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APP
搜猫阅读 > 游戏 > 汉阙 > 第303章 黄昏饮马傍交河

汉阙 第303章 黄昏饮马傍交河

作者:七月新番 分类:游戏 更新时间:2024-04-25 15:21:42 来源:69书吧1

搜猫阅读(soumal),最快更新最新章节!

车师旧称“姑师”,本是塞种后裔,一百多年前游牧于罗布泊东岸,随着月氏、乌孙的迁徙也受到波及,遂北迁越过大沙海,占据了这片天山南麓炎热低洼的土地,开始定居下来。

所以车师人容貌习俗与同为塞种后裔的焉耆等邦颇似,皆是图兰人种,普通臣民半农半牧,穿的是毡衣毡帽,只因地域炎热,也有不少穿罗布麻的。

但其国内贵族上层,最钟爱的还是来自大汉轻薄凉爽的丝绸,贵人、王子着颜色较素的绢衣,唯独老迈的车师王最显眼,一身绛紫色蟠纹嵌对凤立人兽面绮服。

从他们的位置,能将交河一览无遗,它在西域,在全天下都是独一无二的,因为此城不是按照一般城池那样,用砖瓦土石垒起,而是在这块位于两河中间的岛屿台地上,由车师先民们,用简陋的工具,一寸一寸向地下硬掏出来的!

若非亲眼所见,难以想象它的模样。祭坛、王宫、城门、民舍的墙体基本为厚厚的生土墙,特别是街巷,狭长而幽深,像蜿蜒曲折的战壕。一代又一代,就这样不停地掏挖雕琢,生生把交河打造成一个巨大的黄土雕塑。

它与大地连成一体,坚固到两千年的风雨冲刷,都无法将其摧毁,长安已经建起又消失数次,交河却能保持原样,遗留到后世。

作为交河的主人,车师王自然是骄傲的,左右簇拥的奴仆努力伸手,让蒲伞能为王遮阳,好让他站到高台上观察汉军动向这一小会功夫,也不至于额头冒汗。

眼下已近正午,空气十分闷热,车师王看到,扎营一夜休憩后,汉军一前一后两支队伍皆已抵达交河城外——也就是隔着两条又宽又深的河谷,在对面的数百步外的土垣干瞪眼,共有近万之众,这已经比交河城中六七千居民更多了。

却见汉军陆续下到了河谷里,一军对着河对岸的东门,一军对着已经砍断木索桥的西南门,还有大嗓门的译者,用车师和汉话大声呼唤,要车师王出去迎接他们的将军。

车师王则让译长回应,说交河以北的石城里有些粮食,是专门给大汉天兵留的,请汉军笑纳后离开,但城恐怕不能开,因为车师人正在祭祀白山神。

话是传出去了,但汉军却没有要走的意思,反而警告车师,再不开城相迎,便要自己登门拜访了!

“王,大汉可不像匈奴诸王,能用一点食物就轻易打发。”

穿着一身素白绢衣的贵人苏犹下拜,将头触到地面上:“还是应该派人相迎汉使入城款待解释,勿要得罪大国啊。”

二三十年前,车师就因为夹在汉匈之间常遇战火,后来汉军退走十余年,而匈奴右贤王直接派了四千骑来车师,效仿汉军屯田积谷,保证了几年前右部对西域的用兵。

近年来大汉开始重返西域,并且离车师越来越近,终于到兵临城下这一天,而匈奴田卒闻讯惊走。在苏犹看来,以小邦事大国,伺候不好哪边都不行。

然而车师王最信赖的王子乌贵却不这么看,这老车师王有二子,长子军宿乃是焉耆外孙,匈奴屯田之兵撤走时,将他也带走为质,而二王子乌贵乃匈奴妇所生,天然亲近匈奴,低声对车师王道:

“若是迎了,等汉人撤走,右王的使者再来,车师又要被教训了,汉军要来趟车师可不易,要跨越大沙海,十年能路过一次便不错,可匈奴,却是年年都能从白山以北南下。”

更何况,交河内还有五百匈奴人,说是协助车师抵御汉军,其实也有监视的意味。

车师王颔首,比起汉军,他还是更怕匈奴多一些,僻壤小王也不可能有汉朝中枢官员的全局意识,更不了解汉军经营西域的决心,只想像打发右地那些过来敲诈的部落一样,随便一点粮秣请他们走。

但毕竟汉军人数颇多,回到冬暖夏凉的王宫中,老车师王遂端着葡萄酒,慢悠悠说起自己的经验来。

“我做王二十多年,一共三次遇到过汉军围交河。”

约是三十年前,汉军首次兵临交河时,车师王还是王子,敌人有乌泱泱数万吧。只是太过乏食,只随便围了围,车师投降就撤兵了,他们一走,车师又一转头继续投入匈奴怀抱。

二十年前,汉朝则是派遣一个匈奴降王,将楼兰国兵击车师。楼兰是车师的老邻居,有多少斤两彼此还不清楚?这次连假意投降都不想,匈奴遣右贤王将数万骑救之,汉兵不利,引去。

最后一次是十六年前,汉军去攻击匈奴的大军路过车师以北,又让一将带着楼兰、尉犁、危须凡六国兵击车师,这次人看着多点,车师王遂主动降服,臣属于汉,但汉军仍无法留一兵一卒在车师,很快就撤离了西域。

一百年了,不管是匈奴的马王还是汉朝的将军,都无人能真正攻破这易守难攻的绝地。

“这次的人数,只与第二次差不多,远不如第一、第三次,不必惊慌。”

车师王安慰手下的领主们,骄傲地举起了葡萄酒:“龟兹国都延城号称西域最大的城郭,永不陷落。”

“那是他们自夸,在我看来,交河,才是是西域这片沙海上,永不沉没的大船!”

……

任弘能够想象,若是能与天空中盘旋的鹰共享视野,他便可看到,交河故城像是一片细长的柳树叶子,像是一艘黄土筑就的方舟,漂浮在吐鲁番盆地上。

乍一看,它确实是形势险要,易守难攻。

汉军若想进攻,首先要面对的,是秋天丰水期宽阔的河流。他让人试过了,足以没过到七尺男儿的脖颈,且河中淤沙不少,光是将队伍渡过来就颇为不易。交河城下的低地无法站太多人,摆不开进攻梯队,许多人得挤在没过小腿的泥水里等待。

第二道麻烦,则是高达三十米的黄土崖壁,外加九十度的垂直坡度,无一草一木可攀附,就算他们将中原的云梯扛来也够不到。

所以能进攻交河的道路,就只剩下一道凿除来的窄坡弯曲向上,交河如今唯一通向外界的东门了。

“原本是有西南门,与对岸土塬有木板索桥相连,如今被车师人砍了。”

去周边侦查了一圈后,赵汉儿回来回复。

而杨恽这家伙在那想破了头,将史书上见过的攻城之法一一提了出来。

“水攻如何?上游筑坝,效仿知伯水淹晋阳。”

你举个王贲水灌大梁会死么?为啥要举被赵无恤砍了头做酒器的知瑶?

任弘摸了摸自己的脖子,白了他一眼:“交河不怕水。”

“这河流来自天山,流速缓慢,筑坝蓄水不易,且洪水想要漫过交河……”

任弘笑道:“除非整个天山冰川忽然融化,将整个盆地,连同吾等都淹了,交河里的众人,才可能湿湿脚。”

旁边辛庆忌想到兵法中的“火攻”一篇,提议道:“火……”

任弘继续否定:“火也没用,交河不怕火,城内是生土硬生生挖掘而成,谓之为‘减土筑城法’,且是半入地穴,几乎不用木料,就算把整个绿洲都烧完了,交河依然能安然无恙。”

“穴攻呢?挖条地道……”

张要离说一半就自己否定了这种可能,脚踩着地上的河水自嘲道:“这种地方掘穴,不等挖到交河底下,吾等就先被水倒灌了。”

辛武贤那边遣人来提议强攻,但城内人口不少,足有六七千,车师人会冶铁,装备不弱,强攻是要付出很大代价的,而且任弘记得,交河东门还有些古怪,城门进去不是通道和广场,而是一个很方便守军瓮中捉鳖的……地穴。

若是任弘三十年前和赵破奴一起来此,交河或许还有一个弱点,枯水期河流大半干涸,取水不易。但这两代人的时间里,被匈奴俘虏又送给车师的“秦人”工匠,带来了中原的科技:凿井。据抓来的当地人说,在车师王重金赏赐下,工匠一口气在交河开了几***,口口有水,补全了最后一块短板。

所以一般的做法,就是往死里围,围到弹尽粮绝为止,就比如历史上,北魏时匈奴沮渠部来围交河,也就……围了8年吧。

任弘可等不了八年,八天时间都没有。他之所以主动请缨,选择这条路为前锋,便是抱着一蹴而就,以迅雷之势解决匈奴的小弟们,再抄近道前往乌孙支援解忧公主。

眼看众人都一筹莫展,任弘却笑道:“也别尽想取巧借助水火地穴了,其实攻城最终要靠的,难道不是‘人’么?”

……

又是伐木,又是制作器械,大张旗鼓闹了一天后,到了次日,黄昏时分,车师人感觉到,汉军终于要发动进攻了。

任弘依然仰头看着,黄昏与汉军在东门外点燃的营火,将交河点缀得沧桑落没,无边的斜阳,倾斜在土墙上。这异域风情美不胜收,想必会成为许多汉军士卒一辈子无法忘怀的景象。

后世来此旅游时,任弘是很喜欢这座交河故城的,普通游客可能嫌晒,嫌全是黄土疙瘩没意思,可这种触手可及的历史废墟,他简直不要太爱。

在炎热的废墟里,闭上眼,仿佛有驼队穿城而过,人声喧嚷夹着骆铃,依然是热闹的街市,车如流水马如龙。

可睁开眼,豪华的宫阙已化为一片废墟,千年的悲欢离合,找不到一丝痕迹。

国内恐怕很难找到这样的地方了,难怪被人称为“东方庞贝”。

可任弘现在要做的,却是拔出剑,进攻它。

真是造孽啊,只希望能少些破坏,别让自己变成和匈奴人一样的文明毁灭者吧。

随着辛武贤一声令下,他的部下涌向东门,声音鼓噪喧天。

而任弘拿起鼓槌,最后一次问杨恽:“那些东西,发给众人练熟了么?”

“练了一天一夜,敢死之士们都用熟了。”

杨恽难得有些佩服,任弘明明和他一样,没来过交河,是如何在酒泉敦煌屯驻时,就悄无声息做了那么多准备的?连自己这个军司马都不知道,这莫非就是兵法所谓的“料敌于先”?

“果如道远所言,在这黄土塬上,几能飞檐走壁!”

……

车师的丁壮,都被吸引到辛武贤开始猛攻的东门去了,那边杀声震天,将平日里交河城旁清晰的虫儿尖鸣,草木沙沙全掩盖住。

一同被掩盖的,还有群摸黑顺着交河下未来得及清理的芦苇,低身前行的敢死之士。

带头的是身手矫捷的赵汉儿,其后是河西曲最精锐的三百士卒,天水曲的甘延寿等人,也在其中,来自北地的少年心跳得很快,不时仰头望着高高的交河城,似乎想永远记住这一幕。

他们在夜色和疑兵掩护下到了交河北面,紧紧贴着土塬壁,藏身于阴影之下,调整着呼吸和心跳,头顶十余丈,是车师人匆忙支援东门的脚步和呼喊。

若是在崖边巡逻的车师人警惕些,将大半身子伸出去,便能发现,这些汉军士卒将卷卷粗麻绳绕在一侧肩头,斜挎过胸,然后换上奇特的软鹿皮靴,靴子顶端有突出的铁尖刺。

而手里捏着的,赫然是一把把鹤嘴锄!

没有任何人说话,直到听到东门那边汉军士卒“必克交河”的口号此起彼伏,才立刻转过身,由赵汉儿和甘延寿带头,将鹤嘴锄深深钉进了常年被流水滋润,不是那么坚硬的天然黄色生土中。

他们今日,是攀登者!

……

PS:第二章在0点前。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