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APP
搜猫阅读 > 游戏 > 三国纵横之凉州辞 > 第53章 阎彦明借势退敌(上)

三国纵横之凉州辞 第53章 阎彦明借势退敌(上)

作者:日新说313 分类:游戏 更新时间:2024-05-14 09:48:23 来源:书海阁

阎行虽然心中有些好奇,曹操此时到底是忠是贱,忠奸兼有,又有几分忠,几分奸?

但他知道,这种问题,并不适合用来试探曹操,曹操也不会跟自己说明他那深邃莫测的内心。

不过,阎行眼下倒是确有几桩关系到关西的事情,要提前和这位曹大将军通一下气。

第一桩事情,是将司隶校尉部改为司州。

既然天子已经要被曹操迁徙到许都,那阎行干脆也将三河之地和天子斩断联系,废部立州,改尹为郡,将天子辖下的司隶校尉部彻底转变成由地方牧守统治的州郡。

第二桩事情,是将阎行的司隶校尉头衔改成司州牧,辖河东、河南、河内、弘农、冯翊、扶风、京兆七郡,辞去名不副实的录尚书事,改为兼督司、凉、雍三州事。

第三桩事情,是裴茂乞骸骨,辞去太师之位,京兆尹司马防乞骸骨,辞去京兆尹之职,贾诩辞去侍中之位,赵鸿辞去尚书之位,卫凯辞去议郎之位,裴辑辞去黄门侍郎之位。

基本上,这些事情都是天子再次迁都后,阎行麾下人事、辖区的变动,曹操淡淡听完阎行的三桩事情后,早已了然的他,脸色有些玩味,捋着自己的胡须,笑而不语。

阎行以为早已知道的曹操要在这三件事情上犹豫,也脸色肃然地看着曹操。

迫于形势,河东要将“名与器”的最大部分让给了兖州,但在转手之前,自然也要将自己能够瓜分到的一部分“名与器”提前敲定了。

天子眼下还在河东的手中,这三件事情也没有触动到曹操的丝毫利益,阎行相信,投鼠忌器的曹操在思索过后,不会也不敢在现下掣肘自己。

曹操默然,他其实想的不是这三桩事情,不管是督三州,还是改司隶校尉部,本质上都不会损害他自己的核心利益,阎行也只能够拿着瓜分到的这一部分“名与器”,继续去与关中、凉州的群雄鏖兵争斗。

地盘都是要一块一块奋力打下来,指望朝廷的“名与器”去收复关中、凉州,先得问问马腾、韩遂、韦端、邯郸商等人手中的刀兵同不同意。

曹操心里想的,是在怀疑面前这位年轻人,到底是真的利令智昏,还是在装疯卖傻。

督领三州、改司隶校尉部对河东而言虽然重要,但眼下对河东最重要的,是如何在退了兖州兵之后,再去退河北的大军。

虽然袁绍出兵是曹操遣使联络的,但袁绍也不是任人摆布的人,他要的虽不是天子,却也是比天子差不了多少的河内郡。

自己得了天子,要赶回去巩固兖州、豫州,自然不会再与阎行纠缠,但是袁绍不一样,他围困公孙瓒,驱逐黑山军,地跨四州,虎视天下,又怎么会放过地处要冲的河内郡,正要趁着河东鏖兵关中的时机,将河内郡彻底据为己有。

就算曹操退兵了,袁绍很大可能,也不会退兵。

可面前的老成稳健的年轻人,竟然不担心这件最紧要的事情,也不试探自己对袁绍的态度,反而孜孜不倦地在追求关于三辅的利益。

难道他不知道,一旦失了河内郡,则三河之地也要危矣,怕是他关西三州没有夺取,就先栽在袁绍的手中了。

不过,曹操想了想,面前的阎行不太像是利令智昏之人,于是他斟酌了一下,还是开口笑道:

“彦明无需担忧,正所谓名正言顺,你讨伐叛逆,收复关中,也是为了扶助天子,中兴汉室。既然你我两家誓扶汉室,那你说的这些事情,孤绝不会去掣肘干涉。”

“只不过,嘿嘿,彦明是不是也应该担忧一下河内的兵事?”

作为始作俑者的曹操,在谈起袁绍出兵这桩事情来,毫无愧色,反而是对阎行变得颇为同情,只是他心中也难抑得意。

他可不想眼前的年轻人这么快就折在袁绍的手中,最好的结果,是能够维持目前河内两家对峙的僵局,耗尽河东的元气,将河北大军死死拖在河内郡。

见到曹操说起拨动整个关东局势、促成今日情形的河内争夺战,阎行也莫名地笑了,他抬头看见已经到了近前的御帐的金色穹顶,转脸对曹操笑道:

“曹公,河内之事,等见了天子,你就明白了。”

久思不解,却得到了阎行莫名其妙的回答,曹操心中咯噔一下,也敏锐地感到了一丝不妙,但他还是不改神色,哈哈一笑,就将内心的波动直接掩饰过去了。

御帐就在眼前,兖州兵马要和河东人马都要留在外围守护,进帐的阎行、曹操各自只带几名文武心腹。

在天子的御帐外,是由被重新启用的董承主持迎接曹、阎,董承已经被天子封为车骑将军,阎行对此不置可否,但也承诺,会将刘表派来雒阳城的两千兵马拨给董承统领,不过这些要在曹操奉迎天子之后。

董承见到阎行,笑容有些僵硬,但还是强笑着迎了上来。

五大三粗的董承虽然变成了外戚,但是却依旧保留着军汉的本色,幸好一同迎接的还有侍中刘艾、丁冲等人,从旁指点,总算没有失礼之处。众人在帐外都解下了兵器,脱下了靴履,就像是在上朝觐见天子一样,整个过程都要一丝不苟,阎行也没有再说什么“甲胄在身,请以军礼见”的话来,而刚刚还谈笑不羁的曹操也严肃起来,态度更是谦卑,他仔细整理着自己的须发衣甲,生怕在君前有丝毫的失仪出错。

整装敛容的众人然后按照官职高低,开始鱼贯入帐。

进到帐中,汉室的老臣、天子的近臣罗列一堂,秩序井然地排列在大帐两侧,目光都看向了曹操、阎行两人的身上。

曹操看向这些朝臣,其中有熟悉的面孔,但更多的,还是陌生的面孔。

汉室的老臣有太尉杨彪、司徒赵温、司空张喜、太常王绛、卫尉周忠、御史中丞董芬、侍中刘艾等人,带有外戚身份的有车骑将军董承、辅国将军伏完、议郎伏德,豫州出身、与曹操保有联络的有已擢为侍中的丁宫,已擢为尚书仆射的钟繇等人。

但更多的是,是少年天子借着朝臣中阎行一党全面退出中枢的机会,短时间内迅速提拔起来的亲信近臣。

这其中就包括了顶替赵鸿的尚书梁绍、冯硕,顶替贾诩的侍中台崇,顶替卫凯的议郎吴硕、赵彦,顶替河东兵将的越骑校尉王服、昭信将军吴子兰等一干朝臣将校。

曹操对此暗暗心惊,而此时阎行倒像是个旁观者一样,对这些朝堂上的人事变化,漠不关心。

少年天子威严老成地坐在御座上,目光炯炯地看着曹操、阎行及两人随从的举止动作。

他已经实现了第一步计划,引入了关东的曹操势力后,不仅使朝堂摆脱了阎行的高压控制,还通过实力的互相制衡,初步重塑了汉天子的权威。

阎行、曹操两人虽然身上都披挂甲胄,可是却不敢有丝毫怠慢,当即就带着身边的文武随从,向上首的少年天子行隆重的稽首拜礼,得到了少年天子的允许后,才能够恭敬起身入列。

眼看着君臣就位,原定的朝政议程也就随即展开。

第一桩政事,是天子下诏,褒奖曹操忠君体国,奉迎天子,假大将军曹操节钺,录尚书事。

这是曹操早就预料中的事情,议程他早就通过侍中丁冲得知了,当下也就不再假意推脱,恭敬地出列,拜谢皇恩。

第二桩政事,是商议雒阳残破、漕运不至,不足为都城,朝廷需要迁徙到关东州郡。

这桩事情也是曹操事前知道的,当下他就再次出列,将迁都许县的种种好处,罗列给天子和朝臣知道,阎行没有反对,天子和朝臣自然就更不可能反对,此事很快也就在一大片附议声中被迅速定下了。

但到了第三桩政事,出乎曹操意料,竟然就变成了朝廷遣使斥责邺城袁绍专自树党、擅相讨伐、不事勤王等诸多罪名。

骠骑将军阎行趁势出列,神色激愤,大声呵斥袁绍借着冀州地广兵多的优势,企图另立天子,又无辜攻伐奋武将军公孙瓒、河内太守常林、北海相孔融,致使各州生灵涂炭、白骨成堆,而且还假借家声、意图不轨,割据河北、不事勤王等等若干罪名。

这简直是将袁绍打成了十恶不赦的逆臣,曹操惊诧地目视丁冲,但从丁冲同样愕然的目光中,曹操终于也意识到了丁冲在这桩事情上,也被天子和阎行瞒过了,他咀嚼刚刚阎行在御帐前的那番话,心中不由大震。

少年天子先让大臣众议,早已经有了准备的尚书梁绍、冯硕,侍中台崇,议郎吴硕、赵彦立马纷纷出言,先后附和骠骑将军的意见,建议遣使前往河北,讯叱邺城的袁绍。

曹操一见群情汹涌,心中大急,正想着要如何在避免和阎行正面交锋的情况下曲线解困。耳中已经听到了阎行提议擢北海相孔融为将作大匠,代替伏罪的梁邵,出使河北,讯叱袁绍。

曹操又急又惊,他当然知道孔融眼下和袁绍是犹如仇寇,袁绍的长子袁谭攻破了北海,逼得孔融狼狈逃亡,连家眷妻儿都被袁谭俘虏了。

曹操因为孔融是故人,又是反对袁绍的名士,这才将他庇护收容。

这个时候让孔融去河北,只怕袁绍一接见,就要被名士孔融的利嘴驳斥得体无完肤。

幸好孔融作为大名士,也跟随自己前来觐见天子,曹操顾不上避嫌,连忙朝孔融做出挤眉弄眼的动作,目视他不要接任。

喜欢三国纵横之凉州辞请大家收藏:搜猫阅读

三国纵横之凉州辞搜猫阅读小说网更新速度全网最快。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