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APP
搜猫阅读 > 游戏 > 大清巨鳄 > 第九百八十三章 无法效仿

大清巨鳄 第九百八十三章 无法效仿

作者:塞外流云 分类:游戏 更新时间:2024-04-26 13:01:27 来源:69书吧1

搜猫阅读(soumal),最快更新最新章节!

王盛德四十出头,有些清瘦,戴着一副黑边框眼睛,嘴唇下巴都清洁溜溜没有一根胡子,穿着一身合体的深灰色西装,整个人看起来十分精神也颇为儒雅,给人的感觉更象一个学者而不是商人。

上海继剪辫子之后又兴起了一股自发的刮胡子和剪指甲的风气,原因自然是上有所好,下必甚焉,易知足一直没蓄须,不论什么时候胡须都刮的干干净净,指甲也是如此,从来不留长指甲,归国的留学生和国内的大学生相继效仿,渐渐引领了整个上海的风气。

走到书房外,王盛德刻意放缓了脚步以便显的更稳重一些,他不仅是上海工商联主席,也是江苏咨议局副仪长,他虽是出身商贾世家,但本身也是从英吉利留学归国,如今上海的政界和工商界对于新学历已越来越重视。

进的房间,见的易正行、赵烈文也在,王盛德连忙一一躬身见礼,易知足微笑着道:“王主席无须拘礼,坐。”

俟其落座,他才道:“美利坚、德意志相继爆发严重的经济危机,这事应该有所耳闻罢?”

奥美德三国的经济危机,上海大小报纸连篇累牍的报道,王盛德岂有不知之理,当即微微欠身道:“不知此次经济危机是否有可能演变成世界性经济危机?对我国是否会造成巨大的冲击?”

“这些年我国的工业和经济发展迅猛,冲击在所难免。”易知足缓声道:“朝廷推行一五计划,为的就是应对这次的经济危机。”顿了顿,他接着道:“增长工资,完善福利等举措,其目的也是刺激经济,拉动内需,避免爆发经济危机。”

今日召见是为了这事?王盛德心里不由一紧,迟疑了下他才开口道:“王爷,工人工资增长难,下跌更难,增长工资就意味着增加成本,这无疑会削弱我的工业产品在国际上的竞争力,也会影响在国内的销售......。”

他意犹未尽的打住了话头,实则在他看来,依靠增长工资和改善福利根本就不可能刺激经济,拉动内需,工人有富裕的钱都会邮寄回家乡,要么就是存入银行,根本不会消费。

易知足看了他一眼,转而看向易正行,道:“行之来说说。”

听的这话,易正行笑道:“这话说来可就长了。”

易知足道:“那就长话短说。”

“是。”易正行沉吟了一下,才开口道:“爆发经济危机的原因是什么?是生产相对过剩,为什么会出现生产相对过剩?

简单地说,利润等于商品售价减去工资,换而言之,商品售价等于利润加工资。也就是说,工资买不光所有商品,必须利润也加入购买,产销才能平衡。

但利润实际上只有很少一部分加入购买,也就是消费,越富有的人,消费占总收入的比例就越低。这就是导致出现生产相对过剩的根本原因,也是爆发经济危机的根本原因!

提高工资,减少利润,虽然不能从根本上杜绝经济危机,但有利于缓解经济危机,这就是元奇一直不断提高工资的真正原因。”

尽管易正行说的十分简洁,但却颇为透彻,王盛德一听就明白这其中的意思,他微笑着道:“农民呢,农民没有工资,却同样具有消费能力。”

“问的好。”易知足笑道:“这个理论是针对工业化程度高的国家,对于农业国并不适用,实际上,在没有外部原因的情况下,农业国基本不会发生经济危机。

我国发展工业已经三十年,工业也已经具备一定的规模,但却一直没有爆发经济危机,就是因为工业产值所占的比例不大,国内庞大的农民消化了相对过剩的商品。

不过,我国的工业发展速度正越来越快,工业所占比例也会越来越重,最终会取代农业,从农业国一跃而成工业国,但工人的工资增长必须有一个漫长的过程,不可能一蹴而就。”

王盛德并不甘心,沉吟了下才道:“工人的工资增长到一定的幅度,也不会全部用于消费罢?”

“这是自然。”易知足道:“不过,现在的工资水平还远远还达不到那个程度,至少数十年内不需要考虑这个问题。”顿了顿,他接着道:“提高工资,不仅是为了最大限度的缓解经济危机,也是促进我国工业发展的需要。

过低的人力成本,会导致一切都停滞不前,会阻碍先进技术的开发和应用,眼下正处于第一次工业革命向第二次工业革命过渡的阶段,我国必须积极开发应用推广普及新技术,否则就有被西洋再一次拉下的可能。

工业时代是一个不断追求创新,永无止境的时代,第二次工业革命之后会有第三次工业革命,第四次工业革命,第五次、第六次.......。

一旦固步自封,就会很快被追赶上,被淘汰,我们必须从一开始就为以后的持续发展打下良好的基础。”

还有第三次、第四次、第五次、第六次,甚至是不断出现的工业革命?房间里几人都愣愣的看着他,好半晌,王盛德才回过神来,他心里清楚,既然是易知足的意思,即便是再不愿意,也无法改变。

略微沉吟,他才不无担心的道:“一众厂矿企业业主投资办厂也是为了追逐利润,怕是不易说服.......。”

“一场经济危机要倒闭多少厂矿企业?”易知足冷声道:“大清发展工业三十年,大小厂矿企业如雨后春笋,元奇不介意发动一场人为的经济危机以优胜劣汰,去芜存菁,有反对的,把名单列出来,元奇进行全方位的封杀,断掉他的原材料、资金、技术、市场、交通!”

真要被元奇封杀,哪还有活路?王盛德心里一紧,连忙道:“在下会将王爷的意思如实转达。”

易知足点了点头,伸手去拿茶杯,准备端茶送客,王盛德见状连忙道:“王爷,别省都是修建铁路或者是水利工程,江苏却是修建两条公路.......,咨议局不少议员对此颇有微词。”

听的这话,易知足伸出去的手顿了一下,道:“一五计划,江苏可谓是近水楼台先得月,其工程项目和划拨的资金远远高于其他省份,你们还有微词?”

顿了顿,他接着道:“沪宁、沪杭两条公路是额外增加的,公路的重要性不亚于铁路,随着汽车的发展,其重要性将会超过铁路,不要有眼不识金镶玉。”

在元奇的高压下,工商联已初步同意大幅提高工资的消息不胫而走,很快就传的沸沸扬扬,工人们自然是兴高采烈议论纷纷,虽然不是头一次涨工资,但涨工资总是一件让人分外愉快的事情,不过,还没等工人们的高兴劲过去,上海的物价就开始出现上涨,衣食住行全部出现高低不一的涨幅。

“嘀铃铃”清脆的电话铃声响起,赵烈文接过电话问了一句,随即转身道:“大掌柜,恭王电话。”

易知足才接过电话就听的奕?略显焦急的声音,“国城兄,上海又在吵着涨工资?这才几年时间,涨了多少次工资了?”

“此举也是为了应对经济危机的冲击。”易知足不急不缓的道:“一五计划侧重的只是重工业,即便工程全面展开,受益面也有限,达不到以点带面的效果,与提升工资相结合,就足以全面带动.......。”

“上海的工人涨工资,天津必然受影响,工人都涨工资了,学校教师,朝廷官员衙役、官兵涨不涨?”奕?的声音听起来有些沉闷,“朝廷的岁入情况,国城兄不会不知道罢?”

“涨,当然要涨,不患寡而患不均嘛,岂能不涨?”易知足语气轻松的道:“朝廷财政紧张,元奇可以先行借贷,如今各省正在大力发展工业,朝廷岁入也即将迎来大幅上涨,这点子开支根本不存在问题。”

电话那头的奕?登时不吭声了,这说的是实情,如今各省都在兴办工厂积极发展工业,朝廷的岁入肯定会大幅增长,这点子工资涨幅确实是支付的起,略微沉吟,他才道:“这次涨幅多少?我让人先打预算。”

“百分之二十。”

“多少?”奕?怀疑自己听错了,一次性涨幅百分之二十,以后日子怎么过?

“涨幅二成。”易知足加重了语气道:“我需要借助这次涨工资刺激物价上涨,尤其是农产品......。”

奕?也清楚这次的经济危机与以往的不一样,易知足早就给他分析过,美利坚、德意志、奥地利三国严重的经济危机也部分证实了对方的判断,身为第一任内阁总理大臣,他也不希望出现任何的闪失,况且有元奇在资金上进行支持,他也没什么好顾虑的,没多考虑,他便道:“好,依国城兄的。”

西历十二月一号,镇南王府率先通告,从西历元月开始,元奇名下所属厂矿企业所有职员工资一律提增20%,休息时间从一个星期一天半增加到两天,最低工资也相应提高,另外,养老保险、医疗保险也做出了相应的调整。

次日,大清皇帝祺祥也发布谕旨,所有朝廷发放俸禄的官员、官兵、衙役书吏等的俸禄一律上浮二成,其他福利待遇也一并遵照元奇。

工商联也正式下文,所有厂矿企业职员的工资福利待遇一律跟随元奇浮动。

如此大幅调整工资福利待遇,朝野上下一片哗然,物价也在一夜之间全部上涨,只是上涨的幅度不一,易知足最为关注的粮食价格直接涨了二成。

镇南王府,长乐书屋。

赵烈文拿着一份刚刚统计出来的各省物价表满面笑容的走进房间,“大掌柜,各省物价普遍上扬一成到三成不等,元月之后,可能还会持续上涨......。”

接过统计表仔细看了一阵,易知足才道:“比预料的效果似乎还要好点。”放下统计表,点了支烟,他才道:“记得在马尼拉时,惠甫曾问,我们应对经济危机的法子,西洋各国皆可仿效,我们如何才能快速超越?”

赵烈文日有所思的道:“大掌柜的意思,是西洋各国不敢象咱们这样增发纸钞?”

“不错。”易知足颌首道:“西洋各国有着完善的严格的银行制度,不论是金本位还是金银复本位,都不敢随意增发纸钞,因为他们发行的每一张纸币背后都必须要有足够的黄金或者白银作为储备。

受此限制,西洋各国发行纸币的数量也就等于是被限制了,除非有更多的金银储备,否则就不能增发纸币,因为有被挤兑倒闭的风险。

但实际上,增发一定数量的货币,保持温和良性的通货膨胀更有利于经济的发展,在爆发经济危机的情况下,更需要通货膨胀的刺激,只要我们能够做到这点,我们就能够实现弯道超越,西洋各国每一次经济危机,对于我们而言都是机会——追赶超越的机会!”

犹豫了下,赵烈文才道:“眼下元奇发行的纸钞是没人兑换,一旦实行金本位之后,必然要允许自由兑换,增发的纸钞势必会造成挤兑的风险.......。”

“有德兰士瓦的金矿,我们增发的纸钞缺口很快就能弥补。”易知足道:“我们只不过是提前增发货币而已,以元奇的实力,这根本没有任何风险,但西洋各国银行却做不到这一点,即便是中央银行也做不到这一点。”

这确实是实情,赵烈文点了点头,元奇银行不仅是中央银行那么简单,而且元奇也不是只有银行,大清的工业几乎有一半都掌控在元奇的手里,可以毫不夸张的说,整个大清的经济命脉都掌控在元奇手里,这种高程度的垄断,西洋各国没有哪个国家能够媲美。

去年的挤兑风潮,今年的一五计划,调整工资福利,都足以表明如今的元奇已完全具备翻云覆雨的能力,在大清已是不可撼动的存在,增发一定数量的纸钞还真算不得什么事。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