犟着来,当即就笑道:“英夷大举增兵,知足如何看?”

林则徐连忙伸手道:“大家都无须拘礼,请坐。”

叙礼落座,易知足却没回答,而是扫了众人一眼,道:“英夷大举增兵,不知诸位大人如何看?”

林则徐瞪了他一眼,轻斥道:“知足不得无礼。”

意思眉头一皱又迅速的舒展开来,冲着林则徐摆了摆手,他才语气平和的道:“英夷大举增兵,证实知足之前的情报和分析无误,不过,英夷增兵规模甚大,知足就不虑英夷直接攻打天津?”

易知足看了他一眼,道:“下官斗胆,敢问大人身为钦差前来江宁,所为何来?”

“放肆。”僧格林沁呵斥道。

奕山却缓声道:“知足可知徐州如今情形?如今徐州已汇集来自山西河南西藏甘肃陕西五省兵力,总兵力超过三万,若是英夷攻击天津,徐州兵力极有可能会被抽调支援天津.......。”

一直没有开口的杨芳补充道:“听闻英夷舰队速度甚快,由吴淞口海面至天津,仅需数日就能抵达,而徐州到天津,至少在一千三百里以上,即便用运河大规模运兵,亦需一月之久。”

“还有。”林则徐接着道:“英夷舰队规模如此之大,有没有可能兵分两路,分别攻击天津和金陵?”略微一顿,他沉声道:“知足既说这一战关乎大清国运,当知非同小可,若是判断有误,以致战败,在座诸位,怕是都难辞其咎。”(未完待续。)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