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APP
搜猫阅读 > 游戏 > 大清巨鳄 > 第六百八十三章 一个借口

大清巨鳄 第六百八十三章 一个借口

作者:塞外流云 分类:游戏 更新时间:2024-04-26 13:01:27 来源:69书吧1

搜猫阅读(soumal),最快更新最新章节!

干净利落的鸩杀了穆章阿,咸丰心情有些低落,默然半晌,他才轻声道:“穆章阿可有留下遗言?”

“回皇上,穆章阿没有留下遗言,至始至终,都没说一句话。”肃顺连忙道,他说的是实情,鸩杀穆章阿时,对方已经无法言语,但表情很平静,也很坦然,没让太监代劳,自己动手喝下毒酒,然后闭目等死,一句话都没说。

咸丰关心的不是穆章阿的遗言,而是担心穆章阿临死前犯糊涂,听的对方至始至终没说一句话,他才彻底放下来心来,略微沉吟,他才道:“死无对证,朕也只能做到如此地步。”

肃顺伏下身道:“皇上,是否如实转告易知足?”

稍稍沉吟,咸丰才轻声道:“这案子悬了八年,也应该给他一个交代,跪安罢。”

待的肃顺躬身退下,之前被派往穆府侍候穆章阿的太监躬身进来,呈上一份折子道:“皇上,这是穆章阿的遗折。”

还有遗折?咸丰打开一看,歪歪斜斜的两行字——西洋诸国,所求无非通商,乃芥藓之患,元奇垄断对外商贸,窃据东南,乃心腹之患,若要破局,唯开放北方沿海港口,联手西洋,方能遏制元奇,其次,重点经略东北蒙古。

咸丰缓缓合上折子,临死之际,穆章阿倒是什么都敢说,开放北方沿海港口,就不怕引狼入室?西洋各国都是强盗本性!再说了,联手西洋各国能够遏制元奇?面对有可能发生的英法美西荷等国大举入侵,元奇也只是让拖延时间,丝毫无惧。

不过,经略东北蒙古,这倒是颇为中肯,毕竟这是满蒙的退路,让他无语的是,这也恰恰是易知足建言的,对于开发东北,易知足的态度似乎比朝廷更积极。

看吧,暂且先看看,易知足预料的英法大举入侵会不会发生,等的结果出来再说。

历经两朝的首席军机穆章阿突然被弹劾并迅速被赐死,对于大清官场来说,不亚于一场大地震,消息传开,朝野上下一片惊愕,拍手称快者有之,惶恐不安者有之,更多的则是观望,各种猜测层出不穷,不少人都猜测接下来可能会爆发一场大规模的清洗。

上海,镇海公府,长乐书屋。

对于这场突如其来的变故,易知足也是分外关注,穆章阿落得如此结局,着实是大大出乎他的意料,但他更想弄明白这背后的原因和朝廷接下来的动作,这个时候,在大清面临英法大举入侵的当口,他着实不愿意出现太大的变故。

“爵爷。”沉默了半晌的魏源开口道:“皇上应该很清楚大清目前正面临着巨大的外患,不会牵连其他穆党成员,更不会出现大规模的清洗,这一点从谕旨中就能看的出来。

在指责穆章阿的谕旨中,只说穆章阿保位贪荣,妨贤病国。小忠小信,揣摩逢迎,通篇只字未提及朋党、结党,也未有擅政弄权之语,更为重要的是,虽然赐死穆章阿,却没有抄家!”

赵文烈却道:“穆章阿是多年首辅,其罪名甚轻,惩处却重,偏偏又没抄家,着实是让人难以琢磨......。”

话未说完,林美莲在门口禀报道:“大掌柜,惠亲王来了。”

“解惑的人来了。”易知足一笑,随即吩咐道:“请他进来。”

魏源、赵文烈连忙起身道:“咱们回避一下。”

绵愉清楚易知足的习惯,进的房间,寒暄见礼落座之后,也不兜圈子,径直就道:“国城对处置穆章阿一事应该极为关注罢?”说着,他取出一份卷宗递了过去,“这是京师刚刚送来的。”

将卷宗细细看完,易知足登时就明白了这事的前因后果,脸色也随之阴沉下来,掏出烟嘴点了支烟默默的吸着,一声不吭,眼前又浮现出易允昌老俩口的音容笑貌,老俩口没享几年清福,就客死已乡,这是他最为内疚的一件事情。

虽然他早就料到京师镇海侯府失火是人为,虽然事情已经过去了八年,但在看到这份卷宗的时候,他依然满腔怒火。

见他神情阴沉,绵愉有些忐忑的道:“这案子,顺天府和刑部一直都没放弃追查.......一听有线索,肃顺就直接参与审案.......,只是时间隔的长远了些,当事人也已经死了,死无对证......,皇上也只能如此处置......,国城有什么要求尽管提。”

良久,易知足才开口道:“提我谢皇上,这事不能公开,我就不上谢恩折了。”

绵愉心里一喜,却依然谨慎的道:“国城没有其他要求?”

能有什么其他要求?易知足心里暗叹了一声,追查这个案子,是他叮嘱肃顺的,这案子既然是肃顺亲自参与的,他也没什么怀疑的。这案子死无对证,按照常理,压根就牵扯不到穆章阿,但咸丰依然雷厉风行的赐死穆章阿,他还能有什么要求?总不能让咸丰下旨诛了穆章阿满门。

见的易知足摇头,绵愉是彻底放下心来,话头一转,道:“听说吴淞炮台已翻修一新?虎门炮台也准备翻修?”

易知足瞥了他一眼,道:“别藏着掖着,直说。”

绵愉讪笑着道:“真要英法大举入侵,天津大沽口炮台是不是也该翻修一下,增加些火炮,那叫什么水泥的,可真是好东西,比糯米糨可强多了。”

易知足道:“大沽口炮台,我没打算进一步完善。”

听的这话,绵愉不由一呆,连忙道:“别介啊,天津可是京师门户,英法若是大举入侵,天津必然是主要攻击目标.......。”

易知足道:“元奇跟朝廷关系不好,元奇凭什么去加固大沽口炮台?”

这是什么意思?绵愉呆愣楞的看着他,什么叫元奇与朝廷关系不好?双方这不是紧密配合出兵清缴驱赶太平军、捻军,出兵西藏,出兵西北,怎么一下子就突然翻脸了,是对穆章阿这事不满?

他可是真急了,几乎是用央求的语气道:“国城有什么要求,尽管提出来......。”

“我琢磨着,若是英法等国大举入侵,战场会有两个,一南一北,南方战场是南洋两省,北方战场就是天津、京师。”易知足不急不缓的道:“海军,双方实力相差太大,咱们远不是对手,所以,决定胜负的是陆军。

元奇新军、八旗新军,规模不小,英法不入侵则罢,若是入侵,规模必然不会小,需要一个地势开阔的大战场,天津京师一带最为理想。”

听到这里,绵愉哪还有不明白的道理,“国城这是要请君入瓮?”

“咱们得唱出戏给西洋各国看看。”易知足颌首道:“当年英国舰队深入长江吃了大亏,必然不敢轻易涉险进入内河,天津,是他们最好的选择,如果,元奇与朝廷闹翻,他们会更加放心。”

绵愉神情凝重的道:“京师可不容有失。”

“这是自然。”易知足语气笃定的道:“若是让英法攻入京师,我易知足就是千古罪人!当然,若是皇上不放心,可以去热河避暑。”

这不是小事,绵愉哪敢擅自做主,连忙道:“这事,本王可做不了主,得皇上断决。”

易知足点了点头,道:“我给朝廷三点保证,一,英法联军进不了京城,二,元奇新军不进京师,三,作战主力,以元奇新军为主,八旗新军协助。”

顿了顿,他接着道:“这一战,事关大清百年国运,元奇不惜一切代价,也希望朝廷以大局为重!”

绵愉点了点头,道:“我这就给京师发报。”

“不能用电报。”易知足连忙道:“电报不安全,现在火车方便,误不了事。”

电报不安全?绵愉一楞,“一旦爆发战争,电报岂不是丝毫不起作用?”

易知足道:“开战了,会更换密码,现在的密码用的时间太长,不能确保安全。”

广州府,香港,总督府。

驻华公使、港督包令站在阳台上眺望着港湾和对岸的尖沙咀和九龙一带,眼神中流露出不加掩饰的热切和羡慕,港湾里各式各样的船只往来穿梭不停,一派繁荣景象,但绝大多数船只悬挂的都是元奇的海魂旗,也大多停靠在对岸。

尖沙咀和九龙一带在短短十余年间迅速的繁华起来,街道纵横,商号林立,人潮如涌,而香港岛这边却就冷清多了,虽然几任港督都千方百计的想让香港岛繁华起来,却都收效不大,原因很简单,无法吸引华人。

去年,他为了吸引更多的人来香港岛,出台政策,抛出中国商船可以在香港注册,入籍英国,悬挂英旗,受英国保护,并征得易知足的同意,但结果依然是差强人意。

前来香港岛注册的船只不是没有,但基本都是走私船,正经八百的商船很少见,即便是走私船前来注册的也不多,因为就算是悬挂英国国旗,进行走私时也得不到额外的保护,中国海关、广东水师、南洋海军在缉私之时,不管悬挂的是哪国旗帜,都是毫不留情。

“阁下。”一个侍从官走到他身后,递上一份电报,“首相大人密电。”

接过电报一看,包令登时露出一个惊讶的表情,电报字数不多——大不列颠需要一个在远东开战的借口。

开战的借口?首相这是决意对清国发动战争?包令不知道是该喜还是该忧,如今的清国可不是十几年前的清国,虽然这些年清国内乱不休,但元奇新军和八旗新军已发展起来,至少有十多万丝毫不逊色他们大英帝国的海陆军。

不过,他转而就想到,如今清国正在四处用兵,而且,元奇的南洋海军规模在大英帝国海军面前根本就不只一提,如果只是要逼迫清国低头,开放更多通商口岸,修改海关税则的话,那绝对是没有问题。

他瞥了对面的尖沙咀和九龙一眼,最好是将对岸也能割占过来,如此,香港必然迎来一个飞速发展的黄金时期!

不过,他很快就皱起了眉头,上海吴淞炮台已经翻修一新,一色的全封闭、半封闭式的炮台,虎门炮台也开始在进行翻修,广州、上海两地的军工厂也在不断的扩大规模,扩招工人,元奇是不是已经预料到他们会挑起战争,而事先进行准备?

良久,他才开口道:“回电,元奇似乎正在进行战前准备.......。”

第二天,巴麦尊的回电就到了,“已经与法兰西、西班牙、荷兰达成协议,现在欠缺的,只是一个借口。”

看完回电,包令不由的眉飞色舞,英法联手能够在克里米亚打败号称欧洲霸主的俄国,难道还打不败清国?更何况还有西班牙和荷兰两国参战,很显然,这两国是冲着吕宋和爪哇来的,如今的吕宋、爪哇橡胶园遍地,一定要借这机会割占一批岛屿!

京师,火车南站。

绵愉走出专用车厢就钻进了早在站台上等候着的四轮马车,这辆马车是易知足半卖半送给他的,元奇除了给宫里进贡了两辆四轮马车之外,给谁也没送,但京师的王公大臣却没几个确银子的,纷纷争相购买,毕竟这四轮马车坐着舒适多了,也气派的多。

不过,京师的路况实在是太差了,大多都是土路砂土路,石板路都不多,速度一快,也难免有点颠簸,与上海的柏油路面压根就没有可比性,好在从京师到海淀圆明园的驿道还算宽阔平整,不算太颠簸。

绵愉是钦差,回京自然不能先回府,而是要先面圣,马车出了火车站就径直前往圆明园,易知足计划将战场摆在天津、京师一带,这实在是有点骇人听闻,咸丰在接到电报之后,就让他赶回京师觐见。

赶到圆明园大宫门外,绵愉一下车,就有太监迎上来麻利的一个千儿,“小的给惠亲王请安。”起身后才躬身笑道:“王爷可算是来了,皇上有旨,王爷随到随进,无须递牌子。”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