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APP
搜猫阅读 > 都市 > 升迁笔记 > 第592章 微服私访(二)

升迁笔记 第592章 微服私访(二)

作者:风流小二 分类:都市 更新时间:2024-04-26 13:06:40 来源:69书吧1

搜猫阅读(soumal),最快更新最新章节!

这样的现状不能不让人感到担忧,全县仅有的经济发展还能说得过去的镇之一,居然是这样一幅真实面目:混乱、缺乏管理的街道,劳动力的大量流失,明目张胆、无视法律的网吧。王文超简直想去镇政府大楼,把镇长、书记揪出来:“这就是你们治理下的方街镇?”年轻劳动力走出去带回来的经济发展,实际上毁灭了方街镇的发展,更毁了方街镇未来的希望。他如果不是亲自出来亲眼看到,只怕还以为方街是一片大好。

王文超强忍住一肚子的火气,走向街角一家挂着劳务输出牌子的门店。一路走来王文超已经注意到,街上最多、随处可见的,倒不是这些网吧游戏厅,而是挂着劳务输出或者人力资源输出的店铺。门上贴着红纸,密密麻麻地写着各种招工信息。说白了就是帮工厂招工的地方。王文超知道,这就是目前方街镇经济发展的支柱,也是方街镇混乱秩序的根源。

王文超一走进这家店,就看到里面两个人坐在玻璃柜台前低头填写表格,柜台后面坐着一个中年男子,旁边还有一个中学生模样的小孩,正专心致志地对着电脑打游戏。

看见王文超和梁勇走进来,中年男子笑着说:“你好。”打量了下王文超,大概看王文超穿着虽然普通,但气势不一般,就问了句:“是想进厂还是想招工?”

王文超递上一根烟:“来看看,了解下情况。”

中年人接过烟,看了一眼,基本上确定目前这个人不会是想进厂找工作的,八成是外地来招工的,脸上的笑容更热情:“请坐。”

王文超打量着墙上贴的各类招工信息,大致心里有了数,说了句:“我们厂规模不大,这一批想招三十个人。不过朋友有开服装厂,生意做得大,常年需要招人的。所以我们过来看看。”

中年人思索了下:“在哪里,你有没有详细点的,工厂资料,工资待遇这些?”

王文超摇摇头:“在车上,我是出来吃饭路过进来看看,没带在身上。条件、工资么,大家都差不多。包吃住,拿多拿少看加班。”

“什么厂?”

“电子厂。”

中年人点点头:“年轻人好多愿意进电子厂,工资高。我这登记了几个,都是刚退学的学生,干活快。”

王文超皱眉:“学生?年龄够么?现在查的紧。”

中年人笑笑:“保证身份证上都是成年的。”

王文超还是皱眉:“这个风险大吧?而且年轻人没定性,干几天走了,还得重新招,太麻烦。”这是王文超自己根据街上看到的学生特点做出的判断,感觉都是些贪玩、浮躁的小孩,耐不住性子吃不了苦。

“你别说,现在要招大部分都是这些刚退学的小孩。”中年人露出为难的神色:“那你说一下子要三十个年龄大的,还真不好办。年龄太大肯定不行,二三十岁、三四十岁的,现在差不多都在外面厂里。本地一时还真不好招这么多,主要现在不是时候,要是过年那时候回来的人多,想换工作的也多,那时候招没问题。”

“退学的?怎么好好的都退学出去打工?”王文超心中实在震惊。

“在外面打工,一个月三五千正常事。读书辛苦受累,十几年辛辛苦苦下来出来一个月,也就拿这点。何必再多上那几年学?少挣多少钱,还要贴学费书本费生活费。”中年人一副理所当然的口气,看来,这种观点在方街,已经深入人心了。

王文超怕再问下去控制不住情绪,转移开话题,“我看镇上人好像不多,生意也不怎么好。”王文超说的是一路走来看到的情景。

中年人笑起来:“所以说你来的不是时候,过年我们这才热闹。在外面打工的都回来,好多都开着车。那时候街上才热闹,吃饭喝酒,出来打牌的,到处都是人。”

“一年就做过年那几天生意,那在这开店不是亏大了。”

中年人还是笑:“平常看着人少,生意不会差哪去,在外头打工的赚到了钱,都舍得给家里孩子花。而且过年那生意多好,烟花爆竹成车往外拉,麻将馆桌子摆到外头,服装店都挤不进去。”

王文超装作随意地说:“是啊,我看这些小孩出手都大方得很。现在的家长,真舍得给钱。”

“家长舍得给,小孩子自己也有门路。现在的小孩,脑子聪明得很,年纪轻轻都会想办法弄钱。”中年男人笑着摇摇头。

王文超听出他的言外之意:“怎么弄钱,去偷去抢?”

到底看他是外地人,中年人哪肯讲那么多,很含糊地说了句:“现在赚钱门路多,不像我们以前。”

王文超暗自头痛,准备回去想办法了解清楚。方街镇如果按照现在情况发展下去,光是这些学生孩子,都是个大问题。他回到原先的话题:“你们这里,一年能对外送出多少人?”

“这个不好说,以前好招。现在好多都在外面稳定下来,亲戚朋友互相介绍,而且现在镇上十几家往外搞劳务输出的,竞争太激烈。现在好多都准备去县城开。我们主要干的早,而且联系的都是广安那边的大厂,待遇好点。一年下来有七八百吧。”

一年如果是700个,十家这样的门店,就输出劳动力近7000,而整个方街镇的人口,才三万多。剩下的多半是老人小孩,农业发展、教育、治安,都是一团乱。王文超在方街镇看到的,就是这样畸形混乱的局面。

王文超点点头:“那咱们镇工厂在哪里?听讲有好几家小工厂,都办在什么地方?”

中年人想了下:“你顺着国道往南开,过了收费站,第一个路口下去,以前有个服装厂,还有个果汁加工厂,不过后来生意不怎么好,都不知道现在还开不开了。”

“生意不好做吗?怎么不开了?”

中年人笑着看看他:“都是方街本地人开的,出去外面赚钱回来。就只是小厂,工资比外头低不少。有些本地人图离家近,能照顾家里老人孩子顾上田地,才愿意干。大多数人都是想多挣钱的,而且离广安那么近,谁不想去大地方,多挣钱多玩玩?所以好多是亲戚朋友顾着面子在里面帮忙,小打小闹的,做不太起来。具体怎么样不清楚。老板是想来办厂?”大概是看王文超谈吐气度不一样,中年人连老板这样的称呼都叫上了。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