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APP
搜猫阅读 > 游戏 > 大清巨鳄 > 第三八六章 抠门道光

大清巨鳄 第三八六章 抠门道光

作者:塞外流云 分类:游戏 更新时间:2024-04-26 13:01:27 来源:69书吧1

搜猫阅读(soumal),最快更新最新章节!

见道光允准,王鼎接着又道:“祥符决堤八十余丈,水围开封,浪高数丈,黄水弥望无际,四顾不见村落,可见水势凶猛,以微臣之经验,至少会有四五十州县遭灾,恳祈皇上尽快调拨银两自湖广、江浙采买粮食用于赈济救灾。”

“祥符黄河决堤,运河必受影响。”潘世恩跟着道:“恳祈皇上下旨,着安徽、河南境内漕粮就近交付地方州县,用于赈济灾民。”

听的两人这话,穆章阿这才意识到这次黄河决堤非同小可,怕是一次罕见的大灾,他反应极快,连忙跟着道:“皇上,当前正值英夷侵扰沿海非常之际,务必着遭灾州县全力赈济灾民,妥善安置,以免祸起肘腋。”

道光缓缓扫了三人一眼,沉声道:“定九,祥符决堤,运河有何影响?”

王鼎不仅做过河南巡抚,而且还主持过河务革新,对于河务十分熟悉,当即不假思索的道:“回皇上,祥符决堤,水注洪泽湖,最直接的影响就是下游将会断流,运河徐州至淮安一带,须借黄行运,将无法保证正常水位,无法航行。”

听的这话,就连反应最为迟钝的载铨也意识到问题的严重性,运河断航,英夷舰队又封锁洋面,这意味着京师与江南的航运将断绝,这可就不是小事。

道光六年,漕粮海运,最直接的原因就是高家堰大堤溃决,运河水势低弱,重运北上成为难题,如今海疆不宁,漕粮海运根本不敢想,默然半晌,一脸峻然的道光才沉声道:“堵筑祥符大堤决口,需要耗时多长,耗银多少?”

这事王鼎可不敢贸然回答,半晌才斟酌着道:“微臣不知具体情形,不敢妄言,黄水泛滥,物质调运艰难,耗银费时皆数倍于寻常......。”

道光放缓了语气道:“但说无妨,朝廷亦好有所准备。”

听的这话,王鼎大着胆子道:“以微臣之经验,粗粗估算,耗银至少得四五百万两,费时须得三四个月。”

仅是河工银就要四五百万?这还是粗粗估算,再加上赈灾,没个千儿八百万的银子根本就应付不过来!道光脸色变的极为难看,目光在穆章阿身上停留了一下又转向载铨,略微停顿,他将目光投向窗外,他眼下实在是没心情过问户部银库亏空案的进展,他心里很清楚,要追缴这八百多万亏空,不是短时间能够追缴得上来的,远水难解近渴。

见道光不吭声,善于揣摩道光心思的穆章阿轻轻磕首道:“河南特大水灾,奴才恳祈皇上特开大捐。”

所谓大捐就是常例捐纳之外,因为暂行事例如战争、灾荒、河工重大工程等而特开的捐纳,听到穆章阿提议大捐,王鼎沉声道:“河工、赈济动辄数以百万甚至上千万,大捐能筹措多少银子?一年百十万两无异于杯水车薪,微臣恳祈皇上发行国债!”

发行国债?道光仿佛是在黑暗中看见一丝曙光,怎的忘记还有发行国债这个法子?不允许元奇垄断江浙钱业,他潜意识里已对发行国债没做指望,如今内外交困,国库空虚到难以为继的地步,却处处需要大笔银子,或许发行国债是唯一的法子,至于元奇形成尾大不掉之势,那是以后的事情,先将眼前的难关度过去再说。

听的王鼎建言发行国债,载铨也有意卖元奇一个人情,而且也希望借此缓和与汉员的关系,当即附和着道:“臣窃以为,发行国债乃是正途,还请皇上明鉴。”

见载铨居然支持王鼎,穆章阿心里一惊,这可不是什么好兆头,正待开口,道光已是开口道:“元奇如今还有能力承接国债?”

王鼎微微躬身道:“若能一统江浙钱业......。”

“万万不可!”穆章阿连忙反对道:“江浙乃朝廷财赋重地,岂能任由元奇垄断钱业,奴才恳祈皇上慎虑。”

道光看了他一眼,没做理会,略微沉吟才道:“定九接着说。”

“皇上,户部银行既缺雄厚的资金,也缺人才。”王鼎缓声道:“若是能与元奇携手......官商合办银行,垄断江浙钱业,对于朝廷来说,未尝不是一个捷径。”

官商合办银行?道光登时大感兴趣,连忙追问道:“定九可有详细章程?”

“皇上,这事得户部派员与元奇商议。”王鼎缓声道:“不过,微臣窃以为,官商合办银行,股份多少在其次,主要是重在监管,若是能将元奇银行置于户部的监管之下,别说一统江浙,就是一统大清所有省份钱业,朝廷也是乐见其成。”

这个思路是不错,但如何监管?如何才能有效的监管?道光对此也是一无所知,但他对这个建言颇为心动,略微沉吟,才道:“定九给江宁户部银行的吴其浚去封信,让他跟易知足商议下,尽快回复。”

“微臣遵旨。”王鼎说完抬起身道:“此事怕是短时间内商议不出结果。”

道光微微颌首道:“在江宁发行国债之事,不妨也着吴其浚与他谈谈,看看元奇有哪些困难。”

“微臣遵旨。”王鼎连忙躬身道。

见这情形穆章阿大为着急,一旦元奇在江宁开办交易所,再次承接大额国债,就等于在江南扎下了根,以后要想遏制元奇,怕就不是一般的难,他反应极快,连忙重重的磕了个头,道:“皇上,若是江南无战事,仅是河南水灾,即便不发行国债,朝廷也能周转的过来。”

道光盯着他看了足有移时,才沉声道:“英夷再度兴兵,所为何来?赔款二千万!割地!江南无战事?你能让英夷退兵?”

听的道光疾言厉色,穆章阿连冷汗都吓出来了,连忙磕首道:“英夷舰队已出现在登州洋面,显见是欲攻击天津.......。”

对于这事,道光心里也疑惑,他烦闷的道:“都跪安吧。”

奕山、僧格林沁的八百里加急仅仅迟了一天,第二天午后就送到了圆明园军机处值房,穆章阿不在,军机处以潘世恩为首,略微看了几眼,他便吩咐小章京道:“将折子送给祁中堂。”

祁中堂,祁隽藻是才调任的户部尚书,新任的军机大臣,看完折子,他便明白了潘世恩的意思,皇上昨日才提到户部与元奇合办银行的事,这是让他去呈送这份加急快递,不过,对于官商合办银行的事情,他同样是一点头绪也没有。

正犹豫着,潘世恩已是起身踱了过来,道:“走罢,正好顺带禀报下灾情。”

两人出了值房,一路前往勤政殿,祁隽藻忍不住道:“元奇究竟有多大的财力,竟似有用不完的银子?”

听的这话,潘世恩含笑道:“叔颖之前一直在兵部、吏部、都察院,对于元奇关注的不多,如今主掌户部,可的多关注元奇。”顿了顿,他才接着道:“元奇资金雄厚不假,却也经不住如此折腾,是易知足长袖善舞,叔颖若能将他网罗到户部来,可就省心多了。”

这话是什么意思?祁隽藻有些纳闷,易知足如今是上海道员,又是参赞大臣,哪能离得开江南?一转念,他就想到官商合办银行的事,利用这机会让易知足在户部挂个虚衔,倒是个不错的主意。

想到这里,他笑道:“易知足是难得的经济大才,但眼下却只是四品的上海道,而且年纪也轻,把他网罗到户部来,可不好安置,如此年纪,总不能给个侍郎吧。”

“如今朝廷急缺经济人才,何必拘泥?”潘世恩缓声道:“再说了,这次江南若能大捷,易知足论功行赏,三品,甚至是二品也都有可能。”

这倒是真有可能,祁隽藻琢磨了下,才道:“皇上可有意召他来京师?”

“元奇初创之时,王中堂就想提携他,被拒绝了。”

两人说着话来到勤政殿外,递了牌子,随即就被领了进去,进的暖阁,请安见礼毕,潘世恩便道:“禀皇上,奕山、僧格林沁送来八百里加急。”

一听又是八百里加急,道光心里一沉,这些日子的八百里加急就没一件好消息,接过折子翻开一看,他眉头不由的微微一扬,虽说不是好消息,却是颇令他欣慰,不过,欣慰的同时,他也深感担忧,能让在徐州的奕山、僧格林沁担心朝廷因为河南水灾而放弃江宁会战,足见灾情之严重。

他看了一眼潘世恩,道:“河南灾情可有新的消息?”

“回皇上。”潘世恩道:“具目前收到的急件统计,河南安徽遭灾州县已有十一。”

道光轻叹道:“看来这次灾情远胜往昔。”瞥了祁隽藻一眼,他才缓声道:“银库乃天下财赋总汇,乃是朝廷根本所在,此案影响不小,从内务府调拨四百万两白银充实银库,大张旗鼓的转运。”

内务府属于皇室,大清建制以来,就将国家财政与皇室财政严格区分开来,分属户部和内务府管理,一般户部将每年的常额经费六十五万两拨给内务府,两者之间便不再互相牵涉,如今国库亏空,道光一口气就划拨四百万两白银充实户部银库,着实是令两人有些激动。

道光崇尚节俭,一登基就大幅削减各地的进贡的贡品,将宫廷每年的开销降到二十万两,并且以身作则,带头用普通的毛笔、砚台,每餐不过四样菜肴;规定除太后、皇帝、皇后以外,其他人非节庆不得食肉。

皇后生日庆宴,他特意批准御膳房宰猪两头,用打卤面招待前来恭贺的群臣,就这还是格外开恩,因为他明确规定:万寿节(皇帝生日)、千秋节(皇后生日)以及除夕、元旦、上元(元宵节)、冬至的庆贺宴席一律取消,为皇后祝寿赐宴算是破了例。

道光对别人苛刻,对他自己也同样苛刻,除了龙袍外,衣服穿破了就打上补丁再穿,被人私下里戏称为“史上第一抠门皇帝”。

如今这个抠门皇帝却从自个的腰包掏出四百万两银子充实户部银库,祁隽藻眼圈瞬间就红了,正要磕头,道光却摆手道:“这是借的,以后户部宽裕了,还须的还回来。”

合着还要还?祁隽藻一楞,转念就想到,瞧这情形,猴年马月才能还得起,反正不会是在他的任上,当即连忙磕头,干巴巴的道:“皇上圣睿.......。”

“罢了。”道光摆了摆手,脸上露出一丝笑容,看了奕山、僧格林沁的这份折子,他心情确实不错,元奇能在朝廷危难之际毫不犹豫的表态承担江南的军费开支,这比元奇承接千万国债更让他感到欣慰。

潘世恩可是有些日子没见道光露出笑颜,自然清楚他为什么心情好,当即凑趣道:“元奇实是堪称商团楷模,若是大清商团皆如元奇,区区英吉利又何足道哉。”

道光含笑道:“朝廷还不至于供应不起江南的军费开销,难得的是元奇有这份心意。”说着,他看向祁隽藻道:“划拨的四百万两白银,调拨二百万给江宁户部银行,以备不时之需,祥符的河工银,王鼎但有所需,要尽力满足,及时调拨。”

祁隽藻连忙叩首道:“微臣遵旨。”

“跪安吧。”道光将两人打发走,又拿起折子细看,因为元奇团练的规模和展现出来的战力,他对元奇一直抱有很大的戒心,令林则徐为督师杭州,易知足参赞军务,他就有着试探的意思,没想到河南一场大水灾,却让他彻底看清楚了易知足,能够如此不遗余力的支持朝廷,元奇还有什么不放心的?

转念,他又想到了河南的水灾,这次可能是特大的水灾,不知道要花费多少银子,朝廷一年在河工上的投入着实是令他心痛,或许,真的应该考虑修建铁路,若是不用朝廷出银子,何乐而不为?其它且不说,就修建一条杭州到京师的铁路,朝廷河工银一年就节省七八百万两,还有漕粮的庞大运费,这两项加起来,朝廷一年至少能够节约一千多万两白银,一千多万两,那能做多少事情!(未完待续。)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