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APP
搜猫阅读 > 历史 > 大明皇长孙:朱元璋求我称帝 > 第577章:北元汉臣回归大明

biqugedingdian,最快更新大明皇长孙:朱元璋求我称帝 !

欧安民完全没有想到。

大明太孙竟然会这么的卑鄙,直接对他家族进行抄底。

甚至连他的那两个儿子,都被挖掘了出来。

家书上面写得清清楚楚,全族上下四百余口人,如今已经全数下了大狱。

如若是他不回大明,那么就只能一直待在监狱之中。

监狱,那是人待的地方吗。

当然,现在的欧安民对于大明监狱的印象,还是停留于很久之前,并不知道因为朱英改革的关系,现在的监狱已经没有当年那般骇人了。

担忧的欧安民,开始四处去询问消息,很是悲哀的发现,这不仅仅是自己,几乎所有的北元汉臣,都遭遇了跟自己一样的境地。

不知道为什么,在这样的情况下,欧安民反而是多了几分庆幸。

或许是看到别人也这样,所以产生了共鸣。

难受的时候,看到别人也难受,心里头就舒服多了。

而在这其中,一名北元汉臣看到家书,竟然变得有些疯癫起来。

“这不可能,我五岁遭人拐骗,父母不明,如今已过天命之年,这家书上竟然说我还有一母在世。”

“可笑,可笑至极!

哈哈哈哈。

“只是,为什么,家书里面说的场景,跟我小时候的梦境那般的相像。”

“是大明弄出来的骗局,还是说完全的杜撰。”

“如果这是真的,那么我的母亲,确实还活在这世上?”

“是孩儿不孝,悔不该不听从母亲的叮嘱,贪玩以至于误了时辰,遭歹人拐骗。”

“父亲为了寻我,以至于客死他乡,这些,难道都是真的吗。”

“不行,我必须要去问个清楚。”

“如果母亲真的还在,我..我..我..呜呜呜呜.....”

大明强大的户籍系统,想要对一个人究根问底,其实不难,只是看要花费多大的代价而已。

毕竟在锦衣卫的威压之下,普通的百姓又哪里敢于有所隐瞒。

而牙人这个行当,碰到锦衣卫基本上不会说有什么反抗的余地,说弄死就弄死了,就是如此的简单。

虽然过去的时间很长,但记不起来没关系,刑罚会让你慢慢回忆,三岁时候尿床的事情,都要给想起来。

如此这北元汉臣哪怕是自小失踪,也得给他寻回来。

这一番操作,着实是把所有的北元汉臣给惊呆了。

大明玩真的。

仅仅是当天夜里,就有大量的北元汉臣不辞而别,跟着大明的商队,连夜跑路回归大明。

他们为北元效力,为的是什么?

为的是这茫茫草原上的风光吗。

不,自小从中原生活长大的他们,怎么可能会适应草原这颠肺流离的生活,有些事情,只是在权力的掩盖之下,所以才显得没那么重要罢了。

落叶归根的想法,在当今的世道更为注重,尤其是家族亲人,妻儿子女,尽皆受到威胁的状态下,自己再是富贵,又能有什么意义。

北元次日早朝的时候,显得有些空空荡荡。

原本有四十多的北元汉臣,现在仅剩下欧安民在内的寥寥四人。

并非是来不及走。

其实昨日家书来的时候,大明商队已经说明了,跟北元皇帝有过商议,可以放心的直接跟着商队离开,不会进行追究。

也算是君臣之间留的最后一个体面。

只是包括欧安民在内的四人,还有些别的想法。

“欧御史,他们全部都走了,为什么你不走呢。”额勒伯克坐在龙椅上,有些奇怪的问道。

在他的下边,是面色铁青的哈尔台吉。

哈尔吉台完全没有想到,额勒伯克会瞒着他突然来这么一手,这等于是将他手下的谋臣全部给驱散了一般。

当初额勒伯克是通过朱元章,给送来的北元。

而哈尔吉台是最早跟着一起撤退过来的。

所以跟北元汉臣更为熟悉,关系也是更为亲密。

于大明生活过的额勒伯克,在最初的时候,是受到北元排斥的,毕竟他是以俘虏的身份回归,还被大明朱元章赐予了侯爵。

只是从血脉上来说,额勒伯克才是第一顺位继承人。

北元受到中原的影响,在很多方面已经跟蒙古人有了根本的区别,是以最后继承北元皇位的人还是额勒伯克。

额勒伯克之所以极为宠幸浩海达裕这个瓦剌大臣,其实也跟北元汉臣们有着很大的关系。

毕竟在争权夺利上,汉臣们有着极为强大的优势,蒙古大臣相对来说在各方面就要弱上许多。

哈尔台吉本身还掌控了一部分的军队,加上北元汉臣们的支持,对于额勒伯克的皇位一直有着很大的威胁。

这次借朱英之手,将这些北元汉臣全部清除出去,其在朝廷里的话语权得到了很大程度的加强。

在这样的情况下,哈尔台吉哪怕是心中再是不甘,也没有任何的办法,只能是带着希冀的目光看向欧安民。

欧安民躬身作揖,而后说道;“臣并非是选择继续留在北元,如今家族遭受巨大困难,臣待在此地心思不宁,再也无法全力为陛下效忠。”

在说效忠这两个字的时候,欧安民的眼神没有看向额勒伯克,而是望着哈尔台吉。

这番话听着是跟额勒伯克,实际上是欧安民对哈尔台吉表达出自己心中的意思。

额勒伯克笑着问道:“明明可以昨晚走,你为何偏偏要等到今日的早朝,是为了自己的名声吗?”

“还是说一些什么别的想法。”

对于额勒伯克的调笑,欧安民并没有过多的在意,而是对着额勒伯克躬身作揖,同时也对哈尔台吉躬身作揖。

悠然一叹道:“臣出生之际,正值大元一统中华,然那时情况,已然是如病人膏肓。”

“臣考取功名踏入仕途之后,有心改变当时现状,于御史台任职,竭尽全力想要使得更多人得到公平公正的待遇,从而江山稳固。”

“臣这一辈子,吃的是大元官家的饭,做的是大元官家的事,却也只能看着大元王朝分崩离析。”

“这大元天下,并非是亡自于那朱元章之后,而是大元内部多方争斗,从而导致逐渐空亡。”

“即便是大元末期,那朱元章也不过只是一方逆贼罢了,于多方反贼之中,也只是个小角色,谁能想到会有今日之盛况。”

“忆往昔,意难平,臣说这些,并非是想要去谈先前之成败,而是想告诉陛下,大明朱元章也好,大明太孙也好,他们穷尽全力,来调查我等在北元汉臣之情况。”

“找寻弱点,逼迫我们不得不离开北元,返回大明,不得为北元效劳,其中用意尤为明显,便就是想要剪除北元之羽翼。”

“我们现在的离开,也会让往后所有想要为北元效劳之汉人,心中平白生出诸多忌惮,大明太孙开此先河,日后诸代君王自然会相竞效彷,将此路堵塞。”

“陛下当知,曾经强如成吉思汗,也未能攻下宋朝,便是蒙哥也是去世中原,唯一能够取得中原之我大元世祖,也是有了汉人之助力才得以功成。”

“这日后的北元,臣并不知道会发展到如何地步,今日来朝,只是想告于陛下,万万要提防大明太孙,此人年少有为,白手起家,精通商道,兵道,内政之道,攻心之道。”

“以大明如此之疆域辽阔,仍然是犹不满足,意欲更辽阔之疆域。”

“往后北元何去何从,恳请陛下多多思虑。”

说完,欧安民跪倒在地,重重的磕了三个响头。

这便是意味着往后跟北元的关系,将会彻底的断绝。

他心中很清楚,自己回到大明之后,不可能再有什么得到重用的机会了,不仅会有受到监视,更无法参与朝政之事。

额勒伯克原本带着戏谑的神情逐渐慢慢收回,从方才欧安民的这一番话语之中,他感受到了真诚。

不管先前在朝堂之中如何争斗,欧安民的心,是一直向着北元的,也是真真切切的北元忠臣。

下意识的,额勒伯克望向欧安民四人。

不仅仅是他们四人,便是那些昨夜已经离开的汉臣们,即便是有着自己的诸多想法,可真要说起来,他们也都算是忠臣了。

在大元经历过三番五次的崩塌之后,还愿意在跟着待在北元,已然是能够说明一切。

其实额勒伯克也知道,大明成立之初,对于这些北元汉臣们,都开出了很好的待遇和条件。

而他们是毅然决然的选择跟着不断落败,看不到希望的北元。

从熟悉的中原地区,来到这陌生的草原地区。

想到这里,额勒伯克不由是轻轻叹息。

而下首的哈尔台吉,此刻已然是红了眼眶。

面前的欧安民,虽然没有什么名分之说,但在哈尔台吉看来,这就是自己的老师。

哈尔台吉从小的教导,就一直是欧安民在负责。

心中只是短暂迟疑,哈尔台吉未待额勒伯克说话,上前两步,噗通一下就跪在了欧安民的前面。

“老师,我是第一次这么叫您。”

“我没有想到,会有这么一天你会离我而去,我的一生,都一直是您陪在我的身边。”

“局势如此,大势难改,我也不能为了一己私欲,而让老师弃家族不顾。”

“今日便执弟子礼,为老师践行。”

“酒来!”

哈尔台吉几乎是哽咽着说出这一番话。

还在蒙元时期,欧安民就被任为哈尔台吉的教导,至此一路过来近三十年,两人几乎是一直在一起。

欧安民没有选择离开,其实跟哈尔台吉有着很大的关系。

只是在蒙元之中,因为哈尔台吉王爷身份的关系,从地位上来说,是不能够认一个汉人臣子作为老师的。

因此虽有师徒之实,但一直未有师徒之名。

在哈尔台吉一声酒来。

麾下侍卫看向额勒伯克。

额勒伯克轻轻点头。

到了这份上,就没有必要说因为这一点小事,而闹得不愉快了。

“王爷,何..何必如此。”

欧安民此刻老泪纵横。

他对于哈尔台吉,比之自己的儿子都要陪伴更多。

人非草木,孰能无情。

从小看着哈尔台吉长大,在自己的教导中慢慢成长,已然有一种类似于父子的情愫在慢慢的产生。

到了现在,更是难以舍得。

哈尔台吉双膝挪动,扶住欧安民的双手,认真的看着欧安民道:“老师,一日为师,终生为父,请恕我不能为你养老,但若有任何的事情,我必然会倾其所有来帮助老师。”

两人原本平日里于额勒伯克面前隐藏的情感,到了这个时候再没有任何的顾忌。

毕竟欧安民就要走了。

这时,欧安民忍不住将哈尔台吉拥入怀中,这一刻的心中的情感顿时爆发开来。

额勒伯克只是看着,并没有说话。

经过先前欧安民那番话后,他的心中现在有些五味杂陈。

只不过现实很清晰,即便是知道了,又没有什么改变的意义,从这段时间北元的变化来看,大明太孙的权谋,根本不是他所能够阻挡的。

在这样的人物面前,即便是强行对抗,最终受到伤害的还只能是自己。

合作,是目前最好的选择了。

放弃北元的汉臣们,看似大明太孙先前没有说得很是重要,但是就这些针对于他们的准备来说,完全可以看出其暗中是做足了准备工作。

额勒伯克也听说,即便是有一位汉臣算是孤家寡人,大明锦衣卫都把其失踪数十年的父母给寻回来了。

.....

北元的汉臣陆陆续续的回到了大明。

而朱英也很快把这件事刊登于邸报之上。

当然,朱英并没有在邸报上说出关于自己做的手段和准备,而是讲述自己去到北元谈判的时候,在和北元达成和平盟约的情况下。

看到这些北元汉臣们多是十年的想念家乡,因此心中极为感动,便就向北元皇帝请求,放归他们回到大明。

其实这些北元汉臣,个个都算是有真才实学的。

在蒙元时期,竞争可要比现在激烈多了,能够以汉人身份从而进入到北元的朝廷之中,都是个中的佼佼者。

蒙元可不缺乏狗腿子,本身就有着大量奴隶,单纯的阿谀奉承是没有用的,必须要有真正的才干,做出实实在在的政绩,才会破例得到蒙元的看重。

朱英没有必要去破坏他们的名声,如今的大明也是很缺乏人才,全国官府各个岗位空缺的太多了。

太多太多的人,连识字都不行,哪怕是大力的进行教育的普及,也不是说短短一两年之内能够看到成效。

百年树木,十年树人。

至少要在**年后,才能真正的孕育出新生一代的大明才子。

而在这个期间,大明的各方面变化也是飞速的发展,尤其是工业化基础文学的开展,人才永远都不会嫌多。

北元汉臣的全部回归,也给大明上下增加了很大权威。

虽然邸报上没有进行一个详细的说明,但稍微懂得一点情况的,都知道事情的根源没那么简单。

也算是有一个很好的震慑,让一些妄图怀有颠覆大明之心的人,心下戚戚。

就现在大明的整体形势来说,几乎是一片晴好。

在减少北元的威胁之后,草原上零星的部族,根本无法维持对大明的对抗。

其中以玉米饲料对于草原尤为珍贵。

为什么说大明难以饲养大量战马,其中最为关键的原因就是在于草原的牧草。

战马所需要的精饲料,先前大明这边无法得到。

牧草又不是说能够很好种植,所以大明马少已经成了一种极为常见的现象。

与之相对的,自然就是少骑兵。

现在情况就完全不同了,有了玉米作为精饲料之后,对于战马的饲养就变得简单了许多,边关这边已经开启大量养马。

各种马场纷纷开设,大量的玉米饲料也在朝着边关进行一个堆积。

由于对玉米饲料的缺乏,现在百姓都不怎么吃玉米了,全部都是供给边关作为养马之用。

且因为市场需求的变化,玉米的价格也在短时间内有一个很大的攀升。

整个西北地区,开始大面积的种植玉米,谁都知道现在的玉米是多么的紧俏。

......

大明,乾清宫。

“这三个月的时间,大孙你做得很好。”

“和北元达成和平盟约,对其进行一个商品的供给,那么现在的草原上,那些蒙古人就会孕育大量的孩子。”

“本身草原就不够他们生活,这样他们对于我们大明的依赖性,将会越来越厉害。”

“火器的发展不能听,不管是新的火铳,还是各类火炮,都要多多注重起来。”

“有了更好的火器,就不怕这些蒙古人冲关,再把握住他们的生活所需,以后草原就只能是我们的助力。”

“倒是你先前跟咱说的,那个借兵,是个什么意思?”

朱元章笑得非常开心,大孙这里可算是给自己解决了一个心头大患。

从目前来看,北元的各方面威胁程度,已经是缩到最小方面了。

即便是在贸易上,大明商会这头还是有一些利润的,加上边关税务,在贸易的同时还赚了不少钱财。

这几年天气越发冷了,草原的皮毛一直都是大明这边的畅销货。

只是借兵这个事情,让朱元章并非是很清楚。

朱英笑着说道:“爷爷,我说的是雇佣兵,并非是借兵。”

“这里头的区别很大。”

“我心目中的雇佣兵,是北元以十数人,顶多是数十人为一队,单独在各方面进行一个雇佣,而并非是有所统帅。”

“他们之间的合作,主要是跟咱们民间的商会,家族之间。”

朱英对这里头进行一个简单的讲述。

朱元章听完之后哑然失笑:“你绕了一大半个圈子,咱都被你弄湖涂了。”

“说到底,这不就是护卫吗。”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