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APP
搜猫阅读 > 历史 > 大明皇长孙:朱元璋求我称帝 > 第524章:大明特别的文化输出

biqugedingdian,最快更新大明皇长孙:朱元璋求我称帝 !

在这个时期的大明,可不是说后世人影响中的大明。

蒙元铁骑肆虐亚欧大陆,当朱元章将其驱逐出中原,并且大败北元的时候,大明的名声于整个天下,就已经无比的强势。

要知道蒙元虽说是败了,但帖木儿,金帐汗国,瓦剌,东察合台汗国,德里苏丹国,还有残余的北元,这些势力依旧是整个亚欧版块的霸主。

而他们,可以说全都是蒙古人的势力。

强大的中原王朝,哪怕是在成吉思汗时期,也是蒙古人无法轻易征服的地方,不可一世的成吉思汗,还有威震天下的蒙哥,都没能完成入主中原。

而现在,大明的威望丝毫不比曾经蒙元弱。

这也是当朱元章的圣旨传达各个小国的时候,几乎都是俯首称臣。

也就是倭国比较调皮。

可现在,倭国也算是已经被大明打服了,不仅是割让了三座沿海大城,还赔偿了大量的军费。

曾经蒙元两次大军攻击倭国都没有办到的事情,现在却于大明的手里办到了。

这等威慑,已然是随着京师邸报传遍周边各个国家。

不得不说,如今在大明的京师邸报,已然是仅次于丝绸,茶叶,瓷器的第四畅销货物。

本来只是一些周边的小国君主,想要趁此机会知晓一些关于大明的消息。

毕竟这是最为强大的国家,哪怕是目前西边最为凶残强盛的帖木儿,都要为之低下高贵的头颅。

朱英就瞧准了这个商机,干脆下令更加大力的建造造纸厂,印刷厂。

把京师邸报当成一个货物,直接对所有大明疆域之外的国家进行一个暗地里,明面上的输送。

所谓暗地里,是买卖此物的商人们,打着是大明禁止外送的幌子,以此抬高价格。

明面上,便就是只要在京师这里能够取得批额的,就可以正常输送而不受到限制。

原本朱英也没有多想,只是觉得一张白纸可以卖出丝绸的价格来,这毫无疑问是一笔大买卖。

却没想到,这竟然成了一次奇怪的中原文化输送。

因为这京师邸报上印刷的都是汉字,既然是打暗地里的幌子,自然不可能说还去搞什么翻译。

这也就导致想要读懂京师邸报上的内容,那就必须要认识汉字。

这个结果从而导致但凡是在大明疆域之外,能够读懂汉字的人因此身价全部都开始高涨。

从前没多少人在乎,毕竟这疆域遥远,很少说接触到。

现在可就不一样了。

在大明之外的周边小国里,只要你懂得汉字,那么就有很大的可能作为达官贵人的座上宾。

别的不说,至少在温饱,安全这一块,就没有了丝毫的担心。

京师邸报里的内容五花八门,还有特定的小故事版块,哪怕是对军国大事没有多大兴趣的人,也可以看得津津有味。

里面还有关于美食的版块,详细的讲解了一些昂贵菜肴的做法,刀工,口味。

人嘛,谁不是为那几口吃的呢。

一些贫瘠地区有权势之人,在看到邸报的内容后,却还未曾想过天下竟是有这等的美食,单单就是听听,都足以让人垂涎三尺。

京师邸报的广范围传播,也使得汉文化的传播变得越发的广泛起来,尤其是一些对大明繁华的描述,更是让人清晰的知晓,大明京师就是整个天下最为繁华的地方。

从前只是有这么一种模湖的感觉,而到了现在,就知晓得比较清晰了。

像是安南,或者说整个南洋一带,包括了占城在内,许多地方本来就是曾经有中原王朝统治后,安南本身也都是说汉话,用汉字,跟大明除了口音上有区别,其他并无什么区别。

不过有道是十里不同音,百里不同俗。

说起来安南的口音变化对于大明来说也是很正常之事。

大明内部这头南腔北调,过个几十百来里地,口音上也有很大的区别,这种情况哪怕是后世普通话普及后,也同样存在。

这也是为什么在朱英对占城使臣提出要占城十五国让出一国给朱允炆当藩地,茶多却也不敢是直接的拒绝。

实在是没有拒绝的底气啊。

更别提现在的占城,因为大明海禁解除,海贸开启的缘故,导致大量的大明商人开始行走于占城。

占城港口一下子变得是极为繁荣起来,而来往的商人,在这个时代,几乎全都是大明商人,别的小国偶尔有一些,却可没有大明这般大的规模和实力。

那如同王宫一般的楼船,出现在占城港口的时候,给占人带来的是感官上巨大的震撼。

占人长期生活在海边,在航海这块可谓是吃饭的本事,自然是明白像是大明商人这样的规模,于整个海洋之上到底是意味着什么。

那黑漆漆的洞口,就是明晃晃的真理。

船上的丝绸,茶叶,瓷器,大明邸报,更是让人所有贵族们为之癫狂。

这些事情,茶多自然是明白的。

在这样的情况下,便是朱元章都没有意识到,其实让占城让出一国,其实并不需要动武。

有道是上交伐谋。

只要是掌握到足够的信息,可以很轻易的得到自己想要之结果。

在群英商会这边,原本朱英很早之前,就有意识的去打探收集关于安南的情况,当时朱英本就是想要谋取安南,于情报上做了很多细致的安排。

自然说在安南周边这些国家的大概情况,也肯定要做一个了解。

在做了大明太孙之后,这些安排就显得更加的重要了,朱英不仅没有放弃对于这些人员的培养,反而是在群英商会放弃草原分会之后,更加的扶持于整个南洋一带的情报人员们。

尤其是在输出的费用上,不仅是有更高的涨幅,还有更大的扩张。

这也是为什么朱英一直致力于海禁的开放。

因为他非常的清楚这里头所存在的巨大走私贸易。

当了太孙后,心态肯定就完全不一样了。

在从前,朱英可没什么作为大明人的感觉,该走私走私,该贿赂贿赂。

可现在身份不同了呀,整个大明,可以说都是他自己家的,谁会希望自己家里的东西,总是会外人偷摸卖走呢。

是以如今的朱英摇身一变,从先前的走私犯,变成了最想要打击走私的人。

正是因为先前就是干的这个行当,对于里头的一些门道极为清楚,打击起来自然就更加的得心应手。

仅仅是单纯的打击自然不够,朱英的目的就是把贸易控制在大明的手中,尤其是赋税这块。

如此才可以说是王道。

因此目前的情况对于占城来说,是很不友好的。

不仅是在达官贵人间,哪怕是占城的普通百姓,现在对于大明也非常的依赖,而本身作为大明的属国,哪怕是明面上的,即便现在朱英的要求有些为难,可不管是茶多还是占城王,都不得不认真仔细的考虑怎么面对。

明面上,占城王可没有勇气跟大明闹僵,这一点茶多也是深知。

夜晚,茶多无奈的叹息着,最后想起太孙殿下说的那些话,只能是一咬牙,写下关于劝说占城王让一城的书信。

国书是国书,私信是私信。

茶多不管是为了自己,还是说为了妻儿,都只能是这般做了。

而于此同时,也有一封书信自京师出发,送往毗邻占城的安南。

安南这边的情况,因为朱英的插手,已然和历史之上的走向变得完全不同。

历史上朱元章并没有去搭理关于安南内部的情况,最后是朱棣出兵二十万余,把安南变成了大明的交趾承宣布政使司。

安南虽说自自秦朝开始此地原属于中原领土,一直到五代十国时期才独立建国,但此后一直向中原王朝称臣纳贡,为藩属国。

王位的更替,也会向中原王朝进行上奏,请求册封。

历史上是在建文初年,安南国内爆发政变,宰相胡季犛废掉国君,自立为王,改国号为大虞,史称胡朝。

但胡季犛一直向明朝隐瞒此事。后来胡季犛的儿子胡汉苍在位时,向刚刚称帝的朱棣称臣,还自称是陈朝国君的外甥,受到群臣推戴,请求册封。朱棣刚刚夺取皇位,自然没时间调查,于是就册封胡汉苍为安南国王。

世上没有不透风的墙,不断有陈朝的大臣跑到明朝,向大明告知此事,请求大明宗主国为陈氏王朝做主。

朱棣最终得知了事情的真相。

朱棣最初其实并不想用兵,毕竟于朱元章立下的《皇明祖训》中之十五个不征之国,其中就包括了安南。

所以最初朱棣只是派几千人送陈朝皇室后裔陈天平回国为王。

但没想到这支明军遭到伏击,最终全军覆没,陈天平更是直接被凌迟处死。

事情做得太绝了,当消息传来时,朱棣当即就龙颜震怒,立即下诏讨伐统治安南的胡朝。

主要是这安南太不给面子了,而刚刚夺取皇位的朱棣,更是十分的在乎颜面。

按照朱棣的想法,我父皇在的时候,你安南老老实实不敢闹挺,现在我即位了,你就干这事?

而且这等政变夺取王位的情况,更是好像在学朱棣一般。

朱棣对于这个事情,本来就是非常的忌讳,且才当上皇帝,政权还没有稳固的时候,急需一个事情来保障自己的权威,尤其是对于朝贡诸国。

是以直接就是二十万大军出兵安南。

更是让在靖难时有大功劳的朱能担任主将,表达要一举击溃安南的决心。

只可惜朱能因为丛林气候的不适用,导致染病而亡,不过哪怕是副将张辅,也只是用了五个月的时间,就彻底的拿下安南全境。

在这个明初时期的大明,在武力值上,是绝对的世界巅峰,加上朱元章留下来的家底子,摆平一个安南,真不叫个事情。

这个结果也是意料之中。

只可惜后来因为治理的问题,起义太多的情况下,便也导致大明损兵折将,耗费了大量的人力物力财力,陷入泥潭。

是以宣德二年,明宣宗朱瞻基做出决定,从安南撤军,废除交趾承宣布政使司。

只可惜,朱瞻基还是太年轻了,这一撤军,便也就意味着大明的威望于整个天下开始下滑。

也就是从这里开始,大明自朱元章,朱允炆,朱棣,朱高炽后,真正的开始走下坡路。

当雄狮失去震慑后,狼群就会有其他的想法。

自此大明再也无法恢复明初时候震慑天下的威望。

不过现在自然是不同。

朱英在世,当然不会说重蹈覆辙。

当五万精锐抵达安南的时候,就意味着胡季犛发动政变的可能,已经彻底的消失。

坤宁宫中。

安南安秀公陈慕月,或者说现在的太孙侧妃,欣喜的来到正殿中。

“殿下,我听说殿下向安南传信了。”

陈慕月的语气中透露出惊喜。

虽说在安南的日子对比如今起来并不算好,但是那里毕竟是她的家乡,有她的亲人。

自小也是在那里长大。

所以有关于安南的消息,自然会令陈慕月比较激动。

不过因为消息闭塞的问题,这信都已经送出去了差不多十来天了,都已经快要抵达安南了,陈慕月这才得到消息。

朱英闻言,笑着说道:“前段时间确实因为一些事情,所以给安南那边做了一番交代。”

陈慕月眼含期待的问道:“殿下有没有跟父王提起我呢。”

这话倒是把朱英给问住了。

其实这信虽说也给安南国王写了一封,然当时的朱英心中自然是没考虑到陈慕月的事情,自是也没提。

稍微停顿后,朱英当然不会说正面去回答这个问题,转而说道;“看来慕月是想家了呀。”

陈慕月听到这话,脑海中不由回忆起自己在小时候的点点滴滴,眼眶都不由有些红了,而后向朱英轻轻点头。

朱英见此,心中突然生出了一个想法。

当下思索一番后说道:“既然想家了,不如就找个时间回去看看吧。”

一听这话,陈慕月当即一脸不可置信的看向朱英。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