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APP
搜猫阅读 > 都市 > 没你就不行 > 明月清风(26)二更(明月清风(26)桐桐也知...)

没你就不行 明月清风(26)二更(明月清风(26)桐桐也知...)

作者:林木儿 分类:都市 更新时间:2024-04-30 15:32:15 来源:泡书吧

明月清风(26)

桐桐也知道这事它不靠谱!实力悬殊的情况下,任何机巧的法子都不可能达到预想的效果。

是得沉下心来!

但沉下心不等于什么都不做,那个田监事隔三差五的从后门进出,林雨桐这边收礼的资料越来越多。她分门别类的给列档案,都别急,有跟你们算账的时候。

而锦衣卫有护卫常驻府里,刘侨每天必来报道。四爷叫刘侨挑人,必须得是亲信。这些人奉命只做一件事,那就是往各地去,更加详细的搜集个藩王的资料。知己知彼才好动,资料不怕细,就怕不细。

钱财更是不惜,只要确实得用,现在给不了别的,但是钱财是不能少的。

在外人看来,四爷就是在守孝。锦衣卫这事,朝上的大人管不着,人家怎么监管都不关他们的事。事实上,他们也忙着呢,压根也顾不上这个人了。

辽东吃了那么大败仗,可以说是面临着前所未有的压力。谁不是焦头烂额?

越是吃了败仗,越是得需要辽饷。兵将再不安抚,人心就散了。

先是紧急的调拨了三十六万两税银,这个数目实在是太少了。怎么办呢?皇上就说把宫里的开支都添到里面,看看再筹集哪里的钱一起给送到辽东。

这个‘哪里的钱’能是哪里的钱呢?皇上的意思是说,你们看,我把宫里的日常开销的拿了,那你们就把各个衙门的小金库都拿出来,先凑凑吧!

但这个意思不知道是不是各位心思机巧的大人们没听到呢还是没能理解,反正最后就是把那三十六万和宫里的开支给送去辽东做饷银了。

四爷在书房,王成把朝上的消息整理好送了进来,“而今辽东等地的形势确实不容乐观,当然最重要的还是经费,这不是小数目!补充兵马重要,军械军备重要,但是,对于阵亡将士的抚恤,我却觉得当为重中之重。王爷,这是兵部尚书黄嘉善今儿才递给皇爷的折子……”

四爷伸手拿过来瞧了,然后在一本册子上添上了黄嘉善的名字。

林雨桐过去瞥了一眼,这份折子为的正是辽饷的事。王成之前说的事,他的折子上有更详细的陈述,且他给出了解决辽饷的法子。她细致的再看了一遍,“此乃老成持重之言呀!”

眼力不错!但却不记得水师黄嘉善是吧?此人也是一位名臣!老爷子今年得有七十了吧,为辽东的战事把此人给招回来做了兵部尚书。

此人的才干,果然是了得!

“这是把上上下下能动用的银子都调度了!”林雨桐忧的是,“真能调的出来吗?”

那这得看谁调了:这位黄尚书,调的动。

桐桐读史书,从来都是囫囵个的。因此他就解释:“这位黄老先生可了不得,他是进士出身,出仕的时候正是张居正改革之时。对张居正的改革支持的很,执行的也很彻底。之后,弃文从戎,受命于危难,驻防边关二十年,威震宁夏。二十年边关安稳,不仅于战事上有建树,关键是边务极为娴熟。安民保境,开边贸防冲突,于民休养。而今一品尚书加封太子太保。”

大明若不是这样的官员层出不穷,早完蛋了。瞧瞧,关键的时候,还是这样的臣子靠的住。

可惜,老人家年纪大了,能撑几年还不知道呢。但此人执掌兵部,就如一根定海神针一般,将着摇摇晃晃不知道局势又给稳住了。

王成的脸上也不由的带上几分怆然,他收拾了情绪,才又道:“对了,今儿有一兵部员外郎,叫王元雅的,递了一份帖子来。之前我没在意,刚才整理的时候发现他的帖子里夹了一份条陈……”说着就从袖子里拿出来,递过来。

四爷接到手里扫了一眼,就明白了,“明儿就人给他带个话,就说他的意思我知道,我明儿进宫见了皇爷会问一声的,有了答复就告诉他。”说完又叮嘱了一句:“见了人家要客气些,不可倨傲。”

是!

四爷拿着这个条陈看了又看,而后到底是放到一边了,“此人之前给宫里上了折子,献策,但是宫里一直没给回复。他的一些想法没问题,只是此人不会做官,不会选时机。他的六策里,第一条就是严责成。刚好,朝中都在说要给杨镐议罪的时候,他夹在其中上了献策的折子。于是,他的折子便是能批复,可那个时候也没法批复。”

林雨桐拿着条陈看了,“他提的督粮草、核战车……这些其实可行性是挺高的。”

嗯!四爷又把此人的名字写在小本本上,但也有符号标注。表明这个人呀,不会做官,但是会做事。只要做事就行,会不会做官,这个真不打紧。但这个人确实得留意,要不然他可能会熬死在某个位置上都出不了头的。上官不提,上面的人要把此人给忘了,可就被埋没了。

既然应承了,四爷就得进宫去问问。

结果万历帝朝东边指了指,“看见了吗?那个书架上……留下的折子都是给你父亲留下的,他将来得办……”

那么放着太子一登基就要办的事,也有太子一提携就能给他效死力的人。

四爷看看眼前的万历帝,跟去年比,消瘦许多了。头发花白了,这猛的一瘦,皮肤松弛耷拉了下来,越发显得老相。他此时就是个行将就木的老者,随时都在等待死亡的来临。

这个时候了,四爷该说什么呢?还能说什么呢?

他再没多提就直接出宫了,属于万历皇帝的日子,确实是不多了。

这一点陈距最知道了,皇爷胃口几乎是没有了,一天好几碗药的喝着,偏还不能叫人知道。去年还能用召见妃嫔糊弄事,现在,怕人多嘴杂泄露了消息,便只能叫郑贵妃‘侍寝’,用来糊弄外面的大臣。

这个时候,不能叫人知道他身子不好了。

陈距扶着皇爷坐起来,这才道:“您得撑住呀!简王遇到母丧,这一耽搁……怕是耽搁不少事。”

万历帝指了指最高处那个格子,“去取匣子来。”

是!

陈距取了来递过去,万历帝摆手,“给简王……给简王送去……”

好!回头奴婢就给送去。

万历帝双眼浑浊,“……是大明气数快到头了吧?”

不会!皇爷,大明一定万万代。

万历帝没言语,半晌之后才又问,“皇后……如何?”

“不大好!皇后也不叫言语。”

是啊!不能言语。

陈距低声道,“郑贵妃多次打听,说是若皇后身子不好的话,想请福王回京。怎么着也得尽尽孝心。”这是还打着废掉太子好立福王的主意呢!万历帝一声接着一声咳嗽,“你老实说,福王在封地到底如何?”

“洛阳是一块宝地。”

是啊!那里是一块宝地。那就福王手里不缺钱粮不缺兵呀!

陈距低头,应了一声‘是’。

“那你说,他怎么就不动呢?怕什么呢?”

陈距不敢言语,只站在边上。

万历帝叹气,“得想法子叫他动啊……行就行,不行……还有简王补上……”

陈距觉得皇爷有时候大概是有点糊涂了。他不敢再听下去,只得拿了匣子道:“奴婢给简王爷送去。”

嗯嗯嗯!送去吧!万历帝摆摆手。

送的是个啥?

四爷把匣子给桐桐,桐桐取出东西来看了,是一面‘如朕亲临’的玉牌子。这玩意有点老啊!

“开国时候传下来的,就这一面。”四爷也没太当真,“收着吧,未必用的上。”万历帝是怕他突然没了,自己的翅膀还不硬,太子一上台,就从自己手里收权利。若真如此,那又是君又是父,谁能压制他?这东西就是想在要紧的时候救命用的。

可四爷能混到那份上吗?

桐桐也就随意的收了,问宫里的消息,“看着情况不大好?”

嗯!这么熬下去,必然是长寿不了的。

今年这天还算是没什么大的灾害,但是没有天灾,**却又来了。

先是辽东,压着没治罪杨镐,但却叫熊廷弼做御史,宣慰辽东。然后派兵增援辽东的时候,各路援军,没到地方,援军开始逃亡,逃掉的占据援军的一半左右。还有将领带着手底下的兵一起逃跑的。

这消息才到京城,结果又有坏消息传来,福建出了个叫李新的人,这人跟海盗勾结,拉了一千多人的队伍,反了!连年号都定下了,叫‘洪武’。用了朱元璋用了三十一年的年号做年号,这不是讽刺是什么?

据说消息传来,万历帝咳了血。

虽说这伙子人没成气候,没两月就给扑灭了,但这代表着辽东不稳之后,百姓开始闹事,海防也不安稳了!竟然是跟海盗还勾结起来了。

这事一出,就越发显得辽东之事要紧了。朝中的意思是,熊廷弼此人有才干,让此人经略辽东。可惜,此人还没上任呢,还在去辽东的路上,七月,辽东又失了铁岭。

也幸而熊廷弼赶过去,稳住了局势,要不然,只弃城而逃者,就不知道有多少。

局面稍微一稳住,要做的还是叫筹措饷银。得备战呀!这不是空口白话能好使的。

哪里还有钱?天下有钱人多了,在朝堂上站着的,多数都肥的流油,可谁往出拿呀?

这就开始了下一轮加田赋,加辽饷。这么加下去,百姓好容易收了这一年,又得完蛋。

桐桐把搜集来的资料推给四爷:“是不是能动一动了?”

四爷把资料给压手里了,“真要办,有这些没这些,都能办。可为什么不办呢?”他摇头,“万历帝的身体是真不行了,他把赋税加上去,是为了叫太子将来能施恩于民好减负的……”所以,别折腾。那是个快死的人了,现在说什么他都听不进去。

桐桐在脑子里搜罗,这万历皇帝是哪一年没的?万历四十八年?

也就是说,“还有半年?”

是的!万历四十八年,万历帝驾崩!

也是这一年,四爷和桐桐才算是正式的登上了历史舞台……

百-度-搜-醋-=溜=-儿-=文=-学,最快追,更新最快

又换域名了,原因是被攻击了。旧地址马上关闭,抢先请到c>l>e>w>x>c点卡目(去掉>),一定要收藏到收藏夹。

/72//.html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