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APP
搜猫阅读 > 都市 > 重生之女将星 > 第一百五十二章 死局中的生机

重生之女将星 第一百五十二章 死局中的生机

作者:千山茶客 分类:都市 更新时间:2024-05-18 00:29:12 来源:言情小说阁

【全本言情小说 】,提供真正已完结小说全文免费阅读!

济阳城里的百姓撤离,与肖珏接管济阳城军,几乎是同时进行的。

王女亲自下达的命令,百姓不会不听从。纵然有再多不解和疑惑,听到城中动乱,也会为了保全家人性命而暂且离开。不离开的只有实在不能走远路的老弱病残,他们因为种种原因无法迁移,亦不愿路上颠沛流离,宁愿死在故乡。

最难办的,大概是济阳城里的一些世家大族,对穆红锦这些年多有不悦,暗生异心。只是穆红锦做事从来雷厉风行,虽是女子,却从来强硬的压下了所有反对的声音。然而此次济阳城危机来势汹汹,穆红锦到底是有些分身乏术,这些世家大族便蠢蠢欲动,打算趁此机会动些手脚。

穆红锦无法离开济阳城,一旦她离开,不仅给了那些暗中反对她的人机会,也意味着她放弃了这座城池,也放弃了这座城池中的百姓。她作为济阳城的王女,既享受了百姓们的爱戴和尊敬,这种时候,理应担起责任。

一辆伪装的不起眼的马车从王府门口偷偷离开了。

打扮成侍女的穆红锦站在王府门口,大半个身子藏在在柱子后,看向穆小楼离开的方向。

穆小楼尚且不知济阳城的危机,天真的以为此次离开,不过是为了代替祖母参加藩王的生辰,走时候还很高兴,说要与穆红锦带礼。回来的时候只怕是夏日,还要穆红锦陪她做甜冰酪。

一直到再也望不到马车的背影,穆红锦才收回目光,正要回头迈进府里,一瞥眼,似乎看到有个白衣人站在对面,不由得停下脚步看过去。

那是个穿着白衣的男子,看不清楚面貌,藏在对面街道的院子里,阳光从屋顶照下来,投出一大块阴影,他就站在阴影里,看不清楚样貌,只能看清楚腰间佩着一把长剑,背上背着一张琴。

宽大的街道,人流汹涌,来来往往的人群中,他微微抬头,似乎隔着人群在看她,又像是没有看。

一辆拉着货的马车慢慢的驶过去。

穆红锦再抬眼过去时,只余晃的人眼花的日头,街道那边,再无人的影子,仿佛刚才只是她的幻觉。

她静静的站了片刻,走开了。

……

夜里,崔府书房里的油灯,仍旧明亮着。四角都放了大灯笼,照的屋子明晃晃的。崔越之的书房,与其说是书房,倒不如说更像是兵器库。冷冷清清,方方正正,除了桌上胡乱堆着的几封卷轴,和放着书的黑木架子,实在没有一点风雅清正的地方。

不过他本也不是个爱读书之人。

墙上挂了一张地图,地图很大,将墙占了一半。中间画着一到河流,河流附近的水旋涡和礁石堆都画的很清楚。

屋子里坐着十余人,皆是如崔越之一般的武夫。这些都是崔越之的同僚和手下,此番若是乌托人进城,这些人都要作为济阳城军的副兵头,配合肖珏行事。

禾晏与肖珏坐在一侧,飞奴和赤乌则抱臂站在后头。崔越之拿着炭笔,在地图上显眼的地方画了一个圈。

“运河只有这个地方最适合上岸,”崔越之点着他画的地方,“若是从此处上岸,两军就会在此处交手。此地平整,适合用济阳城军的兵阵,不过……”他看了眼肖珏,有些心虚,“我们的人马不够。”

济阳城根本不会有太多兵马,文宣帝不会允许这样的事发生。当年为了自保,多少藩王将军马解散,穆红锦亦是如此,留下这不到两万的济阳城军,已经是文宣帝格外开恩了。

以两万兵马来说,造反不够,掀不起什么大波浪,但同样的,用来抵挡或许数万凶兵的乌托人来说,更是底气不足。崔越之也明白这一点,巧妇难为无米之炊,纵然有用兵奇勇的封云将军,但你连兵都没有,让他用什么跟人打,用那张脸吗?

“不是人马不够,”肖珏目光落在地图上,淡声道:“是船不够。”

“船?”崔越之的一名手下看向他,有些不解。

勿怪他们,济阳城太平了这么些年,除了崔越之这些年长的,只怕稍微年轻一点的,连真正的战场都没上过。

肖珏手指轻轻叩了下面前的茶杯,道:“你来说。”

禾晏:“我?”

崔越之和其余的手下一同看向禾晏。

禾晏如今已经换回了女装的打扮,今日在演武场打败木夷的事,在座的人也有所耳闻。但一位身手出众的女下属,能做的,也就是保护主子的安危,再多一点,在战场上杀几个人。

排兵布阵,分析战报,这种事,可不是普通人能做到的。而且男子们,大抵在军事上天生自觉优越于女子,对于肖珏此举,便带了几分促狭之心。想着传言并不尽实,世人都说封云将军冷漠无情,不近女色,原来都是假的,如今已经色令智昏,由着这位与他“关系匪浅”的女下属胡闹。

一时间,众人看肖珏的目光,仿佛看被狐狸精宠妃迷惑的亡国昏君。

禾晏这些年,对于男子们轻视女子的目光,早已看过不知多少回。有心想要教这些人正一正脑子,想了想,就没有推辞,站起身来,笑眯眯的走到地图前。

崔越之退回了自己的位置,其余人都看向禾晏,一副“等着看她胡说八道些什么”的看戏神情。

禾晏看也不看地图,只面向着众人,道:“这些都不重要。”

众人不明白。

“水上之战无他术,大船胜小船,大铳胜小铳,多船胜寡船,多铳胜寡铳而已。”

“你们小船小铳,寡船寡铳。怎么看,在哪里上岸,兵阵如何排布,都不是最重要的。大魏除了皇家禁军外,禁止火铳,便只谈船,只要乌托人有足够的船,他们就能胜。”

“要打以少胜多的仗,没有船可不行。”

“在水上,他们船多,在岸上,他们人多,这幅地图,根本就不是这么用的。”

在座的人虽然这些年不打仗,但也不是傻子,禾晏究竟是不是信口胡说,也心知肚明。她一针见血,指出问题的关键,一时间,众人轻视之心收了不少。

“禾姑娘,”崔越之道:“可是你也知这些年,陛下禁止私自豢养军队,何况是兵船。运河上的船本就是用来运送货物,要不就是载人远行,济阳城里根本不敢自建水师,更勿用提火铳。”

禾晏心中叹息,她自然知道这些。毕竟前朝曾有过藩王之乱,自先帝继位后,就尤其注意削减藩王势力。如今的几大藩王,也其实跟朔京城里无实权的贵族一般。

“敢问肖都督,”一名崔越之的手下看向肖珏,小心翼翼的询问,“保守估计,乌托人的兵马,大概几何。”

肖珏:“十万,只多不少。”

众人倒吸一口凉气。

这等兵力差异,教人想要生出希望都勉强。

“城中百姓如今已经被殿下安排撤离,从城门后离开。”一名副兵声音干涩,“我们……就尽力多拖延一些时间吧。”

话里的意思,大家都已经做好了牺牲的准备。城中撤离的百姓,以及小殿下,都是保存的火种。他们能做的,只是为百姓们多争取一些时间,城池被攻陷,只是迟早的事。

肖珏目光清清淡淡的扫过众人,微微坐直身,正要说话,突然间,女子清脆的声音响起。

“士气低落成这样,可不是什么好事。要知道我们这里,还有名将呢。知道什么是叫名将吗?”

众人一愣。

“不该输的战争不会输,不能赢的战争有机会赢,这就叫名将。”禾晏扬眉,“看起来必输无疑,名将都能找出其中的突破口,转败为胜。这里有名将,以一人之力扭转乾坤,你们这样,叫人家如何自处?”

她心想,这里还不止一个名将,是一双,大魏的两大名将都在此,这要能输,说出去也别做人了。

众人不知她的底细,只看向肖珏,心道,肖珏的手下真是不遗余力的吹捧他,连这种烂到极点的棋局都能坚信肖珏能转败为胜,这得平日里多崇拜他?

崔越之沉默片刻,问肖珏:“那么肖都督,我们应当如何转败为胜呢?”

世人并不知当年肖珏水攻一战是以少胜多,毕竟对外人而言,当时肖珏是带着十万南府兵虢城大捷。可那时候是往城中灌水,是攻城非守城。且济阳与虢城本就环境不同,济阳是水城,虽同是水攻,其实天差地别。

肖珏身子靠在椅背上,左手骨节微微凸起,抚过茶盖,看向禾晏,漂亮的眸子里是数不清的幽深情绪,道:“你来说。”

禾晏微微蹙眉。

他道:“你与乌托人交过手,比其他人更了解乌托人的手段。”

乌托人的手段粗暴而直接,这与他们本身的行事作风有关。这么多年藏在暗处,不时的试探骚扰,既自大又自卑。此番筹谋许久,又选择了济阳城作为首战军功,必然会将此战行的轰轰烈烈,声势巨大。

禾晏道:“水克火,水火不容,不如用火攻。”

书房里一时无人说话。

“麻烦禾姑娘,说得更清楚些。”崔越之道。

他待禾晏的态度越发恭敬,觉得这姑娘与其他女子很是不同,和肖珏的其他下属也很是不同。譬如飞奴和赤乌,也同是肖珏的下属,但他们只听从肖珏的吩咐做事,肖珏并不会如眼下这般,让他们发表看法。而禾晏虽然一直以来看似对肖珏表现的很恭敬,可仔细去看,并不像是上下级的关系。崔越之心大,倒是看不出来爱不爱的,但他能感觉到,禾晏将自己与肖珏看作了同一地位上。

若她是个男子,大抵就是与肖珏更像是兄弟好友而非主仆。

“乌托人用的船,可能会很大。至少绝不像是济阳城军里那些托运货物或是载人的小船。乌托国远在陆地,四周无海,想来并不如济阳城里人通水性。我认为,最大的可能,他们会乘坐大船到济阳城边。由方才崔中骑所指的地方上岸,”她指着崔越之方才标记的地方,“如果……如果他们彼此的船离的很近,可以用火攻。火势一旦蔓延,济阳的小船可以迅速驶离,乌托人的大船却不可以。我们能趁机消灭乌托人的主力。”

在水上用火攻,这个办法过去无人试过,一时间众人都没有说话,但禾晏的一番话却令大家豁然开朗,心中隐隐激动起来,暗忖此计可行的地方。

“乌托人兵力胜我们多矣,也知济阳多年太平,不是乌托人对手,心中定然骄傲,骄兵短视,这是他们的缺点,正是我们的长处。”

她说话的时候,声音柔和坚定,清晰又有条理。一字一句,仿佛能给人无穷的信心,方才还认为此仗必败的众人,光是听她几句话,便又觉得,或许他们能创造出一场史书上以少胜多的战役,供世人敬仰。

只是……崔越之疑惑的看向禾晏,在这样短的时间里,想出应付的办法,虽然不算毫无漏洞,但独辟蹊径,且一针见血的指出胜败关键,寻常女子真能做到如此?莫说是女子,纵然是男子,在军中多年的总兵,也未必能反应如此迅速。毕竟为将者,需要的不仅仅是经验,还有一点点天赋和独到的眼光。可禾晏看起来才多少岁?听说才十七,十七岁的女孩子,已经如此厉害了?

肖珏的手下都如此厉害,九旗营里岂不是卧虎藏龙,崔越之心中生出淡淡寒意。

“我只是提出这个设想,”禾晏道:“具体能不能实施,如何实施,我也难以把握。”禾晏知道自己说的多了些,有意识的将话递给肖珏,“此计可不可行,还要看都督的决定。”

她本来可以不说这些,但认真对待每一场战役,是每一个将领的责任。何况济阳城很好,百姓亦很热情淳朴,她不愿意让这美好的如世外桃源一般的地方毁在乌托人手中。要知道,乌托人占领济阳,只会一路北上,遭殃的是整个大魏百姓。

她会一直战斗到底。

众人看向肖珏,肖珏的目光掠过禾晏,站起身,走到禾晏的身边。

禾晏低头,避开他若有所思的目光,回到了自己的位置。

他捡起方才被崔越之放到一边的炭笔,在崔越之刚刚做好的标记前方,重新圈了出来,做了一个全新的标记。

新的标记在旧的标记前面,也就是济阳城靠岸的前方,有一处狭窄的出口。这是运河与济阳城里的河流接口的地方,如一只葫芦嘴,尖尖细细。只有通过这处葫芦嘴后,才能到达真正的运河。

“火攻可行,可在此设伏。此道狭窄,大船不可进,小船可在其中穿行。”

崔越之眼睛一亮,肖珏目光很毒,这地方很适合埋伏兵力。

“至于火攻如何,”肖珏道:“需看风向和地形。”

“城里有司天台专门负责看天相风向的人!”一名济阳兵士道:“平日里好用来为农庄水田播种安排。”

又有一人迟疑的问:“可若是当日风向相反怎么办?”

“那就不能火攻。”肖珏道:“毕竟战争,讲的就是天时地利人和。”

禾晏心道,这倒是真的,缺一不可。当然肖珏没有将话说完,倘若当时风向相反,自然有别的办法。

不过战争这种事,本就是讲了一点运气,若是老天爷不让你赢,史书上多得是功败垂成的例子。而他们要做的,就是将这些不确定的可能降到最低。

这一场关于水攻的讨论,一直讨论到了半夜众人才散去。从一开始的大家无精打采,悲观失望到后来的精神奕奕,神采飞扬,也不过是因为禾晏提出的一个“荒谬”设想而已。

林双鹤见这一行人出来的时候神情与开始已经十分不同,惊讶的问他们:“怎么回事?你们在里面干了什么,他们怎么如此高兴?”

禾晏打了个呵欠,“当然是晓之以理动之以情了。”

“那也不至于吧。”林双鹤嘀咕了一句,“不知道的以为你们在里面喝了一场花酒。”

禾晏:“……”

她道:“时间不早了,我先去休息,有什么事明日再说吧。”

林双鹤点头:“好。”

禾晏回到屋里,白日里在演武场纠正济阳城军的兵阵,夜里又讨论那副地图,已然觉得十分困倦。她梳洗过后,走出来时,看见肖珏还坐在里屋桌前,提笔在写什么。

禾晏凑过去一看,他不知从哪里拿到了一封崔越之方才挂在书房墙上的地图的拓印,只不过是小一号的。将之前楚昭给穆红锦的乌托人兵防图的拓印放在一处,对比着什么。

他写的是禾晏方才提出的,有关火攻可能需要注意的各方面。譬如葫芦嘴应该设伏多少,当日风向、城门和城中守卫安排。因为济阳城军实在太少,哪怕是安排一个兵,也要极为谨慎。

简直像是节衣缩食操持家用的小媳妇。

禾晏道:“都督,还不睡?”

“你睡吧。”肖珏头也不抬。

禾晏心里叹息一声,心道少年时候的第一只需要天赋秉异,在课上睡大觉也能拔得头筹。可要多年时时维持第一,还真不是只需要天赋就能做到的,想当年她在抚越军中也是如此,夜半子时丑时寅时的月亮,她都看过。

思及此,就道:“都督,我来帮你吧。”

正说着,外头响起人敲门的声音,是柳不忘:“阿禾,可歇下了?”

这么晚了,柳不忘还来找她?禾晏与肖珏对视一眼,道:“没有,师父,稍等。”

她披了件外裳,将门打开,柳不忘站在门外,他当是刚刚从府外回来,衣裳还带了夜里的寒露,禾晏看了看门外,道:“进来说吧。”

柳不忘进了门,看见肖珏,对肖珏微微颔首,算是见礼。他的目光落在肖珏面前的卷轴上,微微一顿,随即道:“济阳一战,都督可有了应对之法?”

“一点点,”禾晏道。

“胜算几何?”

禾晏:“至多五成。”

最好也不过是一半一半。

柳不忘沉默片刻,道:“乌托人可能很快会动手了。”

肖珏看向他:“柳师父查到了什么?”

“我追查的乌托人,如今已经往一个方向去,有一部分去了城外,还有一部分消失了。他们察觉到了我的行踪,王女殿下疏散百姓一事,亦瞒不住风声。”柳不忘道:“乌托人的船还未到,现在就是争时间。”

“在最短的时间里,济阳百姓撤离的越远越好,但城中有无法离开的平民。”柳不忘的声音沉下去。

他并不愿意平民成为乌托人屠戮的羔羊。

“师父,”禾晏道:“您不是会扶乩卜卦,可曾算到这一战是输是赢?”

“无解。”

禾晏:“无解?”

其实早在很多年前,柳不忘还是少年时,就曾在山上卜卦济阳城未来数十年的机缘。卦象显示,数十年后,城中有大难,堆尸贮积,鸡犬无余。连着大魏,亦是如此,王朝气数渐尽,他还想再看,被偶然看到的云机道人一掌将龟甲打碎,斥道:“天道无常,天机岂是你能窥见?”

不了了之。

后来发生了许多事,他也知世事无常,人力比起天道,过于渺小。柳不忘已经多年未曾卜卦,可自从此次见到禾晏,知晓济阳城恐有战争,乌托人来者不善时,到底不能置身事外,于是他又暗中卜了一卦。

卦象这东西,从来都看不到起因和经过,只看得到结局。他还记得多年前卜卦出的结果,可隔了数十年,卦象却全然不同。

这本是一处死局,生机已绝,他仍然看到了与当年一般无二的画面,但在画面中,多了一双模糊的影子。影子金光灿灿,似有无穷功德,惶惶如天,如两道明亮的金光,照亮了那个死沉沉的卦象。

一处死局,就因为这一双模糊的影子,变成了“未知”。

他看不到结局。

------题外话------

火攻参考了赤壁之战和鄱阳湖之战,“大船胜小船......“出自戚继光。

不会写打仗,瞎写的,bug多大家不要在意啦,无脑爽文而已~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