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APP
搜猫阅读 > 游戏 > 大清巨鳄 > 第一千零三章 水电站

大清巨鳄 第一千零三章 水电站

作者:塞外流云 分类:游戏 更新时间:2024-04-26 13:01:27 来源:69书吧1

搜猫阅读(soumal),最快更新最新章节!

建立大型自来水厂以保证示范区的农业灌溉?宋鹤年狐疑的看了郑福寿一眼,有些捉摸不透对方的意图,要保证农业灌溉有深井就足够了,何必费时费力费钱建什么自来水厂?该不会是变着法子让宋家多掏钱吧?

迟疑了下,他才试探着道:“投建一个大型自来水厂需要多长时间?多少资金?”

“资金方面无须肥城负担。”郑福寿给两人吃了颗定心丸,这才接着道:“主要是时间,即便是简陋一些也需要大半年时间......。”

大半年时间?宋鹤年一愣,那岂非是影响一年的收成?当着洪仁寿的面他也不好多问,既然不要宋家出钱,他也由得对方去折腾。

洪仁寿却是笑吟吟的道:“示范区落户肥城,是肥城百姓之福,但有所需,郑先生尽管开口,肥城上下必然鼎力协助。”

“示范区落户肥城,确是肥城之福。”郑福寿笑道:“不过洪大人似乎并没真正意识到,否则,此时就已经应该在上海。”

洪仁寿一愣,随即拱手道:“还请郑先生不吝点拨。”

“点拨谈不上。”郑福寿连忙还了一礼,这才缓声道:“因为示范区,肥城已经为元奇所注重,况且示范区一旦建成,必然会吸引北方各省士绅商贾前来参观,这是一个很好的契机。”

宋鹤年试探着道:“郑先生指的是城市改建?似乎一五计划的城市改建只限于各省省城一级......。”

郑福寿笑道:“据我所知,北方各省有不少府城官员都赶往上海游说城市改建和交通项目,肥城虽说是县城,但毕竟有示范区这个幌子,洪大人只要肯去上海,必然不会空手而归。”

洪仁寿听的大喜过望,满面笑容的道:“郑先生真可谓是一语惊醒梦中人。”

返回宋宅,宋鹤年特意置办了一桌酒席宴请郑福寿,酒过三巡,菜过五味,他才停杯道:“不知诸位打算修建一个怎样的示范区?”

略微沉吟,郑福寿才缓声道:“大掌柜指示,是要修建一个高度自动化的农业示范区,从浇灌、犁地、播种、施肥、除害、收割、脱粒等各个环节都尽量采用机器,最大程度实现自动化。”

顿了顿,他接着道:“这个示范区也可以说是一个大规模的实验区,稍后还会有大量的农机厂技术研究人员、农学院科研人员进驻,共同研究和摸索集约式大农业发展模式以及管理模式。”

看来这个示范区远远超出自己的想象,宋鹤年心里暗暗欢喜,倒是不枉他花费十万元来争取,殷勤的给对方将酒满上,他才道:“如此说来,示范区非是一蹴而就之事,不知今年的农业灌溉是否能保证?”

“示范区专门配备了一支机器钻进队,宋议长只须保证泰安的混泥土制品厂能够提供足够的混泥土井桡,就能源源不断的钻探深井。”郑福寿不急不缓的道:“至于示范区,咱们也是头一遭修建,必须逐步摸索,因此,我们打算分片进行建设........。”

听的这话,宋鹤年不由的心花怒放,争取示范区落户宋家,可以说是无比英明的决定,不说以后,只要能保证大旱的这几年收成,宋家就已经是千值万值!

山东省会,济南,巡抚衙署。

签押房里,丁宝桢脸色阴沉的翻看着一份份报灾的折子,一冬雨雪欠足,他就清楚开春之后必然旱情严重,但却没想到形势会如此严峻,还没到三月,报灾州县就已高达六十以上,几乎比去年翻了一倍。

翻看完案头的折子,他轻叹了一声,道:“大旱!详细上报,恳请以工代赈。”

听的以工代赈,薛福保迟疑了下才道:“去年的以工代赈工程项目,不少是拓宽官道或是另开辟新官道,学生愚钝,不知元奇是何用意?”

丁宝桢看了他一眼,道:“元奇新研制了一种内燃机汽车,速度能媲美奔马,且能持久,拓宽以及新建官道,应是为了推广这种汽车。”

薛福保随口道:“难怪元奇如此大手笔赈济.......。”

“季怀慎言。”丁宝桢看了他一眼,“虽说元奇有私心,但此举对灾民对地方对朝廷皆有好处。”顿了顿,他接着道:“元奇发展工业有损地方士绅利益,眼下赈灾又离不开元奇,必须慎言慎行,以免另生波折。”

薛福保一脸讪讪的道:“学生明白。”

“嘀铃铃’清脆的电话铃声突然响起,这种不经禀报直接就打进来的电话只有首相府和镇南王府的来电,丁宝桢不敢怠慢,铃响两声就拿起了话筒,“山东巡抚衙署.......。”

不等他自报家门,话筒里就传来恭王奕?的声音,“稚璜,山东是什么情况?”

“下官正拟折子准备上报,山东遭灾州县高达六十有二,半数以上旱情十分严重,预计今年全省大旱。”

话筒里沉默了一阵才传来声音,“直隶、河南、山西、甘肃等省尽皆旱情严重,务必积极组织抗旱救灾,协助朝廷和元奇进行赈灾,另外,组织移民事宜也不得松懈.......。”

还要移民?丁宝桢心里一沉,连忙试探着道:“遭灾州县去年移民任务已经完成......。”

“新增遭灾州县以及灾情严重州县,必须持续移民。”奕?沉声道:“不要只看到今年,天象异常,灾情可能持续,多转移一个灾民,就多减轻一分赈济的压力,况且移民实边也是国策。”

丁宝桢心里一惊,“连续干旱?”

“若非是连续大范围干旱,朝廷和元奇也无须如此大动干戈。”奕?沉声道:“去年旱情初显,钦天监就已经预测到这是一场罕见的大旱........。”

罕见的大旱?丁宝桢脸色顿时有些苍白,难怪元奇会联手朝廷如此大手笔赈灾,难怪朝廷会不顾士绅的反对力挺元奇,原来是因为这个原因!

光绪二年春,一场大范围的严重的旱灾在北方各省蔓延开来,直隶、山东、河南、山西、甘肃五省二百余州县同时告急,依照去年的成例,所有遭灾州县都接到了移民任务,北方移民规模开始不断扩大,大量的移民按照既定的计划开始源源不断的向东北、正北,西北、西南等边疆省份迁移。

于此同时,大量以工代赈的基础建设工程也随即展开,最令人瞩目的就是官道的升级,各种国道、省道、府道、县道升级工程几乎是同一时间进行,毕竟这种工程最简单最省心,就是将原有的官道大幅加宽,设计规划什么的都免了。

上海,镇南王府,长乐书屋。

易知足夹着一支香烟站在一张大幅的北方公路交通地图前凝思,借助大灾之际一举奠定北方公路交通网,对他来说也是无奈之举,那么多灾民总不能白吃饭不干活,再说,也不能让灾民都闲着,那是会闲出问题来的。

对于没有技术只有一把子力气的灾民而言,最适合的基础建设工程就是修路,即便目前只能修建土路,能将公路交通网的雏形奠定下来也是一桩好事。

站在他身后的赵烈文轻声道:“不少州县对于官道的升级颇有微词,指责拓宽和新修的各级官道毫无意义,实属劳民伤财........。”

“劳民伤财?”易知足不以为意的笑了笑,“劳民伤财不一定都是坏事,经济危机和大灾之时,劳民伤财就是好事。”

顿了顿,他接着道:“这些公路现在或许用不上,但十年、二十年、三五十年后,总有用的上的时候,再说了,让灾民饱食终日无所事事可不是什么好事。”

“朝野上下可没人能如大掌柜这般眼光长远。”赵烈文试探着道:“不如在报纸上发表两篇文章.......?”

“犯不着。”易知足摆了摆手,“这是朝廷该操心的事,咱们犯不着咸吃萝卜淡操心。”

赵烈文听的一笑,当即转了话头,“随着旱情日重,遭灾的州县会越来越多,灾民也会越来越多,现有的以工代赈工程怕是容纳不下如此多的灾民,而且,灾情长达四年之久......。”

“惠甫是指东南、西南的公路也该动工了罢?”易知足笑道:“不急,再拖两个月,待的夏季无雨,旱情加深之后再说,南方无灾,况且地形也不似北方平坦,公路网要详细规划,况且还涉及到购买田地和征迁,急也急不来......。”

话没说完,李鸿章、易正行两人联袂进来,见礼后,易正行便笑道:“父亲,昆明来电,石龙坝水电站已于前日完工,正式开机供电。”说着他递上一份电报。

“这倒是个好消息。”易知足笑道,当下接过电报细看,石龙坝水电站距离昆明只有三十余公里,建立水电站的螳螂川是滇池的唯一泄水通道,坡陡流急,集中落差30余米,最为适宜建小型水电站,三年前,电力远程输送难题被攻克后,易知足就着人择地尝试修建小型水电站以积累经验,最终选择了石龙坝水电站。

石龙坝水电站规模不大,安装了两台单台容量240KW的水轮发电机组,用22千伏输电线路向距电站32公里的昆明供电。

看过电报,易知足笑道:“石龙坝水电站的建成,对于推广电力有着重要的意义,相比于火电厂,水电站有着无与伦比的优势,清洁,节省能源,更重要的是大幅降低了电价,值得的大力推广。接下来,我们不仅要推广小型水电站,还要尝试修建大型水电站.......。”

顿了顿,他接着道:“让参与设计和修建石龙坝水电站的技术人员前往北方,考察在黄河上修建大型水电站........。”

在黄河上修建大型水电站?几人都被他这个想法吓了一跳,这是不是太异想天开了?黄河可不是滇池能比的!见的没人吭声,赵烈文犹豫着道:“大掌柜,目前修建水电站尚且处于摸索阶段,在黄河上修建水电站,是不是.......?”

“是不是有些冒险?”易知足笑道:“你们忘了,北方现在正面临着一场罕见的旱灾,而且可能持续四年之久,水位有可能降到历史最地位,这是难得的修建水电站的机会。”

对于易知足这个说法,几人并不赞同,北方大旱对于黄河的影响并不大,因为河南山东都是黄河下游,见的赵烈文不吭声,李鸿章开口道:“在黄河上修建水电站非同小可,黄河之所以屡屡决堤泛滥,就在于洪峰过大,还望王爷三思。”

“在黄河上修建水电站是迟早的事,不独是为了发电,更是为了减少黄河所造成的水患。”易知足缓声道:“让他们仔细考察论证修建大型水电站的可行性,现有的技术条件下能修固然好,不能修也不勉强,但要明确的提出来,有压力才有动力!”

在黄河上修建水电站不是儿戏,这一点易知足自然知道,但他也知道黄河上是绝对可以修建水电站的,被誉为“黄河上的第一颗明珠”盐锅峡水电站就是修建于20世纪五六十年代,那个时候的技术未必就比现在强多少。

听的这话,赵烈文三人都暗松了口气,易正行赶紧转移了话头道:“父亲,此次移民规模巨大,亦有可能是我国最后一次大规模的移民,为何不向阿拉斯加大规模移民?”

易知足看了他一眼,道:“并非是遗忘了阿拉斯加,而是大规模向阿拉斯加移民太费钱。”

太费钱?对于这个解释,易正行明显是不相信,不由的瞥了赵烈文一眼,赵烈文琢磨一下,才试探着道:“大掌柜可是打算不费钱进行移民?”

易知足笑了笑,道:“我已让人前往阿拉斯加勘探矿藏。”

勘探矿藏?什么意思?赵烈文反应极快,马上就想到了金矿,能够促使自发的大规模移民的,只有淘金潮!他当即试探着道:“阿拉斯加有金矿?”

“不出意外的话,应该有。”易知足颌首道:“美利坚西部频频发现金矿,阿拉斯加西部也应该有。”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