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APP
搜猫阅读 > 游戏 > 国姝 > 第二百三十八章 衣锦还乡

国姝 第二百三十八章 衣锦还乡

作者:弄雪天子 分类:游戏 更新时间:2024-04-26 13:39:00 来源:69书吧1

搜猫阅读(soumal),最快更新最新章节!

想起这些个乱七八糟的,许薇姝就不免叹气,心烦意乱的也懒得再多琢磨,干脆让玉荷把新做出来的指甲油取出,大家一起涂指甲油玩。

看着这些五颜六色,特别漂亮的东西,她到想起当年新婚时的事儿。

那阵子她和方容才成一家,方容还很会装,总是一副温润公子哥儿的模样,她自己都觉得自家男人是个君子。

结果有天晚上,模模糊糊地醒来,感到自己的手被人捏在掌心里把玩,一睁眼,方容这个闷骚男正拿着粉色的指甲油给她涂指甲,一边涂,还一边在灯光下欣赏,一脸严肃。

当时许薇姝就噗嗤一声笑出声来,那位王爷愣了愣,咳嗽了几声蒙着脑袋装睡。

许薇姝也哭笑不得,怪不得有时候总觉得自己的指甲油效果不错,始终艳丽不掉色,闹了半天都是方容折腾的。

玩了会儿指甲油,放松了心情,许薇姝才又正正经经看新传来的消息情报。

忠王这边的事儿,那是军国大事,她们可管不了,到是听说有些僚属回乡去,大约是要躲避一段时日,顺便还能探探亲,她到有些忧心。

好歹这些人都是安王府的属官,回家总不能太狼狈,也该衣锦还乡才是。

可这些人是出逃的,就算身上带着些银钱,怕也远不够用。

但此时没法子,她到是惦念上,等这事儿过去,得给安王府的僚属都放个大假,让他们风风光光地回乡省亲。

就像徐峰,他家里还有老娘在,亲朋故旧似乎也不少,徐家落败多年,也该有几日风光了。

徐峰如今可不简单,不光是算学好,读书也读得多了,脑子灵活的紧,如今把王府的账目打理的井井有条,连那些做了大半辈子的老账房也说,这人于此道上造诣非凡。

他和卢玉衡,都算是方容重点培养的后继人才。

要许薇姝说,她观徐峰的面相便知,此人性情忠厚,是个有福之相,既然已经笼络到手,自然该好生对待。

这会儿姝娘心里面惦念,却不知道,徐峰的日子过得可是相当不错,比他们憋在山上,身边还有个莫名其妙总闹事的雯姑娘,自在多了。

当时,徐峰跟着方容回江南,他母亲一想起家里就难受得流泪,他大嫂和侄子也想回去祭拜大哥。

徐峰是孝子,方容也不担心什么累赘不累赘的,就让徐峰带着家人跟随辎重部队回了江南。

在靖州时,王府给工钱向来大方,方容和许薇姝都不是刻薄人,逢年过节的赏赐也多,没两年就积攒下不菲的身家,这下子回了家,不敢说和富贵人家相比,可重新置办下一份家业,好生过日子,却绝没问题。

徐家以前最好的时候,也不过是有那么十几亩地,养着头牛,算是普通的耕读人家,若不是家境还算可以,徐峰也没有办法读书,后来世道不好,徐峰读书又耗费钱粮,再加上父亲,大哥接连病重,江南那边又闹出战乱来,他们才散尽了家业,逃难离开。

这年头逃走的人想返回故土,那可不是容易事,就像徐峰这一家子,怎么也算衣锦还乡了。

他母亲一回故土,就再也离不开,没办法,徐峰只好让大嫂侍奉娘亲,照顾小侄子,留在了家乡。

这一次出事,徐峰一离开京城就直奔家乡,总算有个安全的落脚地,不用东躲西藏在外面受罪。

…………

江南宁县

这是一个偏僻的小县城,在江南来说,并不算多繁华,人口也少,早些年战乱频频,整个县城显得有那么几分萧瑟。

一大早儿,小商贩们就挑着担子出来卖货,豆腐摊前的豆腐西施,围着大围裙一边给熟客们称豆腐,一边和旁边面摊儿老板娘聊八卦。

“听说徐家的老二回来了?”

“可不是,前些天就听说到了家。”面摊老板娘是个三十多的妇人,杏眼桃腮,风韵犹存,说话的时候声如黄莺,听说以前是个唱戏的,有一口好嗓子,她一开声,周围的人都乐意听。

“昨天刘家的喜梅还去找李婆子,想让她帮忙问一问,看看徐峰有没有在咱们宁县结亲的意思。”

这话一出,豆腐西施和客人们都笑了。

“就她那模样,还想人家徐峰?白日做梦吧!”

“就是,当年刘家到和人家徐家有婚约,结果徐家一落败,他们立马就不登门,还是徐老娘明理,知道人家不乐意,也就不提这一茬子事儿,还主动说那就是当家的喝醉了酒随口一说,哪里能当真!人家知礼,刘家到不依不饶,在外面到处诋毁人家徐峰,说他不务正业,读书不成,连个秀才都考不上,将来怕是只有讨个破落户当老婆的命……现在看人家发达,又想攀上去,哪里有那种好事儿,再说了,咱们县里谁还能不知道,刘春梅嫁过人,早就不是黄花大闺女,还敢想这好事儿呢!“

面摊老板娘跟着笑了一阵,忽然叹了口气:“哎,人这命,就是奇怪。当年徐家破成那样,最后不得不背井离乡,逃荒去,那会儿谁不得说,他们家算是完了,说不定再也见不着,谁成想没两年,人家风风光光地回来,瞧瞧现在徐家那宅子,可不是以前能比的,听说还有三百亩良田,好些个庄子,铺面也有四个,赚钱赚得足足的,昨天我见到徐老娘去上香,可瞧着年轻了好些岁。”

周围的客人们也是一脸羡慕。

徐家就在县城最东面,大瓦房,两进的院子,朱红色的大门,在县城里绝对算是富贵人家,也难怪周围好些街坊邻居都要说几嘴八卦。

刘家也确实想攀这门亲。

今日刘春梅的姑姑,刘家的二女儿刘芸就登门陪着徐老娘说了好一通话,还给徐家的大嫂,送了两匹缎子,大红色的,鲜亮的很。

人家徐家到还算客客气气,可惜,就是不肯接话,刘芸也实在不好意思开这个口,最后一直到人家端茶送客,她也没把话说明白,出了徐家的大门,就不免有点儿发愁,回去之后还不知道大哥大嫂怎么生气!

徐家这边,徐老娘盯着刘芸出去的背影看了半天,叹了口气:“其实刘芸是好孩子,要不是辈分不对,把她说给咱们家大峰到正正合适。”

刘芸今年二十三,年纪是不小了,但徐峰的亲事也耽误了,今年有小二十,差个三岁没什么,女大三,抱金砖。

当年刘家不地道,可刘芸对徐家那是始终如一,连徐老娘病了,都是刘芸把自己仅有的一对儿银镯子典卖,送了钱给徐家来治病。

正因为如此,哪怕刘家当年欺负徐家欺负的不轻,害得徐峰在宁县名声坏得几乎待不下去,徐老娘也没想着报复刘家,可要她儿子娶刘春梅,那绝对不行。

好马不吃回头草。

“大峰就是一辈子娶不上媳妇,那也没刘春梅什么事儿!我宁愿儿子打光棍。”

想起当年,徐老娘就皱眉,难受得不行。

她大儿媳妇顿时乐了:“娘说的哪里话,二弟如今抢手的紧,要是娘您放出风去,明天来说媒的就得踩破了咱们家的门槛。”

徐老娘也一笑,点点头,心里意动:“大峰年纪不小了,也是该好生成个家,没个媳妇像什么话!”

她年轻的时候也是个风风火火的要强女人,这会儿一想明白,连忙就让人备一份礼,带着大儿媳妇去李婆子那儿转一转,打算让对方给说一门好亲。

李婆子在宁县很有些名声,出了名的好媒人,从不胡乱给两家做媒,保媒时最注重的就是门当户对,也不肯欺瞒主家。

虽说因此有些生意做不成,可谁家请媒人,不乐意请这样脑子清楚讲信誉的?

徐老娘一上门,李婆子就满口答应,徐家可是上好的人家,徐峰有本事,短短几年就置办下这么大的家业,哪个女人嫁过去都是享福的命。

“小嫂子,您说说,想要个什么条件的?”

李婆子打起精神,认认真真问。

徐老娘想了想:“也不求什么大富大贵,只要姑娘知书达理,是个爽利人,家里还过得去就行了。”

这条件到简单,别人那儿是越简单,越不好说,李婆子手里到攥着几个好姑娘,连忙从柜子上拿了个本子出来,低声道:“这东西我以前从来不给别人看,我知道小嫂子你是个明白人,才不避讳你,可不能往外说。”

那竟然是宁县里未婚姑娘的名册,上面有些简单的字,更多的是图画和符号,都是李婆子自己记录的,记着姑娘的性格品貌,家里情况。

她识字不多,多是画画,给别人看,别人也看不懂。

徐老娘自然大喜,听李婆子说了大半日,觉得这个姑娘好,那个姑娘也不错,一时间居然有点儿挑花了眼的架势,一时不能决定,自然要回去跟徐峰商量。

徐峰正四处找人打探安王爷的情况,也发暗号,想着联络上自家那一帮同僚,忙得前后脚跟不着地,今天出去,刚接到一封密信,说要他在家准备一下,王妃可能转移到江南小住一段时日,他急得满头大汗,生怕家里太小,王妃住不惯,结果回家,他亲娘给他扔下这么个**烦,顿时傻了眼。

“娘,您可别折腾,儿还不想娶亲呢!”R1152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