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APP
搜猫阅读 > 历史 > 北朝帝业 > 第1021章 京南军市

北朝帝业 第1021章 京南军市

作者:衣冠正伦 分类:历史 更新时间:2024-05-13 13:38:30 来源:书海阁

当西征战事的赏格发布诸营的时候,却引起了不小的非议。尤其是那些没有经历过江陵之战的陇右将士,当他们见到那平羌军功券的时候,全都有些傻眼。

尽管这些纸券印刷的比较精美,但也改不了就是一张纸片的事实啊!此番出击吐谷浑战果如此辉煌,唐公此前也信誓旦旦的说一定重重有赏,结果就这样打发了?

“素闻唐公仁义,待士宽宏豪迈,今我等将士征战异域、战功赫赫,又怎会如此薄待?定是朝中暗藏奸邪,蒙蔽上听,刻薄功士,某等纵然不贪赏物,也须奏达唐公、以清视听啊!”

现实与期待之间的巨大落差,自是让这些将士们完全无法接受,而他们也根本就不相信唐公竟然会如此刻薄对待他们,于是便想到朝中可能会有奸臣欺瞒唐公、克扣赏赐,一时间便有些人情绪激愤,直欲冲出营垒以匡正朝纲。

当然这也只是一些将士私底下的抱怨,大部分人还是觉得事情应该另有内情,于是便准备诸方打听一番。只是他们在长安人生地不熟,能够认识并接触到的无非自己的袍泽与兵长上官,可是这些人也和他们一样都是一头雾水,同样回答不出一个所以然。

不过这些将士们也并没有疑惑太久,就在平羌券发入手中没多久,便有别营一同出征的关中将士入营访问,提出愿以财货物资交换他们手中的平羌券,甚至可以给予更高的价格。

这对一些人而言自然是意外之喜,而且对方开出的条件也是十分诱人,本着资货入手才是真实的想法,又担心对方只是一时冲动,于是便不假思索的便答应了下来,用自己手中的平羌券换回了可观的物资。

但也有的人要更加的细心和冷静,并没有一时冲动的做出决定,在发布诸营的军令当中看到平羌券的用途后,虽然心中也是自觉有些匪夷所思而半信半疑,但还是决定持有一段时间。

长安作为畿内中枢,做事效率自然更高。就在平羌券下发之后又过了两天,京南的军市在经过筹备之后便正式向这些西征功士们开放,将士们可以持着平羌券入市去自由兑换市场上的任何商品。

军市开放之后,那些本来就有江陵之战经验的将士,还有一些将信将疑的陇右将士们便第一时间涌入进去。至于那些一早便将自己的军功券卖出的人,则就是有些无动于衷,且不说他们根本就不相信这些军功券有价值,就算是有,难道还能比他们之前的交易换到更多的物资?

在常人大众心目中,能够如此普遍获取到的,往往不是什么值得珍惜的东西。那些提前套现的人还自觉得是利用了别人的投机贪婪心理,但很快便会发现他们的确是轻易放弃了一个极为难得的致富机会。

这一次的长安军市要比之前江陵军市规模更大,所提供的商品种类和数量也更多。众将士们涌入军市之后,顿时便被那琳琅满目的商品给迷晕了眼,一时间甚至都忘了自己需要什么、也决定不了想要什么。

有关军队的事情,李泰向来非常重视,所以长安军市开放之后,他也第一时间来到这里,巡察一下筹办的情况如何,能不能够满足将士们的需求。

为免扰乱军市中的秩序,李泰并没有直接进入市场中,而是来到了货栈铺面后方的仓库中。当得知唐公到来时,此间官员们也都纷纷前来迎接。

御史中尉虽然总领军市监,但因其职事繁忙显重,难以分身直接管理军市事宜,故而实际管理这里事情的乃是军市副监。

副监刘珙也是李泰来到关中时最初所接触的一批时流之一,本是一名商贾,后来便投入李泰门下并被李泰安排进了渠盟中,负责一些商业买卖事务。如今李泰入朝执掌大权,这些旧人自然也都水涨船高,各自都获得了官职任命。

刘珙本来还在协调供给商品,此时匆匆来迎,看着货品堆积有些杂乱的仓库,便连忙向李泰躬身道:“今日军市首开营业,众勋士们诉求甚多,市内人事安排略有凌乱,主上来巡竟不礼迎,求主上恕罪!”

李泰闻言后便笑语道:“将你任用于此便是为的管理人货事情,又不是专司迎送,事分主次,不必多礼。今日已经有多少军人入市了?收得平羌券多少?”

“启禀主上,截止未时以前,入市军人共有一万两千四百人次,收得平羌券当钱八十七万余……”

刘珙听到问话忙不迭回答道,相关数据张口就来,可见对于这些事情管理也都非常用心。

“八十七万,居然还不足百万,并不算多啊。是货类供给有什么问题?”

李泰听到这个问题便皱眉说道,八十七万钱初听数量是不少,但如果折算成“贯”为计量单位,一贯钱便是一千钱,八十七万钱也不过只有八百七十贯钱罢了。一百钱当一匹绢,一贯钱则十匹,八百七十贯钱则当绢八千七百匹,甚至都不满万,换言之入市一万多人,平均消费甚至都不足一匹绢。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此番出征吐谷浑,虽然意义并不如当年江陵之战那样重大,但是收获却颇为丰厚,故而赏格也是非常高。一名普通的参战军士都能得赏起码在五贯钱,此役参战共有五万多名将士,实际发放的平羌券面值有六十万贯之多,八百七十贯的回收量相较这个总数实在是杯水车薪。

“军人入市多是观望,采买物资者并不算多。新事新行,难免会有些彷徨犹豫,待过几日情况想必能有所转变。”

刘珙闻言后便又恭声答道,顺便将军人们采买物资的大概情况所绘制的报表递交上来。

李泰接过报表略一浏览,发现排在第一位置的便是粮食,第二类的则是锦绢织物,第三则是金银等贵金属,至于同治五铢钱则排在十名开外,可见并不怎么受军士们认可。

民以食为天,军士们兑换粮食自然可以理解,哪怕仅仅只是兑换基本生活需求的量,在并没有放开手脚采买其他物资的情况下,粮食的交易量也能轻松冲到第一。

锦绢等织物素来都是强势的商品,由于军市价格较之外面的时价更低廉一些,转手就能得利,所以自然也获得了军人们的青睐。而金银金属除了本身的各种用途之外,在陇右河西还是能够用于买卖交易的货币,故而一些陇右的将士也愿意兑换一部分带回陇右。

军市中提供的商品有上百类之多,衣食住行等各种生活物资都有包含,还有许多来自关陇之外的时货方物。有许多在民间市场上都难以购买到的珍稀物货,在军市中也都足量供给。

只是关中穷困多年,民风还未尚奢,许多人对于花大钱奢靡享乐这一类的事情仍持比较负面的看法。尤其是此番受赏的一众征士们,本身就是拿命来换钱,更加不可能将自己的卖命钱去购买那些看起来华而不实的珍稀商品。

毕竟这些珍稀商品的市场比较狭窄,变现困难,如果没有合适的渠道,拿在手里就是死物。而对一些本身就维持在温饱线一下的普通人而言,不管是利润再怎么高的投资,只要有不能变现获取回报,可能生存都成问题。

所以许多人未必没有眼光格局,只是过于严峻的生存压力让他们只能专注于眼前当下,难以有什么目光长远的打算。

李泰也清楚,对于这种群体性的惠及政策,就算短期内民众们认识不足,也尽量不要用政令去强行推动,否则便有可能适得其反、造成群体恐慌。

在巡视一番之后,李泰只是向刘珙等任职官员们再三强调,一定要做好仓储与供给工作,按照军士们的兑换情况及时调整相关物资的供给量。

同时对于一些大宗的买卖交易要加以留意并追踪,如果发现有什么喝兵血的情况,一定要及时告知御史中尉,给予严肃处理。

关中的豪强部曲组织已经在逐步瓦解,尤其是诸骠骑府府兵们已经不再是哪一名豪强麾下部曲,而是已经成为了独立的军功小地主。

但是陇右的军队私曲化问题还比较严重,而想要在陇右建立起成规模的军屯和骠骑府这样的军事机构、从而就地获取补给,私曲化的问题就要逐步的加以解决,否则一旦将土地资源放授给军队,就非常容易滋生出割据一方的军头势力。

李泰给参战将士们开具如此丰厚的赏格,除了奖酬功勋之外,同时也是在唤醒和强化军士们对于自身利益的感受与诉求。

只有当他们真真切切感受到霸府针对他们每一个个体进行奖酬和供养,未来抹除私曲化的时候,才能降低军士们的抵触与反对。

对于一些特殊的群体,或许要考虑使用一些特殊的技巧去处置。但是对于普罗大众,最大的技巧就是真诚。

喜欢北朝帝业请大家收藏:搜猫阅读

北朝帝业搜猫阅读小说网更新速度全网最快。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