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APP
搜猫阅读 > 游戏 > 大清巨鳄 > 第七百三十章 天津开埠

大清巨鳄 第七百三十章 天津开埠

作者:塞外流云 分类:游戏 更新时间:2024-04-26 13:01:27 来源:69书吧1

搜猫阅读(soumal),最快更新最新章节!

京师,乾清宫,西暖阁。

咸丰放下手中的电报,瞥了一眼跪在下面的彭蕴章,沉吟着没吭声,电报是载垣从天津发来的,这段时间,载垣、桂良一直在与英法特使商谈天津开埠一事,事到临头,他却有些举棋不定。

天津作为京师门户,距离京师不过二百余里,又有津京铁路连接,往来只需要一个半时辰,天津开埠,不仅对京师有着莫大的影响,就是对整个大清都必然产生巨大的影响,由不得他不谨慎。

为了促进天津开埠,英法表现出了极大的热情,承诺提供巨额的低息贷款,协助朝廷在天津修建一系列的工厂,包括朝廷最为重视的机器局、枪炮局、弹药局,并开办西式学堂、西式海陆军学院,为朝廷培养西学技术人才以及军事人才等等。

见的咸丰半晌不吭声,彭蕴章轻轻磕了个头,缓声道:“皇上,天津开埠,必然有利有弊,但事有轻急缓重........,如今大清最大的内患便是元奇,唯有与英法密切合作,开放天津,发展工业,朝廷才有抗衡元奇的可能。”

皮之不存,毛将焉附?咸丰露出一丝苦笑,开口道:“允准,着载垣与英法签约。”

“皇上圣明。”彭蕴章连忙叩首道。

一个当值太监谨慎的在门口探了下头,见是话缝儿,连忙禀报道:“皇上,肃顺在外递牌子求见。”

肃顺又回京了?咸丰一转念就反应过来,定然是为封赏之事来的,当即便吩咐道:“让他进来。”说着,他又拿起电报,仔细的看了一遍,道:“朕觉的还缺漏了一点,西医馆,朕听闻元奇新军的战场救护措施很是完善,军中有大量医护兵,能最大限度的减少伤亡,着载垣加上。”

“微臣遵旨。”

略微沉吟,咸丰才道:“赴欧使团如今在什么地方?发电报问问。”

“微臣遵旨。”彭蕴章知道咸丰这是因为天津开埠需要一批熟悉西洋情况有见识的官员,赴欧使团一去数年,也是该召回来了。

肃顺快步走进暖股,一眼瞥见彭蕴章,心里便有些腻味,恭请圣安之后,他来到咸丰跟前跪下,正犹豫着如何开口,咸丰已是径直问道:“此番回京是为封赏一事而来?”

“回皇上——。”肃顺犹豫着没有往下说。

咸丰却道:“直说无妨。”

直说无妨?真要直说,怕是免不了一番雷霆之怒,肃顺还真不敢将易知足的原话复述,当即委婉的道:“易知足着奴才回京奏报,三藩之乱危害甚烈,此番封赏,恳请皇上遵循祖制。”

三藩之乱,遵循祖制?咸丰淡淡的看了他一眼,看来易知足是猜出他的意图了,连自个的王爵也不要了,他冷哼了一声,“连王爵也不放在眼里,他想要什么?”

彭蕴章心里一动,连忙道:“皇上,元奇新军战功卓著,天下皆知,如若不能破格重赏,朝野上下必然引发非议,有损皇上圣誉朝廷威仪......。”

见他还是坚持破格封赏,肃顺暗骂了一声不知死活,道:“皇上,时移世易,如今大清边疆列强环伺,断不可再埋下藩王之患。”

彭蕴章不急不缓的道:“封藩镇守之边疆,原本就非是大清领土......。”

“昏聩!”肃顺猛的抬起头来,怒视着他道:“南洋海军、陆战队,西北新军皆为我大清经制之师,易知足乃我大清公爵,征伐占领之地,岂能说非我大清之领土?”

“仔细君前失仪。”彭蕴章沉声道:“南洋、安南、缅甸、西北新占之地,以前皆是我大清藩属国,并不在我大清疆域之内。”

咸丰脸色也有些阴沉,君臣奏对,肃顺如此放肆,往大了说是目无君上,往小了说也是君前失仪,不过他很快就反应过来,肃顺虽然有些骄横跋扈,但却从不敢在他面前放肆,他当即沉声道:“易知足究竟是如何说的?”

肃顺原本是怕咸丰龙颜大怒,想表述的委婉一点,但见彭蕴章执迷不悟,索性也就懒的掩饰,当即摘了顶戴,磕头道:“回皇上,易知足原话——不要逼迫元奇造反,以元奇现有的兵力,要攻打京师,推翻朝廷,易如反掌,什么阴谋阳谋,在绝对的实力面前,都不值一提。”

一口气复述完,肃顺就伏在地上静静的等候着咸丰的雷霆大怒,毕竟易知足这话就连大逆不道都不足以形容,话语里透露的不只是威胁还有不加掩饰的蔑视。

咸丰却并没有发怒,只是脸色阴沉的怕人,彭蕴章也低伏着身子不知道在想什么,房间里一片安静,肃顺心情更为忐忑,生怕这是暴风雨前的宁静。

良久,咸丰才长叹了一声,声音沉闷的道:“他究竟在顾忌什么?又或者是在等待什么时机?”

这个他,显然是指易知足,这是在问易知足为什么一直没造反,这问题可不好答,但皇帝问话,却又不能不答,见的彭蕴章不吭声,肃顺只的硬着头皮道:“易知足似乎没有起兵作乱之意.......。”

元奇没有起兵作乱之意?开什么玩笑!彭蕴章脑子里突然冒出一个念头,略微沉吟,他才斟酌着道:“上次肃大人提及过,说是易知足希望朝廷变法革新以图自强,建言朝廷组织大规模的赴欧使团前往西洋各国考察,便是未雨绸缪。”

这是什么意思?难不成元奇迟迟不造反,还跟这事有关?肃顺一时间猜不透对方的意思,只的沉声道:“确有此事。”

听的这话,咸丰却是豁然开朗,瞥了肃顺一眼,道:“元奇之所以能够在短短二十年间迅速崛起,便在于效仿西洋各国,朝廷要想抗衡元奇,必须效仿英法,变法自强,否则与元奇的差距会越来越大。不过,革新变法牵扯甚大,须的分外谨慎,待的出使西洋各国使团回国,再行仔细商议。”

说到这里他顿了顿,随即接着道:“易知足既然不愿意破格晋爵,也不必勉强,赏其一等镇海公,世袭罔替,赏三眼花翎,绘像紫光阁,食双俸,另恩萌一子.......。”

彭蕴章、肃顺两人听的都是一呆,一等公世袭罔替,这可是真正的重赏,计较起来,丝毫不比封王差,三眼花翎同样是极为难得的殊荣,勋贵官员戴花翎,分一眼、二眼、三眼,三眼最尊贵。

对三眼花翎的赏赐,大清历代皇帝都是慎之又慎,自乾隆以来,被赏三眼花翎的臣子也不过傅恒、福康安、和琳、长龄四人。

不过,以易知足的功绩,这些个殊荣倒也配得上,肃顺却是隐隐觉的不妥,连忙叩首道:“皇上,征伐高丽在即,战后也难免封赏......。”他的意思是现在封赏的太满,平定高丽之后赏无可赏,毕竟不能晋封王爵。

咸丰瞥了他一眼,道:“如此封赏,朕亦觉亏欠太甚,平定高丽之后再说。”顿了顿,他接着道:“将朕的封赏先电告易知足,另外,元奇诸将的封赏暂拟伯爵以下,你先跪安罢。”

“奴才遵旨。”肃顺心里暗松了口气,先电告易知足,这实际是征询易知足的意见。

待的肃顺行退下,咸丰暗舒了口气,抬手道:“免礼,赐坐。”待的彭蕴章谢恩落座,他才缓声道:“咏莪的意思,元奇是在等待朝廷推行变法革新之后,再乘势而起?”

“皇上明鉴。”彭蕴章从容说道:“历来变法,败多成少,朝廷变法,必然会触及士绅利益,变法涉及越广,幅度越大,触及的利益便越大,矛盾也就越大。

元奇虽则财雄势大,但崛起太快,根基浅薄,且竖敌无数,一个元奇银行挤垮无数票号钱庄银号,倡导西学,兴办西式学堂,得罪无数士绅,兴办工厂,发展工业,又触及地方士绅利益,垄断对外贸易,断绝无数商贾财路,兴建铁路,更令无数百姓失去生计.......。

以微臣愚见,元奇之所以不敢举兵作乱,乃是清楚自身优劣,如今天下人心所向,皆在朝廷,元奇若敢倡乱,必然是千夫所指,举国皆敌,天下共讨之。

但若朝廷推行变法,触及士绅利益,元奇必然借机挑拨,制造事端,煽动地方士绅对朝廷不满,以此来争取民心。”

略微沉吟,咸丰才道:“据朕所知,元奇在东南各省颇得民心。”

“天下财富并非无穷,而是定数,东南独富,必然导致其他地方不满。”彭蕴章缓声道:“元奇仅得东南民心,如何敢觊觎天下?”

咸丰道:“但若不变法,朝廷又如何自强?如何抗衡元奇?”

“并非是不变法。”彭蕴章道:“大清是与士绅共治天下,士绅为大清之根本,只要不触及士绅利益,如何变法皆可。”

天津,新城大营,中军大帐。

看完肃顺从京师发来的电报,易知足随手递给了赵文烈,对于咸丰的态度,他很是满意,至于对他本人的封赏,他还真没当回事,三眼花翎,这玩意是弥足珍贵,极为难得的荣耀,可是他压根就不会进京入朝,也不穿朝服,这玩意再好,却是连摆设都算不上,最大用处就是压箱底好好保存,百年后能卖个好价钱。

一等镇海公,世袭罔替,这要是清初,倒真是难得,一个世袭罔替不知道要羡煞多少人,但如今大清朝都苟延残喘不了几年,这世袭罔替有什么用?

唯一有点用的,要数最不显眼的食双俸,这可是实实在在的好处,朝廷对他这个镇海公的俸禄倒是没断绝,赏个双俸,一年也能多得数百两银子,虽然以他的身家,压根就瞧不上那点俸禄,但苍蝇再小也是肉。

放下电报,赵文烈拱手笑道:“恭喜大掌柜荣晋一等公。”

易知足一脸的无所谓,“有什么恭喜的,这三等公到一等公,一年也不过是加了四十两银子,塞牙缝都不够。”

“不是还有个食双俸嘛。”赵文烈打趣道。

“一年多了七百四十两银子,也不是小数目了。”易知足笑道,说着,他话头一转,“这次保举机会难得,惠甫是打算留在我身边,还是放出去为官?”

赵文烈听的一笑,“大掌柜掌着十省之地,学生若想外放为官,何须等到保举?大掌柜该不会是瞧着学生碍眼了罢?”

“我是怕惠甫瞧着人家做官眼热。”易知足笑道:“不过,这次机会真是难得,先保举个三品的虚衔罢,如此,也能吸引更多的士子来投。”

三品?赵文烈连忙站起身恭恭敬敬的长揖道:“学生谢大掌柜擢拔。”

话才落音,曹根生又快步进来,递上一份电报,易知足扫了两眼,冷笑道:“英法这次输了战争,却赢在了谈判桌上,朝廷自个主动将天津开埠了。”

天津成为通商口岸了?赵文烈接过电报看了一遍,皱着眉头道:“天津开埠,各国公使允许长驻京师,朝廷这明摆着是想勾结英法抗衡元奇,大掌柜不打算干涉?”

易知足道:“朝廷乐意,元奇如何干涉?”

“舆论干涉!”赵文烈道:“在报纸上引导舆论进行抵制。”

“没有必要。”易知足缓缓摇了摇头,“天津开埠是好事,舆论不仅不应该反对,反而应该积极支持。”

赵文烈反应极快,“大掌柜的意思是,天津开埠,利于促进西方思想的传播?”

“不错。”易知足颌首道:“天津毗邻京师,天津开埠,对京师的影响必然极大,甚至可以说,对整个大清的影响都相当大,这利于西方思想的传播,再则,出访欧洲各国使团也即将回国,有天津这个平台,更利于他们推动朝廷实施变法。

扫平高丽之后,大清必将迎来一段为时不短的太平日子,这很难得也很宝贵,这个机会咱们若是不能好好把握,必将错失一连串崛起的机遇,今后数十年是群雄并起,强国迭出,风云变幻,造就无数辉煌的大时代。”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