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APP
搜猫阅读 > 游戏 > 大清巨鳄 > 第九百八十六章 国家垄断

大清巨鳄 第九百八十六章 国家垄断

作者:塞外流云 分类:游戏 更新时间:2024-04-26 13:01:27 来源:69书吧1

搜猫阅读(soumal),最快更新最新章节!

全世界各大工业强国几乎都陷入金融危机和经济危机的恐慌之中,各国金融市场哀鸿遍野,股灾一个接着一个,唯独大清股市却接连上扬,而且涨势强劲,令的各国纷纷为之侧目。

如果说以前爆发经济危机的时候清国没有被波及,是因为清国工业规模小,还不具备爆发经济危机的资格,但如今的清国工业总量应该已经平齐德法两国,为什么依然没遭受波及?各国专家学者纷纷对清国产生了浓厚的兴趣。

与此同时,《大清会爆发就经济危机吗?》一文也迅速被各国驻华使馆翻译成本国文字电传回国,一时间,元奇、垄断制度、计划经济,成为西洋各国政要和经济学者专家热议的焦点。

自1788年第一次经济危机爆发以来,经济危机就已经成为西洋各国挥之不去的噩梦,尽管《大清会爆发就经济危机吗?》一文清楚的指出,垄断不可能消除经济危机,但对于西洋各国来说,最大限度的延缓经济危机的发生和削弱经济危机的危害也是梦寐以求的。

上海,镇南王府,长乐书屋。

赵烈文捏着一份电报脚步轻快的走进房间,笑道:“大掌柜,德兰士瓦来电,今年又新增四个金矿,年产量已达到一百二十吨,预计明年能突破一百五十吨。”

“好!这个产量也不枉咱们不惜血本的投入。”易知足笑道:“年产黄金一百二十吨,足以让朝野上下对元奇推行金本位充满信心。”顿了顿,他接着道:“回电,着他们从管理和提高效率入手,再接再厉,争取及早突破二百吨大关。”

赵烈文疑惑的道:“年产量真能突破二百吨?”

“只要舍得投入,年产量突破二百吨不是什么难事。”易知足道:“德兰士瓦金矿储量十分罕见,而且金矿表层一般都是富金矿层,大规模机器开采,只要管理跟得上,产量就能大幅提升。”

二百吨黄金,那是相当于一亿多两白银!真要能达到这个产量,推行金本位压根没有一点压力!赵烈文暗自感慨了一阵,才道:“大掌柜,德兰士瓦毕竟远在南非,这个年产量一旦公开,欧洲各国怕是会急红眼.......。”

“不公开,又如何让朝野上下对元奇推行金本位有信心?”易知足不以为意的道:“至于欧洲各国,不必理会,南非一战足以奠定我国世界军事强国的地位,至少三五年内没人敢太岁头上动土。”

赵烈文也清楚,元奇当务之急是推行金本位,当即微笑着道:“这数据一公开,股市在停盘之前还有一波涨幅。”

易知足笑道:“对于朝野上下而言,这都是一颗定心丸。”

德兰士瓦金矿年产量达到一百二十吨,对于朝野上下来说确实是一颗定心丸,有产量如此之大的金矿做后盾,元奇推行金本位必然是一帆风顺。

一年多的时间内,元奇投资四亿元推出一五计划,随即又与美利坚兑换四亿元的黄金,紧接着又大幅增长工资福利,可谓是大唱空城计,不少人都暗自为元奇捏一把汗,如今倒是可以松口气了。

受这个消息刺激,元奇银行的股价在下午一开盘就被封停在涨停板上,与元奇相关的数十支股票紧随其后,不到一刻钟就相继涨停,继而带动整个股市上扬,原本因为即将停盘过年而显的有些疲软的股市宛如打了鸡血似的再度爆发出一波强劲的涨幅。

上海火车站,一列从京师开来的列车缓缓的驶进站台,车一停稳,一节专用车厢的车门便迅速打开,一身便服的奕?、肃顺相继踏上站台,早就候着的严世宽满面笑容的快步迎了上去,拱手笑道:“二位相爷今年可是打算在上海过年?”

“还真被你说着了。”奕?笑道:“在上海过年至少能落个耳根清静。”

“对于二位相爷来说,大清虽大,却是难有清静之地。”严世宽笑着打趣了一句,随即伸手道:“二位请——。”

火车站外,平素看来显的无比宽大的站前广场此时却是人潮汹涌,一眼望去黑压压一大片,到处都是密集的人群,诺大的广场被挤的水泄不通,见的这情形,奕?很是意外的道:“怎会如此多人?”

“大掌柜说,这叫春运。”严世宽笑着解释道:“这几年工资福利逐年增长,春节假期时间也越来越长,铁路交通也是越发的便捷,因此赶回家过年的人也是越来越多......。”

肃顺听的一笑,“这也是刺激经济的举措之一?”

“谁说不是呢。”严世宽笑道:“这些人即便平日里十分节俭,但回家过年却都舍得花钱,看看他们,谁个不是大包小包?铁路公司这一个月的收入能抵寻常两三个月.......。”

奕?不以为意的笑了笑,道:“刺激经济,终究还是朝廷吃亏,这点子税收压根不够举债的利息。”

“帐可不能这么算。”严世宽敛了笑容,一脸较真的道:“真要爆发经济危机,那就不是钱的问题了。”

“说的是。”奕?笑道:“否则朝廷也不会同意巨额借贷以刺激经济。”

轿车驶进镇南王府,在长乐书屋院门外停下,在门口候着的易知足微笑着迎了几步,奕?一下车就拱手笑道:“咱们这次是借拜早年的名义前来打秋风的......。”

易知足听的一笑,“今年欠收,地主家也没余粮。”

肃顺笑道:“南非金矿年产量高达一百二十吨,还叫欠收?”

“西洋各国闹经济危机,对外贸易损失惨重不说,工业品价格也降的十分厉害,还不是欠收?”易知足笑道:“我这个地主今年也的勒紧裤腰带过个寒酸年。”

奕?笑道:“这可不成了民富国穷?”

易知足摆了摆手,“民富国穷对咱们来说,还是一种奢望,严格来说,咱们现在是处于国富民穷的阶段.......。”

见是话缝,易正行、赵烈文两人连忙上前来见礼,免不了又是一番寒暄客套,礼让着进的房间,落座奉茶之后,奕?才接着放才的话头,道:“国城兄方才却是将在下说糊涂了,民富国穷竟然还是奢望?”

伸手请茶之后,易知足才缓声道:“我觉的国家发展应该是分为四个阶段,一,国穷民穷,这是未充分发展的阶段,国家穷,国民更穷,大部分人只能勉强维持生计,没有储蓄,也极少债务。

二、国富民穷。国家通过完善货币和资本市场逐渐富裕,但国民依然穷困,经历了贫困阶段的国民尽管积累了比他们生存所需的更多的钱,但不会消费,而是储蓄。

三、国富民富。国家继续富裕,国民也开始富裕,国民因为收入不断的提高,一开始富裕起来,不再是满足于储蓄,而是开始消费,开始投资金融......。”

他这番说法十分新鲜,但却极为贴切,就连易正行和赵烈文都是第一次听闻,见他打住话头,肃顺忍不住道:“然后呢?”

“目前世界各国,就连英吉利也只是处于这第三阶段。”易知足缓声道:“第四个阶段就是国穷民富,国家开始变穷,但国民却自我感觉富裕,实际上这一阶段,国家和国民都是在不断加大债务......一个周期之后,再度回到国穷民穷的阶段。”

书房里一阵安静,半晌赵烈文才道:“这就好比是走马灯,一圈接一圈的转?但转一圈要多少时间?”

“这就难说了,得视发展速度而定,或许一百年,或许二百年。”易知足缓声道:“经济危机不能根除,就会始终如此一圈接一圈的转下去。”

肃顺道:“经济危机不可能根除?”

“理论上可以,但实际上不可能。”易知足说着呷了口茶,随即话头一转,“前段时间报纸上对于垄断制度批判的十分厉害......。”

奕?两人一封衙就急匆匆的赶来上海,除了要钱,商议明年的政策之外,也是为了撇清这事,报纸上就自由竞争和垄断的争论,一个阶段对垄断制度批判的十分厉害,仿佛是朝廷在后面推波助澜,这事还真与他们无关。

“国城兄明鉴。”肃顺连忙摆手道:“那都是一些目光短浅,自以为是的清流之辈沽名钓誉之言。”

易知足瞥了他一眼,道:“垄断的优越性是显而易见的,不出意外,西洋各国在这次经济危机之后都会摒弃自由竞争迅速进入垄断阶段,我国总不能由垄断转入自由竞争罢?”

奕?迟疑着道:“国城兄是让朝廷肯定垄断制度?”

易知足似笑非笑的道:“总不能让元奇来肯定罢?”

元奇本身就是大清最大的垄断组织,让元奇来肯定垄断,岂非是笑话?奕?不由的笑道:“国城兄责怪的是,确实是朝廷的疏忽,一开年,在下就恳请皇上明发谕旨,肯定垄断制度。”

“否定自由竞争,肯定垄断,这是必须的。”易知足缓声道:“凡事皆有利弊,垄断制度亦然,但不能因噎废食,至少在现阶段,垄断制度是利大于弊的,至于其弊端,可以逐步摸索遏制,从来就没有尽善尽美的制度,经济制度更是如此,我们在走一条没人走过的路,须的一边摸索一边前行。”

“国城兄这是大家之言。”肃顺随口奉承了一句,同时也是表明态度。

易知足这番话是给祺祥的谕旨定个调子,他也不谦逊,笑了笑,道:“火车上也歇息不好,二位远道而来,先略微歇息一番,晚上我设宴为二位接风洗尘。”

奕?两人也确实有些累,当即便起身告辞,易知足起身一直将两人送到院门外,目送两人上车离开,易正行才试探着道:“垄断的弊端有法子遏制?”

“有。”易知足笃定的道:“垄断发展到后期,是国家垄断。”

国家垄断?什么意思?易正行、赵烈文不由的面面相觑,迟疑了下,赵烈文才道:“大掌柜的意思是......元奇.....?”

“对!”易知足颌首道:“元奇所掌控的一切,会逐步的过渡到朝廷手里,或者说元奇和朝廷会逐步融合,当然,这需要一个过程。”

说着,他看了易正行一眼,这一眼的意思十分明白,实现国家垄断要着落到易正行的身上。

“如果实行国家垄断,是否能够避免经济危机的爆发?”赵烈文沉吟着道:“元奇掌控着货币、对外贸易以及大量的工业,还有着大片蕴藏着丰富的自然资源的土地,与朝廷融为一体,朝廷不仅无须背负债务,还有足够雄厚的财力.......。”

“惠甫想的太简单了。”易知足边说边转身缓步跨进院子,随手点了支烟,他才缓声道:“随着工业化进程的加快,世界将形成一个将世界各国紧密联系在一起的巨大市场,一旦爆发世界性的经济危机,没有哪个国家能够置身事外.......。”

话未说完,曹根生快步迎上前来,禀报道:“大掌柜,洛杉矶来电,运银船队已经安全抵达。”

听的运银船队安全抵达,易知足暗松了口气,海上航行风险不小,装载四亿两白银的船队若是在海上出事,元奇虽不至于倒闭,却也必定会元气大伤,接国电报看扫了两眼,他沉吟着道:“回电,尽快兑换黄金回国,另外,要严防走漏风声,分批兑换美元,暂且观望,不要急于抄底。”

待的曹根生退下,易正行才道:“数亿白银,怕是很难不走漏风声。”

“无妨。”易知足摆了摆手,“待的四百万两黄金运回国,即便是走漏风声,也出不了多大的问题。”

赵烈文道:“德兰士瓦的金矿年产量高达一百二十吨,折合白银将近一亿两,即便是损失两三亿白银,三四年也就填补回来了,再说了,真要走漏了风声,大可以将责任推到美利坚头上。”

易知足笑道:“朝野上下对元奇推行金本位有信心,对于白银流出自然也就不会太在意,因为必须流出去,不过,让美利坚背黑锅倒是不损元奇声誉。”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