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APP
搜猫阅读 > 游戏 > 大清巨鳄 > 第七百七十一章 何时立宪

大清巨鳄 第七百七十一章 何时立宪

作者:塞外流云 分类:游戏 更新时间:2024-04-26 13:01:27 来源:69书吧1

搜猫阅读(soumal),最快更新最新章节!

见的奕訢将姿态摆的低,易知足也没多谦让径直举步先行进了院子,进屋叙礼落座,他也不旁敲侧击而是径直问道:“六爷微服前来上海,可是有要事?”

对于易知足的谈话风格,奕訢颇为熟悉,闻言便含笑道:“近一年多来,元奇大小报纸对美利坚内战一直追踪报道,以国城兄之见,这场战争还会持续多长时间?”

这家伙微服前来上海究竟是什么目的?易知足心里暗自琢磨,却是不答反问,“六爷是何看法?”

美利坚这场内战牵扯甚广,本就为世界瞩目,加上元奇不间断的连续报道,大清朝野上下对这场战争都极为关注,有心推行虚君立宪的奕訢更为上心,稍加沉吟他便斟酌着道:“美利坚这场内战越演越烈,已是举国为战。

以我之愚见,怕是短时间内难以结束,战争持续时间少则二三年,多则四五年......,若是引发欧洲各国干涉,情况可能会更为复杂。”

易知足点了点头,“短时间内确实难以结束,继续持续二三年时间的可能性非常大。”

“美利坚号称棉花王国,是世界最大棉花产地,欧洲进口之棉花皆源自美利坚,这场内战,导致棉花大幅减产,严重影响了欧洲各国的纺织业。”

奕訢顺着这话头缓声说道:“纺织业是英吉利的支柱产业,仅是纺织工人就高达百万之众,棉花短缺,举国恐慌,英商满世界求购棉花.......。”

说到这里,他看向易知足,语气中带了一丝恳请的味道,“北方各省盛产棉花,这几年棉花种植规模亦是不断扩大,元奇能否将北方的棉花转包给朝廷......。”

合着是见元奇赚钱眼红了,想分一杯羹?易知足忍不住笑道:“即便是大幅让利与棉农,转运欧洲依然有四倍五倍之利,这一年是多少银子?转与朝廷,我如何向元奇大小股东交代?”

“朝廷可以出三倍之价。”奕訢连忙道,他倒不是想赚钱,而是想借着棉花贸易密切与英法两国的关系。

随着元奇源源不断的向欧洲输送棉花,英法等国已经意识到清国的棉花种植规模已经超出了他们的想象,通过驻华大使向清国朝廷一了解,这才知道近几年在元奇的大力推广和扶持之下,大清棉花种植已经形成规模,北方各省以及湖广、陕甘、新疆等省大力推广普及棉花种植,棉花年产量估计已经达到二百万包。

获悉这一情报,英法两国都可谓是大喜过望,纷纷与朝廷接洽,希望能够与朝廷联手合作棉花生意,跟元奇做生意实在是让他们感觉太痛苦了,完全无法掌握一丁点的主动权,至于定价权之类,那更是想都不用想,元奇一贯都是秉承的垄断思想。

在茶叶和生丝等大宗贸易上,欧洲各国这些年已经是吃尽了苦头,天津开埠之后,他们就想打破这一格局——直接与清廷合作,打破元奇的垄断。

不过,茶叶生丝的主产地基本都在东南,就是清廷也没办法,但是陕甘和北方各省盛产棉花,因此,欧洲商人和各国大使纷纷游说清廷,希望争夺北方的棉花控制权。

奕訢自然明白从元奇口中夺食不是件容易事,此番前来,也是报着试一试的态度,他不指望朝廷从中赚钱,但想借此增添朝廷在欧洲各国心目中的地位。

一听奕訢说出三倍价格转让北方棉花,易知足就大致猜出了对方的心思,略微沉吟,他才道:“别说三倍价格,就算出五倍的价格,元奇也不会转让。”

“这又是为何?”奕訢一脸的不解,他相信对方不会是与朝廷置气。

“朝廷可有人了解棉花的国际行情?知道何时该扩大种植面积,何时该缩减种植面积?朝廷可会对棉农负责?”易知足连珠炮似的一阵反问。

听的这一连串的反问,奕訢不由的露出一丝苦笑,别说朝廷,就是整个大清,甚至可说是全世界,都没人有这份能耐,除了眼前的这位,能早在几年前就开始布局棉花,这份眼光,无人能及。

他可不会认为易知足这只是瞎猫碰着死老鼠,凑巧撞上的,他敢肯定易知足绝对是早就预料到美利坚内战的爆发,预料到战争会对造成棉花的大幅减产,所以元奇在才会如此不遗余力的大范围内的进行推广普及棉花种植。

见他一脸苦笑,易知足缓声道:“棉花不会总是维持在高位,一旦跌价也必然是雪崩似的,甚至有可能连卖都卖不出去!棉花种植的推广普及是元奇一手促成的,元奇不能赚了钱之后不管棉农的死活。”

迟疑了下,奕訢才道:“国城兄若是能提前告知,朝廷也能劝诫棉农改种.......。”

“说的轻巧。”易知足笑道:“棉花价格涨跌,动辄关乎上亿两白银的贸易,哪能轻易走漏消息。”

听他如此说,奕訢便心知这事是没有可能了,轻叹了口气,他将话头一转,“新君登基已经一年,国城兄认为何时才是推行虚君立宪的机会?”

易知足看了他一眼,慢条斯理的点了支香烟,这可能才是对方微服前来上海见他的目的,转够棉花只是附带,虚君立宪,这事在咸丰驾崩之时奕訢就来电问过,事隔一年又巴巴的微服前来上海。

看样子,对方对于推行虚君立宪很是急迫,是因为他自己对目前的权势不满意?还是为着大清江山社稷考虑?对方身为当今皇叔,又是八大顾命大臣之首,且深的慈安皇太后的信任,说是权倾天下也不为过,看来应该是为了大清的江山社稷着想了。

略微沉吟,他才开口道:“不论是虚君立宪还是共和立宪,都是一件极为慎重的事情,六爷应该知道,英吉利、美利坚立宪前后都经历了长达十年之久,大清对于立宪的准备才多长时间?”

“早在先帝允准变法革新,推行新政之时,我就已经为虚君立宪做准备。”奕訢缓声道:“我聘请了一些幕僚,在参照英吉利和美利坚的宪法制度的基础上,再结合大清的律例,编纂了一部宪法.......。”

听的这话,易知足不由的轻笑道:“还真是巧了,我也组织了大量的人手编纂大清宪法,只不过,进展颇慢,六爷既然也编纂了一部,不妨让他们借鉴一番。”

易知足也在着手编纂宪法?奕訢心里一沉,元奇终究还是想取大清而代之!否则怎会组织人手编纂宪法?他当即不动声色的道:“如此甚好,我即刻着他们来沪,两班人马共同探讨,以取长补短,去芜存菁。”

“我也正有此意。”易知足笑道:“立宪主义始于西洋,带有浓厚的西方文化背景和传统,有着鲜明的西方特色以及民族精神,咱们东方有着悠久的文明,有着底蕴深厚甚至是深入骨髓的文化和历史传统。

这世界上没有什么最好的制度,只有最适合的,制定宪法,这些因素都必须要考虑进去,而且还要符合咱们大清当前的国情,说实在的,这部宪法不好制定,我这里虽然不缺乏了解西洋,精擅西洋立宪主义的学者,但却缺乏国学底蕴深厚的名家大儒和精擅大清律例高手,若能合二为一,必然能编纂出一部既有东方特色又合乎当前国情的宪法。”

没有最好的,只有最适合的,这话倒是让奕訢有种耳目一新的感觉,想想也确实是不无道理,他不由的一笑,“桔生于淮南谓之桔,植于淮北谓之枳。”

“对,这就这个理。”易知足颌首道:“西洋确实有不少好的东西,但咱们不能只是单纯的生搬硬套,尤其是制度,必须妥加改善以适应和符合咱们的实际情况。”

稍稍沉默,奕訢试探着问道:“国城兄似乎并不急于推行立宪?”

“确实不着急。”易知足何时道:“立宪不是小事,光是有一部好的《宪法》是远远不够的,还必须有立宪的基础,要推行虚君立宪,必须有一定的法律基础、政治基础、思想基础、经济基础、社会基础等等,否则,就是空中楼阁。

另外,要推行立宪,还必须有强大的支持立宪的阶层,而且要尽可能的争取更多的阶层支持,士绅阶层不会成为推动立宪的主力,迫切需要立宪的是新兴的资产阶层,也就是商贾!”

听他这么一说,奕訢脸色不由的有些难看,要满足这些条件,没个十年八年根本不可能,甚至十年八年也未必能够满足的了,他有些不甘心的道:“咱们这是自上而下的推行立宪.....似乎没必要如此谨慎吧?”

“是,自上而下的推行立宪,会顺利很多,但有些基础却是必不可少的,否则,立宪就是虚有其名。”易知足缓声道:“比如思想基础,社会基础就是必不可少的,必须得让民主自由人权等思想深入人心,这些年元奇的大小报纸不遗余力的持续宣扬西方的启蒙思想的各种制度,实质上就是为立宪奠定思想基础........。”

“既然是自上而下的推行立宪,完全可以先立宪,再宣扬普及这些思想。”奕訢道:“如此,效果将会更好。”

易知足没接他这话茬,看着他沉吟了一阵,才沉声道:“还有一个最重要的问题,民族问题,朝廷虽然废除了八旗制度,但是立国二百年来,首崇满州,这是不争的事实,若想虚君立宪,必须有效的缓和民族问题。”

稍稍沉默,奕訢才道:“国城兄不也说过,本朝立国二百年,大清正统已是深入人心。”

“不错,这话我是说过,而且在很多场合说过。”易知足颌首道:“这并非是违心之言,而是事实,大清立国二百年,政权的正统已是无可争辩的事实,谁也无法抹杀这一点,确实是深入人心。

不过,六爷想过没有,一旦民主自由等思想普及,占据人口绝对多数的汉民族会不会有人翻旧账?其他各族诸如藏、回、维、苗等族会不会翻旧账?”

听的这话,奕訢顿时无语,大清统御华夏二百年,一直都是首崇满洲,拉拢利用蒙古,打压其他各族,一旦虚君立宪,这些民族得势,会不会翻旧账还真是很难说。

见他不吭声,易知足缓声道:“在我看来,朝廷不应该急于立宪,应该先行打好立宪的基础,宣扬民主自由思想,普及推广法制,提高商人地位等等,重点则在于缓和民族关系,宣扬中华民族观念,推行民族平等,合理安排朝廷重臣。”

说到这里,他略微一顿,“六爷既是诚心推行虚君立宪,就不能挂羊头卖狗肉,弄出一个什么皇族内阁或者是满人内阁出来,与其如此,还不如不立宪。

元奇为什么要持续跟踪报道美利坚内战?就是要让大清朝野上下都看看,现在这个热兵器时代,爆发大规模内战会造成多大的伤亡,会给国家和民族带来多大的灾难和损失。

从个人感情来说,我不希望大清也爆发大规模的内战,因为我们的内战规模远不是美利坚的内战规模可比的,一旦爆发大规模内战,西洋各国必然会趁火打劫,好不容易打出来的局面有可能失控。

当然,如果朝廷不能够顺利的推行立宪,实现真正的立宪,即便是再于心不忍,元奇也会举兵讨伐,当今这个世界,立宪共和是不可阻挡的潮流,君主**必须推翻。”

听的这话,奕訢是不惊反喜,易知足这话无疑是表明了态度,元奇并非是要非造反不可,需要的只是真正的立宪,而且他这话是以美利坚内战为鉴说的,可见是出于真心。

在心里暗松了口气之后,他才开口道:“国城兄放心,朝廷不推行立宪则罢,否则必然会实现真正的立宪,重宪轻君,以民为本,以宪为纲。”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