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APP
搜猫阅读 > 游戏 > 大清巨鳄 > 第七百四十五章 咸丰心动

大清巨鳄 第七百四十五章 咸丰心动

作者:塞外流云 分类:游戏 更新时间:2024-04-26 13:01:27 来源:69书吧1

搜猫阅读(soumal),最快更新最新章节!

京师,海淀,圆明园,芳碧丛。

咸丰逐字逐句的看完经过整理的谈话记录,仰脸沉默了一阵,这才扫了一眼正襟危坐的奕訢等人,开口道:“诸位是何看法?”

听的咸丰开口,奕訢连忙起身在他跟前跪下,绵愉、载垣、奕枻、肃顺、文祥接连起身相继跟着跪下,齐齐伸手摘下顶戴放在一旁边,伏在地上,奕訢则沉声道:“臣弟等恳祈皇上,废除八旗制度。”

废除八旗制度?咸丰眉头一跳,默然半晌,才声音低沉的道:“你们都相信易知足的撺掇?”

奕訢轻轻磕头道:“皇上,易知足或许有撺掇之意,但废除八旗制度也同样是势在必行!”

咸丰冷哼了一声,“势在必行?”

这一声冷哼仿佛使的房间里的气温都降低了几分,这所有人都低伏着身子一动不敢动,载垣、文祥更是有些后悔蹚着趟浑水。

“皇上。”奕訢沉稳的道:“如今国用不足,旗人生计越发艰难,朝野上下对朝廷耗费巨额钱粮恩养旗人之策早有不满,旗人因生计艰难,对朝廷亦是渐生不满之心。

朝廷要变法革新,推行新学,兴办工厂,修建铁路,皆须大额投入,朝廷财政短期内难以有大的改观,继续维持八旗制度,只能是民怨沸腾,既是里外不讨好,还不如索性废除。

如今东北解禁,蒙古解禁,西北扩张,元奇又在致力于收回阿尔泰山脉以东的广袤地区,正是废除八旗制度的大好时机,且数百万旗人,一年繁衍成千上万,实不宜继续拖延。”

“皇上。”奕枻接着道:“自世宗以来,八旗生计就已日渐艰难,百余年下来,已成我大清顽疾,朝廷岁入有限,旗人繁衍无限,且基数越大,繁衍越快,若不乘早解决,终有崩溃之日。”

肃顺则补充道:“皇上,八旗兵额有定,常年维持在三十万上下,大清立国之初,尚且是五丁一额,高宗之时,已是十丁一额,如今则是十五丁一额......。”

“够了!”咸丰阴沉着脸道,八旗生计艰难,他也不是不知,他也清楚,旗人数量继续膨胀下去,迟早是要出问题的,但如今根本不是废除八旗制度的时机,平复了下心情,他才缓声道:“如今元奇在东南虎视眈眈,这节骨眼上,朝廷岂能自乱阵脚?”

“皇上。”绵愉壮着胆子道:“元奇若是有心倡乱,不会在大败西夷四国联军之后去征伐高丽,臣窃以为,即便元奇有倡乱之心,也必然是有所顾忌,当前正是朝廷变法自强的大好时机。

再则,废除八旗与革新兵制相辅相成,施行得当,既得旗人拥戴,亦得朝野上下交口称颂,利于获取民心,利于变法自强。”

废除八旗与革新兵制相辅相成?咸丰心里一动,确实,八旗新军如今已是初具规模,革新兵制已是势在必行,说起来,确实是废除八旗制度的好机会。

见的咸丰没吭声,肃顺估摸着是说到点子上了,当即接着道:“皇上,大清立国二百余年,旗人如今也确实有些不成模样,废除八旗制度,削除旗人特权,放开对旗人的禁制,可谓是一举三得,既利朝廷,又利旗人,还能削除民人对朝廷的不满,博得朝野称颂......。”

“更为重要的是,废除八旗,利于朝廷革新兵制。”奕訢接过话头,顺势说道:“八旗兵制已不适应现在的战争,克里米亚一战,双方投入兵力上百万,俄国一战伤亡五十余万,英法伤亡也在三十万以上。

西夷四国入侵,津京一战,元奇新军半日内全歼英军一万余人,展示了火器的巨大杀伤力,三十万兵额远远无法满足现在战争所须,八旗子弟也经不起如此大的消耗!

因此,朝廷革新兵制,必须采取募兵制,以尽可能的扩大兵源,至于对军队的掌控,可着旗人充任中高低级军官,如此,才能最大限度的保护旗人。即便废除了八旗制度,废除了旗人特权,旗人也依然是皇上最忠实的奴才!”

这话着着实实的打动了咸丰,张家湾之战,马家口之战,元奇新军的强悍战力着实令他震惊,一旦元奇倡乱,爆发大规模战争,伤亡绝对会高达数十万,旗人还真是消耗不起,沉吟半晌,他才开口道:“都跪安罢。”

带的众人起身行礼退下,咸丰呆呆的坐着发了半天楞,这才站起身缓步踱到窗口,从窗口望去,满园秋色,但他却无心欣赏,满脑子都是废除八旗制度!

他是真不愿意触动八旗制度,这是大清立国的根本,一直以来,旗人都是大清维护统治的柱石,即便心知肚明八旗制度迟早有维持不下去的那一天,他也不希望在自己手中废除,他实在不愿意惹这麻烦。

不过,他现在不得不慎重的考虑这个问题,不仅是因为奕訢等人的态度给予他不小的压力,易知足的态度对他造成的压力更大!

早在元奇攻占吕宋在马尼拉建立临时总督府时,元奇就在吕宋公开宣扬民族平等,发式服饰风俗自由,并且先后数次公然提出和宣扬‘中华民族’的概念,这次干脆径直提出了废除八旗制度,朝廷若是置若罔闻,元奇会不会在报纸上公开提出并大力鼓动?

朝廷对旗人的恩养和种种特权,本来就颇招非议,等到元奇公然声讨,再行废除,可就落了下乘,主动和被动,占据的不只是先机,而是关乎人心的得失。

平心而论,目前的情况,还确实是废除八旗制度的一个大好机会,兵制革新,可以最大限度的倾向旗人,天津筹建一系列的军工厂也可以优先照顾旗人,东北、蒙古、西北等地,也适合旗人迁居,只要安排的妥当,足以抚平废除八旗给旗人带来的失落和不满。

另外,东南各省的驻防八旗,也可以因此名正言顺的调回北方或者是西北,东南几省的八旗如今已丝毫没有作用,反而成为了人质一般的存在,他早就打算撤回了,却一直没有好的借口。

这事关系太大,他也不敢轻易决断,且缓几日,让奕訢等人先去试探一下宗室王公的反应,他很清楚,他的态度模棱两可,奕訢等人肯定会四下游说。

奕訢等人确实没闲着,不几日,京师就传出了朝廷欲废除八旗的风声,并迅速引起轰动,京师内外一片热议,旗人的反应也是分成了两拨,一拨反对,一拨支持。

反对的自然是既得利益者,多是有官职在身,富有不愁生计的旗人,因为旗人拥有着诸多特权,政治方面,旗人可以通过多种途径入仕做官,诸如学校、荐举、议叙、捐纳、世袭、荫子、翻译等。

而且涉及军事、皇族、民族事务和钱粮军火等重要职务的官缺均为满、**占,汉人根本不能染指,官缺也是有专门的满缺、汉缺之分,满缺不能任汉人,汉缺则旗人当然可以担任。各衙门的主官,也是旗人。

法律方面,旗人同样有着诸多的特权,诸如‘减等’‘换刑’,免死特设条款,用鞭责、枷号取代正刑,充军留迁,免发遣,设立专理旗民讼狱衙门等等。

另外在经济方面和文化教育方面,旗人也都拥有诸多的特权,也正是这些特权,奠定了旗人在大清高高在上的特殊地位,成为大清的特权阶层。

支持废除八旗制度的旗人也不少,但大都是生活在底层,连生计也难以维持的旗人,虽然旗人有着诸多特权,但那都与他们无关,连生计都成问题,还奢谈什么特权?

官场上一片争议,市井坊间同样是一片争议,各大小茶楼酒肆,街头巷尾处处都在谈论,寻常旗人出门见面打招呼,也都由‘今天吃了吗?’‘今天喝了吗’变成了‘今天听说了吗.....?’

睿亲王府,书房。

见的肃顺进来,睿亲王仁寿毫不客气的斥责道:“你这脑子里想的什么?旗人是什么?旗人是大清的支柱,没有了旗人,咱大清还叫大清?奕訢要推行宪政,你跟着瞎起什么哄?”

肃顺脸上带着笑,不待对方礼让自顾坐下道:“王爷说的好,不过,在下问一句,没了大清,还要旗人做什么?”

“什么意思?”仁寿一脸的狐疑,“元奇要造反?”

“王爷这话问的新鲜。”肃顺哂笑道:“元奇造反,那还不是迟早的事?”

“元奇真要造反?”仁寿登时有些不淡定了。

“朝廷要是不变法自强,元奇造反那就是铁板钉钉的事,这是明摆着的事情,还用问?”肃顺翻了他一眼,“唾手可得的万里江山,元奇会不伸手?”

仁寿一瞪眼,“别买关子,究竟是怎么回事?”

肃顺慢条斯理的摸出盒香烟,抽出一支点燃,缓声问道:“敢问王爷,咱大清这江山,如今是靠旗人撑着的?”

仁寿一楞,反问道:“难不成还是靠汉人撑着的?”

“还真是靠汉人撑着的。”肃顺道:“王爷别不服气,没有元奇,洋人不定早打进京师了,没有元奇,发匪和捻匪不定也打进京师了,朝廷岌岌可危的时候,旗人在哪里?当官的忙着捞银子,没差事的在装大爷,要指靠他们,咱们现在不定回东北了。”

仁寿张了张嘴,却是一句话也说不出来,这话没法辩驳,确实是事实,没有元奇,大清现在是什么模样还真是不好说。

肃顺接着道:“既然是一群没用的废物,朝廷为什么还要冒着得罪汉人的风险养着他们?”

“废除了八旗,元奇就不造反了?”仁寿没好气的道:“旗人再没用,毕竟还是我大清的奴才,忠心耿耿的奴才!”

肃顺一脸不屑的道:“再忠心耿耿的废物也是废物!”

被连番抢白,仁寿有些恼怒,“你今儿合着就是来抬杠的?”

“废除八旗制度是从两方面考虑的。”肃顺不急不缓的说道:“一是出于革新兵制的需要,一是推行宪政改革的需要。

革新兵制,这已是刻不容缓,朝廷必须废除八旗制度,实行募兵制,以扩大新军规模,提高新军战力,预防元奇造反,元奇新军的战力王爷应该知晓,若是将旗人与元奇拼光了,咱们就是想退回东北也不可能。

所以,必须废除八旗制度,将一部分旗人迁居东北开发东北,提早预留退路,这既是朝廷保存实力之举,也是为了避免旗人出现过大的伤亡,真要与元奇开战,伤亡至少是数十万,甚至是上百万。

推行宪政改革,也是为保咱大清江山,英吉利的君主立宪制是责任内阁制,两个政党轮流组建内阁,若是能够立宪,则有极大可能笼络元奇,从而彻底避免朝廷与元奇爆发战争。

不管从哪方面考虑,废除八旗制度,都是势在必行,王爷不妨多权衡一下,给那些个不听话的招呼一声。”

默然半晌,仁寿才道:“革新兵制,十多万八旗京营不可能尽数转为新军,一旦宣布废除八旗,断绝了生计的旗人会不会作乱?”

“朝廷又不是仍下他们不管。”肃顺不在意的道:“朝廷会划拨银子安排他们迁移东北,蒙古,高丽战事也快结束了,听说杀的是尸横遍野,应该也可以迁居高丽。”

略微沉吟,仁寿才颌首道:“我说说那些个奴才,不要螳臂当车。”

见他如此表态,肃顺心里暗松了口气,他很清楚废除八旗制度的阻力有多大,那些个有个一官半职生活富足的旗人必然会极力反对,而占据大多数的生计艰难的旗人却未必会极力支持,他太清楚那些个旗人的德行了,死要面子活受罪,高高在上习惯了,哪怕是穷的揭不开锅,也不愿意主动放弃旗人的身份。

唯一的法子就是游说旗人高层,说服他们,废除八旗如此大事咸丰必然是要征询这些个宗室王公的意见,只要他们不反对,支持废除八旗,下面那些个旗人就是嚎破嗓子也没用。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