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APP
搜猫阅读 > 游戏 > 大清巨鳄 > 第九百五十九章 霸道举措

大清巨鳄 第九百五十九章 霸道举措

作者:塞外流云 分类:游戏 更新时间:2024-04-26 13:01:27 来源:69书吧1

搜猫阅读(soumal),最快更新最新章节!

胡光墉的判断相当准确,自初九开业起仅仅只是平静了三天,正月十二中午开始,广州上海两地就相继出现了挤兑的情况,英吉利海军攻占南非马普托的消息传的沸沸扬扬。

马普托虽是远在南非,但却是大清从葡萄牙手里购买过来的领土,尽管在海外,但却是实实在在的大清领土,英吉利海军攻占马普托,尽管没有宣战,但却与宣战没有区别。

这消息散播开来,立即就引起了恐慌,不少原本是抱着观望心态的也不再淡定纷纷前往兑现手头的纸钞,挤兑的情况很快就从两地向各省蔓延。

北方一些报纸也推波助澜,公然指责元奇封锁马普托消息,有意隐瞒战情,一时间舆情汹汹,各种指责不断,加剧了朝野的恐慌,挤兑的风潮从北到南遍及大清各省。

上海镇南王府,长乐书屋。

“大掌柜封锁马普托消息,意在让朝野上下安心过个年,没想到如今却成了一桩罪状。”赵烈文斟酌着道:“如今世人只知英吉利攻占了马普托,却不知道英吉利为了攻占马普托付出了多大的伤亡,是不是解开马普托有线电报的封禁,让那些个战地记者发报回来......?”

易知足缓缓摇了摇头,“朝野上下看到的只是英吉利海军的强大,即便是解禁也于事无补,反倒是坐实了元奇封锁消息,刻意隐瞒南非战情的事实,再缓几日,待的铁甲舰队抵达上海再开禁,或许效果会更好一些.......。”

话未说完,林美莲在门口禀报道:“大掌柜,胡掌柜来了。”

“清他进来。”易知足吩咐道,说着看向赵烈文,道:“应该是白银不够了。”

赵烈文暗叹了一声,才道:“提前推行金本位也好,白银贬值,纸钞保值,更利于纸钞的发行推广,不过,元奇怕是难免遭受非议.......。”

“这也不是没法子的事。”易知足闷声道,说着取过烟盒点了一支烟,胡光墉快步进来,见礼后便径直道:“大掌柜,这次挤兑风潮更甚于年前,各省均来电告急,存银最多还能支撑两、三日......。”

易知足点了点头,看向赵烈文道:“让各大报纸明天在头版刊登《论金本位》。”

《论金本位》在各大报纸刊登,无疑是大清要实行金本位的一个信号,胡光墉迟疑了下,才道:“大掌柜,事情还没到最坏的地步,是否暂缓吹风,毕竟仓促推行金本位,弊大于利.....。”

“当务之急,是确保元奇的信誉。”易知足打断他的话头,他当然清楚仓促实行金本位的弊端有多大,变相掠夺民财是一回事,流通的巨额白银贬值对国内的经济带来的影响也是显而易见的,黄金储备不足,发行的纸钞难以满足市场需求更是一大麻烦,但在他看来,这些弊端都及不上元奇的信誉。

“大掌柜。”胡光墉却是毫不退让的道:“我国的白银流通量和储存量世界第一,一旦我国宣布推行金本位,将纸钞直接与黄金挂钩,定额兑换黄金,国际白银价格必然会暴跌。

纸钞根据时实金银兑换比兑换白银,则纸钞保值,白银贬值,国人必然用白银兑换纸钞,用纸钞兑换黄金,咱们黄金储备本就不足,如此一来,必然是将咱们手中黄金尽数换成白银。

真要出现这种情况,咱们将会没有黄金来保证纸钞的兑换,而且,白银处于不断贬值之中,亏损是小事,难以保证纸钞随时兑换黄金,导致元奇银行信誉受损则是大事!”

易知足静静的抽着烟没吭声,这番话说的不无道理,元奇不可能不接受白银兑换纸钞,而国人又素来喜欢真金白银,即便纸钞坚挺保值,国人也会不断的用纸钞兑换黄金,其结果就是用白银换纸钞,用纸钞换黄金,最后,元奇银行就只剩下白银,金本位也就成了笑话!这对于元奇的信誉将是沉重的打击。

赵烈文看了看两人,斟酌着道:“即便不推行金本位,一旦元奇用黄金兑换纸钞,也会引发兑换热潮,毕竟国内对黄金的需求量极大,同样也会很快将元奇储备的黄金兑换一空.......。”

“说的有理,虑的也周详。”易知足点了点头,道:“不过,要想将黄金兑换完却没那么简单,元奇银行储备的黄金不足,我可以从其他渠道补充......。”顿了顿,他接着道:“也给你交个底,至少可以抽调二千一百万两黄金。”

二千一百万两黄金!胡光墉难以置信的看着他,虽然知道对方富有,但怎么也没想到会富有到这个程度,二千一百万两黄金,整个元奇银行的黄金储备也才七百多万两,难怪对方底气十足!可对方究竟怎么储存起那么多黄金的?

不消说,易知足这二千一百万两黄金大都是这些年南华会贩卖海落英积存下来的,早就计划实行金本位的他,自然不会让南华会将大量的白银运回国,南华会的生意已经铺展到世界各地,而国际贸易都是以黄金结算,海落英在国外倍受欢迎自然不会用白银结算。

除了贩卖海落英积存的黄金之外,还有就是美利坚金矿的开采,从加州发现黄金,出现采金热潮开始,他就开始投资美利坚西部黄金的开采业,只不过都是暗中进行的而已。

赵烈文也没想到易知足会富有到这个地步,二千一百万两黄金折合白银四亿二千万两!真真是富可敌国!他也想不透这主子究竟是怎么赚钱的。

胡光墉很快就回过神来,满脸欣喜的道:“若是有如此巨额的黄金储备,那就不虑担心了。”

“咱们千辛万苦的储备黄金,是为了实行金本位,是为了推行货币霸权,不是让他们将黄金兑换之后藏在家里,再说了,咱们也没那么多黄金任由私藏。”易知足缓声道:“尽管有充足的黄金,也必须控制一下。

我决定将纸钞兑换黄金定一个期限.......三年或者五年之后才能自由兑换,另外,我们还可以指定,所有与元奇相关的商贸,金融经济等有关银钱往来的,必须用纸钞。”

胡光墉听的一愣,还可以这样做?三、五年后纸钞可以自由兑换黄金,即便有这个期限限制,纸钞也比白银更受欢迎,毕竟纸钞能保值,而白银在不断贬值。

另外,后面这一条才是最要命的,大清的金融、经济、对外贸易、工业、矿业、教育、铁路等等几乎都掌控在元奇手里,一旦规定必须用纸钞,至少可以保证数亿元纸钞流通。

他心情顿时轻松起来,笑道:“大掌柜还留有这杀手锏。”

“还有。”易知足缓声道:“元奇银行出台一项新规定,纸钞兑换黄金白银,不收取手续费,黄金白银兑换纸钞,则加收百分之五的手续费,该规定五日后执行。”

“霸道!元奇难得如此霸道一回。”胡光墉笑道:“如此一来,压根就无须急于推行金本位。”

“能不仓促推行自然更好。”易知足缓声道:“采取如此多措施,不就是为的暂缓推行金本位。”

赵烈文连忙道:“那《论金本位》是否刊登?”

“吹吹风总是好的。”易知足笑道:“实则,咱们一再提高金银兑换比以吸纳黄金,欲实行金本位已是司马昭之心,路人皆知,没必要再藏着掖着,吹吹风,让他们也有个心理准备。”

署名长乐居士的《论金本位》在南方各大报纸上一刊载,立时就引起了轰动,虽然这篇文章只是以英吉利为例,详细论述了实行金本位的诸多好处,末尾顺带提了一句,德意志已于去年实行金本位,文章通篇并未呼吁推行金本位,但在元奇银行接连遭遇挤兑的情况下,作为元奇大掌柜发表这样一篇文章,是何用意?

心思灵动,嗅觉灵敏的立时就意识到,这是元奇欲推行金本位的一个信号,元奇银行在白银快要被兑换一空的情况下,推行金本位,可以说是甩掉了一个大包袱,绝对是最省力省心的!

就在朝野上下猜疑不定的时候,一个接一个的消息接踵而来,先是元奇这几日正从广州上海向内陆各省分行大量调运黄金的事情被捅了出来,接着又有消息传出,不少与元奇有关的商号店铺、贸易行、工厂、铁路........等等等等,都张贴告示,但凡银钱往来,,一律只收纸钞。

到的下午,元奇银行大小分行又张贴出告示,出台一项新规定,纸钞兑换黄金白银,不收取手续费,黄金白银兑换纸钞,则加收百分之五的手续费,五日后正式执行!

一些与元奇有生意往来的,见这情况哪里还敢迟疑,纷纷赶往元奇银行,这次不是兑换现银,而是兑换纸钞,百分之五的手续费,对于大额银钱往来的生意人而言,这可不是小数目。

而更为重要的是态度,但凡是与元奇有关的生意基本都极为抢手,若是因此丢掉了生意,可就更不划算了,尤其是生意做的比较大的,更是生怕落后,哪怕明知有风险,此时却也顾不得了。

元奇这一连串的措施甚为霸道,引起的非议自然不会少,不过,非议归非议,该兑换纸钞还的换,元奇早已经渗透到大清的每一个角落,工业生活用品已经无处不在,大的诸如四轮马车、自行车、缝纫机、手表。

小的诸如锅碗瓢盆,菜刀,剪子,纸张、棉布,针线,橡胶鞋,胶筒鞋、肥皂,建筑用的水泥,钢筋,玻璃,甚至是生活必须的煤,灯油、香烟,出出行乘坐的火车,肥田用的鸟粪等等,元奇的影响可谓是无处不在。

易知足也没料到,效果会如此之好,仅仅只一天时间,挤兑的情况就大为缓解,大量的白银开始回流,放下胡光墉打来的电话,他轻笑道:“看来还是忽略了元奇的影响力,倒是白担心了一场。”

赵烈文笑道:“如今的大清,早已不是二三十年前了,工业产品已无处不在,衣食住行皆与工业息息相关,况且,没有哪家工厂愿意看到元奇银行被挤兑倒闭,因此才有会这种一呼百应的局面。”说到这里,他一笑,“朝廷也不可能有如此之大的号召力。”

易知足笑了笑,道:“元奇从来没有如此霸道过,这次也是被逼无奈,不过,据此也能看出金融霸主的地位。”

元奇在大清的号召力是毋庸置疑的,第二天,越来越多的工厂、商铺帖出只收纸钞的告示以支持元奇,各省的地方银行也不敢落后,纷纷大额兑换纸钞,此举既能交好元奇,又能避免元奇推行金本位而带来的损失。

从去年年底开始,因为担心清英两国在南非开战而引发的一场大规模挤兑风波,至此终于渐渐消散,尽管还有许多人出于担心,依然要兑换现银,但对于元奇来说,已经无关大局了。

正月十五,元宵,往年里上海的元宵节甚是热闹,即便是白天,大街上也是人满为患,各种跑旱船、踩高跷、龙灯、舞狮、木偶戏、布袋戏的一波接着一波,吸引了无数百姓观看,不过,今年元宵,上海的百姓都被吸引到沿江大道去观看铁甲舰了。

二十四艘大小不一冒着黑烟的铁甲舰一出现在黄浦江上,就吸引住了上海百姓的眼光,上海早就已经有轮船,跑欧洲航线、美洲航线的远洋轮船在上海并不鲜见,但铁甲舰,尤其是铁甲舰队,上海百姓还是头一次见,而且这还是大清自己的铁甲舰队。

望着江面上飘扬着大清龙旗的铁甲舰缓缓而行,岸上的百姓兴奋的指指点点,但也有人忧心忡忡,很显然,大清从来没有亮过相的铁甲舰队在这个时候突然出现在上海,只说明了一个问题,这支舰队是赴南非与英吉利开战的。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