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APP
搜猫阅读 > 历史 > 大明皇长孙:朱元璋求我称帝 > 第639章:李景隆的忧愁

biqugedingdian,最快更新大明皇长孙:朱元璋求我称帝 !

这次下西洋的船队,比之曾经历史上郑和下西洋的船队,规模翻了两番不止。

这是如今大明的国情不同。

现在的大明在经济上,根本不是永乐时期可以比拟的,尤其是在海船方面。

永乐时期虽然也造了不少海船,还是没有经过像是朱英数年以来这般的扶持,不管是官府还是民间,都已经是出现了巨大的盈利。

而这些盈利促使更多的投入到造船行业之中。

当某个行业在市场开始进行疯狂内卷的时候,那么这个行业必然是欣欣向荣。

官府和民间的造船厂,每天都琢磨着更高技术水平的改造,好让海船能够更加的坚固,也更加的耐用。

毕竟海面上遇到暴风雨是一件很是寻常的事情,若是哪家造出来的船在经历暴风雨后都不会出现大的折损,那么这家造船厂必然会接受到更多的订单。

造船匠人的身份地位也是在迅速的拔升,像是如今的老师傅月工钱,已经是开到了二十贯宝钞,这在曾经是史无前例的,甚至于那些匠人都没有想到会有今日这般的身价。

也正是由于暴涨的工钱,让更多人涌入其中充当学徒,量变引发质变,总归会是有那么一些天才的出现,改革造船的技术。

是以在这次李景隆带领的船队下,虽说没有先前夸张的五百宝船,但实际上也是有两百宝船。

而郑和则只有六十三艘宝船。

这其中所承载的人数,规模,兵力完全不同。

李景隆这边官府共计有五百二十艘船,而郑和下西洋,每次大约是在三百多左右,完全不能对比。

此番李景隆则有将近五万人的规模,其中主力精兵一万五千余人,其余皆是各类随行人员。

其实这次的船队,哪怕是马船都要比原先的要大上数倍,满载的规模可以有十万人,只是装载了一半的人员,其中原因是携带了大量的物资。

单单是供给五万人吃食的各类粮食,就能够让吃上两年左右的时间,其中茶叶,丝绸,瓷器等交易货物,更是有着巨大的货物量。

其中火绳枪就配备了三万多条,火药司最新款的火炮满载所有宝船,弹药更是不计其数。

最夸张的是,马船所携带的战马,足足有三千多匹。

即便是在登陆后,也能够迅速的拉起三千骑兵出来。

考虑到天气的因素,所以并未携带重型盔甲,是特意打造出的皮甲为主。

每条船上,按照规模的不同,配备了三人至十人医师队伍。

可以说是任何细节全都注意到了。

在这之后,还有一个非常夸张的事情,那就是跟随在大明舰队后边的商队。

商队的船只在数量上自然不能跟官府的相比,但是也有将近三百艘的规模,每一艘船只都是装载了大量的货物。

按照随行的规矩,这些商船也是要受到官府的管制。

也就是说,此番下西洋的船只共计有八百多艘,人数近六万,其规模堪称当前世界之最。

对于这次下西洋的重视,在身份上郑和也是没有跟李景隆对比的可能。

曹国公的爵位摆在这里,还是朱元章的亲外甥孙,当然不是郑和能够类比的。

在三个月前,朝廷定下这次的航行后,就已经通过邸报发行海外。

就现在的南洋地区所有国家而言,都已经是得到了消息。

天朝上国大明,将派遣尊贵的曹国公为主,率领船队巡查天下。

这对于目前的整个南洋地区,都是一件非常重要的事情。

这些国家的君主,只是从别人口中听到大明是多么强大,又是多么的繁荣,这种感觉非常虚,没有什么具体的实际支撑。

就算是有听到具体数目的,也感觉是不是太过于夸张了一点。

而这次在邸报上,关于舰队的规模和人员数目,是直接刊登上去了。

这就是大明的底气,详细的告诉你我安排了多少船只,多少人员过来,哪个国家若是有什么不好的心思,你就直管是放马过来。

半月后,大海之上,夜空中繁星点点,面前是一览无余的海面。

偌大的舰队行驶在这星辰大海上,也是犹如蝼蚁一般的渺小。

李景隆站在甲板上,心里头极为感慨。

从前他觉得大明很大,而真正看到这辽阔无边的大海,心中徒增几分怅然。

“曹国公,这夜深了,怎的还在甲板上,是看着这海上的夜晚太美吧,所以睡不着吧,哈哈哈。”

曹国公的身后传来一阵爽朗的笑声,一位身穿华服的中年男子大笑着迈步走了出来。

来人正是目前的大明水师指挥使越巂侯俞通渊。

此番下西洋中,俞通渊担任副统领,管辖水军事宜。

“越巂侯想来是能够经常看到这等海上美景吧。”

李景隆转过头来笑着说道。

原本以为这海上很是枯燥无聊,没想到还能有这般美景相随,倒也是人生一大乐趣。

俞通渊道:“我哪能经常看,也就出海过一两次,这还是太孙殿下有令旨才行,此番去西洋,倒是能够天天看了。”

“倒是这美景再好,天天看也是会腻的。”

俞通渊的语气中带着讨好的意味,曹国公的身份放在一边,关键是得到陛下的看重,能够出任此番下西洋的统帅,说明太孙殿下也很是看重。

从水军的地位上来说,提升主要是在于太孙殿下,前面二十多年没得反响,这几年在太孙殿下的扶持中,俞通渊才算是真正的有了实权。

只是现在能人将士太多,俞通渊也担心自己哪天被降职下来。

如今的大明水师可是个油水部门,单单从海面上收授的贿赂可不少,且一般都是在海外,官府那边也几乎管辖不到。

“越巂侯来得正好,我这心里头总是有些事情烦闷,咱们俩喝点?”李景隆招呼着说道。

俞通渊自然是求之不得:“固所愿也,不敢请耳。”

在李景隆的吩咐下,立即就有护卫端来酒水,并且厨子也被叫醒,给炒上几个下酒菜。

这艘宝船不同,是曾经朱英乘坐到倭国的那一艘,比之其他的宝船不仅是要大上三分,火器搭载,装饰配套的豪华程度也不是其他宝船可以比拟的,相当于皇家定制。

如果不是因为李景隆有皇亲的关系在,这艘宝船也不可能出海,级别不够根本不敢坐。

俞通渊算是沾了李景隆的光。

“这次下西洋,任务很是艰巨啊,到时候还是要多多依仗越巂侯才是,若是出了什么岔子,陛下太孙那边可没办法交代。”

李景隆有些担忧的说道,毕竟是第一次出海,还是这么重大的事情,在心里头兴奋的同时也感受到了不小的压力。

对于海外,其实李景隆了解得并不多,尤其是这些小国之间。

这次下西洋,李景隆是带着政治任务的,简单点说就是要对诸多国家产生政治影响,甚至是干预到地方上的冲突中去。

在来之前,朝廷那边已经准备好了文书印章,李景隆可以借助大明的名义进行一些册封事宜。

“其实曹国公大可不必担心这些,等到了地方曹国公就知道,这些小国没几个强势的。”

“西洋我倒是不熟,但就南洋这块来说,唯一强势点的就属真腊了,现在也不过是个强弩之末,国力不断的下降。”

“不过现在的真腊公主是太孙殿下的丹妃,这一点上曹国公还是需要多多斟酌一下,按照太孙殿下传达的意思,是要在保障丹妃的颜面上,同时又不能让咱们大明吃亏。”

“总的说起来,其实按照太孙殿下的意思,就是要让咱们大明影响力加强,具体就是在‘教化’二字上了。”

“咱们其实可以学着安南那边的路子,尽量促进这些国家搞出汉语学堂来,学习咱们大明的文字和语言,想来太孙殿下对于这些事情会相当喜欢。”

酒菜还没上,越巂侯俞通渊就说出了自己的想法。

这让李景隆眼前一亮,他没想到自己在迷茫的时候,俞通渊竟然是琢磨得这么深入。

“古人云,三人行必有我师,今日听闻越巂侯一席话,当真是让我如醍醐灌顶啊。”李景隆感觉自己的思路,一下子变得清晰起来。

越巂侯俞通渊连连摆手道:“曹国公谬赞了,我这在曹国公面前只能是献丑,像是我们现在水师这块,因为太孙殿下的扶持而导致上涨不少,我这心里头也一直担惊受怕着。”

“太孙殿下越是看重,我这自然就越是不能辜负皇恩,只能是小心的琢磨着太孙殿下的意思。”

“是水师这边给反馈来的消息,不管是安南还是占城,太孙殿下都是要求不断扩建花汉语学堂,我这心里头自然就上了心思。”

李景隆心里也开始沉思起来,要怎么做才能是让太孙殿下更为满意。

这往后的大明,都是得按照太孙的意思来执行,只有得到了太孙的看重,才能有富贵权势。

此时,酒菜也送了过来。

俞通渊看着那送来的酒坛,当即是眼睛一亮。

“这可是英雄烈?”

李景隆笑着回道:“看来越巂侯还是好酒之人。”

俞通渊迫不及待的去拆开封口,嘴上同时说道:“这英雄烈我先前有幸喝过一次,当真是记忆犹新,只是可惜每年生产的份额太少了,而且还不怎么地外售卖,只能有陛下赏赐。”

“我心里一直惦记着,奈何没有机会,别人得了这酒都是藏着,今天终于是有幸再次喝到了。”

英雄烈是朱英皇家商会这边主打的酒,用的是最好的原料酿制而成,成酒都需要将近一年的时间,而后还需要沉淀半年才能喝。

这些酒只是作为宫廷赏赐,也算是提升皇家威严,属于御制。

俞通渊看着酒封上的印章,就知道这是绝对的正品无疑。

要知道像是这样的一坛酒,也就是两斤,在外边可是炒出了一千贯宝钞的天价。

就是这么个价格,也属于是有价无市。

能得到这酒的,根本就不会在乎这一千贯宝钞,自然不存在出售的道理。

哪怕俞通渊是侯爵,也几乎喝不到。

李景隆笑着说道:“平日里这英雄烈我也没有,这次是下西洋陛下赏赐了二十坛,算作路上消遣之用。”

“美酒虽好,一人独享也差了几分味道,现在有越巂侯共饮,那这路途上可要多了几分享受。”

李景隆显然也是想要跟越巂侯俞通渊搞好关系。

他虽然早些年练兵不少,但在水战上很是陌生,而越巂侯俞通渊很小的时候就跟随父亲和长兄长期进行水战,经验很是丰富。

天气有些微凉。

现在已经算是进入初冬时节了,也只能是在这个时候,远洋宝船才能是借助季风航行。

毕竟现在的海船还是需要借助风力来行驶,像是宝船这么大,人力是完全不足够的。

虽然现在大明并没有季风这个概念,但是航海技术是目前世界最为顶尖的。

如今的船队就是用海道针经结合过洋牵星术行驶。

白天用指南针导航,夜间则用观看星斗和水罗盘定向的方法保持航向。

哪怕是在海面上遭遇洪涛接天,巨浪如山的险恶环境,也依旧能够云帆高张,昼夜星驰。

这是目前唯有大明才能有的航海技术。

“这一次太孙殿下还有暗中交代,是关于帖木儿扣押我大明使臣之事。”

“按照太孙殿下的令旨,不仅是要收集关于现在帖木儿的情报,最好是能够把咱们的使臣都接回来。”

酒过三巡之后,李景隆终于是借着酒劲吐露出了心里的忧愁。

他愁的根本不是南洋地区这些小国之事,而是和帖木儿帝国打交道的事情。

帖木儿敢扣押大明使臣,自然不担心大明来找麻烦什么的,且兵力上跟大明并没有很大的相差。

若是帖木儿执意不放人,李景隆也没有应对的法子。

越巂侯俞通渊闻言后,先是沉默了会,他也知晓一些关于帖木儿帝国的情况。

而后端起酒杯说道:“曹国公其实不用想这么多,老话说得好,船到桥头自然直,不管是啥情况,那也是等咱们到了才知道不是。”

“真要是办不好,那也是没得办法,现在别想那么多,先喝酒,喝酒。”

李景隆心里也明白这个道理,当下举起酒杯共饮。

下西洋的第一站,自然就是占城。

这是由于季风路线所影响的。

这个时候,已经是在占城就藩的朱允炆,当然是早得到了消息。

吴王是朱允炆的封号,这也算是朱元章最后的疼爱了。

吴王府中,朱允炆正召集着人手,准备是前往占城港口迎接。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