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APP
搜猫阅读 > 都市 > 没你就不行 > 第 931 章 流金岁月(62)二合一

没你就不行 第 931 章 流金岁月(62)二合一

作者:林木儿 分类:都市 更新时间:2024-04-26 17:21:14 来源:69书吧1

搜猫阅读(soumal),最快更新最新章节!

流金岁月(62)

天不亮,桐桐就睁开了眼。

换了个陌生的地方,她其实睡的很警醒。这更接近了一种本能。

睁开眼了,侧耳听了听,是保姆轻手轻脚的下楼去了。看了看时间,也差不多到自己平时起床的时间了。坚持锻炼,是习惯,这也是一种本能。

懒散是状态,跟早起锻炼并不矛盾。

至于四爷,不能强迫他现在就起身。如今的条件,忙起来就是在外面奔忙的,很多路得两只脚去丈量,他不缺早上这点锻炼。

于是,她轻手轻脚的起来了。简单的洗漱了,而后更加轻手轻脚的下楼。

下去的时候林双朝愣了一下。他有早起锻炼的习惯,早起洗漱之后一杯温水,而后换了运动鞋锻炼半个小时,每天如此。若是天气不好,那也会在门口遮风雨的地方原地运动一会子的。

今儿才要出门,就见桐桐起身了。

他一边换鞋一边问,“怎么?换了环境不习惯?”

林雨桐就笑,“我每天也这个点起来,必是要在院子里打一趟太极的。”

能坚持锻炼,这是积极的生活态度呀。

林双朝朝外指了指,“一起?”

好啊!

桐桐也换了鞋,跟着林双朝一起去锻炼。

这个小区的环境那自是不必说的,当真是极好的。在小区中沿着路小跑,会有彼此碰见的时候,大家都是点头微笑或是抬手打个招呼,不是有工作要私下沟通的话,大家的时间都挺紧的,锻炼一般是互不打搅。

林雨桐跟着林双朝跑了二十分钟,而后慢下来,缓缓的散步往家走。

林双朝这才问,“看的出来,是在坚持锻炼。就得如此!人呐,得先有个好身板。看史书是对的,一个人到这世上短短几十年,谁的人生也不是一马平川的!起起伏伏才是人生常态。世人呀,总是看这个人光鲜亮丽的时候,且不知道,为了这光鲜亮丽,背后都经历了什么。看看史书上起起伏伏、世事更迭和人生无常,就觉得没有什么是闯不过去。”

林雨桐就笑,“是!我在写一篇大长篇小说,写女帝的。完成之后,您要有空,您帮我看看。”

真在写呀?这得熟读唐之前的历史呀。

“已经完成了一半了,看在今年夏天之前能不能完成初稿。”林雨桐就道,“前面一部分,已经有编辑看过了。出版的事基本定下来了,校对之后说不定今年年末就能出版。”

林双朝就笑,“好!今年过年我就有礼物送人了。”

林雨桐就笑,之前就出版社将自己的所有的中短篇小说搜集起来,出了一本文集,因为里面的一半几乎都在改编了电视电视剧,所以,这书卖的不错。但是样书却被林双朝送人了。且是送了很多人!还有很多人主动去买,然后抽空读了,就是为了跟他说的时候有话题。据说,有下属跟他聊这个,他跟人家多聊了半个小时。

是啊!人到了这个年纪,自己的一生到了这个位置,还能进多少,各自心里都有数。到了这个份上,自己有多大成就早就不是他们关注的事了。反倒是儿女,成了精神上的另一种慰藉。

别人的子女都是什么样儿的,林雨桐也没关注过。

但对于有林双朝而言,有一个靠着本身的能力成名成家的女儿,就是一件值得在任何人面前炫耀的事。

走回家,小张已经把饭做好了。

不仅如此,育蓉一大早的都过来。

“怎么这么早呀?”林雨桐擦了一把脸,就问育蓉,“是送山山过来的?”

育蓉抓了个包子,“我得上班去,没送孩子过来。我就是过来问你,俩娃的学校你怎么安排的?金锏读幼儿园,机关幼儿园就可以。明明念小学了,她的学校怎么弄?跟山山一个学校吗?要不我今晚上下班带你一起去一趟校长家……”

金明明就说,“那个小学不近吧,得站路呢!咱这小区后面,出了小门,斜对面的一条巷子里不就有小学吗?”

“那不是重点小学。”育蓉把金明明的脑袋扒拉到一边,“别捣乱,抓紧吃饭去。”

金明明不想去站路之外,怪麻烦的,“我就在近处上吧。”

林雨桐也觉得是,“就在近处上吧!近便的话,金明明自己就可以上学,不用人送。”

育蓉就觉得:“你对娃们上学太不用心了!那个重点就是不一样……大部分子弟都在那边上学……”

金明明插话道:“早废除了那些特殊的学校了,还专门下过文……”

嘿!这熊孩子。

林雨桐就催育蓉,“赶紧的,迟到了!上班去吧,回头有不知道的,我再打电话问你。”

成!“别瞎碰,我去办都行。”

好!

催着把育蓉给催走了,林双朝梳洗了出来吃早饭,夸金明明,“别跟着你姨妈学,她没学好,不能做榜样。”

嗯呐!那我能去后头的学校上学吗?

林双朝点头,“你姥爷还念过两年私塾呢,在哪学都是一样的。道理不会因为在不同的学校变的不同。想去哪上你做主!”

金锏一边喝奶,一边道:“不就近……甚蠢!”

林双朝哈哈大笑,“对!甚蠢。”

四爷下来的时候就见俩孩子跟他们姥爷处的甚好,他一边快步一楼,一边道,“爸,妈,我起晚了。”

不晚,是我们早了!快来,吃饭了。

这边让着女婿,那边就见俩孩子都起来了,等他们父母落座了,俩孩子才坐下。

吴秀珍把蛋羹推给俩孩子,“赶紧吃,没那么些规矩。”

林双朝看了吴秀珍一眼,“不要惯着,我看就挺好。”

吴秀珍朝他翻白眼,不知道的还以为是什么根底呢,学的些迂腐的毛病。

吃完饭,林双朝踩着点上班去了。

四爷今儿还得回去一趟,问桐桐,“还有什么要带来?”

“豆腐干吧,把豆腐干带来。”

成!

吴秀珍就看见自家小女儿一家站在大门口,女婿要走了,两口子还非得抱一下。抱完了,女婿揉了俩孩子的头,不用听都知道,这是叮嘱俩孩子要听话。

然后闺女带着俩孩子朝女婿摆手,大概是看到车转弯了,看不见了才往回走的。

吴秀珍:“……”当年的女儿焉了吧唧的,配了个混混女婿,结果这日子过的,咋瞧着这么别扭呢?

俩孩子没到开学的日子,但一回来就看书练字去了,闺女也跟着往上走,“妈,您不是跟小张去买菜吗?去吧。”

不是!我跟你聊聊。

桐桐回头看她,“我的妈呀,我这起来也是要工作的!您别叫我起个大早,赶个晚集呀!这一点上你得跟我婆婆学,我婆婆早起从不打搅我工作……”

吴秀珍:“…………”亲妈不如婆婆贴心呗!没处说理了。

但这家里有了来来去去的脚步声,突然就觉得真好!然后换了个大袋子带着小张一起去买菜去了。

以前都不去牛羊肉摊子的,觉得这玩意贵。但今儿吴秀珍先奔这里,“四海好似更偏爱牛羊肉,得多买些……对了,再买些鸡翅鸡腿……育材的战友送来的烤箱都没开箱子,回去叫小桐看看她会不会用……娃们爱吃烤的。”

小张便笑,“家里就得多几口人,热闹些才好。”

是啊!是啊!热闹些好。之前老林一上班,就剩下自己了。这地方能找谁去聊天呢?况且,人家不都是跟自己一样的家庭主妇。好些家属人家是有工作的,且不到退休年纪。这就更没有跟自己聊天了。

一天天的,跟坐牢似得。孙子一上学,该干啥呢?之前还有个婆婆能说话,能伺候。可婆婆没了之后,自己一天天的对着保姆,人家要干活的。这么大的家,人家很忙。自己要干活,小张就害怕,总觉得是她没干好。可自己不干活,该干啥呢?

便是育蓉和高城常来,那也是下班之后呀。如今好了,家里有个长期在家工作的,感觉还是不一样的。

能住回来的闺女是好闺女,但能跟着女儿住回来的女婿更是好女婿。人家父母咋对自家闺女的,咱就得咋对人家儿子。

因此,她在路上就跟小张说,“四海不是家里的女婿,是跟育材一样,是家里的儿子。家里有啥事,不用总问我的意见,问小桐也行,问四海也行。别觉得女婿在老丈人家不能当家,这是不对的。”

小张一句一句的应着,心里也觉得,搬进来的这两口子跟这个环境特别搭。

这个搭怎么说呢?

表现的特别明显。

就像是正吃午饭了,事务局王主任客气的上门,笑道:“听说孩子要转学过来,这是好事呀!还有天就开学了,转学的手续我来安排。”

然后就见桐桐特别客气的请人家坐,然后表示感谢,“您的工作这么重要,这点事还劳您跑一趟,太感谢了。要是不麻烦的话,就请您帮着问问老师们哪一天开学,我提前去一趟。一则,您的工作重要,为这个专门跑一趟,太耽搁您的时间了;二则,我也想去提前见见老师,跟老师沟通一下孩子的情况。”

王主任脸上盛满了笑意,“这不值什么,回头我说好了,我给你打电话。”

林雨桐就说两个孩子,“还不快谢谢王伯伯,为你们上学的事,叫王伯伯费心了。”

孩子忙道谢。

林雨桐回头又把老家带的大棚里的菜叫小张拿了一兜递给人家,“您尝尝,是我自己种的,可别嫌弃。”

哎呀!自家种的才好呢。

小张从厨房的窗户上看见小桐笑语嫣嫣的把客人送走了,不由的想起育蓉为了叫山山去重点小学的时候,是用家里的电话给王主任打的电话。在电话上她说,“王主任,孩子得上小学了,这个手续怎么办……怕是得麻烦你。”

然后手续是王主任亲自给办好的。

其实,王主任很多时候都是在处理这些琐事的,但是这个时候就问王主任,他更乐意跟谁打交道。

帮着打听老师哪一天开学,这确实一般人不能知道。而王主任能跟谁打听呢?不还得是跟校长或是教育部门的一些领导。

这其实就是提前打了招呼了!完了桐桐再去办事会很顺利,在很尊重王主任的情况下,一样把事办了。

请王主任打听,这是尊重,尊重王主任的身份,用的是王主任的人脉。

可叫王主任跑腿,这是拿人家当什么?

吴秀珍坐在沙发上都微微变了面色,她有些后怕呀,这要是育蓉住进来,还得了。没有这个对比,她只是觉得育蓉太傲了一些,压根没发现问题出在哪了。

所以桐桐一回来,吴秀珍就招手,“你来,快来。”

桐桐就过去了,才坐下,吴秀珍就低声说了,“你二姐怕是真有大不妥当。在家里如此,在单位如此,可怎么得了。如今有你爸的面子呢……这将来……”

林雨桐眉头微微皱了皱,“没事,您也别紧张。很多人只怕未必有我二姐好!我看着呢,回头我说她。”

吴秀珍叹气,“这有些东西沾上不好!你爸说你二姐的很多话,未尝没有道理。”

律己容易,律亲人难。

可这事急不来,得慢慢看看再说。

正说话呢,电话响了,是王主任打来的,“林作家……”

“嗐,您叫我小林或是小桐都行,咱们常来常往的,您这么客气,我都不好意思了。”

那边就笑,“好,就叫小桐。小桐呀,幼儿园和小学那边都打了招呼了,后头那个小学说是后儿早上八点,校长就在。校长姓钱,你直接去办公室就成。幼儿园那边,正月十六开学,你直接带着孩子过去报道就行。”

好的!谢谢您了。

其实上学最大的障碍是户口,现在这户口很难办的。但自家在城内还算是靠近中心的位置,买到一块地皮。那地方原来是个车辆的检修厂,后来被单位给卖了。四爷早两年就买下来了。

如今要办户口,大额的投资是有落户的资格的。户口挂在车辆检修厂那个地址上就行。

结果四爷半下午回来了,“不用那么麻烦,在附近买一套小居,既然有资格,跟房子挂一块不成吗?”

要不然就得以挂靠父母的形式,挂靠在林双朝名下。

其实这很不必!

说起来这些是很麻烦的,但要是有这些买房的手续,找人是很容易办成这个事的。

把孩子的户口一落定,而后去小学先见了人家钱校长。

钱校长客气的很:“本来昨儿就该等着,结果我当时在老家,必是不能赶回来的……”

人家十二分的热情客气,一再保证,“一定放在最好的班里,最好的老师教。”

“我家这孩子很淘气,老师只管严加管束。”其实要不是王主任主动找来,她都不乐意叫学校知道金明明的家庭背景。没必要!

看!知道了就是这样,还是会向金明明倾斜的。

索性小学读完,之后不言语,便没事。

从家里到学校,桐桐慢悠悠的走着,花了八分钟。以金明明那窜来窜去的速度,五分钟就足够了。

育蓉和育莲他们回来过元宵节,育蓉把桐桐好一通埋怨,“你没学会别的本事,就把爸身上的一些不合时宜的清高之气学完了!当官怎么了?当官的得先是人。人嘛,很多事情就是人之常情。不能说只他是好官,别人就不是好官了?这倒是不见得吧。”

今儿家里没有外人,也给小张放假,叫小张回家过节去了。

家里就自家人,个女婿在餐厅,姐妹个在厨房,吴秀珍看着几个孩子,怕哪里磕绊了。

这话一说,高成马上就喊:“你这个嘴呀,真该给你缝上。这话叫爸听见了,又得吵起来。”

林雨桐把元宵的馅儿推过去,看育蓉,“二姐,你这话要是叫别人听见了,人家能说你有理?不能吧!人家得说,看,这就是端起碗吃肉,放下碗骂娘了!”

育莲赶紧悄悄的拉了桐桐一下:可不敢这么说?你这是诚心跟你二姐吵架呢。

育蓉看见大姐的拉扯了,就哼了一声,“大姐,你别言语,你叫她说,把话往完的说。”

林雨桐就笑,“谁乐意给你吵,就是这个事呀,不是那么个事!德配其位,才配其位,这不惹祸。有些事,不是人脉圈子就能办成的!我知道你的操作办法,就是你们那个圈子资源共享,对吧?”

育蓉也没恼,说的很诚恳,“你呆的时间长了就知道了,圈子这个东西,不是你不进,别人就不拉扯你的。时间长了你接触的人多了,就知道了,爸爸在有些时候,是真的很不合群。你知道如果不合群,有时候就是特别危险的。我不想到那一天了,我连为啥的都不知道。这么说,你能懂不?”

林雨桐慢慢的在水笼头下洗手,心里叹气。谁告诉你不合群就一定不成呢?中立有时候就是一种立场。

这种立场,对事不对人,如此,便不会犯错。在不犯错的前提下,总做对的事情,这要是都不安全,那请问,什么是安全的。

育蓉的声音更低,跟桐桐说,“再说了,咱们在京城没那么深的背景。”

林雨桐无奈的看育蓉:谁又告诉你一定得需要背景呢?谁也不牵扯,这就是一种非常独特的背景。

正说着呢,林双朝回来了。不知道刚才的争执他在院子里听见没有,进来面上都是没什么变化。

只不过是吃饭的时候,林双朝突然问桐桐:“读了史了,有没有读到什么有意思的故事了,说一段来听听。”

这话听起来像是考校,育蓉用肩膀轻轻怼了小妹一下:看!爸就是这么一个人。跟他说话,一句假话都不能有!他能不分场合的给你拆穿了。

桐桐笑了一下,看了四爷一眼,就道,“……故事改天再说,今儿我说一个历史人物吧。”

金明明和金锏蹭蹭蹭的跑过来,蹲在一边听故事来了。

林双朝颔首,示意桐桐只管说。

林雨桐就道,“我说的这个人呀,是清朝的大臣,叫陈廷敬。此人,生于崇祯十二年,在二十岁的时候,也就是大清顺治十五年,中了进士,后来被选了庶吉士。为什么说这个人呢?因为人呀,一生都在走上坡路,仕途从未曾有被贬谪的经历。二十岁做了检讨小官,二十岁那一年,康熙皇帝皇帝登基,他从起居注的日讲官做起,一直升到翰林院侍讲学士,而后是掌院学士,每日在宏德殿给康熙皇帝讲经,其人文采斐然,颇受器重。”

高城一琢磨,好似有了那么点懂了!自家老丈人起家的时候,靠的就是笔杆子呀!就是笔杆子会写材料,这才有了朝上走的契机。

这一点其实是相似的吧。

“此人十五岁的时候,已经是武会试的副考官了。十八岁,简拔成为内阁学士;四十岁,为科举副考官。四十五岁,为左都御史,并且监管户部钱法,可谓朝中重臣。也就是在这个时候,他任事之能得以突显。管着钱法,却被时下认为是‘以公心爱民勤政廉洁为准’,对于地方官员,他严加申斥,要求他们公开赈灾的钱粮账目,以尽量的杜绝贪官污吏侵害民利。

四十六岁那一年,他上书朝廷,说是该劝廉去弊,他认为,奢侈是贪污的根源,节俭方能清廉。那一年,朝廷以此为开端,整顿朝堂风气。

他四十七岁那一年,升为工部尚书。因着他整顿吏治,得罪人颇多,同年,他被弹劾。可戏剧的是,他未被治罪,而弹劾他的官员,且在第二年,被以贪污之罪处以绞刑。这个时候,他恰遇丧事,祈求回家守孝。可弹劾之声依旧不断,而此人持身以正,并未查出不法之事。守孝未曾结束,就又被启用,任左都御史。

五十九岁那一年,陈廷敬已然是文渊阁大学士,兼任吏部尚书,高居宰相之位!

六十六岁那一年,陈廷敬因耳背要求致仕,康熙皇帝允准了。可在第二年,因李光地这样的大臣病了,人手不够,又被康熙皇帝召回,继续留用。六十八岁这一年,他病重了,康熙皇帝着太医院亲自去看,但病体沉重,不久就过世了。

为官四十八载,未有贬谪经历。史书上数一数,如他这般,能有几人。此人身居高位,又恰逢九子夺嫡的复杂背景之下,他不结党,不营私,身无瑕,善始善终。”

高城面色大变,看向育蓉,这话是说给你听的,懂了吗?

不结党,不营私,身无暇,故而善始善终!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