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APP
搜猫阅读 > 游戏 > 大清巨鳄 > 第四百四十三章 回上海

大清巨鳄 第四百四十三章 回上海

作者:塞外流云 分类:游戏 更新时间:2024-04-26 13:01:27 来源:69书吧1

搜猫阅读(soumal),最快更新最新章节!

二月初八,两艘飞剪船抵达上海,其中一艘就是“飞燕”号,看到这两艘漂亮的西洋纵帆船,上海的官绅士民都知道是一等子爵,南洋提督——易知足回来了。

两艘飞剪船缓缓靠岸,闻讯而来的肖明亮带领两队团练和义勇迅速将码头戒严,见的易知足下船,他大步迎上前敬礼道:“学生见过校长。”

易知足点了点头,道:“没事吧?”

“一切正常。”肖明亮说着轻声道:“安南情况如何?”

易知足哪有不知道他心思的,没好气的道:“安南没你的份....。”说着,他转过身,下巴朝朝着东北方西扬了扬,道:“抓紧训练,以后有的是机会!”

哪个方向有仗打?倭国?肖明亮登时心花怒放,连忙敬礼道:“属下明白。”

易知足没在码头逗留,快速钻进了一顶小轿赶往西园,元奇团练擅自出兵安南这事不小,一晃已经一个月,也不知道朝廷是什么反应,他急于回西园看看有无邸报或是加急信函,说实在的,他心里也多少有些不安。

擅自出兵安南,不仅是要强占鸿基煤矿,也是对朝廷的一次试探,试探朝廷对元奇能够容忍到什么程度?他急于知道朝廷的反应,好做出相应的调整,如今元奇团练海陆兵力将近一万屯兵安南鸿基,正等着他的下一步命令,他哪能不急?

说到底,他也不敢做的太过分,元奇如今家大业大,他做事哪敢不留余地?占据鸿基,元奇团练可进可退,若是朝廷反应不强烈,他是不介意扩大战端的,以元奇团练的战力,对付安南,哪还不是摧枯拉朽!

在西园门口下了轿,他一路快步赶往‘听涛阁’,一进院子抬眼就见包世臣迎了上来,当即拱手道:“包先生。”

还了一礼,包世臣才笑道:“爵爷就不怕将天捅个窟窿?”

易知足笑道:“不过是雷声大,雨点小,无妨。”

“如此大的阵仗,是蓄势待发吧?”

易知足笑了笑,道:“朝廷是何反应?”

“明面上没有,不过,有密折,还有些京师来的信函,都是六百里加急。”

易知足点了点头,边走边道:“以后我不在上海,京师来的公函私信包括密折,先生都尽管拆看,不必顾忌,我会在上海随时留一艘飞剪船。”

听的这话,包世臣虽然觉的有些不妥,但一想这也是快速传递紧急消息的唯一法子,当即也不推诿,道:“老夫遵命。”

不等易知足走进书房,李旺便快步追上来禀报道:“禀爵爷,耆大人前来拜访。”

易知足一楞,随即反应过来,看来是筹建海军一事,朝廷有答复了,否则也不至于他前脚进屋,耆英后脚就跟来了,他当即折回前院,前去迎接耆英,毕竟身为南洋大臣的耆英是他的顶头上司,该有的礼仪还是必须有的。

耆英没着官袍,长袍马褂一副缙绅打扮,见易知足迎了出来,他含笑道:“易大人可算是回来了。”

易知足拱手笑道:“广州有些事耽搁了,迟回了几日......。”说着,他伸手礼让道:“耆大人请。”

“易大人请。”耆英客气了一句这才迈步,边走边道:“安南打的可还顺手?”

见他开口就问安南战事,易知足心里暗喜,这就是朝廷对元奇出兵安南的态度吗?这可是有些令人意外,当即微笑着道:“不过是小施惩戒而已,无所谓顺手不顺手。”

耆英听的一笑,“出兵一万,只为小施惩戒?”

“总不能灭了安南。”易知足道:“安南毕竟是我大清的藩属国,下官身为朝廷大员,总得顾及朝廷的脸面,不能做的太过分,让朝廷为难。”

这话说的漂亮,耆英心里却是不屑,擅自出兵安南时,没见你顾及朝廷的脸面?不过,一句‘总不能灭了安南。’让他心里一跳,看样子元奇团练还真是有心灭了安南,一路无话,两人进了厅堂叙礼落座,他才神情肃然的道:“元奇真有能力灭了安南?”

什么意思?朝廷难道真有心借助元奇团练之手灭了安南?略微沉吟,易知足才摇了摇头,道:“元奇团练没这个能力。”

没有?耆英有些意外的看着他,对方身为元奇大掌柜,一手创建了元奇团练不说,元奇团练每一次大战,对方也都亲身参与,要说对元奇团练最为了解的,非此人莫属,不过,元奇团练的战力是有目共睹的,不知道对方是不是有什么顾忌?

点了一支雪茄,易知足缓声道:“元奇团练兵力不足,能够击败安南军,但要灭了安南,却是力有不逮,除非是朝廷增派大军协助。这道理就跟英军入侵一样,英军能够击败大清军队,但却无法占领大清,兵力无足。”

耆英点了点头,这话倒是实在,元奇团练一共才多少兵力?不过,一万出头,撒到安南各个府县,跟撒胡椒面没什么区别,略微沉吟,他才道:“要灭安南,朝廷大概需要增派多少兵力?”

易知足没答,反问道:“朝廷有心灭掉安南?”

犹豫了下,耆英才道:“圣德神功碑,易大人可知道?”

圣德神功碑!什么玩意?跟安南有关系?摇了摇头,易知足才道:“下官孤陋寡闻......。”

耆英轻声道:“根据大清祖制,有失国之寸土者,不得立圣德神功碑。”

听的这话,易知足登时明白过来,这玩意是帝皇死后,为帝皇歌功颂德的,道光因为《江宁条约》担心死后没脸见大清的列祖列宗,略微沉吟,他才试探着道:“朝廷同意将婆落洲纳入版图了?”

耆英道:“婆落洲在南洋,远离大陆,如何能与安南相比?”

易知足摇了摇头,道:“婆落洲四省之地,地广人稀,且有归附之心,唾手可得,岂是安南能比?”

耆英也不与他争辩,径直道:“朝廷同意吞并婆落洲,易大人所提筹建海军的一应章程,朝廷都尽数同意,不过,相较于婆落洲,皇上可能对安南更有兴趣。”

“打安南要银子。”易知足当头浇了一盆冷水,“朝廷如今还能拿得出银子大举远征安南?”

朝廷如今哪还拿得出银子大举远征?耆英暗叹了一声,心里满是失望,元奇真要能灭了安南,他这个南洋大臣必然能够跟着沾光,封公封侯都有可能,没想到却是空欢喜一场。

见他一脸的失落,易知足含笑道:“有银子是有银子的打法,没银子是没银子的打法。”

“易大人有好法子?”

“蚕食。”易知足道:“元奇如今占领了鸿基,让朝廷场面与安南谈判,将鸿基以东全部划归大清,待的五六七八年之后,海军形成规模和战力,待的西洋强国入侵安南时,再出兵逐步蚕食,直至整个吞并安南,如此,则无须消耗多少银子。”说着,他一笑,“朝廷若能谈妥,鸿基煤矿,元奇照常纳税。”

不得不说,这个蚕食的法子是最为稳妥可行的,耆英这几日对安南的情况也是多有研究,安南疆域狭长,全部沿海,而且纵深不长,利用海军攻打,确能收到事半功倍之效,这个建议一奏上去,必然会得到道光的青睐。

至于鸿基煤矿纳税,他倒不在意,区区一个煤矿,一年能缴纳多少税银?这不过是元奇的的一个姿态罢了,当然,脸皮再厚,他也不敢全贪下这份功劳,毕竟易知足也是有密奏之权的,略微思忖,他才开口道:“皇上对安南战事颇为关注,易大人不妨将这番话整理下,本钦差尽快具名上奏。”

易知足倒不在意让对方沾光,他自个毕竟有着元奇大掌柜的身份,这些事让对方出头效果要好的多,当即便道:“下官遵命。”

这事对于耆英来说是意外之喜,他今日前来的目的是催促易知足尽快落实筹建海军事宜的,这才是他这个南洋大臣的主要差事,轻轻扇了扇眼前的烟雾,他才开口道:“筹建海军之事,皇上极为关注,知足的一应要求,皇上已全部允准,知足准备何时开始筹建海军?”

“广州、上海两地的海军学院可以通同时开始筹建,学员和先生也可以同时招募,先另觅地方学习。”易知足沉吟着道:“筹建海军,须的选择海军基地,暂定的有定海、厦门,第三个在广东琼州府和雷州府之间选择,我意将海军总部定于定海,距离京师近一些,大人以为如何?”

耆英点了点头,定海本就是海防重镇,且被英军两度占领,而且距离京师近,确实比厦门更为适合,见他点头,易知足却问道:“海军的饷银,朝廷不会不划拨吧?”

耆英看了他一眼,道:“海军饷银,知足打算开多少?”

“海军是技术兵种,风险也高,若是按照八旗绿营的饷银比例,怕是没人愿意来。”易知足道:“在陆地每月两块大洋,上船出海,四块一月,包吃住、军装、武器,全职训练。除元奇现有的三千官兵外,另招募七千人,凑一万整数。”

耆英不以为意的道:“一月不过四万银元,朝廷出。”

“一月可不止四万银元。”易知足笑道:“至少得十二万银元,一晚海军至少有一千军官,还有伙食军装等等,而且朝廷至少得先拨三百万银元建设定海海军基地——包括港口码头、军营、训练场地、运动场地、医馆等等配套设施。”

那么多?耆英心里暗叹,海军可不是一般的昂贵,这简直就是烧银子,这还不包括最主要的战舰和火炮火枪,他摇了摇头,道:“知足也不是不知道朝廷如今的情况......。”

“大人不要急。”易知足道:“下官会尽快草拟一份筹建海军的详细计划,包括海军扩军计划,并着人将所有的预算打出来,到时再呈报朝廷。”

“皇上对于筹建海军极为关注,还望知足尽快拿出一份切实可行的计划来。”耆英说着便起身告辞。

送走耆英,易知足折回书房,看了下道光返回的密折,折子上道光的朱批很简单——知道了,及时奏报安南情况。

没有意料中的申斥,语气平淡的仿佛是一件微不足道的小事,若非耆英之前提及圣德神功碑,他怕是还的好好琢磨一番道光的心思。圣德神功碑可说是盖棺定论,是总结帝皇一生的丰功伟绩,死后不能立圣德神功碑,可说是一个巨大的耻辱,不怪道光对婆落洲对安南如此上心,这明显是想用开疆拓土来掩盖香港的租借。

凝神半晌,他才提笔给道光写了份密折,禀报元奇团练已占据鸿基港四周,但并未向西扩张,静候朝廷命令,随后,他简单的分析了法兰西在完成工业革命之后,必然会向东南亚扩张,而安南,则是法兰西向东南亚扩张的首选,建言在法兰西入侵安南之前,吞并安南。

之后,他又将筹建海军的一些想法和计划简约的提了一下,这些事情耆英是要上折子的,他不想多啰嗦。

写完密折,他又分别给《西关日报》《江宁日报》《临安日报》分别写了封信,刚刚搁笔,李旺便来报,伍长青、解修元、何叔泰士三人前来拜访。

待的三人进来见礼,易知足含笑伸手让座,随即看向何叔泰问道:“机器缫丝加盟情况如何?”

“大掌柜预料的不错。”何叔泰道:“江南丝商对于加盟东煌的积极性不如广东,二个月时间下来,只有三十余户签订了加盟合约,总计二万一千台缫丝机。”

“这个数目不错了。”易知足道:“元奇要大力扶持他们,让江南的丝商见识到机器缫丝带来的惊人利润,才足以吸引更多的人加盟进来。”说着他扫了三人一眼,道:“水陆两路设卡,严禁江南丝商与外商接触,从广州过来的翻译,也要严格控制,给东煌再争取一年时间,茶叶,咱们目前还难以垄断,但是生丝,必须垄断。”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