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APP
搜猫阅读 > 历史 > 大明皇长孙:朱元璋求我称帝 > 第304章:断我汉人之脊梁乎!

biqugedingdian,最快更新大明皇长孙:朱元璋求我称帝 !

国库和内帑之间的划分,似乎从来就没有明确过。

在朱元璋看来,内帑就是自己私人的钱财,爱咋花咋花。

可从臣子,百姓看来,这天下都是你朱家的,有什么必要分得这么清楚。

若是有钱,救济天下百姓,是皇帝的职责。

不过现在这话,白信蹈可不敢这么跟陛下说。

虽然在来之前,亦或是昨日商议时,白信蹈一幅我不入地狱谁入地狱的模样,口口声声说哪怕丢掉性命,也要劝谏陛下。

实则心中就就有所计较,譬如今日的话语,在心中早就演练了无数遍,既能点出问题所在,又能避开直接的矛盾冲突。

在想到这些话的时候,白信蹈都极为佩服自己的才学。

虽然目前来说陛下看上去有些生气,但白信蹈明白,这个问题在朝堂上争论过很多次了,即便陛下不爽,也不会过于计较。

微微思索一番后,白信蹈干脆心一狠,道:“回禀陛下,若是陛下有此需要,微臣俸禄虽低,却也可以为大明付出所有。”

这一招釜底抽薪,直接让朱元璋颇有些哑口无言。

许多的官员,更是对白信蹈露出赞许的眼光。

白信蹈更加自信了。

讲真的,作为官员的俸禄,在洪武这个年头,还真是少得可怜。

其实很多京官,在乎的并非是那份俸禄,更多的是在乎自身的权势。

像是白信蹈,一个月的俸禄,说不准还没某个富家弟子的束脩多。

尤其白信蹈算是已经站在文人顶尖,稍稍放出点风声,哪怕只是随口和某个下人,管家提上一嘴。

就有无数权贵大户派出族中适龄子嗣过来拜师。

明面上不过是六礼束脩,暗地里的真正束脩,那才叫惊人。

所以这话说出来,即便是陛下当真要如此,他也没什么好担忧的,反而可以赢得更好的名声。

朱元璋闻言,眼睛微微眯起,身体微微向后。

坐在这龙椅上二十五载,他有太多的办法应付面前的局势,也有很简单粗暴的方式。

不过今日他并没有打算自己直接上,而是把机会给了大孙。

这朝堂往后是大孙的,现在对上,能多不少学习的经验,而且他也相信大孙,可以将此事处理完。

长时间的相处,老爷子的一个眼神,朱英自然就清楚了个中含义。

对此朱英也没有客气,微微向前一步,看向白信蹈说道:“白学士高风亮节,两袖清风,让人钦佩。”

“既然白学士有为表率的意思,本宫也乐意成人之美。”

“只是这话暂且为白学士一人之言,也不好随便代表其他大臣,不过本宫想来,至少翰林院这边,应该都以白学士为榜样,当是问题不大。”

“如此的话,本宫觉得往后便削减翰林院三成俸禄,充盈国库,以作赈灾救民之用,不知道白学士意下如何。”

此话一出,白信蹈顿时面色变化。

他没想到太孙殿下的角度如此刁钻,直接把自己给架到火上烤。

不用去看,他都能感觉到周围的同僚,尽皆是不满的神色望向自己。

这算是把真个翰林院都给拖下水了。

本来就翰林院来说,不少算是真正的两袖清风,毕竟这里可谓是大明最为顶尖的才学之地。

哪怕是一个最小的头衔,对于外界来说都是对于文人极大的认可。

现在若真是因为这件事,把翰林院全体官员的俸禄都给削减三成,他白信蹈往后的名声,可真就算是毁了。

想到这里,白信蹈的额头上,豆大的汗珠开始滚落,后背都快湿透了。

他万万没想到,太孙殿下心思竟然如此之歹毒,竟是把整个翰林院都扯进来,陷自己于不义。

只是短暂的迟疑,白信蹈立即回道:“殿下切不可如此,翰林院中,多数学子家境贫寒,靠着朝堂的俸禄,也不过是勉强温饱。”

“这要是削了三成,怕是往后只能吃糠喝稀了,甚至经常都要饿着肚子,还请殿下体谅啊。”

朱英回道:“哦,如此说来,别人都如此清贫了,为何白学士可以满不在乎,轻松的把自己的俸禄交上来,难不成白学士如那神仙之流,餐风饮露即可?”

“亦或者所,白学士还另有其他来钱的路子,对比之下俸禄不值一提?”

两句平淡的质问,直接把白信蹈给彻底压制,此刻的白信蹈,脑子里都是浆糊,心智都有些凌乱了。

本来年纪大了反应慢了许多,这般一来急得像热锅上的蚂蚁,却又不知如何作答。

这可是真正的杀人诛心,若是白学士答不上来,完全说明心中有鬼。

此刻朱元璋原本半躺着的身子,都有些微微前倾。

显然待会若是白信蹈还哑口无言,朱元璋不介意将其打入诏狱,严加审讯。

且这个处理手段,其他大臣也没有任何话说。

眼看半晌过去,白信蹈还未回答,朱元璋已经准备开口召锦衣卫过来,先行关入诏狱再说。

就在此时,刘三吾咳嗽一声,出班道:“启禀陛下,臣有上奏。”

朱元璋见此,稍稍迟疑了一下,不过还是道:“准奏。”

刘三吾见此,心中微微松了口气,若是陛下将其驳回,这就代表白信蹈已经没法救了。

心中酝酿了一番,刘三吾朗声道:“臣与白学士乃是多年好友,对于白学士的情况也有些了解。”

“白学士夫人娘家,也算是颇有资产,白学士难以启齿,臣却不得不说,在生活方面,白学士的夫人,还是非常尽心尽力的。”

朝上大臣们一听这话,顿时露出了然的神色,也很好的解释了为何白信蹈没有回答的缘故,这么一说,道理上还是行得通。

哪怕白学士的夫人,是八抬大轿,明媒正娶。

但这样一来,就有了吃软饭的嫌疑,这是要被人鄙视的。

不过现在由刘三吾说明,就没了这个感觉。

况且白信蹈还是为了大明,捐献自己的俸禄,这才去吃软饭,意义也就不同了。

朱元璋听完后,倒也没有其他的意思,毕竟在朱元璋的心中,也不是非要弄死白信蹈不可。

真想要弄死,手段多得是,随便找个借口,就能给处死掉了。

这些年来,被朱元璋用各种借口和手段弄死的文人,不要太多。

眼看白信蹈这边气势已经被完全的压制,还差点丢了性命,刘三吾多少有些不甘。

毕竟这话题,还没到重点上,就已经要被消除了。

朱英视力不错,很好的观察到了刘三吾的神情,干脆直接就给拉上去,问道:“刘翰林不知道对方才白学士的说法,有什么看法呢。”

“不若是说来听听。”

刘三吾正愁不知如何开口,没成想太孙殿下直接给了话茬子,心中微微欢喜后,胸有成竹的回道:“启禀殿下,臣刚才听着白学士最初提到的观点,在于文治武功上,倒却有一番想法。”

朱英似乎有些诧异的问道;“不知道刘翰林有什么见解。”

刘三吾回道:“臣观古今各朝,这打天下,靠的是武将,治天下,则依赖于文臣。”

“如今大明威震中外,各国来贡,四海升平,历经元末之乱世后,民心思安。”

“臣斗胆妄言,在如今时刻,当效仿前宋,施行重文轻武之国策,以治理天下为已任,唯有如此,才能有长治久安之格局。”

“倒并非是臣之偏见,武人鲁莽且多不遵律法,仗着军功以身试法,这般带来的,只有百姓之恐慌,使民心不稳,坏我大明之根基。”

此话一出,武官那边顿时就沸腾了起来,有些胆子大的,甚至直接破口大骂。

“你这老不羞的,这乱世我等拼死奋战的时候,你在何处,不过是躲在墙角旮旯子里,苟且偷生。”

“就是就是,这老不死的东西,心都是黑的。”

“什么玩意儿,说起来还是一代大儒,在俺看来,屁都是不是,呸!”

五军都督府这边,本来勋贵将领就多,个个都是爆炸脾气。

平日里不说话,那是因为没话说,现在刘三吾都骑到脖子上撒尿了,各种污言秽语张口就来,没有丝毫顾忌。

然而,他们想不到的是,这恰恰就是入了刘三吾的圈套。

刘三吾非常清楚,武将对于陛下,如同是双刃剑,用得好伤人,用不好伤己。

现在更是无视朝堂规矩,极其容易引起陛下的反感,比起文臣,历代君王对于武将更为忌惮。

文臣再坏,不过是贪污受贿,武将就不同了,很有可能割据一方,自立门户。

这是所有君王都不能忍受的结果。

显然,若不是朱英在,还真要被刘三吾得逞了,此刻的朱元璋,看向武官那边已经是眉头微皱,目光不善。

像是刘三吾这样的话,其实作为君王,心里头都门清。

不过这种事情,一般来说都是暗地里,很少有像刘三吾这样直接摆到明面上。

这番话出,文武之间的矛盾,顿时变得尖锐起来。

也就是刘三吾有这个胆子和面子,换作他人,首先得想想前段时间凉国公蓝玉,公然欧打吏部尚书詹徽的事。

一般大臣要是这么激怒武官,指不定哪天就给人打死了。

但是他刘三吾敢。

以刘三吾如今的身份地位,这天下武人,还真没几个敢动手的。

尤其是刘三吾这都八十的年纪了,怕是随便两拳就得归西,到时候平白给自己惹一身骚。

开口大骂,那自然是没得顾忌。

眼看武官那边闹得越发厉害起来,朱元璋都要开口呵斥的时候,朱英向前走了数步,从朱元璋的身边,直接走到了台阶中。

而就是这么短短几步,武官那边突然就跟失声了一样,下一刻所有声音全然消失,好像刚才的愤怒都跟错觉一般。

如此之高的威慑力,对于整个朝堂,都是一种非常大的震慑。

这个时候的文臣们才明白,这个刚刚上台,好像还不是很气眼的太孙殿下,在军中的威望,已经堪比到陛下的程度了。

一直在朝堂上看好戏上演的朱棣,更是心中一震。

自认为是武人的朱棣,对于这样的情况哪里还不清楚,这也就是意味着,在如今的军中,严格来说整个五军都督府中。

朱英已经可以说是彻底的掌控了,而且这种无声的感觉所带来的震撼,更上一等。

“这怎么可能,仅仅不过两月的时间,就能把京师兵权彻底掌控,就算是父皇,都不可能有这么夸张。”

“他到底是如何办到的。”

朱棣原本无所谓的眼神,变得认真起来。

注意力更是彻底转移到了朱英身上,或者说现在整个奉天殿所有官员,包括太监,侍卫,宫女,甚至是朱元璋的目光,都彻底被朱英所牵扯。

所有人都竖起耳朵,想知道在刘三吾说完这番话之后,太孙殿下是一个怎样的态度。

到底是偏向于文人,还是武将。

作为太孙,未来的大明皇帝,朱英的个人想法,在很大的程度上,将会影响到整个大明未来的走向。

朱元璋对此也非常的期待。

现在因为刘三吾这番话,勋贵武将们众怒难平,就算是朱元璋都感到有些棘手,处理不好很容易就会造成文武官员间的巨大冲突。

他想看看,大孙对此有什么好的处理办法。

环顾一圈后,朱英缓缓开口道:“刘翰林先前所说,如今我大明已经稳固,只需好好治理即可,在这一点上,本宫不认同。”

“在本宫的心中,京师的繁荣昌盛,不能代表地方上的安定平稳,前不久河南布政司瘟疫横行,死亡无数。”

“现有陕西高福兴造反称帝,声势浩荡。北上草原,虎视眈眈,随时准备入侵大明,沿海倭寇侵略不断,更有国内天灾不断。”

“近忧远虑俱存,何来马放南山,刀兵入库,粉饰太平之言论。”

“这大明天下,是武将打下来的,在这往后,大明边疆,也须靠武将来守。”

“有汉一朝,犯我强汉者,虽远必诛!”

“有宋一朝,犯我弱宋者,虽远必赔!”

“刘翰林句句不离前宋,难道是想我大明应如前宋一般,任人宰杀,割地赔款,称臣纳贡,断我汉人之脊梁乎!”

------题外话------

最近很多读者留言,说全职更新量的问题,在这里简单解释几句。

作者十二年设计,混了个总监的职位,目前离职,要交接手里的项目,有房五套,餐厅一间。

接触过装修的朋友,应该都知道这里面涉及到的材料,造价,设计的复杂,这些都是施工进度过半的,全部交接很麻烦,就像是你家装修请了个设计师,干到一半不干了。

毕竟这年头一套房子买下来,对于大多数的家庭来说,都是未来几十年的事情。

好消息是,目前已经基本上都交接完成,端午前将会彻底脱离,也算是和十二年以来的工作,彻底告别了。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