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APP
搜猫阅读 > 游戏 > 历史扳道工 > 第235章 名将之悲

历史扳道工 第235章 名将之悲

作者:银刀驸马 分类:游戏 更新时间:2024-04-26 14:18:34 来源:69书吧1

搜猫阅读(soumal),最快更新最新章节!

孙珲正色道:“人必自助,而后天助之。孙某前来助阵,乃是为了我大宋千千万万不肯屈服于异虏而奋起的军民百姓,要想彻底击灭金虏,我一人力量有限,必得有如狄老弟这般武技高超又有报国之心的人才相助,方能成功,国家正用人之际,狄老弟日后切不可发此颓废之言。”

听了孙珲略带责备的话,狄锋一时间不由得满面通红。

“我也了解狄老弟你的难处,令先祖之丰功伟业,我亦十分仰慕,而令先祖所受之不公,我亦感同深受,”孙珲明白他的心结在哪里,“现下正有机会,我们何不携手,把那些如当年欺侮令先祖的酸腐文人通通扫灭,共创一番大业?”

孙珲的话仿佛标枪一般,直刺入狄锋的心里,他抬头看着孙珲,眼中满是惊疑之色。

难道眼前的这个“神仙”,知道先祖狄青有关的一切?

他并不知道,孙珲的确对狄青的相关历史知道得很多,但也并不全面。

这当中的原因,当然是拜那些在宋代可以随时定性别人是小人,无耻到根据需要篡改事实,甚至人身攻击的儒家文官集团了。

史书中,狄青在西北崛起的岁月非常模糊,在民间,他是鬼面战神,无往不胜。在官方,欧阳修等人都承认,西北争战五六年,军中只得到两位常胜将军:狄青、种世衡。

可狄青是怎样打仗的,却只有含糊其辞的寥寥数语——“前后大小二十五战,中流矢者八,破金汤城,略宥州,屠岁香、毛罗、尚罗、庆七等族,燔积聚数万,收其帐两千三百,生口五千七百,又城桥子谷,筑招安、丰林、新砦、大郎等堡,皆扼贼要害。尝战安远,被创甚,闻敌至,即挺起驰赴,众争为前用。临敌披发,戴铜面具,出入贼中,皆披靡莫敢当。”至于发生在什么时段,哪次战役,是他单独出战,还是与谁配合,都查不到。而之后历代写史的人,都只能按原样复制这些记述简略的文字。

宋皇祐五年(公元1053年)四月初三日,狄青平定侬智高叛乱还朝。宋仁宗赵桢在垂拱殿设宴,百官出席作陪,皇帝亲自把盏斟酒,为狄大将军庆功。几天之后,又在这里观看狄青指挥蕃落骑兵重演归仁铺破敌场面,与此同时,下令宰执大臣为狄青议功。

议功自古以来只有两条,一,升官;二,赐钱。钱就不用说了,那在宋朝太常见,问题集中在官职上。狄青在平叛之前的两三个月时,被提升到了枢密副使的位置上。很难说这是不是打了点提前量,为他出兵时的威信着想。这时得胜归来,问题就出现了。

如果升,怎样升?身为武将,绝不可能进入东府,成为宰相,那么这个“副”字能否去掉?如果去掉了,狄青就将打破近百年间无人敢问津的一项纪录,除了开国名将曹彬以外,从没有任何武将,能得到军方第一首脑,西府枢密使的职务。

这一点或许会有争议,史书上写得很明白,宋朝建国之后,以武职出身任枢密使的大有人在。比如吴廷祚、李崇矩、楚昭辅、王显、张逊、柴禹锡、王继英、马知节、曹利用、张耆、王德用等人。但有个区别,武职和武将是不等同的。比如一个文官,当过了一任枢密使后,也就是有过武职经历了,可他的本质,也就是说危险程度,还是个文官。他不会被宋朝官场所注目。当然其中也有些另类,比如王德用。这是位真正的武将,但当上枢密使时,准确地说,已经是曾经的武将了。他少年时痛打过李继迁,青年时和萧太后对阵,之后沉寂几十年,不管愿不愿意,只能躺在功劳簿上睡大觉,直到老得不行了,才荣升西府,当上了军方第一高职枢密使。之所以会这样,就是宋朝的西府选官标准在作怪。只要是位能杀人,能篡位的武将,青壮年时别管功劳多大,都得晾在一边。直到快老死了,彻底没危险时,才能提拔起来,变成一尊神像。这就是截止到狄青之前,北宋武将的集体宿命。

议功由中书省的宰相们负责,事情很清楚,狄青身为枢密副使,又没法升进东府,那么去掉“副”字势在必行,这是唯一可以升的官职了。但是被人否决,狄青的酬劳变成了一大堆的荣誉性头衔,比如上**节度使,检校太傅,再给他的4个儿子都连升数级,外加一大笔钱。这件事就此结束了,国家和狄青货款两清。但参政梁适替狄青鸣不平,几天之后,仁宗突然召见两府大臣,他声色俱厉地频布命令升狄青为枢密使,话说到这个份上,宰相、或者两府大臣加在一起,也不敢反驳了。当天全体任命一致通过,狄青终于当上了军方第一首脑,西府枢密使。这个消息瞬息传遍京城天下,宋朝无论是军方还是百姓,都为这位平民出身,甚至是罪犯出身的大将军叫好,国家终于赏罚分明了!我们这些平头百姓们以后只要发愤图强,为国出力,一样可以出人头地!

狄青担任枢密使一共四年,四年以来,狄青让每一个文人坐立不安,如芒在背。如果详细排列的话,他不仅让东京城里的顶级达官显贵们难受,就连整个宋朝的风气都随之改变。每次他上街,立即就会出现堵塞现象。人潮翻滚,大家争着目睹宋朝自建国以来第一位面有黥文的平民宰执。

那时节,每个百姓都露出了发自内心的仰慕,还有共同出身的认同。他们争着传颂这位百战将军有多神勇,是汉人里少有的好汉。更不用说京城内的禁军,每当此时,他们都激动得难己克制,这是整个武将群落的骄傲,近百余年的欺压和屈辱了,终于有了个扬眉吐气的兄弟!

这些都让文官们愤怒,准确地说,是发自心底的不安。

于是便有了后来的“无罪出典外藩”。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