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APP
搜猫阅读 > 游戏 > 历史扳道工 > 第222章 百年遗患

历史扳道工 第222章 百年遗患

作者:银刀驸马 分类:游戏 更新时间:2024-04-26 14:18:34 来源:69书吧1

搜猫阅读(soumal),最快更新最新章节!

另一名金兵见状大惊,举起手中的长矛便向孙珲飞掷,孙珲轻松的闪身躲开,飞到了他身边,一刀将他的头砍成了两半。

孙珲又接连杀掉了数名金兵,最后的一名金兵看到首领和同伴尽数给孙珲杀死,竟然绝望的跳下马来,举刀想要自尽,却给孙珲凌空一脚踢掉了手中的刀。

这名金兵给他踢得凌空飞起,重重的摔在了地上,孙珲降落在他身边,确定这名金兵没有死之后,便来到了那几匹已经停下了脚步的骡马前,挥刀割断了绳索,将六名被缚在骡马背上的年轻村女解救下来。

那几名女子本来已经给突然出现的“羽人”惊呆了,看到孙珲救下了她们,无不惊喜交集,向着孙珲齐齐拜伏,孙珲笑了笑,扶起了她们,将几匹马收拢过来,要她们骑马回去。

那几名女子看到躺在地上抽搐着的金兵,眼中满是愤恨之色,她们对望了一眼,捡起了金兵遗弃在地上的刀,向那名金兵大步走去。

孙珲看到她们的动作不由得一愣,他刚想阻止,几名女子却全都发一声喊,扑到了那名金兵的身边,各举手中刀,对着那名金兵或砍或刺,那名金兵顿时发出凄惨的号叫。

孙珲咧了咧嘴,他之所以留这名金兵的性命,是想要他带路,领着自己进入金军大营,现在看来,他要找“向导”的话,得另外选人了。

孙珲振翼飞起,向前飞去。

他又飞行搜索了一会儿,希望能够碰上新的金军游骑,但金兵却再出没有出现,令他郁闷不已。

他大概计算了一下路程,然后飞上了高空,向下俯瞰着,希望能有所发现,但由于天上还在下着雪,云层很厚,纵然他是海东青的眼神,也望不多远,只能无奈的又飞下来,进行着低空飞行。

这一马平川的平原,根本没有啥遮挡,孙珲一边飞行,一边不由得想骂当年坚决不让宋太祖赵匡胤迁都的那个人。

赵匡胤的弟弟,宋太宗赵光义。

史载赵匡胤西幸洛阳,在历史上并没有留下什么特别冠冕堂皇,一定要去的理由。如果一定要有,那么最大的,最合情理的说法,就是他要回乡祭祖。

毕竟他的父亲赵弘殷就埋在那里。

他带着自己的二弟光义和文武百官一起程前往。开封,就留给了他的儿子德昭及三弟光美来看守。这时天下大定,南方尽平,北方的北汉苟延残喘,唯一的劲敌契丹也已经和他暂时结盟通好,一切都安定平静,没有什么可担忧的。

他尽可以富贵还乡,锦衣昼行了。于是,赵匡胤就回到了洛阳。

先办公事,赵匡胤携弟来到父母的陵墓安陵前,依礼奠献号恸,史称左右皆泣。之后他寻视洛阳故地,见洛阳宫室壮丽,他召来河南知府、右武卫上将军焦继勋嘉奖勉励,晋升为彰德军节度使。再之后,有传闻他到了赵普家。

从赵普家里出来之后,赵匡胤却突然提出不走了,他要把都城从开封迁到洛阳。一言既出,天下震动,但没有人敢对这时的赵匡胤说“不”,史称“群臣莫敢谏”。但铁骑左右厢都指挥使李怀忠,赵匡胤的多年心腹还是站了出来小心翼翼的表示反对,他的反对理由是,东京开封有汴渠之漕运,每年从江、淮间运米数百万斛,京城里数十万兵丁都靠这个生活,陛下您突然迁都,在洛阳怎么运粮?况且库府重兵,根本之地都在开封,实在不可动摇。

说得似乎有理,但赵匡胤理都没理他,因为赵匡胤知道,真正不愿意迁都的那个人很快就自己找上门来。

晋王赵光义来了。

这个温文有礼,得体大方的弟弟从多角度,多方面的考虑出发,小心从容地对哥哥说了很多不宜迁都的话,但赵匡胤决心已定,他的回答非常干脆有力:你说迁到洛阳不行?不,洛阳只是一时之计,往后我还要迁到长安(“迁河南未已,久当迁长安。”)。

洛阳、开封、长安,都是中国古代的帝都名城,每一个城市都有多次成为历代王朝国都的荣耀。但是这里面却大有分别。

说到开封,这座名城居于中原的要冲地带,周边四通八达,尤其是水陆码头,从汉代起,就修有汴渠,隋唐时又再次扩决,使它“引入泗,连于淮,至江都而入海……”,占天下漕运之大利,所以以开封为国都,注定了会繁华昌盛。

但是开封的地利条件又注定了它不配成为一国之都。它四面旷野,一马平川,没有任何的天然屏障,只要有敌人渡过黄河,它就会直接暴露在敌人的刀枪之下。战国时孙膑的围魏救赵,之所以能成功,就是因为开封无险可守,攻之必下。而洛阳西有函谷,东有虎牢,皆为天下之险关,当年秦国就是因为这些关隘,独抗中原六国而安然无恙。再看长安,“以河为池,以岭为墙”,是黄河与秦岭直接作为屏障,更加理想的国都所在!

这些会有人不懂吗?须知赵匡胤身边的人大都是生于斯,长于斯的西北人,而且每天里所想的就是攻防之间的生存与灭亡,这些都是再平常不过的常识了。那么还会有人反对吗?

赵光义反对,他给他哥哥跪下,史称“王叩头切谏”。

赵匡胤没办法,只能进一步解释:我要西迁国都,不为别的,只不过是想据山河之险而去除冗兵之害,就像周朝、汉朝那样使天下平安。

赵匡胤作为宋朝的第一位皇帝,一切的政治法令,立国之本都由他来开创,而他也在时刻地修改着各种经实验证明不合适的东西,比如说让宋朝后世苦不堪言的“冗兵”。在开封那个无险可守的地方安家,就必须得有大量的机动部队,而搬到了洛阳或者长安,就能彻底地改变这一现象。

这是多好的一件事啊,但是赵光义在众目睽睽之下缓缓抬头,向他哥哥说出了五个字。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