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APP
搜猫阅读 > 游戏 > 烽火博物馆 > 0289、三代战斗机的前世今生二

烽火博物馆 0289、三代战斗机的前世今生二

作者:莫松子 分类:游戏 更新时间:2024-04-26 13:36:02 来源:69书吧1

搜猫阅读(soumal),最快更新最新章节!

“第一次上马?”

周围的听众愣住了。

这一段历史虽然离得并不远,但它也不是谁都了解的,这更勾起了他们好奇心。

林超摆了一下手,说道:

“在1966年,与歼9配套的910发动机,完成了图纸设计,并在当年年初由602所进行样机试制。配套的205歼击雷达、霹雳4空空导弹也展开了研制。可就在大家认为一帆风顺的时候,却传来一个不好的消息。经过风洞试验发现,歼9IV方案的机动性并不理想。

于是,设计所又提出无尾三角翼方案,即V方案。可是这个设计,却带来更多的麻烦,比如操纵困难,飞机升降副翼的刚度等等问题。到了1968年6月,专家们发现想要解决这些问题的难度实在太大。加上国内的生产受到了运动的冲击,已经不能正常运行,V方案实在进行不下去了。于是,六院停止了歼9工程,这就是它的第一次下马。”

“哎!”

周围响起一片惋惜的声音。

林超讲述时,墙上还有投影出一张张图片。

那些设计就算放到几十年后,也不算是落伍,下马实在太可惜了。

林超又说道:

“这个时候,国际形势发生了剧烈变化。为了应对苏俄的军事压力,华夏加快了军事装备的研制。1968年,与歼9配套的910发动机完成初步调试,并在次年完成制造工作。1969年2月,601所决定抽出部分力量,继续进行歼9飞机的研制。同年7月,中央成立航空工业领导小组。在8月召开航空工业会议,会上决定尽快搞出歼9战斗机。10月航空工业领导小组决定歼9将采用两侧进气,正常布局三角翼方案,即原先的IV方案。他们要求新飞机在71年底上天,如果有可能,还要力争提前。

伴随着局势的恶化,华夏也开始了三线工程建设。六院要求将成都原13航校校址,作为601、606所三线地址。在70年2月,军委批准在成都成立601分所,这就是大家所熟悉的611所。可以说没有歼9工程,就没有它的存在。

而在这个时候,空军对歼9提出了要求,活动半径在900-1000千米,重量13吨,使用过载8,升限25000,飞行马赫数2.5。即后来的双二五方案。为了实现这一目标,设计所进行了大量的论证,最后将外形集中到无尾三角翼加前翼和腹部进气上,除了估算优选之外,还赶制出高速、低速两组风洞试验模型。经过大量的实验,最终选择了鸭式布局,两侧进气,这就是歼9VI-I方案。

设计所刚刚才松了一口气,空军又一次提出要求,双二五太小,双二八太高,应该是双二六,即最大使用马赫数 2.6,静升限 26 公里,最大使用表速 1,300 公里每小时,这就是双二六方案。

为了达到这个要求,原有的布局已经不能满足需要,设计所不得不对外形进行重新设计,歼9开始演变为双发双垂尾布局,该方案称之为歼9VI-II。

可是,国内的科技水平并不发达。专家们虽然对这些方案不停的完善,但依旧无法达到指标要求。偏偏这个时候,发动机的研制也停滞不前,到了1972年4月,六院决定暂缓研制歼9,要求611所转向研究歼击轰炸机或者教练机,这就是歼9工程的第二次下马。

这当然是一个重磅炸弹,让611所上下都极为震惊,他们也不明白为什么要搞这样的突然袭击。为此,有人向恩莱总理,剑英副主席写了报告。两位领导人,分别作了批示,恩莱总理要求空军司令部找611所研究研究。剑英副主席则要求三机部研究研究。

空军在找611所的主要干部谈话后,提出歼9的性能必须达到双二五,低于这个标准的,空军不要。于是,611所再次上报歼9研制计划。

1974年,三机部召开歼9论证会,第四次调整了主要设计指标。决定飞行马赫数在2.4-2.5,升限到23-24千米。同年11月,三机部在金淮召开歼9飞机方案审查会,决定由611所和132厂继续研制歼9。这就是歼9的第三次上马。

1975年1月,三机部上报国务院、军委,希望对歼9指标作适当下调,即最大马赫数2.5-2.6,升限23000米等等。

2月18日,在小平同志的干预下,同意了这个要求。

12月23日,国家计委、国务院国防办,批准了三机部上报的歼9飞机研制实施计划,同意零批试制5架,1980年首架上天,1983年设计定型。

1976年初,611所在歼9VI-I方案的基础上,调整了总体气动力布局和设计参数,最终形成歼9VI-III方案。该机保持了原先的鸭式布局外,采用两侧进气。

可就在干得热火朝天的时候,611所忽然接到命令,因研制单位项目调整,歼9项目下马,资料入档。这就是歼9的第三次下马,与以前不同的是,项目被彻底终止。与之配套的工程,涡扇6发动机、205歼击雷达、霹雳4空空导弹也逐步停止研制。”

这时,有人不解的问道:

“林馆长,为什么会这样,不是都走得好好的吗?”

林超苦笑着说道:

“改革开放以后,华夏接触到了西方的技术装备。比如,空军就试飞过F-16、幻影2000等等先进战斗机。对比之后,发觉了自身技术的落后,便将工作重点转向引进。”

但在这个时候,北方的苏俄轰然坍塌。没有了主要对手的西方国家,立刻改变了积极的态度,转而对华夏实施了技术封锁。不要说是军事装备,连民用设备都在禁止之列。在这样的情况下,我们只能捡起那些抛弃掉的东西。

自力更生的路,从来都不好走。不但有外部的影响,还有内部的抵制。尤其是空军,虽然没有买成西方的先进战斗机。但他们接触到了苏俄的战斗机,尤其是SU-27给人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对此,空军中有人提出一个主张,买飞机,买大量的SU-27战斗机。

深知买不来军事现代化的领导人,当然知道这样做的后果。他在得知611所继续研制新式战斗计时,立刻给予了支持。可在这个时候,某些人却要求停止该型号的研制,将重点转为购买苏式战斗机!”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