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APP
搜猫阅读 > 其他 > 兼职孟婆 > 第四十七章 百腊苗女(上)

兼职孟婆 第四十七章 百腊苗女(上)

作者:辛二黑 分类:其他 更新时间:2024-04-26 14:57:28 来源:69书吧1

搜猫阅读(soumal),最快更新最新章节!

我没想到苏珉竟然是苏寒川的后人,不得不感叹缘分的奇特了。那位老前辈也算得上是我的恩人,此刻看到他的后人因我而伤,心里难免愧疚。

他问起我的外曾祖,我告诉他老人不久前去世了。他颇为惋惜,称他的太爷爷有时候还会惦记起他们的同门情谊。我向他表示会找一天去拜访苏老前辈。

第二天,我身体完全恢复,就和秦子霖一起往百腊镇去。

三辆警车浩浩荡荡的开到镇上,没想到,消防队却赶到了前面。听说是镇子西边的一个吊脚楼烧了,还连累了整条街,人都救出来了,但是木质结构的房子连根整截都没剩下,全成了焦炭。

我懵了,对比了宋沐寰给我的纸条,那烧起来的街,不就是我要找的地方吗?看来,我们昨天的动静不小,端了某个邪恶组织的窝点恐怕这边已经有消息了。柳三江一定是得到了消息这才毁尸灭迹一走了之。

秦子霖问我怎么办,我说人在这里住着总要出门采买,吃饭走动吧,那就免不了和周遭接触留下痕迹,尤其柳三江这种带着神秘的人。我打算在这里留一天,跟镇上的人打听打听。

不过不需要无畏的消耗警力了,其他人都先回了县里。我和秦子霖找了一间招待所住下,利用白天的时间四处打听是否有人知道一个叫柳三江的人。

奇怪的是,所有的人都声称没听过柳三江这个名号,那条街上住着的都是当地的居民,从来没有什么可疑的人出入。

“要么隐藏得好,要么是买通了所有人。”秦子霖这样说,我也觉得差不多是这个原因。

不管怎么样,实在是没有收获。天黑了,只好回到招待所。

招待所的老板姓汪,一个四十多岁的中年大叔,是汉人,娶了当地淳朴善良的阿乌做了老婆,于是在这里定居。如今有了两个儿子,开个小旅馆为来村镇做生意进货的游走商贩提供住宿,经营稳定,从他谈吐里就能听出他很是满足安定。

我们在一楼的桌子坐下,点了两个菜。老汪和阿乌很高兴,亲自为我们下厨。

阿乌说,在这儿入住的商贩大多是不会吃饭的,就买个油粑粑就着清茶吃了就睡,明天一大早就又得上路。所以一楼虽然很宽敞,但是只摆了一个桌子。

老汪笑着说,反正空着是空着,不如就也改成房间。阿乌却比他精明些,说现在本来也天天住不满的,改了房间也是空着,地上又潮气住人可不好。不如改了店面,买些面包,方便面,矿泉水的,说不定还能挣钱。

我看他们虽然斗嘴,却你来我往的十分自然轻松,让人感叹这不就是歌里唱的那种“稳稳的幸福”吗?于是也忍不住跟着凑了一句上去,说阿乌大嫂说得对,特别懂生意经。

阿乌高兴极了,说送我们一个鸡蛋汤。

“就算他掩藏得很好吧,我在想,为什么是这个地方?这个小镇子平凡得和别的镇子没什么区别啊?那个姓柳的为什么在这里出现?”秦子霖一边往嘴里塞饭一边问。

他问的也正是我疑惑的:“真不知道这镇子有什么特别之处。”

我突然出声的一问,到把给我们端汤来的阿乌给吸引住了。

“啥啊?你说我们这百腊镇有啥特别?”阿乌笑嘻嘻坐到柜台里,一边拿起鞋底绣,一边同我们说,“这镇子现在是普通了,以前可不呢。”

我也来了兴致,问:“怎么回事呢?阿乌大嫂,你给说说。”

阿乌说:“我也是听我爷爷那辈传下来的。说这地以前叫石瓦沟,是富庶的宝地,出产的茶叶年年向中原的皇帝进贡,颇得赏识的。后来土司来了,改了名叫金瓦沟,还给这儿题过一块碑呢。”

阿乌告诉我的故事,大概是清初时候的事了。

此地的茶叶大户张家,不但控制着金瓦沟最大的茶叶贩送网络,到了张永赓当家的时候更是垄断了向土司进贡茶叶的所有渠道,生意做得太大了。但是他渐渐发现,湘西一带这些土司们的权力早已不如以前,清政府政府派驻了许多官员与军队来,恐怕这里将不再是土司的天下了。于是他又开始向清朝廷献媚,花了不少的钱在钦差们的口袋里,很快就把自己的茶叶送上了进贡皇宫的马车。那才真的是赚的盆满钵满,腰缠万贯。

一旦有了钱就愿意图什么?享乐?女人?不全是,张永赓却是个野心永不停的人。他知道,要想家族长长久久,不仅这黑白两道得吃得开,还得给后人留下保障。于是,他有些残忍的找了个莫须有的借口,休了自己的糟糠之妻,又极力奉承县令,最终娶回了一个县令家的庶女,跟官家攀了亲戚。

这下可好了,他张家在金瓦沟所有的商户大家里成了最受尊崇的,很快就拿下了船运大户和桐油大户把持了多年的商会会长宝座,把大土司赏赐的“业精”的牌匾挂在了自己张家的门楣上。他每天都会亲自擦拭,风雨无阻,偶尔也得意的在自己宗祠里嘟囔几句,这张家多年从商,唯到了他这一辈算是顶到了天!

都说,这家家有本难念的经。这话真不假。

十几年来,张永赓事业红火,张家家业雄厚,连宫里的娘娘都喝了他送的茶,尤其后来老丈人升了从四品的宣抚使,给他撑着腰,更是春风得意,史上最盛。这方圆百里的地儿还有谁敢跟他作妖?

还真有,也不是外人,正是这位宣抚使千金的太太给他生的宝贝儿子。

儿子取了名字叫张顺堂,长到十六岁,正是蠢动不安的年纪。张永赓从小教他生意经,教他如何交道人脉,将来继承庞大的家业。

可他偏偏喜爱诗书礼乐。一日在外面玩,遇到唱高腔围鼓戏的深受吸引,听了整整两个时辰,把个《游园惊梦》听了全,从此以后再也无心父亲的教导,每日沉醉在那悠扬的曲调和恍惚撩人的故事里。什么《西厢记》什么《玉簪记》,什么白蛇传、七仙女的民间故事样样背得滚瓜烂熟。

张永赓心里有气,到处威逼利诱的打发了金瓦沟所有的唱戏艺人,可也没用。他使得钱赶人,张顺堂也使得起钱招人,爹和儿子就这么一追一赶的,总是没玩没了。

毕竟是亲儿子,恨铁不成钢,却打也不是,骂也不敢。张永赓无计可施,只好找到老丈人求助。看着自己的外孙不学好,宣抚使大人倒是出了个主意,说赶紧给他许个亲事,有了担当也就安分了。

张永赓心想是这个礼,于是顺着老丈人的关系结交了苗族百腊部落的首领,他有个女儿名叫桂檀,性子刚强如火,生得又标志可爱,很讨人喜欢。

张永赓不是不喜欢这个女儿,却觉得这百腊首领虽然有点势力,却并不是正统的高官大户,是不是不太配得上自己的儿子。

老丈人语重心长的说:“这伙人呢虽然不算正统,可是你得看着他们的背后是谁。眼下朝廷虽然是满清天下,可咱们西蛮地区的人心可都向着谁呢?”

张永赓摇摇头:“这天下都是满清的了,咱们心里还能向着谁?”

老丈人说:“说你聪明吧,这眼光还是浅了点。眼下朝内朝外,势力最大的,莫不是西北的年大将军吗?”

“年羹尧?”张永赓瞪圆了眼睛。

虽说这大人物的名号是听过的,可是再大也不能大过皇上去啊。

老丈人却说:“话是如此说,可是眼下的情形可不是如此。皇上势单力薄最倚重的就是年大将军了。你若不攀上年家,不想要更大的成就,不想给顺堂个好未来,就坐你的井底之蛙也未尝不可。”

张永赓还是不懂。

“这百腊部落早就归顺了年大将军,这岂不是你的机会吗?”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