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APP
搜猫阅读 > 游戏 > 汉阙 > 第268章 扫地出门

汉阙 第268章 扫地出门

作者:七月新番 分类:游戏 更新时间:2024-04-25 15:21:42 来源:69书吧1

搜猫阅读(soumal),最快更新最新章节!

任弘觉得很可惜,方才大将军霍光太镇定了,群臣都得在承明殿继续议事,他竟不能出去看热闹,瞧瞧杜延年是如何解决这次危机的。

不过,百多人的儒生叩阙,虽是大汉首次,可放在两汉历史上,简直不值一提。

要知道,到了东汉,儒学更盛,太学扩招,太学生们动辄上千人,叩阙就成了寻常操作。

拦截丞相乘车,在皇宫门口集会上书有之。

跟着师长陈蕃拔刃入宫欲除宦官专权者有之。

爬到朱雀门阙上写“天下大乱”者有之。

在州郡搞大串联,做清议和人物品评者有之,领袖被推举,什么三君、八俊、八顾,势力已经形成,从地方到中枢都有,瞄准外戚宦官就是干啊。

难怪吕思勉都说:“今世学校,有所谓风潮者,汉世即已有之。”

到了东汉末年,就发展成党锢之祸一条龙了,不过黄巾一起,还是“党人”们笑到了最后,但最终给陈蕃、窦武平反的,居然是西凉董太师。

后世发生的事难以评价,但只就今日之事看,任弘以为,贤良文学的举动真是蠢透了。

丝毫没有政治敏感性,任由情绪主导了理智,将霍光和皇帝都极力避免公开的矛盾,给一棍子捅开,暴露在天下人面前。

这下连任弘都猜不到,这对君臣会走向何种结果了。

看霍光罢免太常,问责韦贤的架势,严惩诸生是肯定的,但又不好直接杀了他们。一来骤然杀戮容易引发舆情震动,影响伐匈之事。

二来汉儒硬骨头不少,越杀越跳得欢。就像窦太后当年杀了协助汉武帝改革的儒生赵绾、王臧,关东儒林非但没有低头,反而有了一种殉道者的悲壮感,各学派联合在一起,之后十余年人才辈出,最后取代了黄老。

但也不能便宜了他们,这些贤良文学打“赢”了盐铁会议,若这次轻罚,他们认为是朝廷理亏服软,回到地方后,恐将成为“八杰”“八骏”,继续鼓吹反战。

于是任弘出面,给霍光提了个主意。

“不如迁之!”

大汉尚未有流刑之刑名,只有迁刑之谓,迁之偏远之地,以示惩戒,非奉诏不得返回,被迁者上路时的身份可以是刑徒、庶民或者官吏,根据需要改变,十分灵活好用。贤良文学们的罪责,应该也符合。

精通律令,著有《小杜律》的杜延年不愿杀人,任弘此言却能救贤良文学们一命,遂道:“诸生确实有诽谤、结党、聚众之罪,虽不足死,但可迁之。”

不足死?开玩笑,大汉的酷吏们,可是连“腹诽”这种罪名都能整出来置人于死地的。

而杜延年的父亲杜周,更是专以皇帝之意为判狱标准,是放是杀全看上意,他的名言是:“前主所是,着为律;后主所是,疏为令。”

看来小杜与其父不同,是有底线的。

这群儒生确实又不好杀,也不愿放,关着也不是个办法,踢得远远的确实是妙招,霍光颔首:“当迁何地?”

任弘已经为贤良文学们考虑好新家了:”不如便迁去西域都护府!”

“自从都护府设立,而西域胡王陆续来朝,皆慕大汉制度。鄯善王已征辟河西士人儒生为鄯善国官吏,学《论语》《孝经》,粗备礼乐,扦泥城被称之为小长安。”

三年了,有了任弘当初的引导,鄯善国上层对汉化慕然成风,成了城郭小邦效仿的模板。

任弘看着典属国苏武到:“下吏听典属国说,楼兰城主、姑墨王、龟兹三王、尉犁王,莎车王皆曾上书请求朝廷赐典籍,然空有典籍而无人教之,学字尚且不易,恐会误读经典,入了歧途。于是诸王又请求大汉派遣儒生士人入其国,然西域辽远,无人愿往。”

“便让贤良文学前去,许以小邦祭酒之官。”

任弘笑道:“一来数千里路途苦其心志劳其筋骨作为惩罚。二来,也能在西域推广教化。”

“贤良文学们不是经常说,要以仁义、道德去感化胡人,畜仁义以风之,广德行以怀之么?眼下有了身体力行的机会,也不枉在太常给他们发的七年俸禄。”

让这些白左去他们费尽心思要阻止建立的西域都护府,到第一线去,领略一下大漠风光,西域豪情,与西域胡人友好共处吧。

虽然路上白龙堆什么的,肯定会有物故,但四十多人,起码能到一半吧。西域那么多小邦,一国扔一个去,回是回不来,只能老老实实扎根边疆,将满腔愤懑转化成将西域建设成礼仪之邦的动力,岂不美哉?

更何况,已是《左传》传人的任弘还有自己的私心:

“不扫干净屋子,如何另起炉灶?”

任弘这建议一提,田广明觉得有趣,笑了起来:“西安侯此议,与孝武皇帝令狄山去边塞为亭长,有异曲同工之妙啊。”

呸,瞎说什么,哪里一样了,明明是将他们放在最合适的岗位上。

韦贤等人是听得冷汗直冒,他们没有任弘考虑那么远,也不相信他所谓的“教化蛮夷”,只当是借刀杀人。

霍光沉吟了半响后,首肯了任弘此策:“此事要抓紧,廷尉早日判处,典属国要速速做好筹备,将人迁走。”

言下之意,越早解决越好!

这不寻常的布置,让最忠于霍光的田延年陷入思索。

“大将军这是何意?”

……

霍光主持的会议就是高效,短短一个下午,伐匈奴的筹备也议了,苍龙阙的风波也解决了。

待承明殿群臣陆续离开后,大司农田延年却故意滞后,待殿内无人时,才走到霍光身旁低声道:

“大将军,为何要急着将诸生判处迁刑,早早送走,依下吏愚见,此事背后定有推手,何不追查到底,抓出幕后主使?”

“然后呢?”

霍光没有看田延年,他的目光,始终注视着远处的温室殿,那是皇帝的寝宫,从苍龙阙事发至今,半时辰了吧?

“揪出幕后主使,这之后呢?又能如何?”

田延年立刻就听明白了这反问暗藏的意思,登时汗颜。

看来大将军已经确定“幕后主使”是谁了啊,之所以要迅速将这批贤良文学处置,流放到远方而不细细审讯,果然有其深意啊,对呀,查明真相后,难道要逼宫,揪着他问一句:“陛下何故反”么?

大将军已经在考虑,这场风波后,君臣该如何相处了吧?是装作一切都没发生?还是……

田延年心里闪过一个吓人的念头,但终究没敢说。

数年前,董仲舒的再传弟子眭弘推演阴阳,首倡汉室气数已尽,当行禅让,结果被霍光定妖言惑众之罪,砍了脑袋。

时机,还没到。

这场苍龙阙之变,没有在霍光心里掀起任何波澜,执政十余年,大风大浪他见的多了。

唯一想不通的是,今日之事不管是事发突然,还是有所预谋,温室殿那边应有后续动作,为何竟如此安静?

这不像那位少年英主的做派啊。

霍光记得,早年自己和天子关系还不错时,二人偶尔会下棋,让外孙女上官皇后在一旁帮数着黑白棋数量。

刘弗陵从霍光这学得了他的对弈之法,是一个优秀的弈者,但因为太年轻,有时会误判形势,有时甚至会下一招臭棋。

霍光这样的老手知道,棋子经常会不听话,要训练出一枚杜延年这般的好棋子,比猛然灵感浮现,想到一招妙棋更为重要。

但即便陷入逆境,刘弗陵也绝不会束手无策,而是立刻冷静下来,开始想办法,试图翻盘,最后总能让霍光有些许意外。

当他费劲辛苦终于赢时,小皇帝会露出略微得意的笑,左脸颊上浮现一个酒窝。

皇帝少时便表现出了他的英睿,在霍光最需要时坚定地支持他,年纪渐长后,越发聪慧,而其**,也不再满足于棋盘上,这让霍光又是惊喜,又是暗忧。

喜的是汉室又有明主,孝武之业有人继承,忧的是君臣再没法如从前那样信之不疑。

就像孩子大了,总是喜欢挣脱父辈的束缚教导,振翅翱翔。

成王疑周公的事,似乎要重演了,这也是他担心身后事的原因啊。

霍光忽然很想看看,皇帝接下来会怎么做。

但为何今日,温室殿却和杨敞等让霍光失望的官僚一般,无所作为呢?

越是没动作,霍光心中,就越是觉得不对劲。

不,不是没行动,他看到了。承明殿阶梯上的任弘,也瞧见了!

一辆小马车,正从温室殿的方向,飞奔而来!

……

PS:第二章在下午。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