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APP
搜猫阅读 > 游戏 > 大清巨鳄 > 第五百七十三章 候补官

大清巨鳄 第五百七十三章 候补官

作者:塞外流云 分类:游戏 更新时间:2024-04-26 13:01:27 来源:69书吧1

搜猫阅读(soumal),最快更新最新章节!

六月初,邸报上刊载出咸丰的谕旨,吕宋、爪哇正式建省,设府置县,吕宋设十府四十六县,爪哇设十五府,五十五县,并升江苏常镇通海兵备道马仪清为吕宋巡抚,南洋海军参将燕扬天为吕宋提督。

消息传开,移民南洋的亲朋好友无不振奋,原本犹豫着是否移民的如今也是蠢蠢欲动,当然,最为高兴的莫过于等着补缺的候补官员了,对他们来说,这简直是天底下最令人振奋的消息,南洋两省,二十五府一百零一县,这意味着至少是数百个实缺。

大清什么最多?官多,尤其是候补官多,因为实行捐官制度,大量谋官者拿钱买官,不过,花钱买来的官,仅仅只是一个职衔,并不是实缺,要想得到实缺,必须等有官位空出来才能递补上,这种有官衔而无实缺,时时巴望着补缺的官,就是候补官。

大清候补官有多少?数以万计,这些年朝廷有期国债,无期国债,已然是大幅减少捐官的数量,但怎么也架不住数十年的积累,缺少官多,候补官的数量依然是逐年递增的趋势,‘过江名士多于鲫’‘官吏多如蚁’都是讥讽候补官多的。

候补官又名‘灾官’,意思是候补官是活受罪,如同受灾一样,因为候补官的数量相当多,递补上一个实缺极为不易,而当了候补官,大小总是一个官,需要维持官的体面排场,如雇用长随,酒食征逐,交际应酬,都是少不了的,这就需要花很多钱,而候补官由于没有实际差使,也就没有丝毫收入,所以往往弄得穷困不堪,甚至有候补官饥寒而死。

京师,正阳门外的大儿胡同。

三十出头的汪有谦一早就起身,收拾利落后带着长随乘轿赶往吏部,他是江苏人,捐了个知府,在吏部苦苦等待补缺,一等就是五年,奈何时运不济,吏部擎签,每次都轮不上,南洋新建两省二十五府,让他终于看到了一丝希望。

虽说南洋悬于海外,但听闻地盘着实不小,吕宋爪哇两省合计有江南四五省之大,而且,他也着实厌倦了这样无休无止,似乎永远也到不了头的等待,候补难,难于上青天,象他这般等候四五年的压根就不算什么,等候十年,十年以上的大有人在。

别是地方他不清楚,江宁的情况他是知晓的,去年友人来信,说江宁的各种候补官总计四千余员,其中道员三百余,府、直隶州三百余,州、县一千四百余,佐贰杂职二千余,而江宁当年的官缺,合道、府、厅、州、县计之,才不满七十缺。

他找不到门路,也实在是等不起,在京师再耗几年,只怕等不到补缺,他就先的饿死,所以他决定抓住这次难得的机会,南洋悬于海外,出海航行风险不小,应该没什么人愿意去。

匆匆赶到户部夹道,一下轿见的夹道里居然站满了身着官袍的候补官,汪有谦心里登时一片冰凉,他着实是没料到,在他看来没什么人愿意去的南洋官员竟然也如此抢手,他正迟疑着要不要过去,却见的与他年纪相仿的同乡——候补知县李阳宇冲他招手,当即便缓步踱了过去。

才走近,就听的一人道:“......易选官没听说过,吴三桂的西选官、年羹尧的年选官听说过没有?”

听的这话,汪有谦心里一惊,南洋两省的官员是易选官?在籍南洋大臣,南洋提督、一等侯爵、元奇大掌柜易知足举荐选官?

“你们这是提着猪头拜错了庙门,要想去南洋做官,得去广州找元奇的易大掌柜,不过,我可的好心提醒你们一句,南洋为官,有风险。”那位候补官似乎也清楚这话犯忌讳,卖弄完之后冲众人拱了拱手,“言尽于此,诸位不妨好好掂量一番。”说完,就径直离开。

他一走,夹道里一众候补官登时就议论开了,“那马仪清是道光二十四年进士,原广州十三行顺泰行马佐良子,去年才升江苏常镇通海兵备道,今年就升为吕宋巡抚,看来这南洋两省之官,还真有可能是易选官。”

“说的也是,否则朝廷何以只委任了吕宋巡抚和提督,其他的只字不提。”

“易选官又如何?元奇莫非还会造反不成?”

“这可难说,当年谁会想到三藩会反?”

“我说,诸位想太多了吧,干满一任,或迁升或调任,元奇造不造反,与咱们何干?这缺可不是说补就能补上的,是不是?”

“这话在理,只要在咱们任上元奇不造反,就跟咱们没关系。”

“诸位就别费劲了,南洋官不论好坏,都跟咱们没关系,广州的候补官没有四千也有三千,人家可是近水楼台先得月。”

听的这话,不少人心里登时都冰凉冰凉的,从京师赶到广州,再快也要一个月罢,等他们赶到广州,只怕是连黄花菜都凉了。

汪有谦拉了拉李阳宇衣角,两人踱到夹道另一头的偏僻处,见的无人,李阳宇才道:“益之兄可是打算去广州试一试?”

“这是个机会,不试一试如何甘心?”汪有谦缓声道:“留在京师不知道要等到猴年马月,我不想继续在这里耗下去......。”

“可.....。”李阳宇犹豫着道:“等咱们赶到广州,来得及吗?”

“从京师到上海,然后再乘火轮船到广州,大半个月足矣。”汪有谦缓声道:“广州候补官虽多,但能让易侯爷瞧的上眼的怕是不多,南洋移民,元奇是花了大价钱的,我琢磨着,赴南洋上任的官员必须年轻有学识还的爱民如子,候补官里符合条件的怕是不多,怎么说,咱们也的去试一试。”

李阳宇压低声音道:“益之兄就不担心元奇?”

听的这话,汪有谦微微笑了笑,道:“元奇真要造反,这天下是谁的还未尝可知,何必操这闲心?”

李阳宇眼睛一亮,这话倒真是说到了点子上,当即点头道:“同去!事不宜迟,收拾下,咱们明日就动身。”

近水楼台先得月,邸报一抵达广州,西关磊园大门外登时车水马龙,城内的候补官一窝蜂的赶了过来,争着抢着递帖子,希望能见上易知足一面,毛遂自荐前往南洋为官,毕竟在广州苦苦候缺,谁也不知道要等到哪一年?能有现成的缺补上,就算条件差点,那也是实缺不是,干满一任换地方,比等着候补不知强了多少倍。

磊园内,长乐书屋。

闻报门前街道已被候补官挤的水泄不通,易知足看了包世臣一眼,笑道:“广州城居然会有如此多的候补官?”

严格来说,易知足本人实际上也算是捐官出身,不过,他的情况稍稍有点不同,他是行商,是道光亲口赏赐的四品顶戴,也没经历过候缺,属于皇帝简拔,直接实授上海道,包世臣知道他不明白这里面的情况。

略微沉吟,才道:“地方官员的额数是相对固定的,每个官职依其重要程度不同,分归不同部门选授,总的来说官缺三大类,皇帝简选缺,督抚提调缺,吏部部选缺。

集中在省城的候补官,就是属于督抚提调缺,集中在京师的则是属于另两类,候补官多,实缺少,僧多粥少,想补上实缺非的经过漫长的等待,十年八年都不算迟,南洋建省,设府置县,大掌柜举荐选官的风声应该也传开了,因为南洋官不受上述三类限制,所以他们才一窝蜂的赶来想撞撞运气。”

说到这里,他抚了抚颌下短须,含笑道:“这才是开始,过的几日,广西、湖南、江西、福建、江浙的候补官都会纷纷赶来,对于他们来说,这等于是额外的机会,他们不会轻易放过的。”

易知足道:“这些个候补官我可不敢用,此番怕是又的让他们失望了。”

“南洋两省二十五府一百单一县,道府县官,佐贰杂职,官缺总计有上千之数。”包世臣缓声道:“大掌柜打算如何举荐选官?”

易知足斟酌着道:“私聘士子为官,没有先例,朝廷估计也不会应允,我打算着沿海各省县学州学府学书院举荐年轻俊才,然后给他们捐官......。”

包世臣微微点了点头,捐官虽然要花费不少银子,但如此做才不会破坏朝廷的规矩,才能得到朝廷的认可,略微沉吟,他才道:“老夫认为,应该从这些候补官中择优选用一批,如此,朝廷才无话可说,朝廷委任三成,候补官委任三成,剩下四成着沿海各省学院举荐,如此,朝廷颜面上也好看些。”

听的这话,易知足一笑,“眼下讨论还言之过早,我已吩咐下去,分头通知江浙闽粤赣五省各府县书院,定在下个月十五之前回复,且先看看有多是士子愿意去南洋为官,再做商议。”

“估计会让大掌柜失望。”包世臣道:“南洋毕竟悬于海外,且是新建之省,荒僻简陋,怕是没多少士子乐意前往为官,况且,此举未有先例,一众夫子、士子对此应该是心存疑虑,怕是有心无胆。”

稍稍沉吟,易知足才道:“左右不过一月,这边先对候补官进行摸底,进行初步甄选。”

话才落音,林美莲走到门口禀报道:“林大安在外求见。”

“看来,是广西有动静了。”易知足说着吩咐道:“让他进来。”

对于太平军,包世臣也甚是上心,若是太平军能够更多的吸引朝廷的注意力,对于元奇来说无疑是件难得的大好事,当即便道:“以大掌柜看,太平军此番是突围的可能性大?还是被全歼的可能性大?”

包世臣之所以如此问,自然是基于之前的情报,太平军占据永安后,清军迅速的将永安城团团围住,不过,围城是围了,但清军内乱不止,一众将领却出工不出力,消极怠战,围而不攻,太平军也不突围,双方在永城上演了一场场文斗好戏——投毒、机关、间谍、策反。

瑶山一带出有烂肠草,其药最毒,清军前后采购万余斤,放入于穿城而过的河内,见无效果,又募人暗带镪水入城洒于城内,以期毒杀太平军。

投毒不成,清军又制作一夹板信匣,在里面安置自来火、白瞬药,开匣盖即爆,匣子上书洪秀全、杨秀清亲启,以图炸死两人。

再不成,清军又派遣许多间谍入城,假装投诚,在洪秀全接见时寻机刺杀,或者策动城内被胁迫的士绅商贾百姓,实行内外夹攻,结果所有间谍入城之后,便如泥牛入海,毫无音讯。

最成功的要数策反了,被杨秀清派遣出城回乡招兵的军帅周锡能被成功策反叛变,之后回到永安,准备策反更多的太平军内应外合,助清军夺城,结果却被细心的杨秀清识破,然后假借天父下凡,揭破其阴谋。

永安城半年文斗,奇招迭出,只看的易知足笑的打跌,不过,围困半年,太平军也是元气大伤,粮草倒还撑得住,但食盐、弹药尽皆耗尽,因为瘟疫,非战斗减员情况亦十分严重。

咸丰对于广西如此温和的战局也终于是忍不住了,下旨严斥塞尚阿,并温言勉励广西提督向荣,装病的向荣终于振作起来,整顿营伍与吴兰泰合攻永安城。

文斗改武斗,清军、太平军围绕永安城附近的战略据点连番大战血战,双方都损失惨重,不过,清军有源源不断的援兵增援,太平军却是死一个少一个,兵力严重消耗,之前得到的情报,围城的清军尚且有四万,永安城内的太平军在入城时有三万余人,如今剩下的连一万都不到。

是以听闻广西有消息,包世臣才会如此问,实是对太平军极为不看好,在他看来,太平军早就应该选择突围,区区一座州城,有何留恋之处?

易知足毫不迟疑的回答道:“太平军不会就此夭折,必定能够突围!”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