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APP
搜猫阅读 > 游戏 > 大宋帝王 > 第八章 立威(1)

大宋帝王 第八章 立威(1)

作者:要离刺荆轲 分类:游戏 更新时间:2024-04-25 15:20:56 来源:69书吧1

搜猫阅读(soumal),最快更新最新章节!

曹皇后美滋滋的抱着怀中的小皇子,感受着怀中小小的人儿的孺慕与亲昵。她心中满满的都是欢喜。

看着这个小皇子,更是越看越喜欢,越看越宠溺。

于是,便命人取来自己在大相国寺求来的长命锁,戴到赵昕身上,口中念念有词:“菩萨保佑,佛祖慈悲,庇佑吾儿春秋长乐,福顺安康!”

赵昕见此,当即就抓住那长命锁,和抓住了什么宝贝一样,死死的攥在手中。

左右见而奇之,曹皇后一个贴身侍女胆子比较大,便轻声问着:“国公,您为何如此紧要这长命锁呢?”

赵昕睁着一双纯洁天真可爱的眼睛,认真无比的答道:“身体发肤,受之父母,不可轻损!何况娘娘赐?”

众人闻言,大惊失色,震撼无比,纷纷跪下来,向曹皇后道喜:“恭喜娘娘,贺喜娘娘……”

曹皇后更是高兴的有些失仪了,抱着赵昕是亲了又亲,只恨不得时时刻刻将这个小心肝带在身边。

只是,宫中自有规矩,在官家没发话前,她这个皇后,也只能每日定时来探望一下。

这就有些不美了!

想了想,曹皇后忽地笑了起来。

她将赵昕放到床榻上,又随手叫来官家派来专门照顾这位小国公的内殿都头王守规,轻声吩咐道:“王都头,国公在此,务必须得仔细照顾,切切不可有丝毫闪失,不然吾定不饶你!”

“娘娘放心!”王守规是一个大约五十来岁的宦官,看上去身材瘦弱,皮肤被太阳晒得黝黑黝黑的,看上去根本不像这宫中养尊处优的大宦官,反倒是像乡下的老农,他非常恭敬的在曹皇后面前拜道:“早先,张才人已经命人来嘱托过老臣了……”

曹皇后闻言,脸色微变,然后迅速的笑了起来:“张家妹妹仔细的好!吾定当亲自去宁华殿相谢!”

王守规于是长身再拜,以额贴地。

曹皇后则站起来,回头再看了一眼自己的小心肝,在众多侍女、宦官簇拥下,拂袖而去。

赵昕将这一切都收在眼中。

他自然明白,方才发生的一切,就是一场堪比后世宫斗小说中的经典场面。

皇后与皇帝宠妃之间的勾心斗角。

只是……

赵昕深深的看了一眼那个依然跪在他的床榻前,以额贴地,不敢抬头的王都头。

他微微的笑了起来。

这个宦官可不是一般人啊!

这位内殿头王守规,可是他父亲赵祯的绝对心腹!

虽然官衔仅仅只是一个内侍殿头,在大宋的高阶宦官中,不过是一个中层官衔而已,在其上面还有着六个级别。

但是,和文官们一样,大宋宦官的地位高低与官阶大小,不是看官衔,而是看他管什么?

而王守规除了内侍殿头这个宦官官阶外,可还有着带御器械的加官。

这个官职就不简单了。

后世所谓的御前带刀侍卫,在宋代就是加了带御器械的宦官。

他们是君王的绝对亲信、心腹,在宫内则侍卫御前左右,为君王的最后一道防线,而出外则为监军、监察,代君行权,就是后世影视剧里那种专门给皇帝打小报告,陷害忠良的家伙。

而且,王守规还不止是一个人。

他有个哥哥叫王守忠,这个人就更不得了了!

大宋宦官机构叫内侍省,内侍省最贵为入内内侍都知,入内内侍都知,可以理解为后世的总管大太监。

而王守忠就是现在的入内内侍都知,而且以入内内侍都知勾当皇城司公事。

什么意思?

简单的来说,王守忠现在是以东厂督公兼锦衣卫指挥使。

而在宋代,能做到这个位置的宦官,无不是皇帝最亲信、最信任的宦官。

王家兄弟,哥哥当厂公,弟弟为御前侍卫。

在如今的大宋王朝,可谓权势滔天。

不客气的说,就是当朝的执政、宰辅,见了他们兄弟也得拱拱手,尊称一句‘王公’。

至少也得以其职官敬称!

但现在王守规却摆明了唯那位如今住在宁华殿的张才人马首是瞻。

这就太有意思了!

“朕前世竟不知此!”赵昕心里笑了起来:“有趣!有趣!”

宫中妃嫔的斗争和赵昕无关,他也不太想去管。

但是,王守规、王守忠兄弟,他却是不想管也得管了。

不然晚上睡觉恐怕都睡不踏实!

“王卿……”赵昕看着王守规忽然问道:“阿耶可是近期有意进张娘娘为修媛?”

自唐以来,皇帝后宫妃嫔等级就已经明确下来了。

皇后最贵,母仪天下,可以以陛下相称,甚至能称孤道寡!

已故的章献明肃太后垂帘听政的时候,便曾以皇帝才能用的称呼‘朕’而自称,后来经过台谏官的建议后才改以‘吾’自称。

皇后之下是五妃,五妃下是九嫔,九嫔之下才是各种婕妤、美人、才人。

才人下面就是各种夫人、郡夫人、郡君之类的不入流封号,其地位相当于后世的临时工或者事业单位,是没有编制(名分)的。

而才人以上,才算是皇帝的正式妃嫔,有名分了。

但才人只是最低级的妃嫔,属于后宫妃嫔守门员,地位也就正五品而已。

而修媛则是九嫔之一,正二品!

恰好现在的后宫里,除了皇后曹氏外,其下的五妃九嫔全部空缺。

这是因为,景佑二年,废后郭氏暴毙,直接导致了赵昕的父亲暴怒,尽逐先前所封诸妃。

于是,在目前这个情况下,只要有人进位九嫔,就可以在事实上成为仅次于皇后的贵妃!

而赵昕恰好记得,在前世的时候,再过两个月,他的父亲赵祯就要册封那位张才人为修媛。

一下子就打破了整个皇城的格局,更引发了一系列连锁反应,甚至导致了一场兵变。

前世的时候,赵昕忙着装傻充愣,对于这些事情都是后知后觉,所知寥寥。

但现在,当他亲耳听到王守规与曹皇后的对话,亲眼看到这位内殿都头、带御器械在曹皇后面前冷语顶撞。

再将他前世所知所闻一联系,心中立刻就和镜子一样敞亮起来。

别看后世史书上,大宋王朝的前中期宦官们好似隐形了一样。

但,前世君临天下三十多年的赵昕,却是清楚的很。

大宋宦官们,从未缺席这天下,这朝堂的博弈与争斗。

只不过,大宋文官们实在太强了。

强到文官的光芒,遮蔽了一切,让世人误以为,这大宋就是文官士大夫说了算!

但哪有这么容易的事情?

大宋帝王们,对强大的文官士大夫集团是拼命的想方设法的分而化之,以‘大小相制’的策略,弱化其权,用‘异论相搅’的理论给他们使绊子。

哪里会放过宦官这件有利的武器?

皇城司的存在,就是大宋天子,不愿放弃宦官这件利器的例证!

赵昕前世就没少用宦官们去牵制甚至监视文臣大将。

对于这些家伙的心思和想法,实在是太清楚不过了。

这宫中大部分的宦官,都是机会主义者。

忠诚?

那是有利的时候才会拥有的品质。

趋炎附势、见风使舵,就是彼辈的秉性!

王守规却是被吓了一大跳,他看着那位坐在床榻上的国公,额头上冷汗直冒。

“国公……您说什么?”他小心翼翼的问着。

“孤问爱卿,阿耶是否近期有进张娘娘为修媛的打算?”赵昕似笑非笑的看着这个宦官,小小的身子,看上去弱不禁风,但说出来话落到王守规耳中,却仿佛地府之中吹出来的阴风,让他肝胆战栗,几乎魂飞魄散。

于是,王守规看着赵昕的眼神,彻底变了。

他战战兢兢的膜拜着:“国公,老臣不过官家下仆,哪里有胆子探听官家的宫闱安排?”

“您,折煞老臣了!”

说完,这位在外面威风八面的大宦官,便拼命的磕起头来。

磕的头破血流,鲜血淋漓。

恰在此时,一个人影在殿中屏风外闪过,一双眼睛悄咪咪的窥伺过来。

赵昕抬眼一看,微笑不语。

他知道,那屏风后面的,当是现在奉命侍奉他起居,照顾他身体的那位新晋翰林医官使、提举太医局许希。

许希是读书人,也是文官。

这正是赵昕的底气所在,也是他敢试探甚至逼问王守规的道理。

大小相制,异论相搅。

大宋的祖宗制度,不止体现在朝堂上、军旅中、地方上,也体现在宫闱中、妃嫔间。

必是一环扣一环,定是互相监督、互相交叉,互相威胁,平衡无处不在!

就如现在赵昕的起居生活。

抚养他的,有三位妃嫔:皇后曹氏、才人张氏、生母苗氏。

负责安排伺候和服务他的,是面前的这位内殿头、带御器械,但经受诸般汤药、监督上下人等的却是那位在屏风后的翰林医官使。

就连汇报,这两人也是分开的。

其中王守规主要负责向内侍省汇报、备案、存档。

而许希则要将相关文牍、档案、记录,送去中书省,交给专门掌管皇室档案的起居舍人入档。

换而言之,现在发生的事情,因为涉及到了赵昕这个皇子、国本。

所以,最迟在今天傍晚就会报告给在京的宰辅与执政们。

故赵昕无所畏惧,根本不担心发生东汉的梁冀故事。

在当前的大宋体制下,除非兵变,乱兵杀到赵昕面前,不然,没有人能动他一根寒毛。

前世让他头疼不已的祖宗制度,现在就是赵昕最大的护身符。

说句不客气的话,即使是王守规这样的官家心腹,现在只要一句话说错,或者让赵昕说出半个否定他的词,明天一早,台谏官们就要发疯了。

大宋的台谏官有多疯?

赵昕前世已经见识过无数次了!

“行了……”赵昕看着王守规,直到后者额头都磕破,鲜血流满了脸颊才摆手道:“卿何必如此敏感?孤也就是随口一问罢了!”

“既然爱卿不知道,那孤再问问其他人好了……”他微笑着:“譬如说……张都知……”

王守规闻言,瞬间脖子凉梭梭的,手脚惧颤。

和朝堂一样,大宋皇城之中的内侍宦官,也是分了好几个不同的山头的。

而寿国公口中所言的‘张都知’,恰好是他与乃兄的死对头!

而且,无论是地位、官阶与职权,都远在他之上,就连在官家面前的地位,也远远高过他这个‘区区’内殿头。

人家不仅仅是和他兄长一样的入内内侍省都知,还遥领恩州刺史,以本官提举在京诸司库务,是实权在握,可以入殿称臣的大宦官!

不客气的说,若那位张都知真的被寿国公召来。

那么等待他的只有两个下场:要么灰溜溜的滚出皇城,去岭南某个偏僻的州、军待着,祈祷不要死在路上;要么一杯毒酒,三尺白绫为赐。说不定还会连累乃兄,被贬州郡,甚至不得不去先帝神庙扫洒祭祀,吃冷猪肉。

于是,王守规趴在地上,连动都不敢动了,尽管如今还是二月,但他的内衣却已经全数湿透。

“卿太紧张了……”赵昕看着他,悠悠的道:“还是下去休息吧!”

王守规如蒙大赦,忙不迭的磕头谢恩:“国公仁圣,老臣铭感五内!”说着,不顾自己鲜血淋漓的额头,重重的在再磕了几个头,然后站起身来,长身再拜,恭恭敬敬的趋步退出。

直到走出殿门,来到回廊之中。

望着这庭院里渐渐有了绿意的花草树木,王守规重重的叹了口气:“吾今日始知圣人之威!”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