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APP
搜猫阅读 > 游戏 > 大宋帝王 > 第一十七章 参政(2)

大宋帝王 第一十七章 参政(2)

作者:要离刺荆轲 分类:游戏 更新时间:2024-04-25 15:20:56 来源:69书吧1

搜猫阅读(soumal),最快更新最新章节!

章得象沉吟着,内心的思绪,纷飞万千。对于军事,他这个枢府首脑,其实懂的不多。

所以,自任知枢密院事以来,他一直都是谨小慎微,小心发言,尽量的参考副使们以及前线的大臣们的建议,很少自己拿主意。

因为,这真的不是他的长处。

他只是一个牧民官,治理地方,处理民政,安抚百姓,发展水利,他非常厉害。

但指挥军队,策划战争,这对他来说,就太难了些。

他之所以能做这个知枢密院事,成为这东府的首脑,完全是因为其他人怕了吕夷简,不敢来枢府,官家没有办法,只好赶鸭子上架,让他来做这个恶人。

良久之后,章得象终于叹了口气,道:“彦国啊……你这是在逼着我当恶人啊……咱们那位吕千岁,脾气可不好惹!”

吕夷简是好惹的吗?

想想王曾,想想李迪,就知道了。

这两个人,都是吕夷简的前辈、名臣,德高望重。

但,就因为政见分歧,被吕夷简嫉恨上了,就都被按在了地方。

尤其是李迪,那可是帝师啊!

真宗皇帝当年亲口赞许的‘真所谓颇(廉颇)、牧(李牧)在禁中’的当代名臣!

可就是这么一个人,却因为得罪了吕夷简,而被他死死按在了地方上。

想回汴京?

做梦吧!

章得象很清楚,这个事情,他若插手,恐怕立刻就会进入那位首相的黑名单,排名说不定还会很靠前。

富弼听着,却是大喜,立刻拜道:“本兵大德,下官谨代延边军民谢之!”

章得象摇了摇头,道:“别高兴的太早了!”

“即使是吾出面,此事也未必能成!”

两府集议是要投票的。

枢府四票(知枢密院事、同知枢密院事、两位枢密副使),但正府那边却有五票(大宋制度,三相两参、两相三参,如今独相那么就有四位参知政事),换而言之,章得象必须争取到正府那边至少一位参知政事倒戈,至少也得是弃权,这样才能在南厅或者政事堂里以五比四取胜或者四比四打平。

然而很不幸的是,章得象现在连枢府的四票都没有拿到手里。

因为,如今的同知枢密院事乃是三司使晏殊在兼着。

而晏殊此刻还在西京洛阳,主持官家下达的征调驮马、驴以支援前线的任务。

他最起码也要下个月才能回京。

所以,正府的四位参政,章得象必须至少争取到两位倒戈!

这无疑是地狱难度!

因为,这个事情,可不仅仅是简单的战和攻守问题。

更是一个正治问题。

别说正府的参知政事们了,便是章得象自己,心里面也在打鼓,也在权衡利弊得失。

揉了揉太阳穴,章得象忽然想到了一个事情,于是扭头对着一直在他对面坐着的那人问道:“郑副使,今日政事堂知印的是哪位参政?”

大宋制度,中书门下平章事这枚代表着宰相权力和中枢地位的官印,是由宰相与参知政事们轮流分日执掌的。

这是为了体现出国家对参知政事的重视,也是为了牵制宰相,防止相权过大。

于是,在一些时候,一个强力的参知政事,甚至可以凌驾于宰相们之上,发号施令,制定国家大策。

譬如太宗时的参知政事寇准就一度架空了作为宰相的吕端,以中书扎子发号施令。

如今,首相吕夷简无比强势,自然,这个制度也就被朝野上下无比重视。

生怕吕夷简把政事堂变成他的一言堂,故为了避嫌,吕夷简不得不将这个制度的规章制度,照典实施。

而,就在前几天,吕夷简刚刚知印升堂,主持过两府集议。

故今天知印的必不是吕夷简!

而这就是机会!

一个串联的机会!

前提是那位知印的参知政事,不是吕夷简的人。

坐在章得象对面的那人想了想,就答道:“今日知印的,当是晁学究!”

“晁宗悫?”章得象面露喜色。

“然!”那人点头笑道。

章得象立刻站起来,踱了两步后,回头对富弼道:“正言,你马上去找张方平,请张方平去见晁宗悫,将寿国公的话和意见,告诉晁宗悫,晁宗悫会知道怎么做的!”

晁宗悫,可不是科举进士出身的。

他是父荫为官,这是他的立身之基,所以,正府的其他三位参政都有可能能拒绝寿国公的意见,独独晁宗悫不行!

他敢拒绝,就是辜负大宋,辜负寿国公。

当然,晁宗悫现在已经老了,胆子也越来越小,近年来更是一门心思的钻研起《道德经》来,整天一门心思的都是不得罪人。

所以,才要富弼去请张方平去见晁宗悫。

因为张方平是已故的参知政事宋绶的得意门生,而宋绶和晁宗悫是知己好友,去年宋绶病逝时,就拉着晁宗悫的手说:我就这么一个门生,以后,您得帮着我多照顾一些。

所以,张方平去见晁宗悫,这个老学究连躲起来不见人的选择都没有。

他必须见,见了以后就只能遵照国公的指示。

至于张方平?

那是和范仲淹、富弼、石阶、尹洙被人认为是一党的人。

而且,也是主守不主攻,强调坐观贼败的大臣。

富弼闻言,立刻就拱手拜道:“下官这就按照本兵的意思去见张方平!”

于是匆匆拜辞而去。

富弼走后,章得象就叹息起来:“吾这一辈子都没怎么得罪过人,没想到临老了,却上了晏殊的贼船,不得不给这些后生保驾护航……”

去年三月,枢府的四位正副枢府同日被罢。

三司使晏殊被官家紧急除授为知枢密院事,到了五月,张士逊被罢相,吕夷简拜相,晏殊就推荐了他来当这个知枢密院事,去和吕夷简搭班子。

而晏殊之所以推荐他,是因为他章得象在正治立场和态度上,更倾向变法,更倾向主守。

这就害苦了他。

偏偏,他还没有办法拒绝!

因为,他要不做这个知枢密院事,不仅仅对不起自己,还对不起福建的父老乡亲们。

所以,只能是硬着头皮上了。

但,在章得象对面的那人,却是笑了起来,对章得象拜道:“本兵,您就别在下官这里叫苦了!您想让下官去做什么事情就直说吧……”

章得象立刻嘿嘿的笑了起来,拉着这人的手,道:“天休啊……你和宋侍制是多年好友,我希望你能去劝劝宋侍制,让宋侍制去劝劝宋参政……”

“这国家的公事,还是不要意气用事的好……你说对吗?”章得象眨着眼睛。

叫天休的人叹了口气,道:“下官尽量试试,能不能成,便只能看天意了!”

当朝,有一对兄弟,同殿为臣。

兄长是参知政事宋痒,而弟弟则是天章阁侍制判太常礼院知国子监宋祁。

说起来,这两兄弟还有个典故。

当初,他们兄弟一起参加天圣二年的科举,本来,礼部那边是点宋祁的卷子为第一名,也就是状元的,宋痒的卷子只能排第三,是为探花的。

但是,这个事情被当时的章献明肃刘太后知道了。

刘太后以纲常伦理的名义,将宋痒提到第一名,把宋祁放到第二名。

于是,哥哥成为了当年状元,弟弟成为当年榜眼。

此事,至今都是一段文坛佳话。

而,如今的枢密副使郑戬郑天休,刚好是当年同科的探花,也就是原本的榜眼。

也是因为这个缘故,这三人十几年来,一直关系交情都非常好。

据说,连当年去逛勾栏,都是哥三轮流买单的。

在如今的朝堂上,能说服宋痒改变心思,至少放弃对富弼的成见的人,除了郑戬外,没有其他人了。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