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APP
搜猫阅读 > 游戏 > 大清巨鳄 > 第七百七十四章 朝廷反应

大清巨鳄 第七百七十四章 朝廷反应

作者:塞外流云 分类:游戏 更新时间:2024-04-26 13:01:27 来源:69书吧1

搜猫阅读(soumal),最快更新最新章节!

不等奕訢等人开始吹风,东南各省大报均在头版刊载了一篇名为《论皇权**与君主立宪》的文章,文章以辛辣的文笔批判**皇权制度极大的阻碍了社会的发展,是导致国家积贫积弱的根本原因,讴歌英吉利的君主立宪制度和美利坚的民主共和制度,呼吁朝廷变法革新更为彻底一些,实行宪政以富国强兵。

这篇文章在朝野上下引起了极大的轰动,大江南北登时一片热议!

经过元奇十余年坚持不懈的宣传,平等自由民主人权这些思想虽说达不到深入人心的地步,但官绅士商等有文化的阶层却也是人尽皆知,再则元奇各大报对英法俄美等几个大国的政治制度都有详细的介绍,对国际间影响重大的事情也都适时报道并加以评论引导。

再加上元奇这些年大量派遣留学生,兴办实业,发展工业,修建铁路,大清官绅士商等各阶层已是今非昔比,早已不是二十年前的模样——对世界一无所知,夜郎自大,以泱泱天朝上国自居,对于西洋各国一律视为蛮夷。

这一篇《论皇权**与君主立宪》虽然署名不是长乐居士,但从这篇文章在报纸上所处的版面位置,就不难看出元奇的态度,这无疑是元奇发出的一个极为明确的信号——在大清推行立宪的信号!

大清若是实行立宪会是什么情形?这是所有的官绅士商都尤为关心的,毫无疑问,一旦立宪,朝廷的格局必然巨大的改变,这一点是毋庸置疑的,这对于各阶层都会带来不小的变化,直接影响各阶层的政治以及经济权益,由不得他们不上心。

在热议的同时,所有人都密切关注朝廷的反应,毕竟元奇已经是发出了立宪的信号,很显然,这是一个带着试探性质的信号,朝廷若是不反对,那么大清推行宪政的可能性就会很大,若是朝廷反对,可就有些难说。

《论皇权**与君主立宪》的发表,关注的不仅只是大清官绅士商,西洋各国驻大清的外交官员也都密切关注,他们难以想象,远东这个古老的帝国一旦实行立宪会是什么情形,但有一点是可以肯定的,必然是举世瞩目!

京师,奕訢不知道怎样来形容心里的喜悦,这篇文章发表的实在是太及时了,他根本无须吹风,宗室王公以及满朝文武大员都已是议论纷纷,如今,他需要的只是顺水推舟,他只要大肆渲染元奇的威胁,再抛出预备立宪,就能收水到渠成之效。

有奕訢一派的推波助澜,京师关于立宪的议论一浪高过一浪,不少宗室王公都慌了神,纷纷前往恭王府打探情况,他们中的绝大多数都是反对推行宪政的,君主立宪削弱的不只是皇权,同时还削弱了他们的权利,削弱了满人的权利,虽然大清已经废除了八旗制度,但在所有满人眼里,大清依然还是满人的江山。

对于前来拜访的一众宗室王公,奕訢也不表态,只是渲染元奇的巨大威胁以及元奇对立宪的态度,然后抛出一个问题——在立宪和与元奇反目这两者之间,朝廷应该做何选择?

朝廷与元奇反目意味着什么?意味着大清也即将上演一场南北战争,人人都是心知肚明,朝廷绝非元奇的对手,津京一战,元奇新军不只是打的西夷四国联军胆寒,也令京师所有的宗室王公和文武百官胆寒。

即便如此,宗室王公和文武百官还是分成了三派——立宪派,顽固派和骑墙派。

西城区,郑亲王府。

郑亲王府占地广阔,大气巍峨,规格超越一般的王府,乃是京师四大王府之一,因为嫡福晋过生,王府门外停了一长溜的轿子和马车,大门口也是极为热闹,肃顺从轿子里哈腰出来,候着夫人下轿这次一道进了大门。

郑亲王府本就是他的家,不过自从他建府之后就已经极少回来,三嫂过生,往常他都是打发夫人过来道贺,这次亲自前来,却是三哥端华刻意下的帖子,他知道这是有事相商,自然不便拒绝。

进了府,夫人自有人陪着前往后院,他则熟门熟路的径直前往正院,闻报肃顺前来,郑亲王端华也没摆兄长和亲王的架子,迎了出来,拱手笑道:“六弟来了。”

还礼之后,肃顺才笑道:“有事耽搁,来迟了些,还望三哥见谅。”

“六弟跟为兄何须客气。”端华笑道:“走,近去再说。”

进屋之后,肃顺才发现与他关系亲密的怡亲王载垣、军机大臣穆荫、匡源、杜翰几人都在,不由的一笑,“诸位都在,可是因为这段时间闹的沸沸扬扬的立宪之事?”

“正是。”载垣道:“如今京师对于立宪态度不一,咱们应该持何态度?”

“立宪削弱皇权,太后必然反对,恭王则无疑是支持立宪。”穆荫缓声道:“咱们的态度很关键.......。”

肃顺微微点了点头,道:“诸位是何看法?”

“恭王赞成立宪,无非是推行立宪,他最有资格摄政。”匡源不假思索的道:“咱们支持立宪,有害无益,不如与太后联手,反对立宪。”

载垣颌首道:“这确实是一次难得的打压恭王一系势力的机会。”

“你们就没想过,咱们若是如此做,元奇对咱们会是什么态度?”肃顺哂笑道:“太后与元奇,该选择哪一个,不要我多说吧?”

端华道:“我可是听说,鬼子六前段日子不是在府中养病而是偷偷去了上海。”

奕訢去了上海?肃顺心里一沉,“消息可属实?”

“应该不会错。”端华缓声道:“我让人去马家堡车站调查了下,前几日上海至京师的列车确实加挂了一节专用车厢,也就在那日,绵愉,义道、文祥、贾桢四人去了恭王府。”

也就是说,这次立宪的风波,根本就是易知足与奕訢联手推动的?肃顺木着脸沉吟了一阵,“果真如此,咱们就更应该支持立宪,易国城和恭王联手推动立宪,咱们就算和太后联手也阻拦不了。若是易国城没有把握,绝对会来电着咱们支持。”

房间里顿时一片安静,仔细咂摸一下,肃顺这番话确实有道理,半晌,匡源才迟疑着道:“可咱们支持立宪,没有丝毫的好处。”

“你们应该详细的了解一下英吉利的宪政。”肃顺道:“英吉利哪一任首相,是由皇室成员担任的?”

“果真如此?”穆荫心里一喜,连忙追问道。

“君主立宪本就是限制皇权,岂能再让皇室成员担任首相组阁?”肃顺缓声道:“易国城应该是在利用恭王。”

略微沉吟,载垣才道:“恭王只怕未必不知道这点,会不会易国城与恭王达成了什么协议。”

端华道:“既然要支持立宪,六弟就应该去趟上海,见见易国城。”

“不妥。”载垣连忙道:“立宪之议越越演越烈,这几日太后只怕会召见,先发电报表明态度,事后再找机会去上海。”

上海,镇南王府,长乐书屋。

“《论皇权**与君主立宪》一文虽是为策应恭王,却也表明了元奇对立宪的态度。”赵烈文斟酌着道:“是否需要接连发几篇文章进行呼应,声势造起来,更利于恭王行事。”

“没必要逼迫太甚。”易知足道:“待的朝廷通过预备立宪之后,再行呼应不迟,还是要给朝廷稍存体面,不能让朝野上下认为是咱们逼迫朝廷推行立宪。”

话音刚落,曹根生就快步进来禀报道:“大掌柜,京师肃相来电。”

接过电报扫了几眼,易知足嘴角露出一丝笑容,“肃顺倒是识得大体,来电表态支持立宪。”

听这话,赵烈文迟疑着道:“大掌柜当初为何不给肃相去电,着其支持立宪?”

易知足直言不讳的道:“不给他去电,是因为这事有把握,再则,也顺带试探他一下。”说完,他看向曹根生,“回电,眼下非是推行立宪之良机,着朝廷预备立宪......。”

京师,紫禁城,养心殿,东暖阁。

才二十五六,正值青春貌美的慈安皇太后有些慵懒的歪在炕上,这几日她都有些心绪不宁,元奇各大报纸刊载的《论皇权**与君主立宪》一文已经在北方各省大报纸转载,京师对于立宪的议论不仅没有消退的迹象反而越发的热烈,很显然,这事背后是有人支持甚至是推波助澜。

什么是君主立宪,她原本不甚了解,不过这几日却是弄明白了,英吉利的君主立宪实则就是削夺皇权,让皇上成为傀儡,这是她无法容忍的,但元奇的态度她也不得不慎重考虑,朝廷如今经不起折腾,她也不想折腾,只想太太平平的让小皇帝顺利成长起来,而最根本的原因还在于,目前的朝廷不论是军事实力还是经济实力都压根无法抗衡元奇!

“禀皇太后,恭王来了。”一个太监进来轻声禀报道。

恭亲王奕訢是应她宣召而来的,慈安连忙坐起身来,道:“让他进来。”随身伺候的宫女连忙放下挂起的珠帘,密密的珠帘档住了视线,只能影影绰绰的看见珠帘对面的人影,但却丝毫不影响说话。

奕訢进的房间,叩首道:“臣奕訢恭请皇太后圣安。”起身后,便径直在珠帘前跪下,他如今算是明白易知足要除掉懿贵妃的苦心了,真要面对两位皇太后,所有的事情都会变的复杂起来。

“最近京师有不少立宪之议,皇叔可有耳闻?”慈安的声音圆润听起来很是悦耳。

“回皇太后。”奕訢回道:“只皆因元奇报纸刊载《论皇权**与君主立宪》一文所致,不只京师官员热议,一众宗室勋贵,王公大臣亦议论不休,忧心不已。”

忧心不已?这是在表明态度吗?慈安缓声道:‘皇叔既是忧心不已,可有对策?’

“回皇太后话。”奕訢语气恭谨的道:“元奇此举意在试探,若是朝廷不做回应,元奇必然会更进逼一步,以目前的情形,朝廷实不宜与元奇反目交恶。

但推行宪政有损皇权,非万不得已不可行之,臣窃以为,为今之计,最好是虚与委蛇,拖延时间,如此,既能够安抚元奇,亦能为朝廷争取发展时间。”

听这番奏对,慈安眉头一展,“如何虚与委蛇?”

“臣这些日子详细的研究了英吉利的立宪制度,且请教了西洋各国驻京外交使臣。”奕訢从容的说道:“实则西洋各国立宪并非是一蹴而就,臣窃以为,朝廷不妨提出一个预备立宪,皇上九年之后亲政,预备立宪的时间也定为九年......。”

预备立宪?慈安眉头一皱,“预备立宪之期定为九年,能安抚元奇?”

“如不能安抚元奇,朝廷完全可以西洋立宪之鉴据理力争。”奕訢缓声道:“一旦朝廷提出预备立宪,并且定下期限,天下官绅士商必然向着朝廷。”

略微沉吟,慈安才开口道:“既是预备立宪,总得有一系列预备立宪的举措罢,否则何以令天下信服?”

奕訢早知道这位太后不是简单之辈,早有准备,当即从容回道:“朝廷一直在变法革新,推行新政,完全可以将新政举措说成是预备立宪之举措。”

这回复可以说是点滴不漏,慈安思忖了一阵,也觉的这法子确实可行,既能安抚元奇,又能招揽民心,还能为朝廷争取时间,想到九年时间,她缓声道:“皇上九年后才到亲政之龄,可否将预备期限再延长两年?”

听的这话,奕訢连忙道:“皇太后明鉴,九年已是极限,真要定在十年以上,会让元奇以及天下觉的朝廷缺乏诚意。”

慈安是想尽力为载淳多争取两年时间,听的这话,也知确实有些不妥,这事虽然听着似乎可行,但事关重大,她也不敢贸然表态,稍一沉吟,她才开口道:“此事,皇叔拟个条陈上来。”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