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APP
搜猫阅读 > 都市 > 没你就不行 > 第 1007 章 天地情怀(25)二合一

没你就不行 第 1007 章 天地情怀(25)二合一

作者:林木儿 分类:都市 更新时间:2024-04-26 17:21:14 来源:69书吧1

搜猫阅读(soumal),最快更新最新章节!

天地情怀(25)

桐桐一早就在皇后的身边了。也陪在皇后身边见了很多的女眷。这个说她是赵郡李氏,那个说她是清河崔氏,回头再来以一个说是范阳卢氏,才送走这个,下一个自称是荥阳郑氏出身。

满大殿看去,那挺直了腰板,矜持的坐着的都是世家。

世家,豪强,他们自来就是贵族。

这一刻站在这里,桐桐好似一下子懂了那位太|祖。正是因为懂了,所以突然间心里就异常的难受起来了。

她转身绕了出来,一个人出了大殿,穿过这大大的宫阙,长长的走廊,她也不知道她想去哪。

一切的欢笑都被抛诸脑后了,转过弯,却见四爷站在一株芙蓉木下。他负手而立,抬头怔怔的看着某一处,愣愣的出神。

桐桐知道,他其实什么也没看,只是在想事而已。

四爷转过身来,看见桐桐来了,他毫不意外。

桐桐走过去,没言语。

两人就这么站了好一会子,桐桐转身,看向假山后的一处园子,这才笑了。自己虽不知道该往何处去,但其实潜意识里还是想着,跟那位太|祖贴的更近一些。

近在咫尺的园子是太|祖登基之后常来的地方,听说,很多时候,他都住在这个园子里,没事了就来这个园子里转转。太|祖驾崩的时候也是在这个园子里,打那之后,这个园子就不许人进去了。里面留了人料理,一切得保持的跟太|祖在时一样。

四爷问桐桐,“过去看看?”

那就去看看!

绕过假山就是园子的大门,但桐桐朝假山指了指,一下子钻了进去。一进去就抱住四爷的胳膊,四爷就笑,反拉了她的手一路朝里面去。

便是在一个宫里,也没有机会贴的这么近的。

他拉着她朝前面去,眼看走几步就到了,桐桐偏拉着他往更窄的过道去,“多绕点路!”能贴这么近的多呆一会儿。

四爷揽着她,陪她在里面转悠。

两人在嶙峋的过道中穿过去,以为转弯之后就绕到正路上了,却不想一转过来,就是一面平整的墙。

四爷心里就几分恍然,抬手在墙上摸了摸,然后扭动了一块凸起的石块,门缓缓的打开了,光从外面照了进来。

桐桐率先走出去,而后愣住了。

她让开位置,叫四爷也出来。两人站在门口,看着眼前的农家小院,突然之间就滋味难言。

桐桐朝前走了几步,蹲下来看院子里种着的棉花苗,手抚过棉花叶子,她像是看到个壮年的汉子一身粗葛,穿着草鞋,拄着锄头站在边上朝她笑。

不知道怎么的,这一刻她鼻子一酸,眼泪一瞬间就下来了。

她站起身来,跟四爷继续朝里面去,这边是棉花,那边是水稻,墙角还有猪圈鸡笼,墙角靠着农具,墙上的木楔子上挂着草帽。土墙茅檐柴门,院子中间一颗枣树,树下是石桌石凳。石桌上放着粗陶的罐子,罐子边放着粗陶的碗。

这是太|祖做皇帝的六年,最常呆的地方。

为什么要呆在这里?因为这里能时刻提醒他,别被权利和富贵迷了眼。

林雨桐想到了五代十国的那段‘乱之已极’的历史,可越是想到这段历史,才越是为太|祖难受。

自唐朝末年,战乱就没停过。先是王仙芝喊着‘平均’的口号起义了,后有了黄巢起义。这二人的声势都闹的极大,可王仙芝想的是招安,黄巢呢,不管是正史还是野史,□□都颇多。为何?

因为屠杀!史载,其部属满大街的杀人,但黄巢不能禁止。

黄巢在长安登基,可结果呢:“华轩绣毂皆销散,甲第朱门无一半……内库烧为锦绣灰,天街踏尽公卿骨……【1】”

黄巢在长安城屠杀了八万,也因着如此,长安城中的贵族死了一大半。

对富户,他没收其财产,当时把这种行为叫做‘淘物’,淘到哪种程度呢?到了皇宫大内之中,人人都光脚走路。脚上的鞋袜都被没收了。

对贫户,得有子弟随他出征!他是哪里镇守力量薄弱就往哪里跑,没有后方补给,走到哪抢到哪。便是如此,也不能维持庞大的粮草开支。怎么办呢?都争相传说黄巢军吃人,用‘倒磨寨’将人肉加工成军粮,据说受此害的平民百姓也多不胜数。

而后黄巢灭,但五代开端的后梁皇帝朱温早前便是黄巢的大将,后投降大唐,将藩镇做大,为皇家清除了阉患,却也借此控制了皇家了,迫使唐哀帝禅位给他。此人凶悍,老年也多昏聩,常把子妇招进宫里临|幸,就是这么一个帝王。

事实上,这个时期乱的,何曾见好的帝王了?

一旦兵乱,谁遭殃?天下百姓都遭殃,不分世家和平民百姓。

往上回溯历史,从夏、商、周开始,再到春秋战国而后是晋,那个时候是诸侯世臣家族。到了魏晋南北朝,便有了清河崔氏,范阳卢氏这样的世家大族。

到了唐朝,唐朝的皇族本身就是贵族出身。

唐朝皇室打压世族,但也仅仅是打压。导致世家折损,五代十国之乱就是一个重要的原因。

太|祖结束了这样的战乱,杀的是手握屠刀的藩镇军阀,却从不曾杀百姓杀世族。

而后,他登基了!做了帝王,他却长时间的呆在茅檐草舍之中……为什么呢?因为他才是那个真正有了平民情怀的帝王。

在战乱时,不叫世家受损,他觉得是对的。

天下承平了,面对种种不公,他时刻提醒他自己,别因为当了皇帝而忘了初衷。他怕是觉得,刘邦不算平民帝王,朱元璋也算不得一个真正的平民帝王。而他,想做一个真正的平民帝王。

可这样一个帝王,却死在了因他才保全下来的世家身上了。

何其讽刺?

今儿那满大殿的客人,都不是无辜的。

四爷叹了一声,喊桐桐:“拜一拜吧!”

桐桐左右看了看,无一可祭拜之物。可是有什么关系呢?心诚,便是连一碗凉水也没有,他也能感受到其中真意。

两人站起身来,对着正北的方向,行参拜之礼。

他这般的帝王,受的起这一礼。

贵太后从屋后拎了水出来,便见两个小儿一脸肃穆在祭奠。

她把水桶轻轻的放下,没过去。桐桐也听见动静了,还以为是打理这里的宫人。等礼行完了,一扭脸竟然瞧见一身麻衣的贵太后,她边上放着个木桶,木桶还是湿的,显见才打了水上了。

两人急忙迎过去,四爷帮着把水拎了,桐桐去搀扶贵太后,“您怎么在这儿?”

贵太后便笑,“你们闯入我家,反而问我为何在这里?”她去石凳上坐着,也叫两人坐,“怎么进来的?”

这里其实是被高墙和竹林围在里面的一处院子,都知道这里有个院子,可谁进来过呢?外面确实是有大门,只怕从大门进来,看到的也不是这个小院吧。

桐桐朝假山那边指了指,“无意间进来的。”

贵太后便笑:“那是我大意了,没把隔间门关上。”她看看两人,也不多问,只起身,“既然来了,那这必是天意。要是不嫌闷,就多呆一会子。”

说完,她径直进了一间屋子,桐桐跟进去,竟是一间厨房。厨房里各色物品都有。贵太后洗了手,便去包粽子。

桐桐没贸然帮忙,只在边上陪着。贵太后就笑,“我包的不好,膳食做的也不好吃……但他总能吃完,也总夸我做的好吃……后来,就做的少了。而今,也只能过节的时候做一次,供奉给他吧。”

她做的有条不紊,包好了,生火去煮,粽子小小个的,很好熟。也就是闷一锅饭的时间,米香竹香充斥在小小的厨房里。贵太后挑了两个剥出来,夹给四爷一个,再夹给桐桐一个,“尝尝,熟了没?”

一半的米一半的红枣,红枣浸透了糯米,香甜极了。

桐桐不住的点头,“好吃!”

好吃便好,贵太后用盘子端着,去了正屋。

正屋里跟一般的农户摆设并无不同。她把粽子摆在桌上,又从篮子里取了雄黄酒,“粽子是你爱吃的红枣粽子,酒是端午的雄黄酒,我知你不喜雄黄之味,不过过节了,喝一杯也无妨……”

屋里静悄悄的,无一人应答。

桐桐和四爷就退出来了,退的远远的,过节了,她想静静的跟丈夫说几句话而已。

贵太后听到动静,却没回头,而是倒了两杯,她自己喝了一杯之后才道:“你去了这么些年了,幸而咱们家的这几个孩子还不错。快了……快了……等你的大仇报了,我便去找你去!你看,那么些人家都进宫了……之后,还会有更多的人家进京的……有忠和有义这俩孩子呀,怕是快动手了……你走了,还有他们……还有他们……”

一顿饭的工夫,贵太后出来了,径直往棉花地去了,她说两人,“回去吧,不是有宫宴吗?去吧!我不爱热闹,就喜这里。”

桐桐问说,“不是长公主进宫了吗?您……”

“她早忘了家在哪了!”贵太后蹲下拔了棉花地里才冒出来的草芽,“叫她等着吧!”说着催两人,“去吧!小孩子家家的,得多往人多的地方去。赶紧的,若不然赶不上宫宴了。”

愣是把两人催出来了!

再回宫宴上,除了青芽和石坚着急着找人,也就是皇后和三公主朝自己和四爷多看了几眼。

她坐回了她的位置,喝了一口蜜水,就有宫婢端了樱桃来,低声道:“郡主,大皇子妃在侧殿,请您过去一趟。”

吴东珠?

你叫我就得去呀?看在大皇子的面上帮她?那她还不得赖在自己?外面的事跟宫里的事可不一样!外面的事是大事,而宫里的事,再大也有限。皇后不是吃素的,她那亲婆婆萧贵妃也不是好相与的!真要是事大且急,找她婆婆多方便呀,找自己?怎么想的?

她也没说不去,只是起身,从文昭帝和皇后身后绕过去,惹的好些人都看这没规矩的姑娘是谁。然后下面都嘀嘀咕咕的,就是那个很跋扈的林家女郎君,瞧见了吧,就是这么的没规矩的。

文昭帝余光扫见了,没管,还跟枢密使很热烈的讨论,“等城外的河道疏通了,也好去赛龙舟……”

那边桐桐弯着腰溜过去,边上就是大皇子。她蹲在大皇子边上,“大兄,嫂嫂说她在侧殿,叫我过去一趟……”

大皇子皱眉,“你坐到母后身边去,谁叫也别出去。我打发人去看看便罢了。她的事你不要管。”

好的!她又原路返回,猫着身子从帝后身后过,然后坐在皇后身边去了。

皇后眼里带着笑意,拿了桌上的鲜桃给她,“温泉庄子上的,稍微早一些,能吃了,你尝尝。”

然后桐桐可乖巧了,哪里也不去,就坐在皇后的侧后方捧着桃子小口的吃着。文昭帝瞄了一眼,示意吕公公把桌上的点心也给桐桐送过去了。

桐桐干脆盘腿坐下了,手里捧着桃子,腿上放着一盘子点心,一边看着下面偷着打量她的人群,一边怡然的吃她的。

扭脸瞧见四爷桌上也没桃,就伸手又从皇后的案几上摸了一个,然后给揣怀里了。

韩嗣源一个劲的比划,桐桐拿着吃了一半的桃子比划了一下,他不住的点头。桐桐又摸了一个桃子继续往怀里塞。

四公主早眼馋那桃子,才下来的鲜桃,拢共就那么几个。贵太后一篮子,太后有八个,皇后只五个。结果三个都被林三占了。她也起身,悄咪|咪的过去,她不敢拿皇后桌上的,伸手就从桐桐那里抢,一个摁着一个,两人你来我往的……

文昭帝朝这边看了好几眼,皇后把桌上的两个给了四公主,四公主拿去跟五公主分了,这才作罢。

萧贵妃的脸憋的通红,才还跟裴家说自家四公主最是矜持,结果就闹两小儿当殿抢果的闹剧。原指望在裴家给小四选个夫婿的,现在呢?这么多世家子瞧着呢,谁家的儿郎愿意娶公主?

四公主扔给五公主一个,坐好后马上就啃起来了。找世家出身的驸马?自家母妃是糊涂到家了。总说自己不懂事,可真正不懂事的是谁?

没发现吗?父皇看世家的眼神是冷的,但是瞟向林三的眼神是带着笑意和赞赏的。林三精的很,她当着这么多人的面这么着,必是有什么目的的。

高贵妃在那边跟范阳卢氏的一位夫人说,特别的热切,“卢家七公子的名声,本宫在深宫也知道的……那般风采卓然的儿郎,也不知道婚配谁家呀?”

结果人家这位夫人说,“七郎命格奇特,需得八字相合的女子才能相配。倒是我家五郎,也该到了婚龄了……”

高贵妃:“……”明明刚才是你暗示你家的儿郎都没婚配,分明就是可选着来嘛!那我当然要给我家小五选一个最好的。卢七长的颇为美艳,小五不止一次的夸过,她也想叫女儿随了心意,原以为这不过是一句话的事,结果人家不接茬了。卢家五郎……长的五大三粗的,莽夫一个,我家小五可看不上。

她感觉到了,皇室和世家想缔结姻亲,怕是有点难。好的人家不送来,稍微差一点的,咱又不是很想要。

于是,她带着几分委屈的看文昭帝:他们怎么能这样?!

文昭帝心中冷笑,宴请你们,表示要联姻,你们就立马觉得这是朕不得不跟你们妥协。于是,得寸进尺了,觉得这样的皇家就该鄙薄……那就鄙薄吧!

他哈哈哈的笑着,夸了这家的儿郎又夸那家的儿郎,好不热闹。

正说的热闹呢,便有一位宫人急匆匆的进来,走到了文昭帝和皇后身边。桐桐挨的近,她听见这公公说,“大皇子妃跟崔卢两家的女郎君起了争执……命人掌了两家女郎君的嘴!”

皇后愕然,文昭帝也很意外。

桐桐恨不能把下巴从地上捡起来,吴东珠……真的是,要了亲命了。人家是请到宫里的客人,你是主人……怎么能叫人掌嘴呢。

要知道,崔卢这样的世家大族的女郎君格外的贵重。

唐朝结亲,都说是娶妻当娶五姓女。像是唐朝的宰相薛元超,他说他这一辈子有三件遗憾的事:其一,没能进士晋身;第二,没能娶上五姓女;第三,没能修国史。

唐朝的科举录取比例低的很,又主要面向寒门,薛元超觉得没考很遗憾!他出身河东薛家,也是世家,但这样的世家都得在五姓之下低头,没娶上人家的闺女,当了宰相尤觉得遗憾。

这是人家五姓女自傲的本钱。

五姓就是崔卢郑王李。

吴东珠现在打了人家,人家是那种一直被捧着的,能娶一个回去都该是祖宗冒青烟的身份,这能白叫你打了?

没瞧见吗?已经有两家的下人,在人家家主的耳边嘀咕了,这是知道了。

文昭帝当即就说,“把人带进来。”

吴皇后朝承恩侯府那边一看,心里就叹气。本来只兄嫂进宫就可以了,但自家那个娘啊,知道有好多出身好的儿郎和女郎君,非要闹着来相看孙媳妇孙女婿,这不就都来了吗?来了不算,偏还把宋氏也带来了。

宋皇后还在牢里呢,又是那样的丑事,非带她来干嘛?

皇后觉得,八成起口角的原因还是宋氏。

等把人都带来了,一问果然如此!吴东珠一脸的愤恨,指着在大殿上跪坐的笔直的两个女子,她直接就说,“当面辱我母,儿臣打错了吗?什么世家贵女,也不外是爱嚼舌根的蠢妇罢了。”

这话才一落,那卢家娘子就抬起头看,语气平缓,不卑不亢,“敢问皇子妃,臣女等何时以何语辱骂令堂了?”

吴东珠面色通红,难道要叫自己再把那些话复述一遍再羞辱一次母亲吗?

那崔娘子也抬起头来:“知道皇子妃为难,那臣女便将我等之言,再复述一遍,请圣人和娘娘来评判,我等可有一言辱及他人。”说着,她便不疾不徐的叙述始末,“臣女等在一处闲聊,不免说起了《女则》,《女则》乃是唐时长孙皇后所著。便是而今没大唐,但不可否认,长孙皇后乃是不可多得的贤后。臣女以为,以圣人和娘娘的心胸,当是容的下臣女等言前朝事的。”

这个自然!谁也不能规避前朝!修前朝史就是给每个人一个客观的评价。

吴皇后颔首,“自然,论贤后无错,谈《女则》更无错。”

桐桐当然读过《女则》,这里面的东西确实没什么忌讳的。

崔娘子欠身,“谢娘娘。臣女等谈到《女则》,便不免感叹。女则上记载了像是杜有道的妻子严氏、陶侃母湛氏这样的守节者,也有愍怀太子妃一般的贞烈者,更有像是曹氏、石氏一般的慈爱者,还有像是毛氏一般的壮勇者,其他还有殉夫者,有胆识者,才智出众者……其例子便不一一列举了。臣女等以为,作为女子,亦当做个守忠孝节义、胆识才智出众的女子。臣女们说古论今,不免说起了娘娘您。您在女子中是当属翘楚。您明辨有才识,您才慧善史,您更能骑射御敌……与您比,南唐末后宋皇后,何如呢?臣女等难道说不得吗?她不曾守节,不懂贞烈……这般的人家,女子做出不慈爱之事,原也平常。谁知说到这里,大皇子妃便上前来,着人掌了臣女等的嘴。臣女现在就要问皇子妃,臣女所说可有一句是假的?那么请问,臣女等的话里,可有一句辱及皇子妃之母?”

厉害了吧!不是对手了吧!桐桐咬了一口桃,这种大家子养的姑娘的确是不一样的。

是!没一句说宋氏,可哪一句不是映射宋氏?

人家就针砭人物了,怎么了?人家说皇后是符合女则规范的女子,又没犯上。人家推崇长孙皇后,然后再贬斥宋皇后,那人家也不是忘了旧主的忘恩负义之辈。

可以说,这话说的,没留下一点话柄,方方面面都顾忌到了。

就是这么当面的挤兑你,你反驳一个试试!其实,这些话说到吴东珠的面前就是欺负吴东珠呢,她辩驳不了,气极了只能用身份压人,用武力压人。

于是,吴东珠惹祸了。

这个祸惹的大了,闹不好她这大皇子妃是当到头了。

那边大皇子起身,走到大殿里,郑重的跟崔卢两家的姑娘致歉,他拱手道:“妻之错,都乃在下之错……”

谁知这话还没说完,便有一个声音说,“这怎能是殿下之错!这分明是臣妇之错。”

大家顺着声音的方向看过去:不是宋氏又是谁?!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