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APP
搜猫阅读 > 游戏 > 三国纵横之凉州辞 > 第54章 笑到最后

三国纵横之凉州辞 第54章 笑到最后

作者:日新说313 分类:游戏 更新时间:2024-05-14 09:48:23 来源:书海阁

ps:前一章序号错了,但是不影响内容,找个时候再改一下。

“将军如今假托卧病、不应征召,莫非想要响应关东起兵不成,若是如此,诩以为将军大不智也!”

“哦,那是为何?”

对于贾诩试探自己想要起兵响应关东的袁绍等人的话,皇甫嵩既不承认也不否认,他只是淡淡地问道,不让贾诩从他脸色上看出有丝毫的波澜。

“中平元年之时,将军破波才于长社,击彭脱于西华,擒卜己于仓亭,斩张梁于广宗,又枭首张角,剿灭张宝,斩获十数万,所向无击破,声名动海内,阎公为将军献言建策,尤且被将军拒绝,将军可还知道当时拒绝阎公的说辞?”

不等皇甫嵩答话,贾诩已经提前帮皇甫嵩回忆起来。

“委忠本朝,守其臣节。虽云多谗,不过放废,犹有令名,死且不朽。反常之论,所不敢闻。”

“孟子曾言‘生,亦我所欲也;义,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生而取义者也。’将军信守忠义之本,故而虽然忧谗畏讥,身陷宦官谗言,依然不愿反叛汉室,拒绝了阎公之策,一心要做汉室的纯臣,莫非今日圣天子在朝,有相国诸公秉忠辅佐,雒阳城外精兵猛将云集,将军却要不识时势,起兵谋反不成?”

听到贾诩用臣子的忠义之本来激自己,皇甫嵩不由冷笑出声,看着贾诩说道:

“此一时,彼一时,彼时虽有阉宦为祸,但天子依然高居朝堂之上,如今,天下谁人不知,董仲颖入京,废立天子,自我专横,诛灭异己,把持朝纲。我起兵勤王,东迎天子,方才是身为臣子的忠义之本。”

“将军此言谬矣,相国辅政,内除阉宦之徒,外平白波之寇,朝纲复振,海内名士无不影从,荀公慈明,蔡公伯喈,此皆海内闻名之士,相国千里征召,委以重任,而私人亲爱,并不处显职,但将校而已。‘诛灭异己,把持朝纲’此乃袁家小儿竖子之言,岂可轻信?”

皇甫嵩腰间的宝剑按了又松,他的嘴唇抿了抿,却没有出声。贾诩的话确实不是没有道理,董卓入朝以来,内除宦官,外平贼寇,又重用高儒名士,恢复党人的声名,这些事情,都是皇甫嵩想做,却没有做到的。

“诩来前听闻军中有人建言将军响应关东州郡,夹击雒阳京师,此乃大逆不道之言,窃为将军所不取。袁本初公卿子弟,生处京师,并无军旅之才,况关东兵马王爵不加,尊卑无序,不过乌合之众,早晚为相国所擒。将军若是轻信人言,只怕——”

“只怕如何?”

皇甫嵩这个时候,终于抓住时机,打断了贾诩的话语,如果他举三辅兵马东进和董卓相争,就算没有袁家兄弟的关东兵马接应,他还真不相信,董卓能够在战阵中胜得了他。要知道,不管是击黄巾,还是平羌乱,皇甫嵩的军功总是稳稳压董卓一头。

贾诩自然从皇甫嵩打断自己的话语中听出了他对自己指挥用兵、决胜沙场能力的自信。贾诩淡淡一笑,也不反驳,再次向皇甫嵩行礼,口中说道:

“若是将军举兵东进,诩愿为将军试言形势。”

“讲!”

“雒阳兵马之中,除却相国原先所将西凉兵马、湟中义从、秦胡兵外,又新得并州吕奉先所部边地战兵,加上北军五校、西园新军、羽林虎贲等京都兵马,皆是帝国精锐,将军所掌三辅兵马,不过三四万之众,又有凉州兵卒东进右扶风为患,腹背受敌之下,如何取胜?”

皇甫嵩冷哼一声,却也没有反驳,这也是实话,董卓自从入京之后,手中的兵马实力已经暴涨了几倍,再也不是昔日那个在三辅被自己稳稳压制的董仲颖了。

“将军或许自诩用兵若神,依旧有自信以少胜多,可是将军可曾想过,这胜负的结果如何,若胜,不过是将军与相国玉石俱焚,天子无所依附,再次飘离失所,折辱于小人之手。若败,关中之地尽入凉州叛军之手,三辅为之残破,麾下将士死伤殆尽,将军也要身死族灭,为天下所笑,东观史官之笔,可会饶过将军首祸之罪?”

这一番话说下来,皇甫嵩的脸色终于开始变得发白,他的嘴唇微微颤动,微张着嘴,欲言又止,贾诩刚刚所说的,确实就是他所担心的,这些话语正好击中了他的内心。

试问身为臣子,逼得天子仓皇出逃,亦或者兵败族灭,载于史官之书,千载之后依旧为天下人所笑,这岂是一心想要为国尽忠的皇甫嵩想要看到的。

终于,心乱不已的皇甫嵩长长出了一口气,口中说道:

“那依先生所言,我又该何去何从?”

“将军为今之计,只有应征入京一举,可以保全声名、家族,还有这汉室的基业!”

听到贾诩说到保全汉室江山的基业,皇甫嵩不由惨然一笑,说道:

“我若是放弃兵权,应征入京,授首于人,犹如刀俎上的鱼肉,如何能够保全汉室的江山。”

“不然,将军此时入朝,于将军,于汉室江山而言,方为上策。试想,如今相国辅政,关东鼎沸,正是需要和将军携手同心之时,将军入朝,上能够匡正天子,下能够安稳人心,于己于国大有裨益,纵使朝中真有狂夫窃政,此时朝中又何尝不是需要将军前往坐镇,朝中如黄、杨、荀诸公,虽有高名于海内,然而终究为治平之臣,非有定危之力。回挽狂澜之人,试问除了将军与相国,还能够有谁?”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贾诩这一番不失时机地捧了捧皇甫嵩的地位和能力,听起来也似乎很有道理,黄琬为太尉,司徒杨彪,司空荀爽这朝廷的三公虽然都有高名,但除了黄琬还稍微有些带兵经验之外,其他两人都是纯儒文士,并非知兵事之人。

眼下海内沸腾,朝堂不安,确实是需要有皇甫嵩这种具备赫赫威名的大将坐镇朝堂,才能够安定人心,避免有奸邪之人,窃取大权。

想要做汉室纯臣的皇甫嵩眼下确实已经意动,只是他对于应征入朝一事在心中还是有最后一层顾虑,他不禁捋须问道:

“若是我应征入朝,相国难容,问罪下狱,我又该如何是好?”

不知不觉,皇甫嵩已经进入到了贾诩专门给他提供的思路上思考问题,只是他心中终究还是保存着一丝清明,那就是自己和董卓是有过构隙的人,眼下虽然说着好话,是要征召自己入朝,一同效忠汉室,可要是自己入朝之后,董卓又突然翻脸无情,自己又该如何自处。

如果贾诩今日不给皇甫嵩说出一个所以然来,皇甫嵩依然不会轻易决定应征入京之事。

面对皇甫嵩的质问,贾诩笑了笑,说道:

“相国并非心胸狭隘之人,朝中诸公也定会为将军斡旋,将军何须多忧。”

听着贾诩这种有些敷衍了事的话语,皇甫嵩眉头不由又皱起来,他是沙场宿将,这种轻身冒险,寄望他人相助的行为,他在心中认为是智者不取的。

贾诩也很快注意到了皇甫嵩神情的变化,为了防止临时变卦,贾诩想了想,不得不咬咬牙,上前一步,口中说道:

“若是将军仍不自安,诩还有自保一策献给将军!”

“先生请讲!”

这个时候,皇甫嵩对贾诩的态度也缓和了许多,虽然眼前这个贾诩是在游说自己入朝,但是从他的言语中,皇甫嵩还是能够感觉到,他似乎也是一个拥有自己节操、底线的士人,并不完全是为董卓张势的爪牙。

贾诩尽可能地压低声音,确保只有皇甫嵩一个人能够听到。

“将军可知,相国之子早亡,素喜少年英杰,听闻将军之子与相国曾有相交之情,只需······”

···

皇甫郦望着天空中的和煦的春日,心中确实火急火燎,焦虑不安。

若不是他此刻腰间正抵着一把利刃,只怕他早就疾步跑向自家叔父的帐中了。

这一切都是阴谋,而且还是和军中奸细共同合计好的阴谋。

原本自己是要赶往那处隐蔽的别帐之中,与叔父和军中长史梁衍会面的,可是走在营中之时,突然侧耳听到在军帐的角落边上,有好几个士卒在窃窃私语皇甫嵩扣留朝廷谒者,想要举兵东向反叛朝廷的事情。

这等机密要事,竟然被几个小卒察知,皇甫郦顿时心中大惊,自家的叔父尚且还没有坚定东进讨董之心,若是让这些煞有其事的军中流言散播出去,只怕军心大乱,讨董的大事也要休矣。

事关重大,他立马让心腹亲卫前去禀报皇甫嵩,就说自己处理完一点军务之后,稍后就再赶过去。

而自己迈步就向角落里走去,想要亲手逮住这几个窃窃私语的小卒,拷问他们到底从何得知这等机密消息,他耳目聪明,身手敏捷,很快就冲到角落边,堵住了几个想要仓皇逃窜的军中士卒。

面对皇甫郦声色俱厉的逼问,几个士卒两股战战,惶恐不安,最后只能推说,是无意间从军中某位军吏帐外听到的,只是事关他们的性命,还请皇甫郦屏退左右,让他们将这个秘密只告诉皇甫郦一个人,也好避免消息泄露出去,让那个在军中颇有声势的人得知,自己这些小卒先遭了对方的毒手。

看着惶恐不安的几个士卒,皇甫郦也不疑有他,事关重大,越少人知道越好,他挥手就让亲卫退下,自己亲自上前盘问,而几个士卒也不隐瞒,立马就告诉此事是从军中长史梁衍帐外无意中听到的,皇甫郦心中顿时大惊,他之前还跟梁衍有过争论,不过在皇甫嵩的调和下,才言归于好,此后也是互相敬重。

可没想到这个被自己叔父依为心腹的军中长史,竟然也是一个表里不一的奸诈小人,一方面劝着让自己的叔父不要应征入京,一方面又想着要诬陷自家叔父一个反叛之罪,好向雒阳朝廷邀功请赏。

这些事情皇甫郦越想越惊,只想要尽快赶去面见皇甫嵩,让他小心戒备梁衍的反扑噬主,可是单纯靠着几个小卒之言,只怕自家叔父未必会相信,他素来信重的长史梁衍会背叛他。

于是皇甫郦又再次出言逼问士卒,可还有什么证据证明是在梁长史帐外听到的,这个时候终于有一个士卒从怀中颤颤巍巍掏出一方绢帛,说是冒死得到的物证,皇甫郦闻言连忙一把夺了过来,在自己的手中展开一看。

竟然是一封以梁衍名义写给雒阳朝廷的信。

信中极言皇甫嵩叔侄图谋不轨,想要反叛朝廷已久,自己苦谏不能挽回,只能够密奏朝廷,请求朝廷派大军前来征讨,自己到时候也会作为内应,响应王师在军中起事。皇甫郦越看越惊,只觉得这个梁衍简直就是一个隐藏得至深的奸险之人,他正想拿这桩物证去见自家的叔父。

可还没起步,他立马又察觉到了这其中的不对劲,这份书信虽然尽力模仿梁衍的笔迹,但写得潦草,皇甫郦稍一注视,就能够察觉不是梁衍的笔迹。而且这几个小卒如何能够冒险得到这么机密的书信,还有这几个小卒为何恰好就在自己经过的路边军帐角楼窃窃私语,还会让自己听到这对话。

这其中有阴谋!

皇甫郦察觉到不对劲,正想要再次喝问面前这几个跪倒在地的士卒,不料他还没开口,地上的士卒已经突然动手,皇甫郦手中拿着书信,没有握着腰间的宝剑剑柄,自然不能够第一时间拔剑防备,他下意识就一脚踢了过去。

而地上跳起的这几个士卒身手甚是敏捷,趁着皇甫郦一时大意,虽然有一个被皇甫嵩踢中,慢了手中的动作,但其他人手中的动手可不慢,几乎是一招就制住了皇甫郦,当几把利刃抵在皇甫郦身手的要害之处时,皇甫郦知道,自己关心则乱,竟然一不小心就上了别人的当。

这挟持皇甫郦的士卒,自然就是阎行,还有赵鸿的几个在军中暗自结交的心腹士卒。

皇甫郦是这一次行动中,最大的变局,他能文能武,为人又聪慧,更重要的是,他联合关东袁绍等人起事的心思最重,根本不可能像皇甫嵩一样被贾诩说服。

梁衍那边一介文士,赵鸿又是记室书佐,两人多有往来,趁机对他进行投毒,赵鸿是事前就已经有过密谋,而皇甫郦却不好动手,赵鸿只能够想到使用疑兵之计,让皇甫郦和梁衍互相猜忌,拖延时间,让贾诩有成功游说的机会。

但是阎行还是不放心,于是他亲自假扮成皇甫嵩营中的士卒,经过一番诱导,终于趁着皇甫郦心中慌乱、一时不备的机会,将皇甫郦成功挟持。

此时看着皇甫郦着急的脸色,阎行还想要出言让他稍安勿躁,再过一会,事情出了结果,他自然就能够重获自由。

正好这个时候,军中的聚将鼓正“咚咚咚”的响起,皇甫郦心中大震,就想要抬起脚步,却又被阎行的刀锋逼住,只能够着急着听着鼓声不断地响起。

阎行嘴边微微勾起,这是和贾诩等人约定好的信号,贾诩游说皇甫嵩成功,赵鸿那边就会按时敲响军中将帐的聚将鼓。

这个时候,皇甫嵩骑虎难下,再加上他自己已经被贾诩说服,也在心中知道军中已经有人倒向朝廷谒者一边,军中的大势已去。

他就不得不派人恭敬地请来朝廷谒者,汇合军中的将吏,在众人面前,谒者宣读征召皇甫嵩回京的天子诏书,皇甫嵩接诏应征,上缴统兵的虎符,一切正在有条不紊地进行着,关中之地和这三万驻扎在三辅兵马,现在已经进入董卓阵营的彀中了。

又多挟持了已经脸色发白的皇甫郦小半个时辰,阎行和贾诩派来的人会面,确保一切事情都已经尘埃落定之后,才真正放开了皇甫郦。

此时皇甫郦已经手脚发软,他看着兵马已经易手的军中,心中懊恼不已,只能够点起同样也被释放的几名亲卫,急急忙忙赶往皇甫嵩的军帐之中。

在军帐之中,皇甫郦见到了安然无恙的叔父皇甫嵩,这让焦心不已的皇甫郦心中终于有了一点安定。

只有自家的叔父在,主心骨就在,事情或许还有转机。

皇甫郦向皇甫嵩请罪,想要询问他的意思,可皇甫嵩却是惨然一笑,无力地挥挥手,显得身心疲惫,只是示意皇甫郦,眼下军中的大势已去,不要再做徒劳无功的抵抗了。

可是皇甫郦终究还是不愿意轻易放手,他神色黯然地说道:

“叔父原先的心意,侄儿已经知晓,只是这军中倒戈之人,着实可恶,坏了我等的大事,还要陷叔父于险地,侄儿这就去查,一定要查出这个恶贼,将他手刃,方才能够为叔父出这口恶气!”

皇甫嵩摇了摇头,这个时候眼中闪过一抹精光,口中说道:

“郦儿,莫要冲动,其实这个人,在聚将鼓响起的时候,我已经猜到是谁了,此人如此行事,也怪我识人不当,不过既然他今日能够背叛我皇甫义真,来日必然也会反叛董仲颖,且看着吧,邪不胜忠,此番入朝,虽有困厄,但我就想看看,我和董仲颖,究竟谁能够笑到最后。”

喜欢三国纵横之凉州辞请大家收藏:搜猫阅读

三国纵横之凉州辞搜猫阅读小说网更新速度全网最快。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