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APP
搜猫阅读 > 游戏 > 大清巨鳄 > 第六百九十七章 股市恐慌

大清巨鳄 第六百九十七章 股市恐慌

作者:塞外流云 分类:游戏 更新时间:2024-04-26 13:01:27 来源:69书吧1

搜猫阅读(soumal),最快更新最新章节!

伯驾在成为外交官之前是传教士是医生,并不擅长经济,虽然这些年国内的铁路修建轰轰烈烈,但他并不清楚国内的机车、铁轨、生铁等大都是从英国进口的,不过,他清楚一点,易知足不会跟他信口开河,毕竟这事一问便知。

在他看来,清国这些年同样是热衷于修建铁路,元奇将铁路修建分为南北两部分,分别于英美两国合作,如今与英国开战,正是美国抢占,甚至是垄断清国铁路建设工程的大好机会,即便是少赚钱,也应该先抢占市场,美利坚现在最不缺的就是铁路公司!

见的易知足并未将门关死,而且留下了极大的余地,他心里暗自高兴,连忙道:“如今我国国内的铁路公司众多,竞争相对激烈,元奇不妨去纽约公开招标,或许会有惊喜。”

易知足笑着点了点头,实则,徐州至西安这段铁路,他并无与美国铁路公司合作的想法,这些年元奇也培养了大量的铁路建设人才,就连机车和铁轨,元奇现在也能自行制造,他想尝试一下自主修建徐州至西安段铁路,毕竟西安至伊犁的铁路,以后是不方便假手外人的。

谈完正事,伯驾这才话头一转,“英法西荷四国同时向贵国宣战,战争规模怕是不亚于克里米亚战争,套用贵国的话,可叫来者不善。在战争正式爆发之前,元奇有什么需求,尽管开口,我国一定会竭尽所能的给予帮助。”

“贵国严守中立,就已经是最大的帮助。”易知足缓声道,他清楚,对方这不过是客气话,已经宣战,这个时候,美国不可能为了大清而得罪英法等国,真要提要求,双方都尴尬。

继续闲谈了一阵,伯驾才告辞离开,易知足起身将他送到院子门口才收住脚步,曹根生快步迎了上来,禀报道:“大掌柜,纽约分号来电,股市持续大跌,已经引发恐慌。”

易知足点了点头,没太在意,他估摸着应该是战争因素引发的股市恐慌,眼下元奇股票已经抛售一空,纽约股市跟元奇已经没什么关系,就算是大跌,也跟元奇没一毛钱的关系,他现在关心的是国内的股市。

因为英法各国商人、学者、技工急于回国,不惜一切的抛售手中股票,再加上英法四国宣战引起的恐慌,已经止跌企稳的广州上海股市再度出现跳崖似下跌,新一**跌已经无可遏制,面对这情形,他也感觉压力巨大,但却束手无策。

他正准备回书房,却是一眼瞥见伍长青、严世宽、霍启正三人联袂而来,三人应该是早就来了,在外等着的,他当即便驻足等候。

一近前,严世宽就拱手道:“大掌柜,股市大跌,市井间对战争又是一片悲观消沉,交易所群情激愤,将矛头都指向了英国人和法国人,已经发生几起斗殴事件........。”

“斗殴的都抓起来!”易知足沉声道:“增派人手,加强新城旧城的治安巡逻,两国交战,罪不及百姓,他们也是无辜的,损失同样不小,必须善加保护,战争结束,咱们还要打开大门欢迎人家来商贸,来开办工厂,不能造成恶劣影响。”

“以后还要欢迎他们来?”严世宽一脸的错愕。

“你以为呢?不然还想象倭国那样闭关锁国?”易知足斜了他一眼,“甭贫嘴,赶紧的去安排,不能让事态蔓延扩大。”说着,他看向曹根生,“给广州、厦门、宁波发电,命令加强治安巡逻,妥善保护通商口岸的外籍公民的人身安全、财产安全,闹出事来,严惩不贷。”

两人才离开,魏源、赵文烈脚步匆匆的赶了过来,易知足扫了几人一眼,道:“进屋说罢。”

进屋落座,霍启正就急忙道:“大掌柜,股市大跌,又急又狠,目前跌幅已普遍超过三成,若不能及时止跌,恐慌进一步蔓延,后果难以想象.......。”

“这次股市暴跌,并非股票市场自身的涨跌规律引起的,而是出于对战争的恐慌,加上大量外籍人员抛售引发的。”易知足不紧不慢的点了支香烟,“目前不是救市的时机,必须等待恐慌情绪尽情释放.......。”

“总不能眼睁睁的看着股市狂跌吧,这可是好不容易才培养起来的市场。”霍启正试探着道:“能不能发表声明,进行引导?”

易知足抽着烟沉默着,他心里很清楚,现在正是市场恐慌集中爆发的时候,什么举措都难以见效,半晌,他才开口道:“交易所可以发布稳定市场的声明,呼吁股民保持理性,同时,宣布适当降低交易税费......,明确告诉股民,不要因为恐慌而轻易割肉——抛售手中的股票!”

听到这里,魏源开口道:“大掌柜只要在报纸上撰文,元奇有信心打赢这一仗,这比什么举措都有效!”

赵文烈接着话头道:“自连续报道克里米亚战争之后,大清官绅士民对于英法两国的情况了解颇多,四国宣战,市井间言论大多悲观,更有谣传,这次战争,完全是元奇穷兵黩武引发的,诸如西班牙、荷兰两国宣战,就是因为元奇攻占吕宋和爪哇.......非议颇多,大掌柜若能激励一下,也是好事。”

“既是悲观情绪严重,纵然我公开撰文,又有几人相信?况且现在的大清并非对英法一无所知.......。”易知足说着一笑,“甭说别人,我自己也不相信,战争充满了无穷的变数,谁敢保证必胜?更何况现在是敌强我弱!”

“总不能任由这种悲观情绪和恐慌情绪肆意蔓延吧?”魏源缓声道:“报纸必须有责任进行正确的引导。”

“不急。”易知足道:“战争一时半会还不会爆发,让他们发泄一下,这就跟写文章一样,咱们先抑后扬!”

见是话缝儿,伍长青才道:“大掌柜,两国宣战,驱逐使馆人员,可是惯例?”

易知足转过头道:“总理衙门担心什么?”

见他问的直接,伍长青讪笑着道:“总理衙门没人看好这场战争,担心驱逐了英法使馆人员,日后连和谈的机会都没有。”

“他们不是担心没有和谈的机会,而是担心此举惹恼英法两国!”易知足没好气的道:“让他们将心放在肚子里,两国宣战,驱逐使馆人员是国际惯例。”

将一众人打发走,易知足满以为可以安静一会儿,不料惠亲王绵愉又来了,一进书房,绵愉就笑道:“国城可谓是神算,果然是英法西荷四国联手来犯。”

易知足似笑非笑的道:“皇上可已下旨向其他三国宣战?”

“已经下旨,邸报怕是还要两天才能到。”绵愉说着话头一转,“四国联合出兵,国城可有把握?”

易知足一边伸手让座一边道:“别说是四国联兵,就是八国联兵,只要他们敢前往京津,都能让他们有来无回。”

“国城如此有把握?”绵愉顾虑重重的道:“天津与江宁不一样,天津外洋海面开阔,英法舰队也非南洋海军所能抗衡.......。”

“舰队不是对手,还有旅顺炮台。”易知足道:“舰队配合炮台,足够重创联军舰队,王爷无须担心,元奇从来不打没把握的仗,敢将战场摆在京津,自然是有恃无恐。”

绵愉前来就是试探口风,见他自信满满,便径直问道:“开战在即,京师却是毫无动静,国城究竟是如何部署?”

“距离开战还早,不要急。”易知足笑道:“僧王如今到何处了?让他微服来趟上海罢。”

“应该快到西安了。”绵愉道:“最多半月就能赶来。”

英属印度,加尔各答。

清军五万大军进驻加尔各答,在经历了最初的混乱之后,很快就恢复了正常的秩序,城中百姓原本惊恐不已,惶惶不可终日,不过,他们很快就发现清军军纪严明,并不骚扰百姓,即便是采买粮食、果蔬、肉类等也等是照价付钱,被接管的工厂也逐步恢复开工,一切规矩照旧,整个城市仿佛只是换了一个主人,其他的丝毫没有改变。

在确切的感受到清军的友善之后,阖城百姓不由的欢天喜地,工人阶层、商人阶层、宗教团体纷纷争先恐后的组织捐款募捐踊跃犒军以争取得到新主人的认可,尽可能的为各自阶层争取权益。

作为清军统帅的陈洪明亲切的接见各阶层代表,鼓励、号召他们联合起来推翻英国人的殖民统治,争取印度独立,争取加尔各答自治,并明确表示,英国也是大清的敌人,愿意与印度人民一起将英国人赶回欧洲。

看着军容齐整的数万清军,看着宽阔的胡格利河河面上停泊着的密密麻麻的的战舰,想到英军闻风而逃的仓皇情景,加尔各答人民热泪盈眶,仿佛是看到了救星一般,各种组织如雨后春笋一般冒了出来,城市里大街上几乎每天都能看到形形色色,高举着标语,高呼着口号的游行队伍。

清军也不是光动嘴皮子,还积极协助加尔各答组建武装力量,并抽调人手对他们进行军事训练,还赠送了一大批火枪,当然,都是藏兵手中的老式火枪。

就在陈洪明觉的百无聊赖的时候,加尔各答的情报站站长鲁昆带来了一个令人惊喜的消息,从加尔各答撤退的英军发生内讧——西帕衣兵造反了!

西帕衣兵,就是英国人的雇佣兵,这个陈洪明是知道的,而且他知道,从加尔各答撤离的雇佣兵数量不少,有一万多人,他连忙问道:“这消息可是真的?”

“现在还无法确定消息的真假。”鲁昆道:“不过,这几天应该会陆续有消息传来。”

陈洪明点了支香烟,看着他道:“是不是你们情报站动了手脚?”

“我们只是散播了一些消息而已。”鲁昆笑道。

“散播的什么消息?”

“也没什么。”鲁昆道:“就是散播消息说,英军新发放的定装纸子弹的的润滑油是猪油和牛油。”

陈洪明听的满头雾水,定装纸子弹为了防水防潮确实要用润滑油,而且子弹也更容易装填,用猪油还是牛油,有区别吗?

看他的神情,鲁昆就知道他不明白个中原委,解释道:“这种子弹装填前要用牙齿咬开外层的纸壳,而印度这些雇佣兵都信奉印度教或者伊斯兰教,牛肉和猪肉对他们来说都是禁忌。”

“既然是禁忌,拒绝使用就是......。”话没说完,陈洪明就反应过来,完全不是那么回事,英国人在印度的雇佣兵有多少?二十万之众!那么多子弹报废,可不是小事情!

“就在大军紧逼加尔各答的前几天,就有一些雇佣兵因为拒绝使用新子弹闹过事,不过,当时很快就被压下来了。”鲁昆缓声解释道:“实则,雇佣兵与英军平日里就积累不少矛盾和怨气。

雇佣兵月钱低,地位地下,而且没有晋升的空间,最高只能升到中士,与正规英军的待遇可谓是天差地别,而且对于进入缅甸作战,雇佣兵的抵触情绪也很大,他们似乎特别畏惧进入缅甸......。”

随后几天,陆陆续续传来的消息很快就证实,从加尔各答撤离的雇佣兵确实造反了!

原来,英军从加尔各答撤离之后并未走远,就在距离加尔各答两百里外的一个叫米德纳布尔的小城驻扎下来,总督查尔斯·坎宁坚信清军不可能长期驻守加尔各答,也不可能追击他们,因此,不愿意远行。

大军匆匆忙忙撤离,各种物质紧缺,而随同英军撤离的还有大量的官员、商人、工厂主以及他们的家眷,数量庞大的雇佣军被任意克扣食物不说,还有做不完的苦差,一些刺头旧事重提,再次提出拒绝使用涂有猪油和牛油的子弹。

换来的结果是所有闹事的雇佣兵被捆绑起来,一颗颗被拒绝使用子弹直接塞进他们的嘴巴。

觉的宗教信仰被严重侮辱的雇佣兵连夜发动起义,杀死各自部队的英**官,遗憾的是,由于混乱,缺乏组织,起义的雇佣兵没能攻占对面的英军阵地,让英军得以从容渡过赫尔迪河撤离。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