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APP
搜猫阅读 > 游戏 > 三国纵横之凉州辞 > 第62章 继业者

三国纵横之凉州辞 第62章 继业者

作者:日新说313 分类:游戏 更新时间:2024-05-14 09:48:23 来源:书海阁

建安九年,距离天子东迁已经过去九个年头了,可天下离实现当初确立年号“建安”的涵义,却依旧遥遥无期。

汉帝国仍然是分崩离析的状态。

幸运的是,在这种群雄割据的乱象中,北国一统的趋势逐渐明朗:攻灭袁绍、吞并半个冀州的关西阎行一跃成为了北方最强大的势力,哪怕北方大战中幸存的袁谭、曹丕再度联合起来,也不再是关西兵马的敌手,三家鼎立的平衡也为之一变,已然成为了关西一家独大的局面。

中原的曹丕、青州的袁谭、割据幽州的各股势力,都在竭尽所能积粟练兵、紧张备战,高度警惕着侵入山东的关西兵马,唯恐成为骠骑将军阎行强行吞并的下一个目标。

只是,出乎众人意料,预想中磨刀霍霍向猪羊的关西兵马却在这一年里突然停止了所有的军事行动。

占据半个冀州的各部关西兵马严守郡县、偃旗息鼓,既对沿河布防的曹军毫不在意,也对卧榻之侧的袁谭军熟视无睹,甚至连实力薄弱、最易吞并的各股幽州割据势力也听之任之,窝在先前占据的城邑里面不动了。

仿佛一头巨兽在众多猎物的面前酣睡不醒了。

但熟悉内情的霸府文武都知道,骠骑将军扫灭群雄、一统北方的雄心壮志一时一刻都不曾停息。

兵事虽然停止了,可将军幕府的“文治”却如火如荼地在河北大地上开展着。

去岁入冬安抚人心、赈济灾民、防治瘟疫、修缮营舍牵扯了幕府的大部分精力,以至于骠骑将军阎行本人也在邺地度过了整个冬天。到了开春之后,河北一地的日常军政事务不减反增,在减免傜役田租、赦免、启用一大批河北士人之后,快速运转的将军幕府又着手募农给种、恢复生产、人口田亩核实造册、邮驿亭舍修缮重建、安置黑山军等众多事务。

骠骑将军阎行不辞繁琐,先后二十几次接见了以张燕为首的一众黑山渠帅,就是为了在软硬兼施的情况下,以兵不血刃的方式解决困扰河北大地多年的黑山匪患问题,并将黑山那十几万的人众通过编户屯田、收编整顿等途径一一安置了。

而张燕这位纵横河北多年的“大盗”也看清楚了局势:被袁绍围剿多年,尝够了苦日子的各支黑山人马趁着此番北方大战脱离山林,跟随西凉军攻城略地,各渠帅看似赚的盆满钵满,但实际上也是被西凉军使用官爵、金帛、妇人等物从内部进行了瓦解,加上那些渗透到黑山内部的“校事”,自己再想把人心已散的黑山军重新带回山林聚啸一方,俨然是难如登天了。

因此他不仅对阎行抛出的高官厚禄感激涕零,还顺从地将麾下兵马交由将军幕府的武吏接手,安分守己地当起了他的富家翁。

幕府对黑山军当中的老卒自然是欣然笑纳,他们在经过沙汰之后,将会和投降的河北郡国兵进行混编,或编练成新的行伍,或补充到关西、三河多部兵马之中。

这些事务较之战前更加繁重,使得跟随骠骑将军入驻邺城的幕府文武暗暗叫苦,但行事一向雷厉风行的阎行却毅然下了军令,整编安置黑山军、河北降卒及一众河北军政要务必须在岁末全部完成,幕府、郡县各级官吏,有懈怠延误者以军法论处。

战争,实际上从来没有停止过。

···

兖州,鄄城。

鄄城作为兖州境内邻近大河南岸的一座重要城邑,有着悠久的历史,先秦之时的晋楚城濮之战就发生在鄄城境内,而南边的成阳有着尧冢、灵台以及据说舜打过渔的雷泽,尧舜之乡的名号由此而来。

但这些都不足以让鄄城成为汉帝国的新都,它作为一处军事重镇绰绰有余,但充当天下共主的汉天子都城则太过寒碜。

格局限制的弊端,将会在日后逐步显现出来。

当初迁都之时,就有不少朝臣提出反对,但曹操为了与袁尚达成新的“袁曹同盟”,力排众议,坚持将朝廷迁徙至此。

结果,袁家兄弟在西凉军强大的攻势面前崩溃得太快,转眼间河北之地易手,作为联结袁曹盟约的新都鄄城几乎要直面西凉军的兵锋,若非北岸还有几处城邑控制在曹军手中,只怕辗转多地的朝廷又要另择都城了。

尽管短时间内没有兵戈的威胁,但整座新都仍然陷入到惴惴不安的气氛当中来。

究其原因,就是曹操遇刺所带来的一系列危机。

曹军主力虽然安然从袁谭的地盘上撤回兖州,并且根据曹操的遗令由曹丕继承自己的官职、爵位,由夏侯惇、曹洪等亲族将领和荀彧、郭嘉等谋臣共同辅佐,还趁乱控制了大河北岸的几座军事重镇,临时构建了抵御西凉军的大河防线,可是朝堂内部的质疑声却一直没有停止。

孔融和一些朝臣嗅到了难得的良机,和宫中暗中频繁往来,想要趁着曹操身亡的机会,一举扭转朝堂上君弱臣强的以往局面。

他们开始在庙堂之上公然质疑年幼的曹丕何德何能能够继承曹操的官职,辅佐天子,匡扶汉室,在这天下板荡的乱世之中兴复汉家社稷,企图通过朝野舆论的压力,迫使曹丕辞去官职,司空府归还原本属于汉天子的权力。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而这一切的努力,当然是收效甚微。

曹丕接掌父业之后,朝堂、司空府发生了许多变动:夏侯惇晋升前将军,曹洪晋升后将军,程昱擢为九卿之一的卫尉,钟繇、华歆担任尚书仆射,进入尚书台为荀彧之副······

唯独没有的,就是曹丕辞去官职,还政于天子的消息。

这让一些消息灵通的有心人开始偷偷猜测,朝堂之上会不会再掀起一场喋血的权力争夺。

···

“朝堂上绝不会乱的!”

程府内堂,年过六旬、日渐苍老的程昱安坐在席上,看着自家的长子程武,说出了这掷地有声的话语。

“孔融一介腐儒,摇唇鼓舌之徒,焉能动摇朝堂根本。”

“大人所言甚是。”

已经成家出仕的程武在自家的老父亲面前恭恭敬敬,一如年幼时候俯首受教的模样。

他也赞同父亲程昱的看法,虽然当今天子很想把权力从比他还年幼的曹丕手中重新夺回,但杨彪、赵温等一干汉室老臣病退的病退、罢官的罢官,昔日朝中培植的赵彦、冯硕等人早被故司空一一除去,连外戚董承也丧命在曹军的刀下,仅仅依靠孔融这几个自诩清流的无权朝臣,在内外皆是曹氏党羽的朝廷上是掀不起太大波澜的。

“只是任由孔融等人这样鼓噪下去,也不是个办法。”

程武想了想,又提出了自己的担忧。

程昱闻言抿嘴不语,不见浑浊的眼珠里射出了一道精光,仿佛将程武的心思都看透了一样,这才缓缓闭上了眼睛。

程昱虽然因为年岁渐长,不可避免地步入了衰老的行列,近年更是因为曹操遇刺之事一下子苍老了许多,但他的头脑依旧清醒着,比自家的儿子程武看得长远,也看的透彻。

别欺司空府里那位曹家儿年轻,他的手段可高明着呢。

在程武还为“主少国疑”的处境和自家一家子的出路一筹莫展的时候,在司空府中深居简出的曹丕已经出手破局了。

他一方面为夏侯惇、曹洪、程昱这些叔父辈、兖州旧臣加官进爵以求巩固地位、笼络人心,另一方面,则开始培养自己的心腹和嫡系······

细思之下,饶是多谋老辣的程昱也惊出一身冷汗。

这位年轻的曹司空,他将近年来的人事调动安排得极为细致,既要慷慨放权,将以往父亲所决断的专权分散给父亲的旧臣,为夏侯惇、曹洪、程昱他们这些人加官进爵,以求利用这一批追随曹操已久、掌握实权的兖州文武来巩固地位,又要通过掺沙子的方式来分割文武老臣的权力,以免架空天子的自己又被臣下架空。

重用于禁、满宠,笼络臧霸、孙观,使于禁统兵征讨再次叛乱的昌豨,以求在兵权上外姓将领能够稍稍制约夏侯惇、曹洪等叔父辈的统兵将领,启用满宠分割自己的权力,用钟繇、华歆分割荀彧的权力,召回徐州的董昭,用他和刘晔来制衡执掌机要的郭嘉。

同时他又大力提拔曹真、曹休、夏侯尚、夏侯霸、陈群、吴质、朱铄等曹家年轻子弟和新秀官吏,让这些人围绕在自己身边,以求从中培养出效忠于自己的心腹和嫡系,方便后面逐步用他们来代替父亲往日的旧臣,从而一步步将权力重新集中到自己的手中。

上下一日百战,这位年轻的曹司空,选人用人暗合申韩之术,隐隐透露出故司空的智慧光芒,若非手段还不够谙熟圆滑,只怕以程昱之智,也不能将这位年轻人的心思看得这么通透。

试想这位有如此的心智和手段,又怎么会对付不了孔融这种不识时务的腐儒呢。

想到这里,程昱心中也不无感慨,曹公诸子皆是超群之才,听说府中的小公子曹冲更是不凡,冲幼之龄,才智已在成人之上,若是曹公尚在的话······

就在程昱内心感慨之时,另一个还未出仕、跟随在自己身边的儿子程延匆匆走进了内堂,他有些激动地行礼拜见父、兄,随后来到程昱一旁跪坐,神情难抑兴奋。

“一切都如大人所料,刚刚宫中诏书已出,拜司空之姊为贵人,入侍掖庭。令太中大夫孔融出使江东!”

喜欢三国纵横之凉州辞请大家收藏:搜猫阅读

三国纵横之凉州辞搜猫阅读小说网更新速度全网最快。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