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APP
搜猫阅读 > 游戏 > 大清巨鳄 > 第七百九十一章 分红之争

大清巨鳄 第七百九十一章 分红之争

作者:塞外流云 分类:游戏 更新时间:2024-04-26 13:01:27 来源:69书吧1

搜猫阅读(soumal),最快更新最新章节!

京师,督办政务处暨外务部衙门。

签押房里,恭王奕訢摊开大幅欧洲地图在地图仔细的寻找石勒苏益格和荷尔斯泰因两个引发战端的小公国,普丹战争爆发,他下意识的就想到了德意志的统一。

“欧洲如今正逐步进入群雄并起,争霸欧洲的时代,战争将会连绵不绝,英法两国都将不可避免的卷入战争,意大利已经完成统一,下一个应该就是德意志。

德意志的统一,必然会与法兰西爆发战争,六爷不妨拭目以待,无须几年,战争就会爆发!”

易知足的这番话才说了几个月就爆发了普丹战争,这份预见能力和判断能力着实是令他感到震惊。

在地图上找到石勒苏益格和荷尔斯泰因两个毫不起眼的小公国,奕訢沉吟了一阵,才抬起头吩咐道:“尽快收集相关资料,本王要详细了解这场战争的起因。”

一旁垂手侍立的两个提调连忙躬身称是,快步退了下去,奕訢摸出一个小巧的鼻烟壶拔开塞子嗅了嗅,欧洲各国若是接连不断的爆发大规模的战争,对于大清来说自然是好事,不论是克里米亚战争还是美利坚南北战争,大清都从中获益匪浅。

克里米亚战争,大清痛打落水狗不仅收复了被俄国侵吞的西北领土还乘机在西北大肆扩张,还买下了阿拉斯加和勘察加半岛,并且驱逐了入侵东北的俄军,甚至连买下西伯利亚也可以说是得益于克里米亚战争。

美利坚南北战争,朝廷似乎没得到什么实惠,不过元奇利用棉花贸易在欧洲大赚特赚,国内棉花价格涨幅也不小,朝廷算是跟着间接受益,元奇赚钱,对于北方各省推行新学,对于补贴东北移民以及港口建设都是大有裨益。

德意志统一战争,朝廷又该如何攫取利益?总不能老是看着元奇赚钱吧?不过,要说到国际商贸,朝廷还真是缺乏人才,想到这里,他心里暗自懊恼,当初若是能好好笼络易知足,朝廷何至于落到如今这地步?怕早已是盛世景象!

转而他又想到英法两国,易知足明确的指出德意志统一必然会与法国爆发战争,那么英国会不会卷入?欧洲爆发大战对于欧洲的经济会造成多大的影响?英法两国尤其是法国会否更依赖与大清的商贸?

这次清美俄三国缔结同盟,英法两国经过了一番强烈的抗议之后也是不了了之,转而向朝廷提出获得与美俄同等的关税以及商贸优惠待遇,对此,朝廷倒是无所谓,但元奇对两国的请求却是不做丝毫回应,这事也就此悬了起来,普丹战争爆发英法两国应该无暇再顾及这事了吧。

他正自琢磨,一属官在门口禀报道:“禀王爷,怡亲王来了。”

怡亲王载垣近些日子入宫频繁,他来做什么?奕訢心里疑惑却是赶紧起身迎了出去,一见面,他就拱手笑道:“怡亲王今日怎的有暇......?”

载垣打着哈哈道:“恰巧路过这里,可可的想起一桩事,顺道进来问问。”

两人进屋叙礼落座,载垣东拉西扯询问了一番两京铁路的修建进度,东北的移民开发,盛京的建设,推行新学以及三七五减租的情况,兜了半天圈子,他才问道:“西夷要求的最惠国待遇,恭王是何打算?”

习惯了与西洋各国外交官员打交道的奕訢对于官场这一套云遮雾绕兜圈子的谈话风气很是不喜,耐着性子磨了半天牙他心里早已有些不耐烦,不过,听的这话他却是警惕起来,哂笑道:“怡亲王是奉懿旨前来的罢?”

这话太过直接,载垣干咳了一声略做掩饰这才道:“皇太后对于此事也甚是关心,若是处理不好,会影响朝廷筹办军工。”

奕訢点了点头,道:“大清对外贸易的大宗商品主要产于东南各省,而东南对外贸易尽数为元奇所垄断。”说到这里,他一脸的苦笑,“朝廷可做不了元奇的主,如果英法只是需要在北方的关税和商贸优惠,朝廷可以给,要想获得与美俄同等的优惠,朝廷无能为力。”

这一点,怡亲王载垣自然是明白,陪着轻叹了一声,他才道:“真要如此,朝廷可谓是颜面扫地,能否与元奇沟通一下......,让元奇以大局为重。”

“年后再说吧。”奕訢缓声道,他很清楚这事要元奇点头怕是不容易,否则元奇也不至于连个回应都没有,顿了顿,他接着道:“刚收到电报,欧洲爆发战争,普鲁士和奥地利向丹麦宣战,英法暂时无法顾及此事,无须担心。”

欧洲又爆发战争了?载垣心里一喜,欧洲国家众多,他并不知道什么丹麦、普鲁士、奥地利,不过,怕显的无知他也没多问,略微沉吟,他才道:“这事元奇怕是轻易不会同意,信函也难以沟通,怕是要跑一趟上海。”

“即便是亲自跑一趟上海,怕是也难以妥善解决这事。”奕訢缓声道:“不过,总要尽力尝试一下。”顿了顿,他接着道:“如今火车往来迅捷,年后再去,赶在开衙前回来。”

年前的上海显的格外的繁华和热闹,宝山大多数工厂都开始轮流放假,大量的工人涌入上海,开始疯狂的年前采购,不少准备回家乡的工人更是可着劲的买买买!

这几年工厂的工薪稳步的提高,一般的普通工人每月的工钱都已经高达六块银元,加上节假福利,一年下来能有八十银元的收入,对于常年务农的农民来说,这简直是难以想象的收入,即便是相对于大清的物价水平,也同样是高收入。

这些个工人以前基本都是过惯了苦日子的,就算是有钱平日里也是极为节俭舍不得乱花,家在外地的基本都会将工钱寄回家,不过,过年却就完全是另外一副景象,平素里再节省,过年也会难得的大方一次。

沿江大道,元奇银行总号,五楼的总经理办公室。

易知足站在窗边眺望着黄浦江上的繁忙景象一声不吭,他身后,严世宽、孔建安、解修元三人却在为即将到来的账期分红争论不休,这两年因为美利坚内战元奇通过军火药品贸易棉花贸易以及金融投资很是大赚一笔,严世宽、解修元都主张大额分红,孔建安却是反对。

元奇自创建以来,发展极快,摊子也是越铺越大,虽然赚钱不少,但开支也同样不小,光是每年给朝廷的补贴就不是小数目,投资铁路,教育,工厂,移民以及赈灾等方面的数额都相当惊人,历来账期分红都不能算高,难得这个账期赚的不少,严世宽、解修元都主张大发红利以凝聚人心,提振元奇的声誉,以吸引更多的士绅商贾加入元奇。

孔建安反对的理由也充分,元奇要囤积黄金,需要巨额的白银做后盾,再则,元奇目前的状况仍然处于快速发展壮大时期,需要不断扩大经营,为了巩固元奇的财政基础和保证足够富裕的现金流,应该大幅截留利润作为留存收入。

另外,这两年的利润属于暴利,是受益于美利坚内战,一旦战争结束,便无法获取如此暴利,这个账期如此打发红利,下个账期必然难以为继,冲着红利加入元奇的新股东必然会心有不满。

两方各执一词,公说公有理婆说婆有理,易知足却没发表意见,任由三人争论,待听身后没动静了,他才缓缓转过身来,扫了三人一眼,缓声道:“元奇这些年来收益一直十分可观,但账期分红却并不高,对此,一众大小股东颇有微词,购买西伯利亚一事,不少股东有借题发挥之嫌,碍于我的身份,也碍于元奇的实力和势力,事态才没扩大。

这个账期,元奇确实是赚了不少银子,初步估算,约有三亿两白银之上,我也想大发红利,博得一众股东交口称赞,但实际情况不允许,元奇需要用银子的地方很多,不能将这笔银子这么轻易的撒出去。”

听的这话,严世宽犹豫了下才道:“大掌柜,元奇这个账期因为棉花贸易大赚了一笔,所有的股东对于这个账期的分红都抱以很高的期待,若是还象往期一般,怕是会惹来不少非议,对于元奇的声誉也是不小的打击。”

“元奇现在不惧怕任何打击。”易知足朗声道:“而且,如此巨额的资金作为公积金留存下来,只要脑袋不被驴踢了,都不会轻易离开,对于元奇的股价也是极大的利好,这一点不用担心。”

顿了顿,他看向孔建安,接着道:“一众股东的积极性也不能打击,不能盈利亏损一个样,再则,公司制定的章程也不能轻易更改,这个账期还是按照原本定下的五五分红比例进行分红。”

听的这话,严世宽、解修元心里都是一喜,不料易知足却接着道:“将吕宋和爪哇的基础建设资金、西北铁路的投资金额、教育经费等开支放大三五倍,剩下的作为红利,当然,相比于以往的账期分红,要有明显的提高。”

听的这话,孔建安不由的暗松了口气,南洋两省的基建资金、西北铁路投资金额和教育经费都是大额的支出,放大个三五倍,轻轻松松就能留截上亿两白银,这等于是采取的一个折中方案。

易知足既然发了话,而且还是采取的折中的法子,三人谁也不好再纠缠,严世宽却是话头一转,“大掌柜,不少股东和合作的业主对于提高工人的工钱颇有意见,认为完全没有必要.......。”

易知足看了他一眼,道:“元奇的工资标准相比于英法等国依然是低的,这个工资标准还会继续提升,如果嫌工人工资高,开办工厂利润菲薄,他们可以将工厂转让,没人接手,元奇全盘接收。”

自元奇开始大力发展工业以来,在元奇的大力带动和扶持下大量的工厂犹如雨后春笋一般冒了出来,二十多年时间,西洋经历了两次经济危机,大清不仅没有遭受冲击反而越发的兴盛起来,如今的大清做什么最赚钱,但凡是稍稍有点眼力劲的都知道,开办工厂!投资金融!

投资金融的收益高时间短,大清士绅商贾如今没有人不知道,就连广州上海等地的工人都知道,但是投资金融有风险,而且风险不小,有人赚钱也有人赔钱,但开办工厂却可以说是包赚不赔,其收益更是数倍于投资土地,没有人会因为工人的工资高而放弃自己的工厂。

见的易知足的态度毫无商榷的余地,严世宽讪笑着道:“他们也只是觉的开出那么高的工钱,感觉心痛而已,让他们放弃厂子,怕是没人愿意。”

易知足缓步踱过去坐下,点了支烟,这才缓声道:“提高工人的工资福利待遇,这是为了更好的发展工业,工厂需要大量的劳动力,劳动力从哪里来?英吉利是通过圈地运动将农民从土地上驱赶到工厂,美利坚解放黑奴,俄国废除农奴,实则都是为了获得更多的廉价的劳动力。

咱们大清不可能效仿圈地运动,也没有黑奴、农奴可以解放,咱们只能通过提高工人的工资来吸引大量的农民进入工厂。

元奇创办之初,为什么工资定的低?因为那个时候工厂不缺乏劳动力,数目庞大的灾民就足以满足工厂所需,但如今灾民越来越少,这些年移民南洋、西北、东北、蒙古,如今又加上一个西伯利亚,分走了大量的富裕劳动力。

而这些年来工厂却是越建越多,如果不提高工人的工资,拉大工农的收入差距,就将会逐步出现用工荒——招不到工人,我们不能只看眼前,必须着眼于长远........。

再说了,元奇才是大清最大的工厂企业主,手下的工人数量也是最多,大幅提高工人工资,要说损失,元奇的损失才是最大的,元奇都主动提高工人工资,他们能有什么意见?”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