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APP
搜猫阅读 > 游戏 > 历史扳道工 > 第296章 复边大计

历史扳道工 第296章 复边大计

作者:银刀驸马 分类:游戏 更新时间:2024-04-26 14:18:34 来源:69书吧1

搜猫阅读(soumal),最快更新最新章节!

郡王,在亲王之下,是次一档的王爵。但那毕竟是王爵!大宋王爵仅亲、郡两级。

而自己出征之时,现下复位后的徽宗赵佶郑重重复过,绝不食言。

现在,这份荣耀对他来说,已经触手可及。

但他知道,没有孙珲,他是不可能成功的。

就象前些天的这场发生在太原城外的大战,五万宋军对阵十万金军,如果不是有孙珲的话,是不可能这样大获全胜的。

这一仗宋军以伤亡近八千人的代价,歼灭金军近十万人,光斩下的金人首级便有四万多颗,被孙珲喷火烧死的人的残缺不全的尸骸有三万多具,可谓前所未有的大胜,震古烁今。

但经此一战,宋军也疲惫不堪,因而没有马上攻城,而是采用了孙珲提出的“震慑攻心”之法,逼迫金军退出太原城。

以孙珲的判断,金军主力遭到歼灭后,太原城残存的六万金军将完全丧失斗志,如果给他们一些希望的话,他们将退出太原城北返,宋军随后跟进,守卫已经占领的宋朝北方地区的金军也势必退去,则燕云十六州可一鼓而下。

孙珲认为,以现在宋朝的实力,一下子灭亡金国是不可能的,最好是借此机会收复燕云十六州后,重新获得对金国的屏障,然后和金国订立和约,待国力充实之后,再徐图发展。

张叔夜赞同孙珲的看法,虽然他并不知道,作为一个穿越者和历史发烧友,孙珲对燕云十六州的战略意义的了解,并不亚于这个时代的人们。

燕云十六州为险要之地,易守难攻。其中幽、蓟、瀛、莫、涿、檀、顺七州位于太行山北支的东南方,其余九州在山的西北,是重要的养马地区。中国的地理形势,到了黄河流域,就是大平原。一出长城,更是大平原。所以在北方作战,一定得要骑兵。而中国之对付北方塞外的敌人,更非骑兵不可。而骑兵所需的马匹,在中国只有两个地方出产。一在东北,一在西北。一是所谓蓟北之野,一是甘凉河套一带。一定要高寒之地,才能养好马。养马又不能一匹一匹分散养,要在长山大谷,有美草,有甘泉,有旷地,才能成群养,才能为骑兵出塞长途追击之用。而这两个出马地方,在宋初开国时,正好一个被辽拿去,一个被西夏拿去,都不在中国手里。与马相关联的尚有铁,精良的铁矿,亦都在东北塞外。马政是决定一个国家军队强弱的主要条件,没有产马地就像一群战斗机没有发动机制造厂一样,用丝绸绢布换马匹,生死只能掌握在别人手中或被对方消耗碾压,宋朝缺马并不是指江南不能养马而是生产出的马匹战力、耐力不如北方马匹,更重要的是农业区生产的战马只能凑数(其实凑数都凑不上,宋朝初期马匹很多,后期较少只能依靠步兵,导致战略投送能力小、机动性不强,不能消灭对方有生力量,哪怕打赢了敌军逃跑都追不上),不说还与民争食。首先宋朝缺乏可供大量养马的草场,因为战马最好是放养,老是圈着养是不行的。其次,马生长于比较寒冷的北方地区,对于温暖潮湿的气候不适应;再次,耕田养马的成本很高,尤其是养军马,成本更高。养活一匹战马的费用可以养活六个人,而且几匹马里才能出一匹好马,这使养马资源不好的北宋很难承受,不能大规模养马,而在北方草原地区,养马是牧民基本的生存方式之一。虽然是养一二十匹马里才出一匹好马,但养马成本低,劣马可以杀掉吃肉或如汉唐元朝只供养牧地管理人员的粮食即可。这对宋朝来说却是不可想象的。

失去燕云十六州这个北部屏障,直接导致中原地区暴露在北方少数民族的铁蹄下,对宋朝的衰变乃至灭亡有着重大影响。燕云汉人在辽、金王朝统治中国北方的历史上,都处于举足轻重的地位,在对待他们的态度上,辽、宋、金三个王朝都采取了既拉拢又排斥的作法。辽用科举、任官和婚姻来使汉人忠于自己,但是又不信任大多数“非我族类”的燕云汉人,而将其置于社会的底层;宋出于对“胡化”汉人的歧视,指其为“番”、“虏”;金则在重用部分辽汉臣的同时,在政治上将燕云汉人列于女真人、渤海人和契丹人等民族之后,排斥于统治阶层之外。结果辽中后期的燕云汉人不仅在民族认同上日显孤立,且在政治态度上也没有固定的倾向,并非传统中认为的那样“心向中原”,而是以利益为中心,选择对自己有利的一方,在辽、宋、金之间往来叛附,政治态度非常灵活。先协助辽抵抗宋,眼见辽大厦将倾就意图附宋自保,继而又出于对宋朝的失望而被迫附金,燕云汉人对三个王朝各自的发展进程、力量的消长、以及中国北方政治版图的构成,可以说起到了极其重要的推动作用。

如果说宋朝曾经有一次最接近收复燕云十六州,那就是高粱河战役。此战宋军在战争之初势如破竹,燕云军民望风而降,幽州百姓甚至“以牛酒迎犒王师”,辽国在燕云一带的统治已经基本瓦解。可惜高粱河一战宋军最终还是惨败。这一战对宋辽双方的影响都是极其深刻的。从宋朝一方来说,从此再也不敢进行这种大纵深的军事突破——换言之,赵光义的胆子被吓破了。而对辽国来说,完全建立了对宋军的心理优势,而燕云一带的军民也再不敢对宋军寄以期望。

这种影响在雍熙北伐时的体现尤为明显,对宋朝来说,在战略上只敢采用步步为营、稳扎稳打的方式,同时还寄希望于燕云人民的响应。但他们没有想到,经过高粱河的惨败后,燕云之民已经不可能象当初那样箪食壶浆以迎王师了。因此在雍熙北伐的过程中,再也没有了辽国官军闻风而降的景象,相反,每下一城都必须经过血战。即使有投降的,也是在经过恶战后的被迫行为。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