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APP
搜猫阅读 > 游戏 > 大清巨鳄 > 第七百六十二章 肃顺献策

大清巨鳄 第七百六十二章 肃顺献策

作者:塞外流云 分类:游戏 更新时间:2024-04-26 13:01:27 来源:69书吧1

搜猫阅读(soumal),最快更新最新章节!

如何才能保证大阿哥不被架空?这事问易知足?绵愉、曾国藩两人都有些疑惑,两人对视了一眼,绵愉才道:“你还真打算献策?”

肃顺没好气的道:“如今皇上病情似有起色,谁敢贸然提这话题?就算能引导,肚子里总要能掏出些干货来罢?赶紧的问,有妥善的法子,这事才能提,否则我可没这胆子。”

顿了顿,他接着道:“而且吧,我觉的这事恭王开口最合适不过,恭王回京觐见,必然要问安.......。”

“不妥。”绵愉不假思索的道:“恭王此番能回京已是侥天之幸,再提这事,不定又生变故,你圣眷最隆,这辅佐大臣必少不了你,由你来开口,最为妥当。”

什么圣眷最隆,干脆不如说我胆子最大,肃顺腹诽了一句,不过,想想也是这个理,奕訢未必就敢开这个口,沉吟了一阵,他才轻声道:“一个女人能有什么见识,易国城是不是太高估那女人了?”

“能让易国城如此重视的,不会是易与之辈。”绵愉缓声道:“宫中早有传言,那拉氏聪慧机敏,有胆有识,甚有主见,切不可轻视。”

曾国藩迟疑了下才道:“对于元奇来说,朝局自然是越乱越好,镇南王如此做,目的何在?”

“朝局一乱,必然影响推行新政。”绵愉缓声道:“易国城是极力倡导朝廷推行新政的,再则,一旦朝局混乱,很多事情都会失去掌控,如今美利坚正爆发大规模内战,元奇忙着赚钱,不希望这个时候国内出现不稳定的局面。”

顿了顿,他接着道:“如果说,出现什么不忍言之事,朝廷也同样需要稳定,否则本王也不会对此事如此上心。”

肃顺琢磨了一阵,才道:“时间不早了,办正事要紧。”说着他看向曾国藩道:“恭王极有可能明日一早抵达京师,涤生去迎迎,顺带将情况说一下,我争取与他一道觐见。”

上海,镇南王府,长乐书屋。

曹根生快步走进房间,将一份电报呈上前,道:“大掌柜,京师来的密电。”

接过电报瞟了一眼,易知足不由的一笑,如何才能妥善的保证新君不会被架空?实际上咸丰已经给出了答案,上谕‘钤印’制度,不过,这个制度有缺陷,被慈禧钻了空子,实际上慈禧之所以能够垂帘听政,就得益于咸丰鼓捣出来的这个‘钤印’制度。

咸丰为从制度上确保了皇权不致旁落,排除一众辅政大臣挟制天子的可能,绞尽脑汁制定了一个权力平衡制度——钤印制度。

临终之时,他将自己平时非常喜爱的两枚私印“御赏”和“同道堂”分别交授皇后钮祜禄氏和儿子载淳,并规定,凡是皇帝的谕旨,在起首之处,必须钤盖““御赏”、“同道堂”章御赏”印,即所谓的“印起”;谕旨的结尾之处,必须钤盖“同道堂”印,即所谓的“印讫”。

所有谕旨,凡钤加了这两枚印章者,才是皇帝认可的谕旨,否则无任何效力。此举不仅能有效防止某些别有用心之人将个人意思添加在谕旨前面或后面的舞弊行为,也确保了小皇帝不至于被架空,毕竟两枚印章掌握在皇太后和小皇帝手中。

慈禧则恰好钻了这个空子,以皇帝年幼为由,她以皇帝生母之尊代掌了“同道堂”印,从而得以干政,随后,慈安皇太后又死的不明不白,慈禧掌控两枚印章,独揽大权。

这个为保护皇权而制定的钤印制度虽说有着太大的弊端,但无疑是最能迎合咸丰心意的,易知足沉吟良久,才提笔写了一封回电。

虽然已入秋,但天亮的依然早,还不到六点,天就已经放亮,肃顺因为担心咸丰的病情,一大早就赶进了宫,到的养心门外值房前,迎面就遇上夙夜值守的奕枻。

“肃六来了。”奕枻脸上神情显得有些轻松。

“皇上——?”肃顺关切的道。

“病情应该是稳住了。”奕枻道:“天刚放亮就醒转过来,直嚷着饿,传了早膳,又嫌弃粳米粥寡淡无味,后御医建议换上了鸭丁粳米粥,进了两小碗,还有四个小馒首,不论是气色还是精神都有明显的好转。”

听的这话,肃顺不由的长松了口气,道:“皇上是真龙天子,自有满天神佛保佑。”

两人正说着话,一个太监急匆匆的小跑着过来,到的跟前,躬身道:“肃大人来的正好,皇上叫进呢。”

一听咸丰宣召,肃顺连忙整理好冠帽朝服,冲着奕枻一点头,然后大步进了养心门,心里却是琢磨着,咸丰一早宣他做什么?难不成是关心政务?再则,奕訢还没进宫,他这单独觐见要不要尝试着引导一下话头?

转而他又想道,若是咸丰病情有起色,一日好似一日,会不会跟他秋后算账?短短一段路,他脑子里转了无数个念头。

后殿的寝宫光线有些昏暗,肃顺进了门便跪下行礼,“奴才肃顺恭请圣安。”站起身,他才看清咸丰半躺在榻上,连忙快步上前在榻前跪下。

“都下去。”咸丰的声音听起来依然透露出无比的虚弱,待的一众侍候的御医太监宫女尽数退下,他才接着道:“近前一些。”

肃顺连忙膝行几步跪在榻前,咸丰侧过身来望着他,道:“御医们怎么说?”

一听这话,肃顺连忙道:“回皇上,脉案、药方军机处皆保存着,皇上只须静心修养,很快就能康复.......。”

“朕是一国之君,不是寻常人.......。”咸丰说着轻叹了一声,他虽然不明医理,但对于自己的身体状况还是多少知道一些,隐隐感觉这次怕是有些悬,所以才叫肃顺进来盘问,他很清楚,问其他人,谁都不会跟他说实话。

肃顺自然清楚这话是什么意思,可他依然不敢说实话,怕咸丰受不了,当下重重的磕了个头道:“皇上,痨病虽是绝症,却并非急症,静心调养,纵无法彻底康复,亦不过比康泰之人少些寿元,皇上龙体羸弱,更须悉心调养,断不可再耗费心神。”

朕身为一国之君,能不耗费心神吗?咸丰心里暗自苦笑,心知也问不出实话来,索性转移了话题,“你在南洋海军呆的时间不短,与易知足也算是熟识,对其是何看法?”

这是什么意思?肃顺心里登时警惕起来,略微沉吟,他才道:“回皇上,易知足处处效仿西洋,开银行建工厂修铁路,宣扬西洋思想,对于朝廷来说,可谓是有利有弊,朝廷既须笼络,亦须大力防范。”

咸丰接着道:“元奇若是举兵作乱,当如何应对?”

略微沉吟,肃顺才道:“若是力量悬殊,奴才窃以为应该撤回东北。”

“朕同意东北开禁,也是存了这个念头。”咸丰的声音很轻,说的也慢,似乎有点吃力,“时代不一样了,火器之犀利,已非骑射能抗衡,如今满洲虽有数百万之众,却反而不如当年数十万人马。”

顿了顿,他接着道:“津京之战,尽显火器之利,但在火器弹药方面,朝廷始终守制于元奇,纵有十余万新军,也是枉然。元奇若是作乱,非发匪、捻匪之流可比,必然是海陆并进,撤,撤回东北再和谈,偏安一隅,还有卷土重来的机会。”

“奴才谨尊圣谕。”肃顺心里一松,总算是猜对了这主子的心思,他方才可着实是捏着把汗。

说了这一番话,咸丰似乎有些疲累,停歇了一阵,这才长叹道:“朕最放心不下的还是大阿哥,他才六岁......,世祖、圣祖当年都是幼年即位,但却有个好太后.......。”

听的这话,肃顺心里一跳,压根就无须他引导,咸丰自己就提起了这话头,这明显是个难得的机会,不过,这话一出口,可就收不回了,如今咸丰对他显然是十分满意,有没有必要冒这个险?

错过了这机会,下次不知道要等到什么时候才有机会,而且对于懿贵妃,肃顺也没有半丝好感,这女人代批奏折,伺机干政,甚至还传闻有假传圣旨之事,他能有好感才怪,眼见的机会难得,他心一横,当即顺着话头道:“皇上,懿贵妃机敏善变,见识不凡.......。”

“不要说她。”咸丰似乎对懿贵妃十分不满,“她哪能孝庄文皇后相比。”

没下文了?肃顺心里着急,咸丰似乎很不愿意谈及那拉氏,不过,对那拉氏的不满倒是流于言表,这让他胆子稍稍大了一点,“皇上,奴才觉的,一个好的制度,比一个好太后更重要......。”

听的这话,咸丰有些意外,道:“什么制度?但说无妨。”

肃顺缓声道:“皇上,奴才窃以为,圣祖即位之初,辅臣专权,皆因无缜密制度,若是所有上谕皆须钤印方能生效,而印章又握在太后手中,则即便皇上年幼,也断然不会被辅臣把持朝政,不过.......。”

钤印制度本就是咸丰琢磨出来的,因此一听这话咸丰大为意外,连忙道:“不过什么?无须顾忌。”

肃顺将顶戴摘下,放在地上,轻轻叩首道:“皇上,钤印制度虽好,但亦须一位贤后,若是太后权欲心过重,则可能导致皇上成年无法亲政,更有可能出现牝鸡司晨的局面.......。”

这番话简直是说到咸丰心坎里去了,见他意犹未尽,当即便道:“无须遮遮掩掩,直说,若是载淳即位,这制度当如何完善,大胆说,朕恕你无罪。”

见咸丰如此态度,肃顺自然清楚,易知足提出的这个钤印制度合了咸丰的心意,当即大着胆子道:“皇后德才兼备,忠厚仁慈,懿贵妃为大阿哥生母,亦会尊为太后......,虽有嫡庶之分.......。”

不等他说完,咸丰已是明白他想说什么了,懿贵妃是载淳生母,载淳即位,懿贵妃母以子贵,必然也会尊为皇太后,钤印制度最关键的印章就掌握在皇太后手中,两宫皇太后,懿贵妃又是个权欲心极重的,一旦出现什么意外,懿贵妃掌了印章,就有可能不会还政于载淳,就有可能出现牝鸡司晨的局面。

略微沉吟,他才道:“若是给予两枚印章,太后一枚,载淳一枚,岂非更为妥善?”

听的这话,肃顺不假思索的道:“大阿哥才六岁,既无法妥善保管印章,也无法妥善使用印章,这印章最终必然归其生母,如此,大清兴衰全系于两宫太后,两宫和则天下兴,两宫分则天下衰。更为可虑的是,还有可能引发两宫争权。”

听的这话,咸丰半晌没有吭声,自己的女人什么秉性他还是清楚的,皇后钮祜禄氏是无须担心的,但懿贵妃那拉氏就难说了,早在让那拉氏代批奏章之时,他就察觉到那拉氏不仅机敏善变,而且有对权力的**远远超出了一般的女人。

所以,他不仅有意识的疏远她,更是对她起了防范之心,牝鸡司晨,是为不祥!嫔妃干政,更是有违大清祖制,原本看在载淳的情面上,他还能尽量包容,但若是那拉氏的存在威胁到朝局的稳定,威胁到载淳能否顺利亲政,可就怪不得他了,没有什么比大清的江山社稷更为重要。

钤印制度,这确实是他这段时间来冥思苦想出来的一个保护皇权,维护大清朝局平稳的法子,他着实没想到,肃顺居然也能为他设身处地的琢磨出这个办法来,而且比他考虑的更为详尽,看来,这人确实是忠贞不二。

按照他原本的设想,他是打算给两枚印章的,皇后钮祜禄氏和载淳两人各一枚,如今看来,还不如只给一枚印章。

见的咸丰沉默不语,肃顺小心翼翼的瞥了他一眼,今儿这番话可不是作为臣子应该说的,就算咸丰说恕他无罪,可这事实在是太大了,他心里没底,至于易知足说的鼓动咸丰效仿汉武帝赐死钩弋夫人,采取‘立其子,去其母’的果断措施,他压根就不敢提。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