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APP
搜猫阅读 > 都市 > 农家小地主 > 第215章 求贤

农家小地主 第215章 求贤

作者:郁雨竹 分类:都市 更新时间:2024-04-26 15:12:50 来源:69书吧1

搜猫阅读(soumal),最快更新最新章节!

宋父脸色铁青的领着妻女回去,不过在临走前,宋父还是很客气的朝三伯母道谢,并且对女儿的不懂事表示歉意,刚才在屋里,若不是三伯母替他们说话,只怕这件事还不能善了。

三伯母一家和木兰一家的关系不好宋父也有所耳闻,这种情况下三伯母还愿意帮忙实在叫宋父感动。

宋彩莲低着头,心里没有对苏珠一家的感激,只有恨意。

苏珠根本就没有劝过她不要卖身,结果所有的人都以为是她算计了苏珠,而苏珠抵死不叫她卖身,宋彩莲平白背了罪名,如何不气?

而且,宋父刚才那一下太过用力,现在宋彩莲脸上红肿得厉害,人家一看就知道她被打了。

刚才在屋里,周大福并不愿意宋父和宋母将人带走,他的理由也很充分,是你的女儿找上门来求卖身的,结果现在我家太太同意了,也去叫了里正,你倒好,自己走了,那我怎么跟主子交代呢?

宋父千求万求,这才在三伯母的帮助下成功脱身,但周大福却在宋彩莲心里埋了种子。

周大福看得很清楚,宋彩莲有些小聪明,但心胸太过狭隘,这次吃了这样的亏,自家太太是她遥不可及的存在,那苏珠必定会承担对方的怒火。

比起宋彩莲,苏珠更蠢,相信对方很快就会尝到苦果的。

将人打发走,周大福这才去和木兰禀报。

木兰有些气闷的摇手,“这件事不要管了,你想办法找一下关系,将那几块地方都买下来,学田和族田的手续都要办好,建学堂的事也不能放松,事情太多,你一个人也忙不过来,苏氏族里若是有可用之人你都选出来,一一为你分担,我们也就弄一个开头,以后查看一番罢了,真正要运行却是要看苏氏这边的,所以要锻炼一下他们。”

周大福自然应下,他也不喜欢常跑到苏家庄来。

如果只是一个小族学,木兰相信凭苏氏族长和族里长老的能力可以管理好,但如果是一个大一些的学堂呢?里面毕竟有几百个学生,还来自不同的村庄,苏氏里多是不识字的佃农,交给他们管理木兰实在是不放心,她和李石也没时间,所以就只能请人。

换句话说就是要请一个管理人才。

在江南之地,最不缺的就是读书人,但最缺的却是合适的读书人。

木兰想要找一个认同她的理念,又愿意来这小山村学校的学士实在是太难,但既然已经开办,木兰自然要办好,所以她很是用心的和周围的人打听这儿有名的读书人,甚至已经打听得出了县城。

在族田,学田都办下来,学堂也在渐渐完善的时候,木兰总算是找到了一个合适的人。

****在江南之地不算有名,但也有名气。

他是进士出身,但却不热衷政事,他最喜欢的是教书育人,也因此,在考中进士之后他没有进入六部,反而是申请去了国子监。

****毕竟年轻,又是才入门的进士,在国子监里还不能讲学教书,只能在书馆里面帮忙编写书籍和整理一些东西,等过了两年才开始讲学。

****一直有属于自己的理想,他是一个忠实的儒家思想家,他所追求的社会是“使老有所终,壮有所用,幼有所长,鳏、寡、孤、独、废疾者皆有所养,男有分,女有归。”

****一直认为达成这一切所需要的就是教育,因为政治使人牵扯利益,利益使人变,就只有教育,只要将理想的种子种下,总有一日会生根发芽,那些杰出的人才因为有所理想,以后走上仕途,会尽自己所能的一点一点改变这个社会。

所以他选择国内最优秀的学府——国子监任教。

但他之猜到了开头,没有想到结尾。

进入国子监念书的,要么是家世出众的子弟,要么是考入的优秀举人,这两种人,不管是哪一种,年纪都不小了,足有十几二十岁,有的甚至三十多岁,他们的思想早就成型。

对于世家子弟来说,家族高于一切,在他们看来是家国,而不是国家,他们做什么,更多的是考虑家族的利益。

而对于考入国子监的非世家的子弟,他们也都有自己的理想,或多或少都与升官发财,光耀门楣有关。

他们的思想已经定型,想要改变几乎比登天还难。****通过教育改变思想的路只是开始就夭折了。

****痛苦了一段时间,当机立断的辞官回家办了一个学堂,他打算从幼儿开始教起。

但培养一个人成为官员,还能保持理想不变实在是太困难了,****教了十多年的书,倒是培养了不少的举人进士,在江南一带也颇受追捧,只是可惜,随着时间的推移他在这条路上越走越窄。

****已经四十多岁了,他想要学生们能够继承自己的事业,继续授业解惑,只是可惜,拜在****下面的,多是冲着出人头地来的,就算有一二学生接受了****的思想,随着时间的推移,能坚持下来的也少之又少,所以****很灰心,从三年前起就开始闭门谢客,只带着老妻住在邺山,连儿女也不常见了。

木兰想要找一个不迂腐,与这个时代不同的学者,周大福打听了几个,但木兰仔细的调查过后都不太满意,那些人有的有真才实学,但太过傲气,反而有些名过其实,而且,木兰要开的也只是一个小学堂,她不认为对方愿意屈居在这里;而有的压根是只有名声,没有一点才学,根本就是名不副实。

周大福眼看着学堂都快要建好了,连学生都进了一半,先生们也都到位了,但院长还没找到,李石又写信来催,一急就跑到更远的地方打听了,****就是这时候进入周大福的视线的。

周大福与木兰提起的时候并不觉得****合适,在他看来,****太过理想主义,他并没有隐瞒自己的理想,反而是大肆的宣扬开来,因此****的事情并不难查,很多人愿意将孩子送去****的学堂,看上的是****的才学,而不是他的理想。

这样的理想太过不符实际了。

但木兰听了却心动了。

从春秋开始,“老有所养,幼有所教”就被提出来,那时候百家思想争鸣,儒家还没有独大,那时候的生活水平虽然没有现在高,但那时候的思想却是空前的发展,君子之风盛行,每个读书人几乎都有属于自己的理想,反而不会像现在甚至是以后一样狭隘。

木兰并不反感这样的理想家,反而觉得社会有一部分是这样的人在推动,他们的作用并不亚于军队和经济。

而且****并不是空有理想的人,他为他的理想奋斗了将近二十年,这样的人,不管失败还是成功,都值得尊敬。

木兰决定去试试,如果能请到****自然好,就算不能,她也能到邺山附近寻找一番。

苏族长觉得很麻烦,道:“在族里找一位德高望重的长辈管理就是,何必还去请什么名士呢?”

“我倒不是为了请名士?只是我们的学院并不是单纯的教书,里面各项技能都有,随便找一个人并不能管理好。那位****先生做过十几年的先生,教出了不少优秀的学子,如果能请到他,对我们苏氏只有好处。”

苏族长欲言又止,看着木兰坚决的模样,到底没有再说反对的话。他和周大福一样,认为木兰能请到人的机会很渺茫,因为苏家庄太小了,这个学堂现在也只有五十多个学生入学,满打满算也就两百多人罢了,里面主要教的还不是科举的课程,反而是算术,匠,医,农等,那些名士怎么可能看得上?

木兰抱着阳阳坐上了马车,朝邺山进发,临走前她给李石写了一封信,如果能请到****,那么等****熟悉了这边后她就会将事情全交给对方,如果请不到,那就只能回府城暂时聘请一位管理人员,正式的院长还要再找人。

才过两个月,阳阳又长大了不少,现在他已经会在母亲的帮助下颤颤巍巍的站起来,然后跌跌撞撞的走两步了。

这孩子胆子大,不喜欢人扶着,他会自己找了支点站起来,你要是伸手去扶他,他还会不开心的挥掉,然后就会重心不稳的坐倒在褥子上,每到这个时候,阳阳就很委屈的看着母亲,眼睛里都是控诉。

所以慢慢的,木兰虽然一直关注着他的动作,却不会再伸手去扶他,阳阳摔了几次,倒是能自己扶着墙壁走几步了,每次看到阳阳试探的伸出脚去走,木兰都开心得不行,现在在马车里,阳阳整个人都趴在窗户上看着外面。

木兰怕阳阳翻出去,就紧紧地抓住他的衣服,生怕他一个不小心就翻出去了。要不是觉得不方便,阳阳也不喜欢,她真想在车窗那里钉上木头,这样就不用担心孩子会翻出去了。

赶了两天路,木兰总算是到了邺山脚下,周大福租了一个农户家做落脚之处,指了山上道:“太太,那位陈先生就住在上面,走路得半个时辰左右,现在天色已黑,我们不如明天再上山。”

木兰点头。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