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APP
搜猫阅读 > 游戏 > 大清巨鳄 > 第六百九十九章 星火燎原

大清巨鳄 第六百九十九章 星火燎原

作者:塞外流云 分类:游戏 更新时间:2024-04-26 13:01:27 来源:69书吧1

搜猫阅读(soumal),最快更新最新章节!

伯驾自道光十五年来华后就一直生活在广州,期间回国也是来去匆匆,对于国内的情况并不是很熟悉,对国内的经济了解的不多,对于金融货币以及银行业的了解更是少之有少,听的易知足的郑重提醒,他心里有些茫然,难不成银行业以及货币危机比经济危机更严重?

略微沉吟,他才道:“广州上海的股市也是大幅下跌,会不会造成股市崩溃,继而引发经济危机?”

这当口还有心思关心大清的经济?易知足转念就反应过来,对方这是担心大清也爆发经济危机,从而会加重美国经济危机的程度,他当即缓缓摇了摇头,“我国目前还不具备爆发经济危机的资格。

而且,我国的上市公司与贵国有着颇大的差别,上市的门槛很高,唯有具备高成长、高盈利,且本身具备一定资本的公司才能上市融资以进一步扩大生产规模。

简单的说,我国的股市目前不存在泡沫,之所以暴跌,是因为对战争的恐慌,是害怕元奇因为战争倒闭,我们有办法让市场迅速恢复信心.......。”

伯驾追问道:“元奇有信心打赢这一战?”

“不是对战争有信心,我是有办法让市场相信,就算是战败,元奇也不会倒闭。”易知足笑道:“如果贵国的联邦银行也能象元奇银行这般财力雄厚,也可以尝试,再过段时间,你应该就会知道。”

再过段时间,美国的经济危机只怕是已经大面积爆发了,伯驾心里暗自腹诽,却也不再追问,他清楚,国内的联邦银行绝对不可能拥有元奇这般雄厚的实力,而且,元奇在清国银行业的地位更是联邦银行无法相提并论的。

见他默然不语,易知足轻轻磕了磕烟灰,沉吟着道:“我想,我唯一能帮忙的,是进行大量的粮食进口,不过,我有条件,我国所有的远洋商船队挂靠在贵国的几大远东贸易公司名下。”

两国交战,抓捕或者是击沉敌对国商船的事情可谓是司空见惯,英国人可没少干这种事情,易知足提出这条件也是为了尽量的保护清国的远洋商船队,不过,他的这一要求有乘机要挟的味道。

果然,听的这话,伯驾几乎想都没想就拒绝道:“这些年贵国的远洋商船队发展迅速,如今的规模已经不小,这种情况下,怕是没有哪家跨洋贸易公司会乐意接收。”

他的这个态度很正常,英法四国向清国宣战,远东贸易可以说是美利坚唱独角戏,让清国商船队加入,无疑是削弱自己的贸易优势。

易知足笑了笑,不以为意的道:“我这个提议,你尽管向国内提出建议,我想贵国的政要和商人都会做出正确的选择。”

伯驾看了他一眼,道:“粮食贸易是大宗商品贸易,但利润并不大,我国的粮食出口向来都是欧洲......。”

“那是以前。”易知足毫不客气的道:“克里米亚战争之后,俄国农产品解禁,大量的俄国小麦充斥欧洲市场,欧洲的粮食市场已经趋于饱和,粮价将会大幅下跌,未来几年,贵国的粮食出口面临着失去欧洲市场的风险,另外,贵国要想缓解或者是尽快走出经济危机,也离不开与我国的合作,他们不会拒绝的。”

伯驾心事重重的起身告辞,易知足依照惯例将他送到院子门口,一脸微笑的目送对方离开,赵文烈夹着一叠报纸快步而来,见的他满脸笑容,狐疑的望了一眼伯驾的背影,忍不住道:“有好消息?”

“确实是好消息。”易知足含笑颌首,进的院子,他才接着道:“新一轮经济危机又将爆发,可谓是天助我大清!”

赵文烈亦步亦趋的道:“经济危机?英国?”

“不只是英国,是一场世界范围内的严重的经济危机!”

赵文烈听的一喜,“大掌柜的意思,英法四国联军有可能选择速战速决?”

“不错。”易知足赞许的看了他一眼,道:“打仗打的是钱粮,国内爆发经济危机,将促使英法等国尽快的结束战争,否则巨大的战争开支无疑会让他们雪上加霜......。”

“可是......。”赵文烈斟酌着道:“大掌柜不是说过,西洋各国素来会为了转嫁国内的经济危机而对外发动战争?”

“以对外战争转嫁国内的经济危机,这必须是有前提的。”易知足放慢了脚步,缓声道:“这个前提是,能够最终通过战争手段获得利益,否则,就将会面临高额的付出却得不到回报的局面。

英法等国发动战争,一旦获胜,往往都会提出巨额战争赔款,这就是最直接的回报,但若是不能赢得战争甚或是输掉战争,那结果就不只是尴尬而是悲催。”

顿了顿,他接着道:“英法两国都清楚,咱们不是任人揉捏的软柿子,甚至可以说,不是咱们咄咄逼人,英法可能不会发动这场战争。在国内爆发经济危机的情况下,对外发动战争,一般都是必胜的战争。”

赵文烈顺着话头道:“学生也觉得,这场战争是大掌柜蓄意挑起的.......。”

易知足也不否认,从容道:“这场战争能为咱们获得数十年的和平发展时期,在我看来,战争爆发的越早,伤亡越小,损失越小,代价越小,而且在现阶段,我们是最有可能以最小的代价获得最大的利益,为此,冒些风险也是值得的。”

对于这番说辞,赵文烈虽然不敢质疑,却也不敢尽信,他估摸着,对方蓄意挑起这场战争,有可能是为了借助不间断的战争,尤其是这场外来入侵的大规模战争来扩大元奇的实力和影响力,不过,这话易知足不说,他也只能在心里猜猜。

两人进的书房,赵文烈取过腋下的报纸,道:“印度爆发大规模的雇佣兵起义的事情已经报道,但似乎对于股市没有丝毫的提振,股市依然低迷,纸钞的兑换也没有放缓的迹象。”

“那是因为他们不知道印度对英国的重要性。”易知足语气轻松的道:“再写篇文章,详细介绍英国人在印度的殖民统治对各阶层的危害,分析印度对于英吉利的重要性,分析印度民族起义规模会持续扩大,直接点明英国人会先行出兵印度平乱......。”

听的这话,赵文烈苦笑着道:“这篇文章得大掌柜写,否则没人会相信。”

易知足一笑,“成,署我的名字就是。”

见的推不掉,赵文烈也不再推诿,略微沉吟才道:“印度这场内乱,规模还会持续扩大?会扩大到什么程度?”

“半壁江山吧。”易知足有些不肯定的道,说实在的,他对于印度印象最深的还是那场‘非暴力不合作’运动,对于印度的武装造反,他是真不敢有太高的期望,那怕他十分渴望,而且也为印度争取了半年的时间,创造了极为有利的条件,却依然不敢抱以太大的期望。

尽管易知足对于印度起义不敢抱太大的期望,但印度起义依然以星火燎原之势迅速的蔓延开来,雇佣兵打出的拥戴莫卧尔皇帝巴哈杜尔·沙二世反抗英国殖民统治的口号获得了印度不少地方王公的积极响应,起义的队伍滚雪球一般壮大起来。

当然,也并不是所有印度人都支持这场声势浩大的起义,旁遮普的锡克教徒对莫卧儿帝国恨之入骨,他们宁愿支持英国人也不愿意看到莫卧儿帝国复国。

同样的,逊尼派的也不希望什叶派的莫卧儿复国,并没有受到东印度公司的管辖的印度南部地区对于这场起义也完全是抱着看热闹的心态。

就是参与起义的,也是各怀心思,有的希望恢复莫卧儿帝国,有的则是是希望恢复马拉特帝国,一些王公更是忙着争权夺利,忙着收回被兼并的土地。

反应最激烈,态度最积极的则是一些被英国人以后‘绝嗣丧权原则’兼并的土邦——萨塔拉、那格浦尔、詹西,以及兼并时间不长的土邦——贝拉尔、奥德,拉贾斯坦、信德、旁遮普和中印度各邦。

短短两个月时间,起义军占领德里,早已名存实亡的莫卧儿皇帝巴哈杜尔·沙二世被拥戴为印度皇帝,皇子米尔扎成为德里的起义军总司令,同时还成立由领导机构——类似行政院的扎尔萨。

印度北部、中部、东北部大小上百个土邦纷纷响应,控制了上百座城镇,当地英国殖民官吏和官兵,或是被歼灭,或是匆匆逃离,至少半个印度掀起了以古都德里为中心的抗英**。

就在印度掀起轰轰烈烈的抗英**之时,近十万太平军犹如蝗虫过境一般密密麻麻的越过阿拉干山脉,越过孟加拉,攻占了加尔各答,数十万人口,富庶堪比江宁的加尔各答早已被天王洪秀全内定为太平军的新天京!

加尔各答缺枪少弹,训练严重不足,临时以雇佣兵为骨干组建起来数千宗教武装连浪花都没冒一个就被无边无际的红头巾淹没,太平军转战数千里,大小无数战,作战经验丰富,枪械精良,良将辈出,岂是加尔各答的乌合之众能抗衡的?

不到半天功夫,加尔各答大街小巷随处可见裹着红头巾,满脸兴奋,喜气洋洋的太平军战士,习惯了攻陷一城洗劫一城的太平军这次没忙着洗劫,而是敲锣打鼓挨家挨户的召集所有居民前往开阔地带,当然是老行当——‘讲道理’,推行圣库制度,听不懂没关系,让人翻译就是。

在翻译和连比带划的手势下,当然最主要是在刺刀的未威逼下,加尔各答的居民又多了一些神——上帝以及上帝的众多儿子们,不论贫富都含着热泪将家产捐入了圣库之后,他们转身又投入了轰轰烈烈的大建设之中,构筑防御阵地。

几乎所有的加尔各答居民在夜里都辗转难眠,他们怎么也想不明白,同样是清国的军队,为什么差距如此之大?

在充满了异国情调的政府大厦——总督府里,四十多岁,却已是满面沧桑的天王洪秀全没心思理会新教徒们的疑惑,而是紧锁眉头盯着墙上悬挂着的大幅印度地图,他最担心的是英军的反扑。

对于易知足给他指定的这个新天京城,他确实比较满意,比缅甸的王城强的不是一星半点,不仅是繁华富庶,不仅是人口众多,占地广阔,更为重要的是,有铁路有公路有电报有工厂,这让他看到了太平军的希望——摆脱元奇控制的希望和无限发展的未来!

当然,前提是要能打退英军的反扑,牢牢的控制住这个城市和周边的地方,虽然明知易知足不安好心,他依然甘之如饴!哪怕是付出再大的代价,这个城市也值得太平军为之浴血奋战!

“来人!”他沉声吩咐道:“快马传令,着翼王尽快赶来新天京!”

虽然这几年在不断的征战中,太平军中涌现出一大批抢眼的年轻将领,但最为骁勇善战的将领,还是当数杨秀清和石达开,如今杨秀清是指靠不上的,他希望石达开尽快赶来新天京主持这一对太平军而言可谓是生死存亡的战局。

马德拉斯——英国在印度三大军事重镇之一。

英军军营,一栋漂亮的充满英国风格的楼房里,驻印总督查尔斯·坎宁坐在椅子上轻轻的揉着有些发胀的太阳穴,半个印度陷入混乱,他这些天忙的是焦头烂额,急着请示伦敦从各地调集舰队、部队前来印度平乱。

虽然他已得到确切的情报,清军已经完全撤离加尔各答,但因为清军并未远离,他也不敢派兵去收复加尔各答,他担心清军再杀他一个回马枪,眼下在印度的兵力实在是损失不起了。

“阁下。”一个侍从官进来禀报道:“加尔各答急电,将近七万太平军攻占了加尔各答。”

太平军这几年在缅甸搅风搅雨,查尔斯·坎宁一点也不陌生,听的这消息,他脸色登时有些苍白,原来清军撤离加尔各答竟然是为了让太平军来占领,他忍不住嘀咕了一声,“麻烦了!”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