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APP
搜猫阅读 > 历史 > 大明皇长孙:朱元璋求我称帝 > 第637章:大明掌控了世界的舆论权

biqugedingdian,最快更新大明皇长孙:朱元璋求我称帝 !

“看来,大孙是想要把咱的这些曾孙们,全部都放到海外去啊。”

自从朱英的儿子们一个接一个出生后,朱元章几乎就是每天都在坤宁宫里了。

抱完这个曾孙,然后就抱这个曾孙。

在听到两个曾孙,朱文高和朱文日的名字后,加上朱文高的生母赵香熙是高丽公主,朱文日的生母是倭国公主,这其中寓意,已然是昭然若揭。

“高丽那边倒是还行,倭国已有你四个叔叔在了,这放过去能行吗?”朱元章接着问道。

不管怎么说,朱文高和朱文日都隶属于太子一系,那么藩地自然要有牌面。

按照目前定下的规矩,朱文高和朱文日都是有资格掌控真正一国。

倭国现在已经有四个藩王了,再把朱文日册封过去,往后这倭国内的纷争可就很是麻烦了。

“看到时候的情况吧,其实我并不觉得他们往后真的有能力可以掌控一国。”

“如果没有这个能力,即便是强行推上去也没有意义,若是有这天赋,那么自然就能拿到更多的地盘。”

“区区一个倭国,我觉得并非是需要几位叔叔分封而治,这太浪费几位叔叔的能力了。”

“现在咱们大明重在开发整个南洋,直到西洋地区,等倭国那边稳定之后,孙儿就想调两位叔叔回来,再行征伐南洋之事。”

皇宫后院里,宁妃和叶月清,还有已经四岁的小玉婷,一岁的小文承,其他几个抱在手里的娃娃共同游玩。

朱英则跟老爷子在花园里散着步,聊着现如今大明的安排。

朱元章听完后,笑着说道:“咱就知道你这家伙鬼点子多,根本就没想着要让老二他们永镇倭国,原来主意是打在这里。”

“你这要让老二他们来给你打江山啊。”

朱元章完全没有想到,大孙的脑回路会如此的清奇,直接就是要让自己的叔叔们去开疆扩土。

从军事能力上来说,朱元章的这几个儿子,个个都是非常能打的。

虽说在性格上是残暴了一点。

但老话说得好,慈不掌兵,纵观历史上,多数的将军没几个性格不残暴的,反倒是这样的性格,更容易让自己麾下的士兵变得更加具有战斗力。

冷兵器时代,战场拼杀凭借的就是那一股子杀伐之气。

长期沉浸在这种战争之中,能有几个脾气好的,历史上都只有凤毛麟角,甚至很多都是战胜后被美化。

战争啊,本就是不择手段的事情。

“孙儿自知在带兵这方面,比之几位叔叔相差很大,唯一能做的方面,就是搞一下后勤,练兵,赚钱。”

“便就是政务上,也是很多不足之处,这当然也只能是依赖于朝臣们来解决了。”

“叔叔们有这般能力,当然是要人尽其用,孙儿心里想着,几个叔叔都是闲不住的主,与其纵情享乐,不若是为我大明建立不世功勋。”

朱英可没有瞒着老爷子的意思,直接挑明说道。

朱元章微微颔首:“大孙你这话倒真是没错,这几个逆子,也就平日里在咱的眼皮子底下还算老实,只要是出了这南京城,就没一个听话的,个个都给咱闯了不少祸事。”

“但是在带兵打仗这方面,个个都是随咱,真就有几把刷子。”

说到这里,朱元章微微有些感叹:“当年跟咱一起打天下的那些兄弟们,如今一个个都是去了,就是咱最后的兄弟汤和,也是去了。”

“可惜了,他们没能亲眼看到咱大孙经营出的这盛世光景啊。”

听到这话,朱英的嘴角微微抽搐。

汤和就不说了,其他的那些老兄弟咋走了,老爷子心里就没一点数吗。

大多数可都是老爷子你亲手送上路的呀。

那荆条上的刺,可是拔得光熘熘的。

若不是自己来了,且也能压住蓝玉等淮西武将勋贵们,怕不是那荆条上连根毛都不剩下了。

“对了爷爷,孙儿最近下了一道令旨,把道衍再度召回了京师。”朱英开口说道。

朱元章对于道衍这个和尚还是有很深的印象,不断从高丽过来的情报表明,道衍此人确实有着很强的手段。

能够掌控整个高丽的文武官员不说,还能够主导兵权,这放在大明也是有着宰相之姿。

朱元章本身就有着很强的识人之能,或许这大概是历史上所有开国皇帝必备的一种天赋。

所以他也清楚,当年大孙入宫后,为何第一时间就把道衍从老四朱棣的身边给支开。

“大孙是有什么想法?”朱元章略带几分好奇的问道。

难道是大孙觉得老四去了倭国,所以想要重用道衍?

想到这里朱元章的眉头微皱,他感觉这个假和尚是个不安分,总是想要挑起一些事情才肯罢休。

放到大明之外还行,留京师只是个祸害。

朱英解释道:“孙儿想要重新构建咱们神州的神话体系,现在的各方神话故事颇为零散,没能全部都合并起来。”

“道衍不仅是个和尚,更是精通儒释道三教,九流亦是极为熟悉,有他来主持这件事,定能好生的完善。”

神话体系?

朱元章完全没有想到大孙是打这方面的主意,便问道:“大孙怎的突然想到这神话故事上了。”

对于玄学,阴阳学这些,朱元章是相信的,也相信命运的说法。

但是对于神话故事,在他看来不过是小说话本罢了。

“是因为孙儿的这趟倭国行,这才冒出来的想法。”朱英回道。

朱元章点点头:“详细说给咱听听。”

朱英继续道:“原本孙儿到倭国,也没想那么多,只是简单的去谈个盟约,倒是在分析一些关于倭国的情报里,发现了个很重要的事情。”

“那便是倭国自有史以来,一直都是倭王统治倭国,即便是说倭国的幕府将军掌控了兵权,但倭王的影响力从来就没有减弱过。”

“这么多年以来,倭国幕府是换了一茬又一茬,但倭王的传承却始终如一没有断绝过,这就让孙儿感觉到有些好奇了。”

“难道说这些曾经掌控兵权的幕府将军们,真的一个个就如此忠诚,从没想过颠覆倭王的统治?”

“这让孙儿觉得不可能,也不存在,一个两个或许真有,这里是换了多少代的幕府将军,从最初的大和国统一倭国到现在,也有上千年之久,怎么可能个个都这样。”

“唯一的解释就是这些掌控了实权的幕府将军们,并没有能力去推翻倭王室。”

“那么是怎样的原因,让倭王有着如此强大的影响力,这就是最让孙儿好奇的地方了。”

朱元章听到这里,顿时就来了非常大的兴趣。

本身朱元章是一个好学之人,从小就喜欢读书,学习。

能够在红巾军里被郭子兴看中,其中粗通文墨这个点很是重要,因为他将朱元章和普通的士兵分割开来。

读书人不管是在什么时候,哪怕是乱世之期,都很是珍贵。

毕竟这历来知识都被贵族门阀所垄断,普通人即便是想学,也耗费不起那买书的价格。

只是虽说读书多,但朱元章读的书自然都是中原历代王朝典籍,对于倭国这样的地方,自然没有了解可言,只是大概的知晓些模湖概念罢了。

“快说说,这倭王怎的是一直都能传承到现在的。”朱元章有些迫不及待的催促道。

对于现在的朱元章来说,自然是想要让自己开创的大明王朝长盛久治,千秋万代。

他本身制定的各方面制度,也是在传承的框架上。

心里很清楚,这天下就没有永恒不变的王朝。

可现在大孙却告诉他,倭国的王室自从一统成立后,传承就从未断绝过。

这可是戳到了朱元章的心窝里。

“大孙的意思是,因为倭国的神话体系?”

未等朱英回答,朱元章马上就意识到了这个点。

“没错。”朱英肯定的点头道:“就是倭国的神话体系,让倭王有了足够多的民间信仰,所以倭国不管是贵族,武士,士兵,百姓,都非常的相信这一点。”

“历来那些幕府将军们,虽然掌控了倭国的兵权,但他们不敢去动倭王,一旦倭王有失,他们自身的地位也很难不被动摇。”

“这就相当于倭王是倭国的水,幕府是水上的船,水若干了,船自然也就不能游摆。”

朱元章听完后,只是略微沉吟片刻,便就说道;“倭国可以这样,但是咱们大明不行。”

“虽说咱对于倭国了解不多,但也知晓倭国的情况和咱大明完全不同,或者说跟咱们中原王朝都不尽相同,若要类比的话,当是犹如周朝时期。”

“这倭国大大小小的城池,都有着君王的称呼,幕府将军看似是统管兵权,但实际下头全是诸侯国,并非是真正的大一统王朝。”

“大孙说的幕府将军之所以没有去动倭王位置,实际上是因为本身的权力还不够集中,过于分散导致。”

“想要把倭国的那套方式搬到咱大明来,是万万行不通的。”

朱元章本身就是个搞制度的好手,只是通过大孙的只言片语,基本上就猜测出了倭国的实情。

“爷爷果然厉害。”

朱英竖起大拇指,随后才道:“孙儿并非是想搬照倭国的方式来到大明,而是发现了这成熟的神话体系,对于百姓的影响力。”

“自三皇五帝到大秦一统天下,历时最久的王朝,却是看来有些四分五裂的周朝。”

“而能够维持如此之久的国祚,其中礼乐的开创影响很大,这一点跟倭国的神话体系有着异曲同工之妙。”

“在咱们大明内部来搞,是动乱的根基,但是如若是放在海外蛮夷呢。”

“除开那些曾经作为中原王朝附属的小国,像是占城,真腊,澜沧,爪哇等这些南洋小国,都非亲近中原之国。”

“我们的大军征服他们简单,但想要长久统治,乃至于真正化为我大明附属藩国,那就是个不容易的事情了。”

“这时倭国的神话体系,就出现了大的用处。”

“南洋西洋那边,最喜欢的就是什么神战圣战的,若是我们有完全的神话体系,宣扬他们的神本就是我中原神灵的附属,这些蛮夷百姓们,当然就心悦臣服起来。”

“即便是效果没有孙儿说的这般好,那终归是比没有要好。”

“如果咱们大明的神话体系足够完善,就相当于有了大义的名头。”

朱元章有些疑惑问道:“神话体系对于这四海蛮夷来说,当真是有这么好的效果不成?”

这是文学上的认知问题。

朱元章再是厉害,当然不会对于西方那边有足够的了解,也并不知道神灵对于大明之外的国家,是有多么强烈的效果。

按照西方神战的套路,如若是一方国输了,就等于是神灵输了,归顺的事情好像就顺理成章了。

甚至于传播久了,大家都相信这个。

当一句谎言说了成千上万遍后,即便是假的,都会变成真的。

现在朱英建立的神话体系,如同像是个小说话本,但只要传播量够大,经常不断的有人去说,相信的人就会越来越多。

甚至于在大明官方的背书下,一些大字不识的,就会当真。

大明的文盲率是高,可这天下全世界里,哪个国家的文盲又少了。

最主要的是在大明手里,现在有京师邸报这么个大杀器。

随着京师邸报在海外的不断扩散,整个现在是大明掌控了世界的舆论权。

如果朱英要搞臭哪个国家,或者说某个国家的君王。

只需要在邸报上不断去传播这君王的劣迹,就算是杜撰,凭空捏造没半分证据,只要是一经发行出去,看到的人多了,相信的人就会更多。

这才是邸报最为恐怖的地方。

只是这等手段,轻易不可使用,往往在第一次的时候,才是效果最佳的,用的次数一多起来,不仅是邸报的公信力要丧失,连大明的威信都会被削弱。

可在传教上,就不同了。

西方的传教士还需要到处奔波,大明现在只需要刊登在邸报上,直接往海外大肆发行就行了。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