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APP
搜猫阅读 > 游戏 > 大清巨鳄 > 第七百八十三章 善诱肃顺

大清巨鳄 第七百八十三章 善诱肃顺

作者:塞外流云 分类:游戏 更新时间:2024-04-26 13:01:27 来源:69书吧1

搜猫阅读(soumal),最快更新最新章节!

朝廷有可能会反对与美俄缔结同盟,这一点易知足早已料到,毕竟朝廷目前与英法正打的火热,两京铁路的修建以及天津的开埠促进了朝廷与英法的良好关系,朝廷也正在英法的扶持下兴办军工,与美俄缔结同盟是肯定会影响与英法的关系。

略微沉吟,他才颌首道:“肃相说的不错,即便是与俄国签订互不侵犯条约,也不能就此高枕无忧,国家的安全不是建立在条约上的,而是建立在自身的军事实力上的。

不过,与俄国签订互不侵犯条约,目的并不是为了确保西北无忧,而是为了更好的向西北扩张,咱们防着俄国,同样的俄国也在防着咱们,签订了互不侵犯条约,两国才有基础联手吞并中亚和西亚。”

听的这话,肃顺和杜翰两人对视了一眼,脸上艘是难以掩饰的震惊,元奇在西北还要继续扩张?而且是打算与俄国联手扩张?元奇的野心究竟有多大?

半晌,肃顺才喃喃着开口道:“西北亦是苦寒之地,国城兄何以如此执着扩张西北?”

“苦寒之地?”易知足看了他一眼,道:“这话是问对了,雨亭兄应该自问一下,为何我对苦寒之地如此有兴趣?又是不惜巨资购买,又是不惜代价的征伐,元奇经略西北,投资之大,超乎想象,又是为什么?”

别人不了解易知足,肃顺自问是颇为了解的,不过他也一直纳闷,易知足可谓是无利不起早的性子,但却先买阿拉斯加,再买西伯利亚,西北扩张,也明显是得不偿失之举。

眼见的是机会,他连忙道:“购买阿拉斯加,国城兄说是作为扩张美洲的跳板,购买西伯利亚,是为了彻底杜绝来自北方的入侵,莫非其中还另有玄机不成?”

“也没有什么玄机。”易知足含笑道:“身为商人,我喜欢以辩证的眼光看待事物,俗话说凡事有利必有弊,有弊则必有利。

在我看来,土地也是如此,世人眼中的苦寒之地,不定就蕴藏着丰富的矿藏资源,阿拉斯加如此,西伯利亚如此,西北同样如此,如此广袤的土地,岂能没有矿藏?

我早就说过,我们身处在一个三千年未有的大变局中,政治军事经济文化都处于巨大的变化之中,最根本的变化则是生产力的变化——工业的发展极大的提高了生产力,也促使农耕时代或者说植物时代向矿物时代转化。

随着世界各国竞相发展工业,矿藏资源将不可避免的成为各国竞相争夺的目标,比如铁矿,煤矿等都是发展工业必不可少的,到的后期必然会成为争夺的目标。

领土越辽阔,蕴藏的矿藏资源就越丰富,什么是一本万利的生意?购买领土!尤其是以极为低廉的价格购买大片领土!其次就是武力征伐,疆域越是辽阔,拥有的各种资源就越多,待的发展到资源为王的时代,才无须为资源发愁!”

说到这里,他自负的一笑,“元奇何曾做过亏本的买卖?也就朝廷能让元奇心甘情愿的亏本。”

元奇何曾做过亏本的买卖?这话自负到极点,肃顺却是不得不赞同,元奇确实就没做过亏本的买卖,就算是所谓的跟朝廷的亏本买卖,也得亏是道光、咸丰死的早,否则只怕连肠子都会悔青。

虽然易知足没有明白说,但是,肃顺敢肯定,元奇买下的阿拉斯加、西伯利亚以及欲在西北扩张的地方应该都蕴藏着丰富的矿藏资源,只是他不会明白,这家伙究竟是怎么知道的?掐指一算?

杜翰却是听的目瞪口呆,还有如此做生意的?这也考虑的太长远了,竟然考虑到百年之后!况且如此高昂的价格购买西伯利亚,怎么也跟低廉的价格沾不上边,联想到俄国运银船队出事的事情,他心里一个激灵,难道这笔领土交易背后有着不为人知的猫腻?

易知足接着点了支烟,这才缓声道:“朝廷与英法的关系,我很清楚,与美俄结盟,英法最多是不满,不至于放弃与朝廷的合作。你们或许不清楚,美利坚这场内战就是的一个阴谋!

欧洲各国为分裂美利坚,削弱美利坚,将南方联盟便成欧洲的原料生产地而实施的一个长期的阴谋!是欧洲各国金融势力和政治势力联手实施的一个阴谋!

对于咱们大清,英法等国也是想如法炮制,通过扶持朝廷以形成南北对抗,甚至如美利坚一般,爆发大规模的南北战争,如此一来,英法各国就能从大清攫取最大的利益。

朝廷应该要清醒一点,欧洲有句谚语,天下没有免费的午餐,英法如此积极的扶持朝廷,背后隐藏着什么意图?国与国之间,有的只是利益,也只有利益!”

美利坚内战是欧洲各国长期实施的一个阴谋?肃顺、杜翰都是一脸的难以置信,实在是这个说法太让人震惊了,对于美利坚这场内战,元奇的报纸一直是追踪报道,而且不仅只局限于报道南北之间的战况。

而是从多个角度,全方位的进行报道,南北双方的外交,欧洲各国的反应,出兵墨西哥的原因,暗地里的军火贸易,南北双方的募集资金情况,重大举措,战时的金融经济,普通百姓的生活等等都有涉猎。

大清朝野上下对于远在万里之外的那场内战的情况甚至是比以前发生在国内的战争情况了解的还要全面和详尽,肃顺、杜翰自然也是极为关注,也正是因为了解,所以才难以置信。

沉吟了下,杜翰才开口道:“根据报纸上的文章分析,美利坚内战是因为南北两种不同的经济制度和社会制度的矛盾所导致的.......。”

“那是明面上的原因。”易知足道:“欧洲金融势力对美利坚渗透的很深,影响也是巨大,不论是南方还是北方,都是如此。其实欧洲各国政要都心知肚明,伦敦、巴黎、法兰克福的金融家们才是美利坚内战的幕后黑手,你们若是多关注国际金融就会明白这一点。”

顿了顿,他接着道:“如果说战争是政治斗争的延续,那么政治利益冲突的背后就是经济利益的较量,而经济的较量实质上就是金融的角力!

目前欧洲强国对于咱们大清武力入侵的可能很小,金融侵略和经济侵略的可能则十分大,朝廷必须严加提防英法的金融渗透和经济控制.......。”

英法的金融渗透和经济控制还能及得上元奇?肃顺心里颇不以为然,不过,对方这毕竟是善意的提醒,他也不好多说什么。

易知足也察觉话题扯远了,当即又将话题拉了回来,“朝廷在处理外交方面应该立足国家和民族的长远利益,而不是只看眼前,长远来说,与美俄缔结同盟,更利于大清巩固亚洲霸主的地位,利于大清在中亚和西亚的扩张,在北美洲的扩张,也利于提高大清在国际上的地位。”

肃顺微微点了点头,他心里很清楚,这件事情既然关系到元奇西北的扩张,易知足就绝对不会让步,若是不同意,就不可能得到元奇的鼎力支持,“国城兄说的是,必须立足于长远的利益,不过,朝廷外交事务一直都是恭王把持.......。”

“恭王那里,我自然会着人去沟通。”易知足道:“至于皇太后那里,还的肃相和恭王仔细的剖析国际形势以及结盟的有利之处,稍后,我会给肃相一份详尽的国际形势分析报告。”

肃顺没想到这次前来上海会碰上这么件事,尽管心里不愿意却也不得不捏着鼻子应承下来,好在易知足的态度甚是亲和,商谈之后又特意设宴宴请两人,这种情况着实不多见,因为易知足平素是极少宴客,一众王爷前来上海也是极少能获得这个待遇。

酒宴之后,肃顺提及杜翰是头次来上海,想领略一番上海的繁华,易知足一听就明白,这是找机会与自己私下密谈,当即就安排人领着杜翰去欣赏上海的夜景。

许是喝了些酒的缘故,一俟杜翰离开,肃顺就大着胆子道:“国城兄乃经天纬地之才,朝野上下无人能及,朝廷一旦推行立宪,摄政之相位,唯有国城兄最为适合。”

这试探的也忒直白了,易知足随意的道:“我性子懒散,你又不是不知道,若贪图权位,早就称王自立或者是兵发京师了,作为元奇大掌柜,我不得不替元奇进行长远的打算,作为大清镇南王,我也不得不替大清做长远考虑。

大清若能真正实行宪政,富国强兵,余愿已足,至于摄政,我这性子是真不适合,这个镇南王,我已是勉为其难,可不想再去做什么摄政之相。

再则,凡事皆有个过渡期,若想朝局平稳过渡,推行宪政之初,摄政之相位还须朝中德高望重之人担任,否则容易生乱。”

这话合情合理,也合乎易知足的行事风格,肃顺不由的暗松了口气,他最担心的就是一旦立宪,易知足摄政,他可以与恭王奕訢一争高下,但与易知足争却是没有一点把握,不过,他却是笑道:“要论德高望重,朝野上下还有谁能及得上国城兄?”

易知足给他续了半杯茶,这才道:“雨亭兄和恭王,不论谁摄政都比我更适合,更利于顺利推行宪政,更利于朝局的稳定。”

听的这话,肃顺是彻底放下心来,英吉利宪政,有皇室不得入阁这一规定,这是他对付奕訢最大的依仗,而他不算皇室,只是宗室远支,就身份而言比奕訢有利多了,不过,这话他没挑明,也不想挑明。

呷了几口茶,易知足才缓声道:“雨亭兄出身南洋海军,易于为元奇接受,这是优势,但劣势在于没有拿得出手的政绩,这几年朝廷推行新政,风头几乎都被恭王抢了,这几年预备立宪,雨亭兄又是首席军机,须的做几桩令天下瞩目的政绩,如此才能众望所归。”

听的这话,肃顺就知道自己这次来上海是真的来对了,这几年变法革新,确实是恭王出尽了风头,毕竟恭王总领督办政务处,其职责就是推行新政,他身子往前微微倾了倾,“国城兄必有良策教我。”

易知足一笑,“何须我教,俄国不是在废除农奴制?美利坚也发布了《解放黑奴宣言》,《宅地法》。”

肃顺眉头不由的一皱,俄国的农奴美利坚的黑奴与大清有什么关系?大清可没有奴隶,而且原有的贱籍也早在雍正年间就已经废除,朝廷推行新政,又全面禁止人口买卖,一转念,他就明白过来,易知足指的是土地改革!

他不由的大为犹豫,土地改革历来就是个禁忌,就是奕訢也不敢触碰,因为土地改革必然会得罪天下士绅,这无异于是自寻死路!

不过,转念一想,他又觉的易知足不可能会如此害他,当即便试探着道:“大清的国情与俄国和美利坚皆不相同,而且土地涉及到士绅的利益,稍有不慎,则必然粉身碎骨,国城兄可是有良策?”

“风险越大,收益越大嘛。”易知足语气轻松的道:“土地改革风险极大,一旦成功,收获也是无与伦比,这几年朝廷推行新政,真正惠及万民的举措却是一件也没有。”

顿了顿,他接着道:“先减租,强行减租,制定减租条例,规定佃农应缴之耕地地租数额,逐省推行。”

减租?肃顺迟疑着道:“地方士绅怕是轻易不会同意。”

“所以才让逐省推行嘛。”易知足道:“朝廷这些年增加了多大的疆域?移民南洋、东南亚、西北、东北的数目也不是小数目了罢,不同意减租,朝廷出钱组织移民,地多人少,人力必贵,比减租的威胁更大,只要朝廷制定出合理的减租比例,让士绅地主和佃农都能满意,就必然能够顺利推行。”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